创新网络新媒体管理技术.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07767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网络新媒体管理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创新网络新媒体管理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创新网络新媒体管理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创新网络新媒体管理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创新网络新媒体管理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网络新媒体管理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网络新媒体管理技术.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创新网络新媒体管理技术,一、新媒体管理存在问题分析我国新媒体管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是政府新媒体管制权过于分散。新媒体治理的主体是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国外政府部门都成立了相关的机构进行管理,有的是官方机构,如新加坡的传媒发展局,有的是半官方的行业自律组织,如英国的新媒体观察基金会。我国新媒体治理按照信息形态和内容差异来划分责任主体,实行多部门管理,因此造成多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管理效率低下,加大了监管成本,执法责任不明确。,新媒体管理存在问题分析,2、是新媒体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落后。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网络媒体相关方面的立法,但是,网络信息内容立法

2、涵盖的范围仍旧很小,有的领域几乎还是空白,对于已经发生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措施。同时由于新媒体基础的发展迅速,原有的部门政策往往不能及时跟上时代变化。3、是发展推进重内容规范管理,轻产业发展推进。目前新媒体管理多侧重从信息服务和内容管理的视角制定政策,没有站在整个产业发展的高度去规划新媒体行业的发展,使我国新媒体发展呈现数量众多、质量不高、整体行业和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的弱点。,二、建立和新媒体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我国新媒体管理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借鉴国外的经验,努力形成统分结合、相对集中、职责明确、权责一致的管理体制,提高新媒体管理的成效。1、是

3、形成相对集中统一的新媒体管理体系,尝试共同 管理。目前我国的新媒体治理仍然是由多个部门分散管 理的,我们要整合过于分散的新媒体管理部门,把职能 相对集中在几个部门,明确主导者和协作者,同时完善 地方新媒体管理部门的管理机制,新媒体管控运营的权 力由中央统一管理,避免失去新媒体的比较传播优势和 舆论社会监督的积极效果。,2、是完善新媒体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奠定了互联网管理的基础,我国围绕新媒体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但仍然滞后于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新媒体信息安全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3、是加强行政管理、技术研发和新技术手段建设。行政手段

4、包括信息过滤和封堵、内容审查制、网站注册制等,探索建设新媒体信息内容监测指挥系统,与其他管理部门资源共享,更有效地全面监测管理。4、是促进新媒体行业自律。倡导网民自律,从源头上保证新媒体的良性发展。,三、加强新媒体传播的法律和伦理规 范建设,我国陆续出台的一批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主要有以下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6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1996年)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1997年)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1997年)关于加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 管理的通告(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00

5、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年)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法 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2002年)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2003年)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年),这几个规定仍属于行政法的范畴,要全面完善相关新媒体法律规范仍然尚需时日。新媒体还是一个新事物。从法律的角度研究新媒体规范新媒体,保护其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首先,新媒体立法存在着许多现实的困境。一是法律主体难以确定,现实社会的法律要求在知道起诉对象真实姓名、真实身份的情况下才能

6、够起诉。但是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可以让任何法人、任何自然人以非真实的代号上网,这就造成了起诉困难。二是法律责任及其程度难以界定,这是一个很难界定的问题,也是目前新媒体立法的盲区,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好,法律的审批过程将无从进行。三是新媒体立法工作相对滞后的,同时也是不完善的。,加强新媒体传播的法律和伦理规范设,其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媒体法规和伦理规范。为了确保新媒体文明建设的成效性,我们必须以法律作为强有力的后盾,将法律的“他律”与网民的“自律”结合起来,从多层面、多维度推动新媒体文明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新媒体的法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新媒体社会行为监控机制。建立新媒体社会的

7、监察与执法机构,对网民的虚拟行为加以强有力的监督,对不道德的行为给予及时有效的惩戒。二是加强和完善新媒体的法治建设。我国的新媒体法治建设还需要加大力度,在已有新媒体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一部全面的“新媒体法”,以规范新媒体社会的种种行为。三是健全新媒体执法队伍,维护新媒体安全。,四、创新新媒体管理技术新媒体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立法问题,它的执法必须要有技术手段,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体社会建设的法治化、道德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成的。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力度,保障新媒体社会信息的“纯净度”和正常的传播使用。,创新新媒体管理技术,首先是指通过应用软件来设定不同的信息获取水平,帮助用户控

8、制在登录网络后所应该看到的和不应该看到的信息内容。分级与过滤技术是互联网行业进行自律的有效技术手段,也是对网上不良信息,尤其是对消极不利的信息进行技术监管的核心。通过对不 良信息进行分级与过滤,可以控制用户在登录后应该看到的和不应该看到的信息内容,从而提供较好的实现道德内化的外部环境。,创新新媒体管理技术,二是实行实名制。网络“实名制”是国家信息控制权的具体体现信息控制权,是任何主权国家在互联网上应当争夺和能够争夺的焦点。对一个国家而言,信息控制权是国家主权在现代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对法人、非法人团体和公民个人而言,是其依法保护相关数据、实现应得利益、保障生活安定和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我国目前实

