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行为创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行为创新.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 学 数 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更新。然而,从理念到行为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改变与创新。,教学行为创新的特征和内涵,为什么要提倡课堂教学行为创新?,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的特征,实践性-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生成教学智慧;,个人性-思想观念、文化底蕴、专业素养、个性特征、处理问题的方法策略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情境性-教学行为与教学情境是相互依存的,教学情境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行为的丰富;,生成性-充分的“预设”是为了精彩的“生成”。,什么是课堂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
2、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应对具体教学情境与问题的诸多因素所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学习+实践+反思实现课堂教学行为的创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是人类长期积累与探索的宝贵财富,能够为我们提供可资借鉴的教育哲学智慧、教育教学原理与规则以及教育教学技术等,我们应该积极汲取和吸纳。,教学是一种以孕育鲜活的、有生命力的“人”为对象的特殊的实践活动,活动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是不可能达到精确和规范的技术参数的,会生发许多问题,很难有解决问题的标准。由此注定了教学是反思性的实践,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离不开对自我教学实践经验的反思。,以积极探究的心态,结合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学行
3、为所存在的问题,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开展反思活动,进而改变、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准备阶段任务主要有:,1.研究、确定教学目标;2.研究、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3.研究、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的确定、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教学手段使用等)4.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动一:自学、思考、研讨专题一(P9页P23页内容)(1)新课程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哪些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对教学行为创新有哪些积极作用?(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在确定教学目标的环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活动
4、过程:(1)先独立阅读并思考上述问题;(10分钟)(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由各组召集人组织讨论,完善本组的意见;(做好记录)(10分钟)(3)请第1组陈述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其余各组分别进行补充、评价。(10分钟),创新行为之一:-教学目标的研究与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始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有指导测量与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评定)、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指引学生学习三大功能;,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纲,纲举目张。,研究、确定教学目标,要在研究课标,研读教材和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与教材要求适宜、与教学内容贴切、落实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要
5、对照课程标准有关内容标准,分析教材内容,明确学习内容;(知识点)(学什么)要针对学习内容具体要求,分析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经验是什么)要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预设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结果(;学到什么程度)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围绕知识与技能),合理的确定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目标。(怎么学),确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主线、具体线路,将知识点串联;,要准确、明确;(具体),所谓“准确”,就是严格对照课程标准和教材,既不能任意拔高要求,也不能随意降低标准;所谓“明确”,就是指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检测),通过多种活动,初步认识到
6、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时,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会认、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能从一组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并能用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加以说明,会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能描述角的基本特征,能正确的辨认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角。,明确的行为目标,要包括下列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行为主体-应该是学习者;,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学生应该”,诸如,“使学生.”或“教给学生”都是不妥的。,分为含糊的和明确的动词。含糊的动词有:知道、了解、掌握等等。明确的动词有:说出、写出、背出、列
7、出、选出、认出、辨别、设计、对比等等。,情境或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借助计算器,探索”“给出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个点,能画出点到直线的垂线”“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衡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说出解决问题的三个主要步骤”“3分钟内完成20道百以内的加法计算题,90%的题都能算对”。,制订教学目标,还要关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体验,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对数学
8、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围绕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有所侧重地确定某一方面的目标;,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力求实现;(抓落实),过程、方法的目标以及情感、态度的目标-力求体现;(有侧重、不堆砌),三维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在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中不能机械地割裂开来操作,要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融入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建构中。,秒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1.能说出除了时和分以外,时间单位还有秒,知道60秒=1分,能举出秒在生活中使用的例子。2.通过观察、体验的数学活动,初步建立1秒、1分等的时间观念。3.在学习中,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创新行为之二:-教
