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件7xxcl.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76541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课件7xxcl.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课件7xxcl.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课件7xxcl.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课件7xxcl.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课件7xxcl.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课件7xxcl.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课件7xxcl.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七章 学习策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玲,2,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概念(一)在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策略概念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把学习策略看作为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过程。2、把学习策略看作为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3、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监控和学习方法的结合。,3,(二)学习策略的含义,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首先,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其次、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必需的。第三、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方法、技能等构成。第四、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获得的,并且能通过训练得到提

2、高。,4,二、学习策略的构成,1、把“计划性”(planfulness)看作是学习策略的核心(布朗,Brown1974)。布朗通过研究认为,一些智力低下者及年幼儿童之所以学习无能,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制定学习计划的意识。2、拜伦(Baron 1978)提出学习策略由三个成分构成,相关搜索(relatedness search),从记忆中搜索与新问题有关的项目;刺激物分析(stimulus analyses)将问题分解成它的组成成分;扬弃(chuckling),放弃原行动,利用其他方式替代或修正原行动。3、斯滕伯格(Sternberg 1983)把学习策略分为执行技能(executive sk

3、ills)和非执行技能(no-executive),执行技能是在执行认知任务中,计划、监控、修正策略的各种技能;非执行技能是实际运用执行认知任务的技能。综上所述,计划性是学习策略的核心,而学习策略从构成上来讲,它主要包括规则、方法及技能等。,5,三、学习策略的类别,(一)丹瑟路的分类 根据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丹塞路(Dansereau,1985)把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primary strategy)和支持策略(support strategy)两类。基本策略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得、贮存、信息的检索和应用的策略。支持策略主要指帮助学习者维持适当的认知氛围,以保证基

4、础策略有效操作的策略,包括计划和时间的筹划、注意力分配与自我监控和诊断策略。,6,时间管理策略,2、迈克卡尔的分类 根据学习策略覆盖的成分,迈克卡等人(Mckeachie et al,1990)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监视策略计划策略,调节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7,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的概念最早是由布鲁纳提出来的,以后加涅把认知策略看作为是一种智慧技能,他们对这一概念的解释是不同的。我们在这所讲的认知策略,主要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

5、,为了更好地获得、储存、提取、运用信息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8,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必要条件,一种信息如果想要长期保持,就必须对这种信息进行重复,只有经过重复、复述的信息才能够进入长时记忆,才能够长久保持,复述是促进记忆的一种手段。复述尽管就是对信息的一种重复,但复述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或外部言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各种方法,就是复述策略。,(一)复述策略,9,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3、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4、划线技术划线是一种信息选择的策略,也是复述的策略 划线必须有选择性

6、、针对性。选择和针对重要的信息划线,这是划线技术中首先要强调的。其次,划线应与眉批、脚注结合起来。第三、通过划线的练习或实践,逐渐形成个人化的符号。第四、要注意对学生划线技术的训练。划线有两种具体的方式:一种是边看书边划线;一种是看完一部分后再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划线。,10,(二)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也就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11,1、记忆术当学习材料本身的意义性不强时,通过应用精细加工的策略,

7、可以人为地赋予它某种意义,以促进记忆,这些精细加工的策略就称之为记忆术。当然,学习材料本身的意义性比较强时,也可以运用精细加工的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记忆策略,如果和前面讲的复述策略结合使用,能较好地提高记忆效果。(1)位置记忆法。(2)缩简和歌诀法。(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想象.(6)语义联想。2、记笔记早期的研究认为,记笔记的主要作用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用于课后复习,新近的研究则把记笔记看作为一个学生自我监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笔记的目标、学生对课程重要性和笔记的作用的理解、学生所具有的关于如何记笔记的知识经验等等都会对记笔记产生影响 有人建议,记笔记应采用以

