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68733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答:当前全球气候问题主要表现为全球变暖,而问题的严峻性早已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

2、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做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既包括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

3、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又包括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观念的增强。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3)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a.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b.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重污染,生态严重破坏。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

5、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解决我国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