9、学重、难点的研究、确定,每节课都有一个或几个侧重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学生重点把握,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受学生的知识与经验的制约,许多内容学生理解上比较吃力,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引导的方法。,研究、确定教学重、难点,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内容标准的学习要求和教材的要求,确定学生本节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学习什么?)要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经验,确定学生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障碍在哪儿?需要什么样的指导?),创新行为之三:-研究、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的确定、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教学手段使用等),活动二:思考、
10、研讨新课程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哪些?活动过程:独立思考并将思考结果写下来;与同桌交流;反馈。,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创设问题情境-发现、提出并表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达标测评-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复习铺垫-揭示课题-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小结,研究、设计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通过与之相适应的具体方法策略,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研究、创设教学情境,活动三:思考、研讨(1)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环境(包括情境)的设计的要求有哪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行为应该有哪些变化?(2)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解决的措施?活动过程:(1)
1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由各组召集人组织讨论,完善本组的意见;(做好记录)(20分钟)(2)请第2组陈述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其余各组分别进行补充、评价。(10分钟),作为知识发生过程的情境创设,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目的)的刺激性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生成数学知识的载体。,教学目标确定的同时,教学的情境设计思路也就基本明晰了。,初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还必须包含着数学问
12、题;,问题情境只要能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就能激起其好奇心、求知欲;,关注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衡量一个问题情境的优劣,不在于问题呈现方式的差异,而应归结为有无引起学生主动做出反应,并在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愿意解决的求知状态;,数学问题来自两个方面,有来自数学外部的(即现实生活),也有来自数学内部的。,研究、设计数学活动,紧紧围绕主题的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落实学生的参与行为,增加学生的体验并使知识的获取过程富有探究性;,数学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
13、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1.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表示它的1/2?2.出示操作要求:先折一折,再用水彩笔将它的1/2涂上颜色。3.学生动手操作并表示长方形纸的1/2。4.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5.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设计数学活动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数学主题。设计每一项活动时,既要认真计划好具体的步骤,也要确定每项活动应该达到的效果,应该明确活动后需要得出的结论。,每一项活动的设计,应该尽量考虑活动的多种价值,比如,既能使数学活动在体现自主探究方面发挥作用,又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作用。
14、,应该避免设计过多的缺少数学元素的游戏以及缺少思考价值的讨论等等;,游离于主题之外的活动,往往是为活动而活动,形式多于内容,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实效性差;,数学活动的设计,应该重点关注问题的设计,因为问题的价值左右活动的效果。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问题不同于一般的练习,也不同于一般的考题,真正的数学问题是一种情境,它可能有一解或多解,它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对学生形成挑战,但又不至于复杂到解决不了”。,(1)数学问题应与学生的经验相适应。问题情境要与学生的发展同步,如,低年级适宜使用经验的语言,包括整数、分数及描述性的几何语言;在中年级,学生的经验已发展
15、到其他的数,并开始使用抽象的数学语言;在高年级,应强调函数,它的表述和应用的模式,并开始学习演绎推理方法。,(2)利用问题促进教与学。所设计的问题应为学生所熟悉,使学生能从事物的关系中形成概念,有关的运算及其策略,应宜为学生所理解。问题情境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有利于未来的学习,当某些法则被遗忘时,问题情境应当简明、易于掌握。又要有一定的复杂性,能发展多样化的解题途径。这些问题应分别适应于个别的、小组的和大班的教学,其解法应是灵活多样的。,(3)问题的解决要与数学应用相关。其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以问题解决为重点,利用解决问题去探索数学和理解数学;从日常生活和数学情境中把问题公式
16、化;发展和运用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策略;鉴别和说明与原始问题相关的结果;获得有意义地解决问题的信心。中年级学生应具有丰富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应用数学去解决问题,把与各种问题情境相关的问题予以公式化;发展与运用各种问题的解题策略,特别是那些多步骤、非常规的问题;鉴别和说明与演示问题相关的结果,把结果和策略推广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获得有意义地运用数学的信心。高年级学生应能把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扩展,通过问题解决,去探索数学和理解数学,而且信心不断增强;利用较完善的问题解决策略,去解决来自数学内部或数学外的问题;认识各种相关的问题情境,并予以公式化;把数学模式化的过程运用到现实世界的问题情境中。
17、,研究、设计练习(抓落实),有效的教学应该重视教学目标的达成(目标是否实现或得到了体现),教学设计中应该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测查的方式和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应该有这样的几个途径: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表达与思考)、学生课堂的反应(表情)以及学生练习的情况。(书写),教学过程设计要关注学生及时的巩固知识;,在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如果关注了目标的具体和可测的特点,设计练习时的针对性就会强些,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就会客观的得到反映。,许多课堂中,学生练习量不够,练习的反馈不够,及时的指导不够,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难以达成;,多数练习设计重在知识巩固,而疏于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创新行为之四:-教学设计要关注
18、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四:思考、研讨(1)小学数学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哪些?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哪些积极作用?(2)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何建议?活动过程:(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由各组召集人组织讨论,完善本组的意见;(做好记录)(20分钟)(2)请第3组陈述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其余各组分别进行补充、评价。(10分钟),数学课程资源主要是指依据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等等,甚至包括同事、学生、家长,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1.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积