8、下三个步骤:留下笔记本每页右边的13或14空白处;记笔记(note taking),即记下听课或阅读的内容;做笔记(note making),即整理笔记,在留下的空白部分加边注、评语等。,12,3、提问策略提问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有选择地集中注意进行信息选择和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无论是阅读还是听讲,学生如果经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一新信息意味着什么?它与课文中其它信息以及以前所学的信息有什么联系?能用什么例子予以说明?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柏里斯(Paris et al 1984)等人研究发现,如果在阅读时教学生提一些“谁”、“什么”、“哪儿”、和“如何”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阅读

9、的内容。训练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和自己谈话,自己问自己或彼此之间相互问老师要问的问题,学生能在解数学题、拼写、创作以及其他课题中成功学会自我谈话技术。4、生成性学习生成性学习策略主要是指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心理加工新信息的方法。例如,可以成功地教学生对所学材料提问题、总结、类比等,教学生讲解他所听到的内容,这些生成性活动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维特罗克认为,如果训练学生对他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他们的理解就会增强。这些表象可能包括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生成学习策略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你需要对你的学习进行积极加工,你不是简单地记录和记忆信息,而是要主动对这些信息的知觉,把你所学的

10、信息和你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个理解。,13,辨别精制的标准,一、精制必须是学习者自己产生的。二、精制必须与学习内容相关联。,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引加涅等人(1984)设计的要求对精制与非精制进行辨别练习中的几个例子来分析讨论:例1:一个学生读到 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时,他认为应该记住,就在心里 一遍又一遍重复“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分析;这不是精制。因为他并没有进行精制,而只是简单的复述。例2:小明读到“哥伦布是西班牙人,1492年航海到了美洲”,他想记住此事,于是便想:“哥伦布很可能是由东而西到美洲的,因为这是从西班牙到美洲的最短航线。分析:这是精制.这

11、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并将其原有的地理知识与这一新知识联系起来了。例3:小斌读到“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他是西班牙人”,而后又想:“哥伦布平时爱吃什么呢?”分析:这显然不是精制。尽管它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但与教学内容毫无关联。例4:小红听见算术老师讲:“做分数除法,先颠倒除数的分子和分母,然后再相乘。”然后又听老师说:“记住,除数就是用来除的那个数”分析:这不是小红的精制,而是老师的精制。例5;小强听见算术老师说:“做分数除法,先颠倒除数的分子和分母,然后再相乘。”她想:“这又是一个做分数运算题的法则,在分数乘法里,不颠倒乘数,相乘就行了。”分析:这是精制。它不仅与教学内容有关,而且学生应用

12、已有的分数乘法知识来学习分数除法的内容。例6:一个学生听见物理老师说;“分子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相隔更远,所以气体比液体轻。”该学生就想到:“这好像编织疏松毛织物要比用同样毛线编织密实的衣物来得轻。”分析:这是精制。它与教学内容有关,并且该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这一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了。,15,(三)组织策略,组织是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重要手段。组织策略是为了整合新信息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或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组织的基本方法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将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它信息联系

13、在一起。组织策略的实质是发现要记忆的项目的共同特征或性质,而达到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16,1、列提纲用简要的语词写下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及其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材料进行整合。2、利用图形(1)系统结构图。学完一科知识或某一单元内容,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将主要信息归成不同水平或不同部分,然后形成个系统结构图。(2)流程图和模式图。用来表现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一般是以时间或事件的先后为参照的。模式图是利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在某个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3)网络关系图。此越来越受重视,在学习、教学和测评中经常予以广泛运用。它可以表示事物或

14、事件的多种关系,利用关系图可以图解事物或事件是如何相互联系的。3、利用表格学习中通过画各种表格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常用的表格包括:一览表和双向图。,17,水平1 矿物 水平2 金属 非金属水平3 稀有类 普通类 合金类 宝 石 筑石 水平4 白金 铜 青铜 蓝宝石 石灰石 银 铝 钢 绿宝石 花岗石 黄金 铁 黄铜 金刚石 大理石图82矿物的分类,18,意义 明确概念 聆听导师精心 科学研究 之间的关系 设计的教学 学习 听讲演或 学校实验室 例行的“研究”看课本 工作 或智慧工作 机械 应用公式 尝试与错误学习 背乘法表 解决问题“迷题”解决 接受学习 有指导的 自主的发

