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准则实施操作讲解.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51903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9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审计准则实施操作讲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国家审计准则实施操作讲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国家审计准则实施操作讲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国家审计准则实施操作讲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国家审计准则实施操作讲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审计准则实施操作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审计准则实施操作讲解.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审计准则实施操作讲解,主要讲七个内容,一、审计通知书 二、审计实施方案 三、审计工作记录 四、审计证据 五、审计报告 六、审计决定 七、审计审理,一、审计通知书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审计通知书的具体编制,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审计文书的新要求:大审计通知书(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通知书应包含向被审计单位告知审计组纪律要求的内容(审计准则第56条规定)。2.如果是授权、委托审计项目,在表述审计依据时还应当增加授权、委托审计的依据。(如外资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3.通知书的主送单位为被审计(调查)单位,抄送单位根据情况可填写与被审计(调查

2、)事项相关的其他部门。注:主送单位应该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4.审计组成员人数较多或者可能会有调整时,可仅列出部分成员,并以“等”字结尾。5.根据需要,可在附件部分增加被审计(调查)单位需要提供的文件资料目录、需要填制的调查表格等。6.经济责任审计、跟踪审计对审计通知书有特殊要求的,按照相关要求办理。(跟踪审计应当列明跟踪审计的具体方式和要求;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通知书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审计通知书,一、审计实施方案的修订内容 二、审计实施方案编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审计实施方案的具体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写给审计人员看的,审什么,

3、如何审,达到什么目的,它是审计组长的指导思想、思路的记载。为增强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与6号令相比,准则对审计实施方案作出了比较多的修订,主要是:1.不把调查了解作为审前的单独阶段,将其视为审计实施的一部分。2.赋予了审计组更大的调整权。强调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对大中型或者业务比较复杂的审计项目,需要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小项目可简化审计实施方案。3.不强求定量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的修订内容,审计实施方案是写给审计人员看的,审什么,如何审,达到什么目的。它是审计组长的指导思想、思路的记载。为增强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与6号令相比,

4、准则对审计实施方案作出了比较多的修订,主要是:1.不把调查了解作为审前的单独阶段,将其视为审计实施的一部分。2.赋予了审计组更大的调整权。强调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对大中型或者业务比较复杂的审计项目,需要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小项目可简化审计实施方案。3.不强求定量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审计实施方案,审 计实施方案编审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判断重要性时,对财政财务收支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的项目一般不需要确定量化的重要性水平(金额标准)。2、关于调查了解(1)准则不提“审前调查”,改为“调查了解”,作为审计实施的一部分,贯穿审计实施全过程,不再是审计实施前的一个单独阶段。(以前的

5、6号令强调“审前调查”,要求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审前调查。审前调查一般在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前进行),审计实施方案,审 计实施方案编审中应注意的问题,(2)调查了解一般在送达审计通知书以后进行。(3)审计组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相关情况时,应作出调查了解记录。(4)根据调查了解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审 计实施方案编审中应注意的问题,3、实施方案的调整、审批。准则规定:审计组编制实施方案,一般项目应经审计组组长审定,报业务部门备案;重要项目报机关负责人审定;方案重要事项调整报机关负责人批准。要求:(1)进点审计前要有审计实施方案,所有审计实施方案均应由审计组提交

6、业务科室讨论通过后,报分管局领导审定。(2)审计实施中,审计组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一是要记录下来,二是重要事项的调整报分管局领导审定;其他事项的调整,报业务科室备案。,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的具体编制,审计记录,一、与6号令相比,审计记录哪些方面作了调整二、审计记录的种类及质量要求三、审计工作底稿(一)当前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存在的不足(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求(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编制,审计记录调整的内容,与6号令相比,审计记录的主要修订是审计日记取消了,但审计人员应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和与审计项目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的要求没有变。,审计记录,审计记录的

7、种类及质量要求,审计记录原来包括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准则修订后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1)调查了解记录 调查了解记录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重要基础。主要记录以下内容: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情况;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情况;确定的审计事项及其应对措施。,审计记录,审计记录的种类及质量要求,(2)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制审计报告的重要基础。主要记录以下内容:审计实施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取得的审计证据名称和来源、审计认定的事实摘要、得出的审计结论及依据的标准(3)重要管理事项记录 重要管理事项记录用于记载与审计项目相关并对审计结论

8、有重要影响的管理事项。主要包括承诺书、内部审批文稿、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审理意见书等。2.记录应达到如下总体质量要求 使未参与该项业务的有经验的其他审计人员能够理解。,审计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记录的一种,主要记录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措施的活动。是对审计过程中审计思路、措施、结果的综合反映。,审计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当前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存在的不足,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当前审计工作底稿存在的不足,1、“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摘要及其依据”部分内容的事实表述不准确、比较繁琐,仅有事实表述,没有审计结论。2、只编制问题类的审计工

9、作底稿,忽略了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财政财务收支状况、群众举报及无问题的重大事项审计核实情况的底稿编制。3、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的对应关系不够明确,如表述的事实与审计证据材料不吻合或分项数据和汇总数据的勾稽关系不一致。,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每一审计事项,均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个审计事项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多份审计工作底稿(取消了一事一稿编制的规定)。,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审计工作底稿,2.审计工作底稿记载的事实、数据等应当与审计证据一致。3.如果共用审计证据、且审计证据附在其他审计工作底稿(调查了解记录)后的,应当在有关问题表述完毕后,注明“审计证据附在号审计工作

