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西半球其他地区和国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36398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西半球其他地区和国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四章西半球其他地区和国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四章西半球其他地区和国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四章西半球其他地区和国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四章西半球其他地区和国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西半球其他地区和国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西半球其他地区和国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西半球其他地区和国家考点一北美和美国一、北美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梳理】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南北纵列成三大地形区。(1)西部为高山区。主要山脉由落基山脉、海岸山脉等几条平行山脉组成,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统称落基山脉。为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为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2)中部平原区。北起北冰洋沿岸,南到墨西哥湾沿岸,为中央大平原,平原北部平原湖泊众多,多冰蚀(川)湖南部为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大平原。中央大平原东部山地东太王港海岸山大盆地落基山内华达山西西部科迪勒拉山系(3)东部高原、山地区。由加拿大境内的拉布拉多高原和美国境

2、内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组成。它们比较古老,久经侵蚀,海拔多在IOoO米以下。大西洋沿岸平原美国大陆横剖面示意图4、JK(1)气候类型多样。极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高山气候。(无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2)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知识拓展】地形对北美气候的影响西部高山区:对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有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多,山间高原盆地降水稀少。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中部中央大平原:平原纵贯南北,冬季极地冷气流可从北冰洋长驱直达南部墨西哥湾,故冬季气候寒冷。形成暴风雪寒

3、潮天气。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也可北上,使北美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汇处,气旋活动频繁,多飓风、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东部山地:地势低缓夏季对大西洋的气流阻挡不明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3、河流湖泊:(1)主要河流(多外流河、冰蚀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圣劳伦斯河、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2)水文水系特征东部多低矮的高原,地势起伏较小,河流水流平稳,通航便利。西部多高峻的山脉,河流因此短小流急,但水能丰富。(3)主要湖泊北美五大湖一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位于中央大平原美、加交界处;五大湖中,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以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

4、国共有。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成因:冰川侵蚀作用。各湖湖水相通,经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大型海轮由大西洋可直抵五大湖沿岸,促进了北美的经济繁荣。【知识拓展】北美的河流(一)密西西比河1、概况:源于美国境内,纵贯美国,全长6262公里,为世界第四长河。自北向南在新奥尔良注入墨西哥湾,在入海口形成了鸟足状三角洲(河口位置3(N,90oW)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下游航运便利。2、水文水系特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西边的支流比东边多而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水量丰富(降水丰富);流量季节变化大,有夏汛(降水集中在夏季);含沙量较小(流经半湿润

5、、湿润地区,);有结冰期(干流上游和伊利诺伊河、密苏里河12月结冰)。(一)圣劳伦斯河从安大列湖东北端流出,向东北注入大西洋。圣劳伦斯全长1287千米,2/3为美国和加拿大界河。由于流域内降水丰沛,加上有五大湖调节,具有流量大而稳定的水文特征。(三)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南部的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脉,由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向西切过科罗拉多高原,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注入加利福尼亚湾。二、北美的人文地理特征【知识梳理】1、人口和宗教3.4亿人口(2008年统计美国人口已达3亿;加拿大人口3500万),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城市化水平高,自然增长率较低,通用语言是英语。土著居民为印第安

6、人、因纽特人。北美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尤其美、加交界的五大湖地区。而面积广大的北部和美国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2、经济北美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加拿大和美国均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基础雄厚、科技先进,工农业极为发达。服务业也是世界第一。三、美国的地理特征【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特征1、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地形: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广。3、河流湖泊: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北美五大湖。4、自然资源:美国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居世界前列。铁矿:五大湖的西部煤:阿巴拉契亚山脉。石油:墨西哥湾沿

7、岸地区。有色金属:西部地区(板块边界,多岩浆活动)。(二)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移民国家,人口约3亿,通用英语。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有华人聚居。人口多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几十年来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东南、西部“阳光地带”迁移(气候原因)。2、农业(1)美国农业高度发达,生产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是世界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但仍需进口咖啡、可可、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2)农业生产特点:现代化:美国是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农场的高度市场化、专业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