15、现学习 发现学习 图3-4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19,对一篇描写绿的短文,运用网络法,可编制出如图所示的网络:,20,二、元认知策略,(一)元认知的概念所谓的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元认知有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和调节。,21,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就是一个人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是一个人在从事认知以前的一种认识,它主要包括:知人方面知识,指对自己和他人认知能力与特征的认识,即所谓“知己知彼”,对自己的智力、兴趣、记忆特点及他人长处与不足的认识;知事方面的知识,关于

16、不同的认知材料和任务目标不同特点的认识,如对不同课程内容的性质、对学习材料的结构、逻辑性及呈现方式的知识;知法方面的知识。关于认知策略及其使用的方面的认识,对各种学习策略的优点及其不足、应用条件和情景、效力等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着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预感考试失败后产生的焦虑或成功后产生的愉悦等。元认知控制指在进行认知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运用自我监控的机制,不断地对认知过程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调节。元认知的控制过程包括制定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元认知的调节和控制是元认知的关键。,22,(二)元认知策略,1、计

17、划策略 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给学习做计划既可以是较长期的,也可以是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所制定的计划。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3,2、监视策略,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集中注意、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自我提问是一种很有

18、用的元认知策略。在元认知训练中,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单,促进学生自我反省,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提问应该贯穿于整个的学习过程中。,24,3、调节策略,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25,三、资源管理

19、策略,(一)学习时间管理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二)学习环境的管理(三)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四)学习工具的利用(五)利用其他人的支持,26,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一、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一)主体性原则。(二)内化性原则。(三)特定性原则。(四)生成性原则。(五)有效的监控。(六)个人自我效能感,27,二、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例如丹塞路学习指导教程。该教程把学习策略的训练分为三步骤:1、确定内隐的学习策略;2、制定学习策略教育训练方法;3、通过情境模仿进行教育和训练。其指导

20、步骤是:第一、激发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兴趣与欲望,如在学习某种学习策略时,先告诉学生学习该策略的意义、价值与结果;第二、在教师指导下具体学习某种学习策略;第三、在不同的情境中练习策略,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与矫正。,28,(二)程序化训练模式,所谓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学生按此程序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规程化训练的基本步骤是:1、将某一活动技能,按有关原理,分解成可执行、易操作的小步骤,而且使用简练的词语来标志每个步骤的含义。例如,PQ4R阅读策略就是由包括预览(p

21、review)、提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复习(review)等六个步骤或程序构成的,提供了一个一般阅读的基本程序。2、通过活动实例示范各个步骤,并要求学生按步骤活动。3、要求学生记忆各步骤,并坚持练习,直至达到自动化程度。,29,(三)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例如,在教学生列提纲时,教师可先提供一个列得比较好的提纲,然后解释这些提纲是如何统领材料的,下一步就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提纲,

22、分步对学生进行训练:1、提供一个几乎完整的提纲,需要学生听课或阅读时填写一些支持性的细节。2、提供一个只有主题的提纲,要填写所有的支持性细节。3、提供一个只有支持性细节,而要求填写主要的观点。如果学生给以适当的练习,就能学会写出很好的提纲来。完形训练的好处就在于能够使学生有意注意每一个成分或步骤,而且每一步训练所需的心理努力都是学生能够胜任的,更为重要的是,每一步训练都给学生以策略应用的整体印象。,30,(四)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1、总结总结段落内容。2、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3、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4、

23、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例如温斯坦认知学习策略教程。该教程的教学主题包括:1、背景知识教学,传授学生学习动机和策略方面的背景知识;2、学习方法教学,有助于学生用来监控学习理解和学习活动的方法、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首先,指导学生自己说明策略应用过程并举例说明;其次,加强对基本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注重对学习策略和特征的描述;3、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时,把握应用策略的时机;4、对学生运用策略后的学习结果进行评论。该教程在教学方法上比较灵活,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练习等方法进行。,31,(五)合作学习模式,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