10、底稿(或者调查了解记录)后”。,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审计工作底稿,4.审计组应当按与审计实施方案所列审计事项的对应顺序,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统一流水编号,作为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说明:涉及多张审计工作底稿索引号的编制,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包括审计人员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情况和对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所获取的证据。基本特性:适当 性、充分性。,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取得的审计证据材料是调查了解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的附件。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调查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时候

11、均应当取得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审计取证存在的不足,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要求,审计证据,审计取证存在的不足,1、未及时获取审计证据,特别是审计评价无审计证据 2、审计证据与审计事实之间缺乏相关性,不足以说明审计事实 3、多数审计证据未取得原始资料,充分性不够 4、汇总审计证据表未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签章 5、审计证据中的汇总数据与分项数据钩稽关系不一致,审计证据,获取审计证据的主要要求,一是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审计证据,获取审计证据的主要要求,二是审计人员通过检查文件、资料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的原件或者复制件,并由证据提供者加盖公章。不能取得盖

12、章的,由审计组组长和取得审计证据的审计人员签字注明原因(在审计证据笔录备注栏中注明)。不能取得盖章且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审计证据仍然有效。正式文件原件不需盖章;个人提供的证据不需盖章,但需签字并说明提供者身份。取得审计证据数量较大的,可以编制审计证据汇总表,由证据提供者盖章。取得盖章的,可以不再取得原始审计证据;不能取得盖章的,必须取得原始审计证据。,三是通过检查有形资产、观察、重新计算或者重新执行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记载审计取证的时间、地点、方法、事项、内容和结果等情况,并注明审计取证人员的姓名。四是通过询问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记载询问的时间、地点、事项、内容和答复等情况,并注明被询问人员的

13、姓名和审计取证人员的姓名。五是通过外部调查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第三方关于被调查事项的书面说明、相关文件和资料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等证据。,审计证据,获取审计证据的主要要求,审计证据,获取审计证据的主要要求,六是通过分析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记载数据来源、分析方法和结果等情况,并注明审计取证人员的姓名。七是审计证据经过鉴定、整理后,应当附在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调查记录)之后。审计证据对应多个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调查记录)时,应当将审计证据附在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调查记录)后面,并在其他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调查记录)上予以注明。八是审计证据笔录中审计人员、审计组长(主审)签名应为手写签

14、名,不能使用电子签名。,一、审计报告的修订内容二、审计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三、审计报告的具体编制,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修订内容,与6号令及以往其他规定相比,准则强调了审计组讨论形成审计报告,细化了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对反馈意见的处理等方面的规定。,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1、审计报告文书的新要求(1)统一审计报告 准则规定,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后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专项审计调查后出具的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把以前的“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统一为“审计报告”。(2)审计报告应反映以往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准则第12

15、3条第5款)(3)涉嫌犯罪不宜让被审计单位知悉的审计移送事项可以不在审计报告中表述(准则第123条第7款),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2、审计组讨论形成审计报告(1)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应讨论确定下列事项: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提出审计评价意见;根据重要性原则和审计报告的使用对象要求,确定 应写入审计报告的内容;提出处理处罚意见。(2)审计组讨论情况及其结果要作出书面记录:书面记录要有审计组所有成员的讨论意见;要集体签名;要形成最后意见,保留不同意见。,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3、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 以审计机

16、关名义征求意见;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还应征求被审计人员意见或有关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对重大经济案件调查等特殊事项,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不征求意见。,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4、对反馈意见的处理(1)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必须核实。(2)经核实,被审计对象的回复意见确有道理的,审计组根据核实情况对审计报告作出必要的修改。(3)经核实,被审计对象的回复意见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的,审计组要作出书面说明。(4)被审计对象未在法定时间提出书面意见的,审计组也应作出书面说明。,审计报告的具体编制,审计报告,一、审计决定编制中的基本要求二、审计决定的具体编制,审计决定,审

17、计决定编制中的基本要求,1.审计决定文书的新要求:审计决定应当告知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2.审计决定书中所列问题应与审计报告反映相关问题的标题及排列顺序一致。3.每项决定都必须有事实、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相应法律法规依据,且表述应当与审计报告的相关表述一致。4.审计报告中“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部分反映的问题不在审计决定书中反映的,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作出书面说明。,审计决定,审计决定的具体编制,审计决定,审计准则修订前,审计机关质量控制有三个重要环节:审计组组长复核、业务部门复核、法制部门复核。经修订,国家审计准则将上述三个重要环节表述为:审计组组长审核、业务部

18、门复核、审理机构审理。审计组组长主要是对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进行审核;业务部门是在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完毕,审计组起草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后复核。审计审理是审计法实施条例的法律规定,也是国家审计准则的具体要求。,审计审理,审计审理是审计法实施条例的法律规定:去年修订并实施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在总结一些审计机关审理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实行审理制度。审计审理是国家审计准则的具体要求。为贯彻审计法实施条例关于审计机关专门机构对审计报告以及相关审计事项进行审理的新规定,审计准则将审计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原来对审计结论性文书的复核调整为审理机构对审计项目的审理。审理机构以审计实施

19、方案为基础,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及结果。具体审计内容(略)。审理过程中,审理机构应当与审计组及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必要时,可以参加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的会议或者向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审理机构审理后应当出具审理意见书,并根据情况,可以要求审计组补充重要审计证据,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进行修改。,审计审理,2011年,省厅全面推行网上审理,除了审计证据材料等必须以纸质载体出现的审计资料外,不再受理书面资料。省厅要求市、州审计机关按照准则规定在2011年全面开展审理工作,要求县市区审计机关审理工作2011年试点,2012年全面推进。目前,市局已成立了审理科,开展了审理工作。,审计审理,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