19、极参与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改变以往仅仅将课程资源限制在大纲、教材、教参、练习册及其他教学辅助资料的思维定势。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凡是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能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机会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可用资源,都是课程资源。,2.就教师个体而言,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主要表现在资源信息的收集、甄别、筛选与创新处理上;为此,我们要以积极的学习、行动与反思,培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习惯、方法和能力 学习目的是培养兴趣,学会收集、整理、筛选、甄别的方法,增加储备;其途径主要有阅读文本、调查访谈、反馈交流、
20、记录整理分析、网络查找与检索等;行动研究目的是在实证研究过程中验证理论,通过持续不断,螺旋上升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找到新的行为方式;其途径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深入思考、深刻反思,寻求更优化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节奏,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关注学生学习困难,实施有效引导的方法;教学中提问的方法;,研究、确定教学过程需要关注的方面还有很多,如研究,活动五:教学设计评析(30分),结合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环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进行评析。活动过程:1.先独立阅读并写出评价要点;2.组内交流并形成组内评
21、价意见;3.组间交流、共享,达成共识。,教学实施阶段的教学行为创新,1.“问题情境创设”教学行为创新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行为创新3.“数学探究活动”教学行为创新,活动过程:思考、研讨(30分)1.在角的度量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开展“问题情境创设合作探究新知反馈巩固应用”学习活动方面有哪些创新的教学行为;2.组内研讨,组间交流,形成共识。,活动六:教学观摩(40分)1.播放教学录像:角的度量2.观课、记录。,活动七:思考、研讨(20分)现阶段在“问题情境创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应采取的对策?,活动过程:第4组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完善本组成员在上述活动中的意见;请第4组陈述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其余各
22、组分别补充、评价。,数学情境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是生成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形成数学技能、发展良好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或者说土壤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感受和兴趣,甚至是冲动。,作为知识发生的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目的)的刺激性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数学问题情境应当满足两条:一个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适合做数学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的接口;另一个是能成为学生应用数学和创新、发现的载体。,情境的创设与呈现应注意紧紧围绕教学目
23、标,凸现数学主题。“情境”都不是观赏性的停留在表面,而是为了深入进去,研究情境背后的故事,找出与数学有关的线索,要分析情境中的非数学内容和数学内容,恰当地发挥非数学内容的作用,突出数学内容;,情境的创设与呈现应有问题的导向性,要有利于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产生积极的探究心态。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或者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就不会有内在动力的支持,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这样的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衡量一个问题情境质量的好坏,不在于问题呈现形式上的差异,而要看是否引起学生主动做出反应,同时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愿望;,问题情境呈现后,要给学生观察、交流与表达的时
24、间。有价值的情境,往往容易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处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产生探究愿望;有价值的情境,往往具有挑战性,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入情如境,深入地思考。教师应该考虑让学生整体观察情景,围绕数学主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表达交流,并提出数学问题,避免偏离主题的泛谈。,我们应该明白如果希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就要为学生提供充实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需要运用实物、录音、录像、演示等教学手段,或通过讲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数学故事、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触景生情,给学生提供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当然
25、,我们并不是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都必须创设一个什么情境,开门见山也不都是消极的,从实质上讲,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教学融为一体的,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活动八:思考、研讨(20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采取的对策?,活动过程:第5组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完善本组成员在上述活动中的意见;请第5组陈述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其余各组分别补充、评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及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对全班学生按异质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确责任。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明确分工、互助性学习的
26、基础上,组织工作要落实到位,不能搞形式上的合作。否则,形式上分组,几个同学围在一起给人以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造成新的两极分化;,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要认真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编排意图,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具体的达成目标,选用合理的方法策略,为学生制定合理、灵活的小组活动方案;,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搞大量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学习,有些问题可以马上由学生回答的就无需进行小组讨论;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
27、性和创见。,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把内容、要求交代清楚;学生合作学习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教师应加强巡视,捕捉反馈信息,对学生活动进行有效调控,妥善处理应急事件,采用相应措施及时引导,多帮辅学困生;学生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馈、评价、整理与提升;,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学生间的动手实践和相互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探索性的主体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活动九:思考、研讨(20分)目前在探究式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是?应采取的对策?,活动过程:第6组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完善本组成员在上述活动中的意见;请第6组陈述对上述