24、一个学生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学生彼此变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关于这种学习方法的一系列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有意思的是,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合作学习也可以在人数比较少的班级通过讨论来进行。,32,研究认为,学习策略知识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专门知识。专门领域的基础知识是有效利用策略的前提条件,脱离知识内容的单纯训练容易导致形式化倾向,难以保证学生提高学习策略水平。在学习策略的教学和训练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要善于不断探索和优化自己的教

25、学步骤,为学生提供可以仿效的活动程序,同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基础启发学生的思路,让其有意识地内化有效的学习策略。,33,第四节,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与问题,34,一、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阶段,1、研究的初期阶段学法研究(60年代末80年代末)七十年代末我国的一部分中小学开始进行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1979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心理学会首先在中小学进行学法指导的实验,随后扩展到其他省市的中小学。到1988年和1989年相继成立了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和全国小学学习研究协会。这一阶段的学法研究可以说也属于学习策略研究的范畴,是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初期阶段,但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多的带有经验总结的性质

26、.第一、大多数学法研究缺乏实验控制,没有前测后测,对各种无关因素没有加以控制。第二、学习方法来自于教师的总结,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或心理加工过程。往往由教师总结出一般的或某一学科的学习方法然后通过各学科教师教给学生。第三、学法指导侧重对学习的各环节进行指导,而忽略对认知加工的过程的指导。第四、没有对教师进行适当培训。许多参与学法指导实验的中小学教师自身没有接受如何进行有效学法指导的培训,他们的观念和知识结构没有更新,因此一部分学校的学法指导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35,2、学习策略研究的迅速发展阶段(80年代现在),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学习策略这一课题成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

27、学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索,研究的科学性增强研究的范围扩大。这些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是比较不同年龄或不同能力群体使用学习策略的不同特征,从而探讨个体策略获得或运用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对儿童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认知策略和元记忆发展的探讨;另一个方面是对优差生学习策略使用和元认知能力进行对比。(2)培养研究:培养研究是教给学生一般学习策略或结合学科的具体策略并检验这些策略迁移到一般的或某学科的实际学习情景中的情况。(3)相关研究:相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查学习策略与各种学习变量(个体变量、任务变量)间的相关关系。,36,三、我国在学

28、习策略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1、学习策略的研究范围比较狭窄。2、研究深度不够.3、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学习策略的结构、层 次缺乏探索。4、缺少适合我国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教程。,37,四、我国未来学习策略的研究特点,1、拓宽研究范围。2、深化研究课题。3、加强学习策略训练研究。,38,元认知问卷1、在刚才的解题过程中,我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2、我边做题边检查自己的题做得对不对。3、我努力发现考题的重要思想。4、我力图弄清测题的目的之后再去答题。5、我能意识到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6、我自己检查错误。7、我问自己,眼前的题和已知的知识有什么样的联系。8、我努力弄清楚测验的要求是什么。9、我能意

29、识到需要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筹划。10、我几乎总是能知道自己的解答和完全正确有多大距离。11、我总是把题目的意思彻底想清楚了才开始答题。12、我确信我理解了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样做。13、我能意识到我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14、我“跟踪”自己的思维过程,必要时我会修改自己的思考方法。15、我用了多种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16、我自己慎重思考后才自己作出如何去解题的决定。17、我意识到自己在完成一个题目之前总是试图弄懂它。18、我一边做题,一边检查自己的准确性。19、我在解答题目时,注意选择和组织有关的信息。20、在解题时,我力图理解这个题。,39,此问卷由ONeil&Abedi 1996年编制。问卷分为计划(4、8、12、16、20题)、监视(2、6、10、14、18测题)、认知策略(3、7、11、15、19测题)、自我意识(1、5、9、17测题)四方面,共20个题。要求被试进行自我评价,从自己“从不会这样”到“总是这样”,分四级计分,即14分。依据被试得分高低,可分别测查被试的元认知状态。该问卷在测查时,最好在一个“智力情景”后进行,例如,被试完成了一次考试后,或接受了一次智力测试后。要求被试针对自己刚刚结束智力活动的状态来回答以上问题。,40,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