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78661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是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面向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维护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前导课程有低压电器控制与应用等专业课程,后续课程有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主要介绍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

2、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其中重点讲解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电工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得到提升。1 .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的电工、电子元器件的作用与识别方法;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以及电路的三种状态;掌握电阻器、电容器及电感器的串并联及其规律;理解并能正确识读正弦交流电;(2)掌握安全用电的相关内容,包括触电急救、安全电压、规范操作等;(3)掌握常用工具的规范使用,并能进行日常保养维护;(4)掌握电工上岗及维修电工所必须具备的安全用电、电气安全、电气仪表安全等知识;(5)掌握电子测量仪

3、器(万用表、直流稳压源、示波器、信号源、毫伏表)的正确识读。(6)掌握电气识图、电气设计、电气维修的基本要求。2 .技能目标(1)能够根据企业培养任务的要求能快速识读元器件的相关参数,能熟练用万用表测试电路和判断元件质量好坏;(2)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并能进行日常保养:(3)掌握电工上岗证的技能考证内容;(4)能够根据现有的企业设备熟练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的工作电压,判断电路工作是否正常;(5)能熟练使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等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对电子线路中的电信号进行测量;(6)能够具备企业岗位相关的电工技能。3 .素质养成目标通过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

4、炼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4 .证书目标中级维修电工证、1+X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等。五、参考学时与学分1 .学时:108学时2 .学分:6学分六、设计思路1 .设计思路根据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中的工业机器人电气安装的项目设置教学目标,分基础模块和进阶模块,两个学期开展,取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将大项目分解为各个小任务,循序渐进,让学生通过完成各小任务,逐步完成机器人的拆和装。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学生通过接受老师安排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5、最终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内容组织以基本的电气安装项目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项目设计以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中电气安装过程为线索来进行。采用分组教学,以5人为小组共同完成课堂任务以及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配合、沟通与协作能力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认真备课,加强实物演示和课堂互动,使课堂生动、内容易懂。结合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模拟练习,以企业岗位的要求进行考核,培养社会企业所需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教学过程中,引入校企合作形式,充分开

6、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1课时分配表(如无模块或工作情境,则删除第一列)序号模块名称学时分配备注1任务解读及装配准备182电气系统装调403安装检验与调试304故障诊断及异常处理20总学时1082.单元(或项目)设计模块一任务解读及装配准备(职业能力01,05)单元1装配准备学时理论8单元2工作准备实践10单元3任务解读一体化0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劳保用品的穿戴2. 了解并掌握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3. 了解并掌握工单及物料清单的任务要求4. 了解并掌握装配任务目的5. 了解并掌握

7、管理规范的要求技能目标:1 .能够掌握劳保用品的穿戴方法及应用场景2 .能够掌握工具/治具/量具的使用方法3 .能够针对工单及物料清单进行任务前准备4能够选择和准备相关工艺、作业、检验标准文件5 .能够学习与遵守安全规范6 .能够解读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2 .培养学生的信息整理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应用场景的能力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L劳保用品穿戴(重点)2 .工具/量具准备(难点)3 .工单准备(重点)4 .物料准备(重点)5 .技术资料准备(难点)6 .设备检查(重点)7 .管理规范学习与实施(难点)8 解读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难点)综合运用

8、课堂讲授、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项目教学法。教学地点包含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验)室教学及参考资料参考用书及电工帮助手册练习与习题建议练习方式采用真机实操方式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权重分配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思维能力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语言运用能力、完成项目(模块)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课堂表现占50%,作业和任务占50%模块二电气系统装调(职业能力02,05,08)单元1基本的安装时理论10单元2机械系统装调实践10单元3电路与气路调试一体化20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并掌握机器人工作站或系统的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电

9、器布置图2. 了解并掌握电气线路连接规范及要求3. 了解并掌握电工操作技术与装配方法4. 了解并掌握屏蔽与保护接地等操作步骤5. 了解并掌握机器人安全回路连接方法6. 了解并掌握电器布置图要求安装电器元件7. 了解并掌握对机器人本体、控制器示教器、末端执行器等进行电气连接8. 了解并掌握连接机器人安全防护装置的电气线路技能目标:1 .能描述机器人电气系统调试方法2 .能够电气部件装调记录单的填写方法3 .能接通、切断机器人系统的主电源及电气柜电源4 .能启动、停止机器人及周边配套设备5 .能测试电器元件的功能6 .能检查线路连接的可靠性7 .能利用仪器、仪表测试电气柜配电盘的功能8 .能填写电