28、问题的思考,其余各组分别补充、评价。,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紧紧围绕主题的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落实学生的参与行为,增加学生的体验并使知识的获取过程富有探究性;数学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数学探究活动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不偏离数学主题;活动应重点关注探究性问题的设计,问题要具有“挑战性”和“深刻性”,并能帮助和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既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更要关注教学的实效,每一项活动,既要认真计划好具体的步骤,也要确定每项
29、活动应该达到的效果,要明确活动后需要得出结论;,组织数学探究活动前应明确提出活动要求和步骤,如提供探究活动过程的大致框架或提示清单等;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捕捉有效信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说明和指导,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如当学生的思路与他人重复时,必须引导与众不同;当学生的思路偏离教学重点时,必须引导转向;当学生的思路受阻时,或思考不到位时,必须进行点拨指导。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调控”,当学生的学习情绪将要失控时,教师应进行“冷处理”,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当学生超前或滞后时,必须及时加以调整;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评价并形成结论。,活动十:案例观摩
30、(旋转观摩、相互交流)学生成长记录袋(册)数学特色作业 测查试卷,教学评价行为的创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目标多元: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注重的是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的是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评价主体多元和评价方式多样: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结合起来;采用纸笔测试、口试、小组合作调查或动手实验操作
31、、课堂观察、建立成长记录袋、数学特色作业(数学日记、数学作文)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课堂学习中,仔细倾听并观察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非一律都得及时评价,有时过早的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当学生答错后,教师马上判错,学生可能会有挫折感,会丧失继续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延迟评价”的方式,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见解。,成长记录袋,能够系统地反映学生在数学学科领域中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发展,客观地呈现学生在一个阶段内的数学学习过程;它记录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评价的是学生数学发展水平、学习数学的
32、努力程度、反省和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学生、家长交流的一个有效载体;让学生参与建立成长记录的全过程,记录的材料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对其中的内容及操作方法进行指导,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监控的能力和负责的态度;在成长记录袋建立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策划为学生提供内容目录,确立评价标准,让学生对成长记录袋感兴趣,及时指导学生收集作品,并对作品反思,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让家长了解成长记录袋的作用和目的,学生、家长、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并分享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及时沟通和交流。,重视学生参与,尤其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反省,是成长记录袋的一个重要特点与要求。在使用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教师要
33、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和评价自己的作品,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明确改进的目标和途径。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学生可以利用成长记录袋收集以下资料:(1)“我的计划书”学期初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措施的打算,供以后比照,也可逐步修正、完善。(2)“说说我自己”低中年级:“我的红星榜”(智慧星、发言星、合作星、创新星、提问星)以直观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中高年级:一节课后的反思“说说今天的我”阶段反思“说说最近的我”、“一周回顾”,学生在学习一个阶段(一周、一个单元)后的回顾与反思。(3)“我满意的作品”作业、试卷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做家务
34、事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4)“我的数学日记”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我的数学日记、数学故事和数学童话、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作业或测验后的反思、典型的错题记录。(5)“我的学习小结”学期结束,对照期初学习目标及积累的过程材料进行反思总结。,同伴参与评价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互评。“伙伴们评评我”。通过学生的互评,加强学生间信息的沟通,清楚地了解他人的优缺点,进行自我反思,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使竞争与合作意识同步发展。,教师评价“老师眼中的我”主要评价学生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是
35、否善于发现并提出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优点卡”。教师对学生不定期、不定人的即时评价,是对某一时段表现突出的某位学生及时做出评价,特别针对后进学生,激励其成长。,家长评价“爸爸妈妈眼中的我”主要是对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态度、习惯、学习方法的评价促使家长主动全面地了解孩子,引导家长科学地铺导孩子,架起家长、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考查形式不单一,除纸笔测试外,还可拓展其他途径。如从师生谈话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作业检查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从数学操作实验和调查实践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成长记
36、录中了解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技能。这样的多种考查形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发展的情况以及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利用学生学习中闪光的因素,激励个人发展进步。,评价时间能延迟,在书面考试中,如果学生自己对测评结果觉得不满意,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就以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并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状况。特别是对于学有困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
37、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新的学习动力。,期末、平时都要评,评价主要是为了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可尝试改变仅凭一张试卷评定学生一学期学习情况的做法,将评价过程与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紧密结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评价内容,进行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单元检测、数学竞赛等分项测评和期末的综合评价。每学期平时阶段评价在期末综合评价中占有一定权重。这样,学生看到的是一个自己数学学习的系统过程和全貌,学期最终评价也是学生一学期学习情况的综合结果,是学生数学学习事实的真实反映,具有相对的科学性。,活动十二:思考、研讨(20分)如何进一步创新考试评价行为?,活动过程:五组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完善本组成员在上述活动中的意见;请五组陈述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其余各组分别补充、评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