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发展史-现代管理理论学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思想发展史-现代管理理论学派.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一、管理科学学派二、管理过程学派三、人际关系学派四、群体行为学派五、社会系统学派六、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七、决策理论学派 八、经验主义学派九、系统管理学派 十、权变理论学派十一、经理角色学派十二、组织文化“Z”理论,一、管理科学学派,又称定量分析学派,是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新发展,主要有两个分支:一个是以运筹学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学派,另一个是把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的经济计量学派。管理科学严格说来,不能算是一个学派,它只是人们进行管理时所用的一个工具。,二、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程序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或经营管理学派。一般认为创始人是法约尔,现代代表人物是哈罗德孔
2、茨。其研究对象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一)特点:1.表现为以职能为中心,建立一个持续有效的理论框架。2.十分重视对管理原则的建立。,(二)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卢瑟古利克和英国的林德尔厄威克,主要贡献是:1.管理职能的系统化:古利克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POSDCORB。2.管理原则的系统化,1.古利克的管理七职能论,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2.管理原则的系统化,为组织机构配备合适的人员一个最高主管或一人管理原则
3、统一指挥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工作的部门化原则授权原则责权相符原则控制幅度原则,三、人际关系学派,该学派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重点研究个人的品性、行为动机以及人际关系等。,四、群体行为学派,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又称为“组织行为学”。,行为科学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和群体行为学派又习惯地总称为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理论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体行为理论、群体行为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包括需要、动机、激励理论和人的特性理论等群体行为理论包括群体动力学、信息交流、群体及其成员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包括
4、领导行为、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五、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18861961),代表作是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被奉为管理文献中的经典著作,其另一代表作是组织和管理(1948)。,经理人员的职能(2-1),1.组织是一个由人组成的协作系统2.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协作就无从发生。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 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个人目标的实现是个人参与组织活动的决策基础。协作的意愿意味着实行自我控制,交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让组织进行控制。是否具有协作意愿依个人对贡献和诱因进行合理的比较而定。意
5、见交流(信息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22),3.组织效力和组织效率原则组织效力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和程度组织效率是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4.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下级的认可这是巴纳德对权力的一种全新的看法5.经理人员的职能制定并维持一个信息传递系统促使每个人做出必要的努力提出并制定组织目标,六、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该学派认为,组织既是一个社会系统,又是一个技术系统,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并相互影响。只有既满足社会系统的需要,又满足技术系统的需要的组织才是最好的组织,而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这两个系统的相互协调。一个企业的技术系统在企业与外界环境的接壤处起着关键的
6、中介作用。企业的自我调节能力、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技术系统的灵活性。,七、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其主要著作有;管理行为(1945)、组织(1958)、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1959)、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思维的模型(1979)等。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过程、决策分类、决策准则和决策技术等。,八、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或案例学派,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很多,如: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
7、er),代表作有管理的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欧内斯特戴尔(Ernest Dale),代表作有伟大的组织者、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等。该学派强调研究实践经验,所提出的原理可能比管理过程学派的更为实用。过于依据未经提炼的过去的管理实践经验是很危险的过去行之有效的技术或方法,不见得适用于未来的情况。,九、系统管理学派(21),起源于奥地利籍的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路德维格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lanffy)提出的“一般系统理论”,另外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Wiener)提出的“控制论”、申农提出的“信息论”、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德国学者
8、赫尔曼哈肯提出的“协同论”等,都可以看作是对一般系统理论的发展。但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却是系统管理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理查德约翰逊、卡斯特、詹姆士罗森茨韦克等人,代表作是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1963)。,九、系统管理学派(22),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系统观点2.系统分析3.系统管理,十、权变理论学派(41),该学派产生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卢桑斯,其代表作是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1973),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1976)。,十、权变理论学派(42),(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往的管理理论有两个方面的缺陷:1.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侧
9、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2.以往的管理理论大都带有“普遍真理”的色彩,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原则和模式,但是解决企业面临着多变的外部环境所处的困境,却显得无能为力。该学派的出现,意味着管理理论的研究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十、权变理论学派(43),(二)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和内容1.权变,通俗地讲就是权宜应变。该学派的基本观点认为:由于企业内外环境条件复杂多变,因此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方法。它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依据组织内外环境条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相应的组织管理方法。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制约,十、权变理论学派
10、(44),2.卢桑斯把“如果那么(就要)”这样一种函数关系作为权变关系,其中“如果”表示自变量,通常情况是指环境变量;“那么”表示因变量,通常是指管理变量。其意思是:“如果”发生或存在某种环境条件,“就要”采用某种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来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基本理论框架是由环境变量、管理变量和权变关系三部分组成的权变关系是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但是这种权变关系的确定是很复杂的。,对系统管理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的评价(21),系统管理理论是权变管理理论的前提,权变管理理论则是系统管理理论在逻辑上发展的必然结果。1.系统管理理论使人们从总体的相互联系中把握管理对象,给人们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个一般的方法论。但过于抽象,实用价值不大。2.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以往的管理理论加以灵活运用方面有所创新,它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成功地架起一座桥梁,有可能使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效。,对系统管理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的评价(22),但权变理论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在方法论上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缺乏理论分析,否定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把特殊情况同普遍趋势对立起来,把具体同一般对立起来,只强调特殊性,否认普遍性;只强调个性,否认共性。原意是企图走出管理理论的丛林,探索管理理论统一的道路,但从它本身的发展来看,有加深管理理论危机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