10、气部件装调记录单9 .能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10能根据项目要求(环境、运算速度、IO点数)选用合适的控制器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2 .培养学生的信息整理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1 .图纸识别(重点)2 .工艺解读(难点)3 .组件检查(重点)4 .电路安装(难点)5 .气路安装(难点)6 .机械部件装配(难点)7 .机械部件功能检查与调试(难点)8 .系统操作与设定(难点)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项目教学法。教学地点包含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验)室教学及参考资料参考用书及电工帮助手册练习与习题建议

11、练习方式采用真机实操方式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权重分配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思维能力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语言运用能力、完成项目(模块)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课堂表现占50%,作业和任务占50%模块三安装检验与调试(职业能力03,04,12)单元1检验与调试学时理论8单元2装配收尾实践8单元3电气系统状态检查一体化14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检验机器人结构和电路气路的方法和步骤2 .了解并掌握整机调试过程的故障判定标准3 .了解并掌握工具整理的步骤及标准4 .了解并掌握5S现场管理的要求5 .了解机器人电气协同的有效性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各类仪

12、器机器人的结构、电路、气路进行检验2 .能够掌握整机调试过程的故障判定标准3 .能够掌握工具整理的步骤及标准4 .能够对岗位现场进行5S现场管理5 .能使用摇表等各类工具对机器人进行检测素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2 .培养学生的信息整理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1 .结构检验(重点)2 .电路检验(难点)3 .气路检验(重点)4 .整机调试(重点)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项目教学法。教学地点包含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5.工具整理(重点)6.5S现场管理(重点)7.电气系统检查(难点)(实验)室教学及参

13、考资料参考用书及电工帮助手册练习与习题建议练习方式采用真机实操方式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权重分配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思维能力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语言运用能力、完成项目(模块)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课堂表现占50%,作业和任务占50%模块四故障诊断及异常处理(职业能力12,13)单元1故障诊断及异常处理学时理论4单元2故障诊断实践6一体化10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故障出现的原因2 .了解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及方法3 .掌握机器人一般情况的故障诊断流程技能目标:1 .能够查阅电气原理图2 .能正确使用故障检测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频谱仪等素质目标:

14、1.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3 .培养学生的信息整理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排除故障的能力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方法1 .电气故障诊断(重点)2 .故障代码排除故障(难点)3 .查询用户手册排除故障(重点)4 .不同工况对故障点进行调试操作(重点)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项目教学法。教学地点包含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实验)室教学及参考资料参考用书及电工帮助手册练习与习题建议练习方式采用真机实操方式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权重分配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思维能力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语言运用能力、完成项目(模块)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课堂表现占50%,作业和任

15、务占50%八、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建议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选择适合于本课程的最优化教学法。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素,本课程选用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项目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从教的角度来看,任何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时都必须与讲授相结合,只有这样,其他各种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所以,讲授是其他方法的工具,教师只有讲得好,其他各种方法的有效运用才有了前提。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

16、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独立思考,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讨论式教学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

17、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学生始终处于问题一思考一探索一解答的积极状态,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通过讨论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广泛用于理论和操作教学。有助于学员思考讨论针对性强的问题。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

18、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2 .师资条件要求(1)本课程由教学团队完成,团队成员至少2人,其中课程负责人1人,可由学校导师担任,企业实践导师至少1人。(2)学校导师应具备双师素质,具有中职教师资格证,熟悉中职职业教育规律,熟悉机器人组装调试岗位,具有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教学能力。企业导师应是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了解中职教育教学规律,熟悉相应的国家标准、工艺规范和安全标准,具有执教能力及良好的表达能力。3 .教学条件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主要以校企合作形式进行,要求教师讲课与机器人的电气组装调试的工作岗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

19、组织教学,学生在进行本课程学习的同时,参与机器人电气安装的工作,在真实工作环境对机器人组合、调试岗位的具体工作进行感性认识,同时了解工业机器人行业工作环境、感受企业氛围。4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电工技能与实训(第四版)九、教学评价、考核要求评价建议应体现多元评价方法,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学业评价采取过程考核、最终考核及业绩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方案。过程考核: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如学生任务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考察,在每个项目教学中,学生平时的行为、操作、回答问题等都作为平时考核的内容。最终考核:理论考核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可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包括基础知识、案例分析等业绩考核:即学生岗位培养考核,需进行单独的技术技能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设计考核要求和方案,企业导师负责考核。成绩构成:总成绩=过程成绩20%+最终成绩50%+业绩考核成绩30%o十、编制依据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