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11198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版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编版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统编版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统编版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统编版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窦娥冤(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整体感知,把握本剧的剧情和结构;3、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4、通过窦娥这一形象的毁灭,体味悲剧的含义。【教学重点】1、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疏通文意,疏通剧情。2、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2、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愿我们的教育,善待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愿我们的孩子,拥有心怀敬畏不丢信

2、仰的人生。一一戴付林鲁迅:“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二、了解文本知识以及知人论世1、四大文学样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上下场的提示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对话、独白、旁白等)戏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2、中国戏剧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

3、统戏剧,堪称国粹,话剧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中国古典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元杂剧、元散曲、明清传奇)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其发源于上古巫术宗教祭祀仪式,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戏剧分类:(1)按作品的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2)按表演形式: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诗剧(3)按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历史剧、现代剧(4)

4、按作品容量大小和结构:多幕剧、独幕剧(5)按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川剧、秦腔、黄梅戏等3、元杂剧元杂剧: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也叫北曲杂剧,在宋、金戏剧基础上兴起,盛行于元代。形成固定表演规则,详细完整剧本;文人参与创作,提高了艺术水准,是我国古典戏曲成熟的标志。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宾白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

5、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扮演的角色有旦、末、净、杂等。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小旦等。末:末是男角,正末(男主角)、副末(又叫冲末,男配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净: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扮女),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杂: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包括细酸(穷秀才)、学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徐儿(小厮)等。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

6、本连演),之外可以加楔子。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O“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i)、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0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

7、子。曲牌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式、字数、平仄等。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西厢记一一王实甫拜月亭一一关汉卿墙头马上一一白朴倩女离魂一一郑光祖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一一关汉卿汉宫秋一一马致远梧桐雨一一白朴赵氏孤儿一一纪君祥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4、知人论世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二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鹏鸽,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

8、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元代人评价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作品简介: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二代表作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曲家圣人”(简称曲圣)、“中国的莎士比亚1958年同孔子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一一王国维三、导入新课列于中国十大悲剧第一位的窦娥冤,究竟讲述了什么冤情呢?窦娥冤,“冤”在何处?1、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

9、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2、剧情简介窦娥冤的剧本结构就是典型的四折一楔子。楔子相当于序幕;第一折相当于故事的开端;第二折相当于故事的发展;第三折相当于故事的高潮;第四折就是故事的结局。楔子:窦父赶考,蔡婆收媳。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功名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并改名窦娥。第一

10、折蔡婆讨账,卢医害命;张家逼婚,窦娥争理。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第二折:蔡婆患病,窦娥进汤;驴儿下毒,昏官逼招。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机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张驴儿父亲,被判斩刑。第三折窦娥蒙冤,哭别蔡婆;罚下三誓,昭示清白。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

11、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第四折窦娥托梦,控诉于父;申冤昭雪,惩恶扬善。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机革职永不录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3、初读正音鼓三通t6ng罪愆qidn李老b6前合后偃ydn盗跖Zhijidn亢旱kGng湛湛青天ZhGn嗟怨jie错勘kdn哥哥行hdng鳏寡孤独gudn应验yingMbei杳无音信yGo古陌荒阡mb四、整体感知(1)节选部

12、分中共出现多少曲牌?属什么宫调?共出现10个曲牌,属于正宫宫调。(2)用简洁的短语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并说说重点表现了窦娥的什么?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重点表现窦娥的冤、怨、悲、愤。(3)优秀的戏剧作品一定“有戏”,就是说人物与人物之间要有矛盾冲突。读完剧本后,你认为窦娥都与什么人有矛盾冲突?主要矛盾是跟谁的冲突?请分析这些矛盾冲突的表现与根本原因是什么。完成下页表格。五、赏析第三折1、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课文分为三个场景,各个场景分别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绑赴刑场一一指斥天地、鸣冤叫屈(冤)婆媳诀别一一后街相见、诉说冤情(悲)临刑发誓一一怨气冲天、冤情昭然(恨)2

13、、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主持正义,赏善罚恶。残酷的现实:觉醒过来,看清了黑暗的社会现实。猛烈指责天地: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3、滚绣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借代。效果:不仅抒发了窦娥满怀冤屈的极端怨愤之情,强化了戏剧冲突,使窦娥的反抗精神更强烈有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4、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14、?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5、阅读第3部分,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6、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不能颠倒。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7、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15、有什么效果呢?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8、窦娥的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政治黑暗、吏治腐败六、拓展思考1、窦娥冤是经典悲剧,你认为其冤在何处悲在何处?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悲剧的根源:“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J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揭示的是元代社会的重重矛盾。吏治昏球,法度不

16、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告的黑暗现实,正是通过窦娥含冤受刑的故事集中体现的。2、请概括窦娥的形象,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3、本文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独立概括后同桌交流,自由发言。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评论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

17、色。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深邃。具体来说,窦娥冤在语言上有以下特点:(1)大量使用源自人民现实生活的、鲜活而富于表现力的口语。如课文中【鲍老儿】一段曲词。(2)灵活运用成语熟语、诗词文句和历史故事。如窦娥在法场发的誓愿,有“素车白马”“古陌荒阡”这样的成语,也有“东海曾经孝妇冤”这样的典故,兼具活泼之美与庄重之致。(3)大量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特别是集中运用了反复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如指斥天地时的两声“天地也”和发誓愿时的两声“你道是”,是愤厉激昂的声讨。4、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最终得以应验,可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是

18、能说明她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手法。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屠刀砍了窦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恶毁灭了窦娥,但战胜不了正义。5、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

19、,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明确:关汉卿原本的结尾设计更好,因为更具悲剧意味,可以带给读者或观众更强烈的内心震撼,引发更多的反思。或:叶宪祖改编之后的结尾更好,这样“大团圆”的结尾更合乎大众的审美心理。(言之成理即可)6、思考:窦娥的三桩誓愿仍需借助上天力量实现,这与第1场对天地的指责是否矛盾?如何理解?这显然矛盾,却又有深刻必然性。(1)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上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的。(2)表现出作家的

20、历史局限:一方面,通过窦娥指斥天地,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批判、否定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找不到其他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昭雪窦娥的冤案。7、合作探究:你怎样理解剧作家在这折戏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I)是能证明窦娥实在是被冤枉的,增强悲剧气氛;(2)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3)是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曦,吏治腐败,人民蒙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4)是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为强烈的共鸣;(5)是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七、课堂小结窦娥感情发展:冤悲恨主题: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

21、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八、课堂作业下列关于元杂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的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作用。B.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范(主要指演员的动作)和剧名等构成。C.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二答案:D九、补充材料:“芸弘化碧”“六月飞雪”“东

22、海孝妇”典故的出处:1 .“芸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芸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2 .“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谐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3 .“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J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十、课后作业根据关汉卿的窦娥冤改编的戏曲作品有不少,其中有的剧作在情节上和原剧相比有较大的改变。根据你学习完剧作后自己的认识,试改编窦娥冤第三折故事,交流评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