8、化水平是美国现代农业重要支撑。(3)主要农业带分布及发展条件农业带(区)分布发展条件乳畜带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气候冷湿,无霜期短,生长期短,适宜牧草生长;土地较贫瘠,不宜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畜牧业;城市和人口集中,畜产品市场广阔玉米带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地势低平,土层深厚;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大豆、玉米轮作小麦区中央大平原中部、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北部春小麦,南部冬小麦棉花带35N以南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适宜棉花生长成熟;由于土壤肥力下降,植棉业已衰落,现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西部落基山、高原盆地干旱少雨;

9、面积辽阔,占全国1/3以上;多天然牧场【知识拓展】农业生产特点:地区专业化含义: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依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目的: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意义: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3、工业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其工业具有门类齐全、基础雄厚、技术先进等特点。电子、宇航、飞机制造等高科技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为振兴经济和促进就业,制造业有所回流美国。三大工业区:东北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东北部工业区(1)部门:钢铁、汽车、化学等。(2)工业

10、城市:纽约:最大城市和港口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钢铁工业基地、铁路枢纽底特律:最大汽车工业中心(3)区位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交通便利;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农业基础好;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开发历史悠久。南部工业区(1)部门: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2)工业城市:休斯顿: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航天、航空研究中心(3)区位条件:墨西哥湾西北部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西部工业区(1)部门:宇航、电子、飞机制造等。(2)工业城市:旧金山:“硅谷”、港口、华人最多的地区。洛杉矶:西部最大城市,最大的飞机制造中心、航天、电子、好莱坞影视中心。(3)区位条件: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石油);人

11、才众多;海运便利。【知识拓展】加拿大1、地广人稀:加拿大位于北美北部,北临北冰洋,南面同美国相邻;面积99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二),人口约2600万,每平方千米不到3人,地广人稀。2、资源丰富:(1)森林资源:境内广泛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占国土面积的88%)。(2)矿产资源:有银、铁、锌、银等,劳伦高地金属矿产富集,有加拿大“矿藏宝库”之称。石油和天然气也比较丰富。(3)水力资源:全国70%以上的电力来源于水电。(4)渔业资源:纽芬兰岛东南海面,有寒暖流交汇,是世界著名渔场之一。3、农牧业发达。是世界重要的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集中在分布在中部平原的草原地区)。西部草原是畜牧业基础,畜牧业在农业

12、总产值中比重大。4、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沿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谷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分布着大部分的工业和城市(多伦多、蒙特利尔、首都渥太华)。太平洋沿岸港口温哥华也是工业中心(也是加拿大华侨集居中心)。5、世界上矿产、新闻纸、木材、小麦等资源和原料的出口国。人口资源不足,但各项生产中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属美洲发达国家。纸浆和新闻纸产量居世界第一。考点二拉丁美洲和巴西一、拉丁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梳理】1.地形(1)地形更杂多样,分为三部分。北部墨西哥高原。南美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排列(从北到南: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拉

13、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2)地势西高东低。23026 S60 W(3)南美洲南段海岸线曲折破碎,北部和南部多岛屿。北部有西印度群岛(散布在加勒比海上,1200多个岛,分属十几个国家,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盛产甘蔗)。南端最大是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乌斯怀亚港是世界最南城镇,与南极半岛隔着德雷克海峡。2、气候气候暖热湿润,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及分布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一巴西高原、墨西哥高原、圭亚那高原山地气候-安第斯山脉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带状分布)东南部一-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知识拓展】拉丁美洲

14、气候类型分析1、南美“湿热”的气候成因。(1)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两侧,2/3面积位于热带。(2)海陆位置和洋流: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又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3)地形地势:安第斯山脉两侧多地形雨,亚马孙平原三面地势高,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水汽易进入陆地。(4)大气环流地处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多雨,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从辽阔的海洋吹向大陆,带来丰沛的降水。2、本区特殊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地区及成因。(1)分布: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北侧。(2)成因:受来自海洋的信风影响,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3、太平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成带状

15、分布的原因。地形:安第斯山脉的阻挡4、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原因。安第斯山脉东侧,地处西风的背风坡,产生下沉气流,降水少。3、河流河湖以安第斯山为界,分属大西洋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短小流急,大西洋水系河流多,流量大、流域广。(1)亚马孙河:源自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最广、支流最多(南北对称的树枝状)的河流。第二长河。(2)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向南流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知识拓展】亚马孙河和巴拉那河亚马孙河水文水系特征水文: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明显汛期;含沙量较小;河流流经山地、高原和平原地区,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水能丰富;无结冰期。水系:源于西部