9、施的网络“实名制”包括即将施行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都是国家信息控制权的具体体现。,三是利用数字认证、P K I 等技术,P K I(P u b i c K e yInfrastructure)是一种遵循标准的利用公钥加密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一套安全基础平台的技术和规范。目前,在P K I 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安全证书体系得到了从普通用户、商家、银行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普遍关注。四要利用口令设置和数据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一些重要信息被篡改、复制、污染等。口令设置是信息系统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口令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口令设置、加密技术用于规范新媒体社会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已成为趋

10、势。,第五章 加强与创新网络道德教育,重点提示:加强与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是净化网络环境、规范上网行为的重要举措。一是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网络世界;二是应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三是应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促进网络道德教育的稳步发展。,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要性网络严重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一种基本工具。网络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近几年来,网络经济迅猛发展,互联网奇迹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赞誉,同时造成一

11、些人盲目崇拜互联网技术,重理工而轻人文,重技术而轻德行,沉溺于互联网世界而忽视其他素质的培养,表现为价值导向主体自我极端化、多元化,价值目标模糊化,实现价值的方式虚拟化,无规则而漠视权威。现在看来,这种盲目的代价是惨重的,它导致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社会所要求的方向,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与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二、科学认识网络世界所谓科学的网络世界观就是指科学认识网络世界,合理科学使用网络。一方面,网络文化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开拓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新阵地,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12、观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手段。与之同时,网络文化也降低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能见度。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这些信息分散了人的注意力,降低了人们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判断和领悟。,网络文化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较量更加尖锐。网络文化具有多元竞争性,事实上,西方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在网络文化这个“江湖”上已占据着统治地位。西方的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斥于网络,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被消解,被碎片化、边缘化。网络文化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也有不利影响,另外,网络文化降低了世界观、人生观、

13、价值观的约束力。由于思想道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网络技术的掌握和拥有的程度不同所产生的“数字鸿沟”也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挑战。,三、培养社会责任,正确面对人生,网络以其自由、便捷、隐秘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为人类精神生活开拓了巨大空问网络世界中,精神自由是最大的自由.在网络与人的对话中,理性缺席了,人回到了非理性层面,摆脱了道德与法律。既然是在虚拟世界,对话的不是人,也就用不着有现实世界的禁忌,于是,网络色情文化泛滥成灾,性不再成为禁忌,感官享受成了网民追逐的目标。这种非理性的对话,以及由此带来的感官享受,可以让

14、人上瘾。非理性在精神世界的扩张,蚕食着理性,导致价值观念崩溃。,培养社会责任,正确面对人生,网络文化就是抹去了社会责任这一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虚拟世界割裂了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消弭了道德存在。虚拟世界可以给你一切,要什么有什么,尽管一切都是虚拟,却丝毫不影响感觉。在虚拟世界似乎不存在道德,网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价值判断、道德底线统统消失了,人们似乎不必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和义务。在虚拟世界,随意的谩骂、攻击屡见不鲜,假话、欺骗无人计较。社会化的目的,就是要遏制非理性的滋长,但是,虚拟世界使得非理性生长得非常丰满,甚至使人性中所有劣根性的东西,有了活动的空间,从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结果是造成人格分裂

15、。,四、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一方面,网络对人们确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影响。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完善,它不仅传播技术理性的知识,在技术选择中也包含了历史人文的选择因素;技术发展越快,人文的选择性也就越强。,另一方面,网络对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消极影响,例如,网络信息崇拜强化了人们的唯科技主义价值观。加强价值观培养的途径:1、要让人们认识到网络世界固然可以与现实社会共生共存,并行发展。2、引导人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

16、。3、构建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健全法规制度,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对技术人员开设“网络伦理”课程或讲座,对他们系统的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第二节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第二,中国特色

17、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第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需要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进程,新媒体中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相互激荡,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意识的渗透和冲击不容忽视.而新媒体中个体自由、无监督状态下的选择,更使得个体易于接受多元的价值观,也使得道德选择处于迷茫和混乱状态,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主导。,在网络传播中,东西方文化思潮的交汇、碰撞更为直接,互联网传播

18、环境是一个多元文化交织的,多种思想碰撞的相对复杂的文化环境。我们要通过网络文化的建设,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科学发展观;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文化自信心、自豪感;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提供文化场所、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文化活动与实践,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三)如何做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网络文化。2、是加强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网络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加强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的平台,积极探索网络道德教育方式。3、是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