16、科迪勒拉山系,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流程长、树枝状水系。巴拉那河(1)上游:流经巴西,热带草原气候区下游:流经拉普拉塔平原,亚热带季湿气候区(2)水量充沛,水能丰富,该河上游巴西和巴拉圭边境建有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仅次于三峡的水电站。【知识拓展】拉丁美洲的湖泊1、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陷落于安第斯山脉盆地中,湖面海拔3821m,最深达280多m,湖水源自高山冰雪融水。湖水终年不冻,湖泊可通航。(1)的的喀喀湖湖水为淡水湖的原因。湖的四周雪峰环抱,湖水不断得到高山冰雪融水的补充,故而湖水不咸。(2)的

17、的喀喀湖湖水终年不冻的原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四周群山环抱,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湖泊水量大,调节作用强。2、马拉开波湖(人称“石油”湖):南美洲最大的湖泊,石油资源丰富。系安第斯山脉北段一断层陷落的构造湖。口窄内宽,南北长190千米,东西宽115千米,湖岸线长约100O千米。4、自然资源矿产、森林、草场、水、水能、渔业等资源丰富。(1)矿产资源:石油: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沿岸(墨西哥、委内瑞拉)金属矿产:安第斯山、墨西哥和巴西高原(巴西的铁;智利、秘鲁的铜;墨西哥白银)(2)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河流上。巴西和巴拉圭交界处有世界著名的伊泰普水电站。(3)生物资源秘鲁渔场

18、。亚马孙平原的森林资源(雨林-红木、乌木;草原一纺锤树)。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独特的哺乳动物巨嘴鸟、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等。二、拉丁美洲的人文地理特征【知识梳理】1 .人口和宗教拉美人口分布不均,稠密区主要在墨西哥高原、西印度群岛、加勒比海沿岸、中美地峡、巴西东南和阿根廷沿海。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适宜人类活动;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沿海地区,多良港,交通便利;开发较早,经济发展基础好。稀少区: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区。条件恶劣,热带地区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温和的高原上(如:巴西利亚、墨西哥等著名大城市)。拉美城市化进程快,城市化率高,但人口过度集中在少数

19、大城市,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圣保罗、里约热内卢)。2 .农业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1)、热带经济作物(热带种植园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可可、棉花、烟草产量也较多。(2)、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原产地:墨西哥)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玉米产量居世界前列。目前拉美许多国家的粮食还不能自给。(3)、热带雨林迁移农业(4)、畜牧业: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是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粮仓肉库”之称。(5)、渔业:秘鲁渔场3 .工业拉丁美洲均为发展中国家,巴西、墨西哥是拉美最大的经济体。(1)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现代工业不发达,许多国家靠出口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作为本国的经济支柱

20、,如古巴的蔗糖、中美(洲)一些国家的香蕉、咖啡、智利的铜和硝石、委内瑞拉的石油、牙买加的铝土等。(2)现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墨西哥、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阿根廷的肉类加工和机械制造工业。三、巴西的地理特征【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特征1、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亚马孙平原、巴西东南;热带草原:巴西高原。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3、河流:亚马孙河、巴拉那河。4、自然资源:森林、水和水能、矿产(铁、铝、钵)。(二)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和城市:人口90%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特别稠密,大城市也集中在这一地区。里约热内卢:原首都,是全国

21、最大的海港。巴西利亚:首都(加强内地的开发和管理)。圣保罗: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以棉纺织和机器制造业为主。2、工业:巴西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现代工业发展较快。分布:东南沿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飞机制造、造船等己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核电、通信、电子、信息等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农业:农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广大地区。主要农业类型:热带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迁移农业。(1)条件:耕地面积广大,约有可耕地3.7亿公顷;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气候条件。(2)咖啡、甘蔗、可可、大豆等农作物。咖啡产量出口居世界第一(誉为咖啡王国),圣保罗附近是主要产地。巴西农产品大量出口,(仅

22、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小麦需进口。【知识拓展】巴西热带雨林危机1、热带雨林的作用:为全球提供清新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治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全球气候;提供木材等林产品。2、破坏的原因:商业性伐木,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热带迁移农业。3、存在的问题:开发导致雨林遭到破坏;面积逐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植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4、措施: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考点三极地地区一、南极的地理特征

23、【知识梳理】1.气候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干燥、烈风为主要特征。【知识拓展】南极的气候特征1、酷寒:年平均温为-52C,极端最低温曾达-89.2C。在这样的温度下,钢板都会摔裂,一杯刚烧开的热水泼出后,落到地面就变成冰了。南极地区酷寒的原因:(1)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2)海拔高,气温低。(3)冰层覆盖,太阳辐射反射率高。(4)大陆热容量小,降温快。(5)持续的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2、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为55mm。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降水量低于撒哈拉沙漠。南极地区干燥的原因:(1)水汽:酷寒,降水以固体存在。气温低,蒸发

24、弱,空气干燥。(2)下沉气流:南极大陆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降水稀少。3、烈风:年平均风速17-18ms,最大风速可达IoonVS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通常说的12级台风,风速达32.6米/秒。南极地区风力大的原因。(1)南极陆地中心常年的冷高压与外围海洋上的低压间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差(极地高压控制,受极地东风影响)。(2)冰雪表面摩擦力小。2.地形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m)。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绝大部分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2350余米),世界上最高的大陆。世界最大的冰库,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以上,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

25、高5070米。【知识拓展】南极形成巨厚的冰层的原因南极洲的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势高,强化了气候的寒冷程度。南极洲气候虽然干燥,但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少,长期积累,形成了厚达2000多米的冰层,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宝库。3、自然资源(1)世界最大的淡水库,水资源丰富。地球上90%的冰雪集中在南极,72%的淡水储存在南极。(2)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等,但由于气候恶劣,开采难度大。(3)生物资源:企鹅、磷虾、鲸、海豹等。(4)、科研宝地南极洲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科考时间:每年11月-次年3月,正值南半

26、球的夏季(暖季),且南极附近处于极昼期间。【知识拓展】南极科考站从1984年首次南极考察至今,我国在南极先后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4个考察站,第5个考察站一罗斯海新站也已经完成规划选址,正在建设之中。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位于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6201259S,58。5752)。“中山站”建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洲拉兹曼丘陵地区(69022,24S,76240E)。“昆仑站”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建于2009年2日,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80。25,01%,77o06*58w),高程4087米

27、。“泰山站”建于2014年2月8日,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73o5S,76o58T)o二、南极的地理特征【知识梳理】1、气候(1)气候类型:主要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主要是冰原气候。(2)气候特征: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气候严寒干燥。(3)成因: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知识拓展】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地形:南极为冰雪高原,海拔比北极高。(2)海陆热力差异:南极主体为大陆,冬季降温快,幅度大,气温低。(3)下垫面:南极为常年冰雪面,反射率更高。(4)洋流:南极周围为寒流,北极有北大西洋暖流影响。(5)昼夜情况:南极的极夜时间比北极长。2、自然资源(1)生物资源:植被以地

28、衣、苔辞为主。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2)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海底镒结核、金属矿产等。(3)旅游资源:极光。2.人口北极地区常住居民约700万人,分布在北冰洋沿岸的陆地。主要是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拉普人。以狩猎和捕鱼为生。【知识拓展】北极科考站北极“黄河站”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建于2004年7月28日,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7855N,llo56,E)。南、北极地区比较地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纬度位置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海陆位置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三大洲所包围地表状况绝大部分为陆地60%以上为海洋昼夜状况3月11月为极夜,11月次年3月为极昼,极夜时间长于极昼3月11月为极昼,11月次年3月为极夜,极昼时间长于极夜气候类型及特征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干燥、烈风为主要特征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自然带冰原带苔原带和冰原带矿产资源煤、铁、各种金属矿等煤、铁、石油、天然气、各种金属矿等生物资源动物主要有企鹅、鲸、磷虾等植物有苔解、地衣等,动物主要有北极熊、驯鹿等我国的科考站长城站(南极圈外),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均在南极圈内)黄河站(北极圈内)环境问题臭氧空洞臭氧空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