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总结.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8816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系统设计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学系统设计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学系统设计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学系统设计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学系统设计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系统设计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系统设计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述1、教学系统设计(ISD)的定义: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方案的系统化过程。”2、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根底理论系统地应用于

2、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3、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区别:(1)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不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方案的过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而教学设计那么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与方案的应用性学科。(2)两门学科的理论根底不同。教学论要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根底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理论根底是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来进一步确定优化学习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4、教学系统定义:教学系统(InStrUCtiOnalSyStem)是

3、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5、教学系统的层次由高到低: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6、几种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1)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2)瑞格卢斯等人的精细加工理论(ET)(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及教学处理理论(ITT)(4)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5)郑永柏的教学处方理论61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九阶段:教学事件与学习过程的关系“教学事件”是指教师安排的活动,也即大家的教学行为,”内部心理加工过程”是指学生对你

4、的教学行为的反响。教学事件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内部心理加工过程)接受神经冲动的模式2.告诉目标激活监控程序对先前学习的记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原有相关知识进入工作记忆形成选择性知觉进行语义编码6.诱发学习指导激活反响组织建立强化表现激活提取和促成强化记忆和迁移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九五矩阵”:九五矩阵中教学事件(教师给予学生的外部刺激)针对不同的学习结果的教学要求m件/学习蛤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D引起注意刺激变化刺激变化刺激变化刺激变化刺激变化(2)告诉目标说明要求学习者到达什么状态;指明要求答复的言语问题实际

5、示范要运用哪一种概念、规那么或程序;提供行为的类别和实例说明或实际示范某一策略;澄清期望采用的解决方法的一般性质不说明目标:提供旨在做出选择的行为类型实际示范期望的行为(3)剌激回忆先前知识回忆组织有序的知识实体;刺激回忆有组织信息的上下文情景回忆先决规那么或概念;刺激回忆附属规那么和概念回忆较简单的先决规那么或概念;回忆该学习所要求的任务策略及与之相关的智力技能回忆做出个人选择的情境及行动;运用典范实际示范这种选择;回忆相应的信息和技能回忆执行子程序及组成技能(4)呈现学习材料利用区清楚显的特征呈现书面的或视听型言语陈述描述对象或符号的特征使之带有概念或规那么的形式:提供概念或规那么的实例说

6、明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并展开要实施的策略由典范说明做出选择的性质:由典范实际示范他人的选择提供包括工具及实施特征的外部刺激,实际示范执行子程序(5)提供学习指导通过知识实体间的相互联系说明内容;利用形象和记忆术提供可纳入更大的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的言语联结给出概念或规那么的具体实例;为适当的序列联结对给出有实例的策略提供言语指导;对新的由典范说明或实际示范行为选择;同时观察典范对行为如何进行强化在以前未曾遇到过的情境中观察所做选择;反复练习;提供反响性练习诱发行为“说出来”;请学习者解释信息提供言语线索提供未曾遇到过的情况;请学习者在新实例中运用概念或规那么解决方法给予指点或启发解决不熟悉问题;要

7、求解决问题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做出选择完成指定的行为(7)提供反响确定信息陈述的正确程度确定运用概念或规那么的正确程度确定解决问题的独创性对行为选择做出直接的或替代的强化对有关动作的精确性及时间要求提供反响评定行为要求说出命题的各种含义:学习者用释义的方式重新说明信息在一系列附加的新实例中,让学习者实际运用概念或规那么学习者独创性地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法学习者在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作出期望的选择学习者完成由指定技能组成的行为增强记忆促进迁移在一个更大的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中增加练习和定时复习;与附加的信息复合体达成言语联结在一个更大的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中增加练习和变式练习;提供包括实例变式的

8、定时复习提供解决各种心问题的时机为某种行为选择提供附加的多样化的情境学习者持续练习技能6-2瑞格卢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瑞格鲁斯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变量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略。教学组织策略通常进一步分为“宏策略”和“微策略”两类。宏策略组织教学的原那么是要揭示学科和知识内容中的结构性关系,也就是各个局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联系;微策略那么强调按单一主题组织教学,其策略部件包括定义、例题和练习等。在实际教学中,宏策略用来指导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和对知识点顺序的排列,它是从全局来考虑学科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及其中各个环节局部之间的

9、相关性;微策略那么为如何教特定的学科内容提供“处方”,它考虑的是一个个概念或原理的具体教学方法。瑞格卢斯的细化理论(ET)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为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微策略。7. IDl与ID2:IDl: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模式ID2:第二代教学系统设计模式IDl和ID2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IDl和ID2分别被称为教学系统设计第一代和教学系统设计第二代.1990年梅瑞尔等人在分析了传统ID的种种弊端之后,首次提出了建构新一代ID模式的设想,并称之为ID2,而把在此之前的所有其他ID模式称之为IDLID

10、模式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理论,但是梅瑞尔等指出IDl中没有一条真正涉及到学习理论,ID2对IDI作了局部改进.(2) IDl模式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它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刺激-反响)作为其理论根底.ID2模式的主要标志那么是以认知学习理论(特别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根底.(3)IDl的代表性模式应推肯普模式、它的主要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根本要素,需要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ID2的代表性模式是史密斯一雷根模式.该模式是在第一代教学设计的中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式”的根底上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

11、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开展起来的。ID2的核心是“教学处理理论”即“rrr。第二章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上1、皮亚杰认知开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开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27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觉的集中倾向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缺乏抽象性(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完全具备以下思维能力:假设一

12、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2、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任何一个学习者都是把他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带入新的学习过程中的,因此教学系统设计者必须了解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我们称之为起点水平或起点能力。评定学习者在新的教学开始之前的起点水平,其目的有两个:明确学习者对于面临的学习是否有必备的行为能力,应该提供应学习者哪些“补救”活动,我们称之为“预备能力分析”;了解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东西已经知道了多少,我们称之为“目标能力的分析,(1)预备能力的分析(2)目标技能的分析(3)学习态度的分析3、确定学习者的三个认知结构变量奥苏贝尔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奥苏贝尔发现在认知结构中有三方面的

13、特性对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最为直接的影响。由于这三方面的特性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常量,而是因人而异的变量,所以奥苏贝尔就把学习者认知结构的这三方面特性称之为三个认知结构变量。第一个认知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即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可用来对新观念即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必须在包容范围、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的要求。第二个认知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可分辨性”即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与当前所学新观念之间的异同点是否清晰可辨。新旧观念之间的区别愈清楚,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第

14、三个认知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稳固性”即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是否稳定、牢固。原有观念愈稳固,也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课本P58fP59,P60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并列组合关系可利用性直接直接同时可分辨性直接直接同时稳固性找原有观念找原有观念三种情况4、学习风格定义: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和。这里学习策略指学习方法,而学习倾向指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声音飞光线7温度不活动性与坐姿.学习时间二、感觉施超认如要素知觉风格信息加工记忆风格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忠

15、缗X格场独、工性场依存性何时性加I:M性I:心理要素一筠异性二T匕同性J分析与综合工发敬与集中q仃类的宽与窄F冲动型J解决阿题风格P沉思型W理性水平7成就动机或一挺成亦士二控制点丁工外捽型丁学习里持性胃意动要索J的表达J冒&与遒慎性J独支学习与结伴学习J衽会要索竞争与合作J6、学习风格的分类:格雷戈克的学习风格分类格雷戈克(CregOrC)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为具体序列、具体一随机、抽象一序列和抽象一随机四种类型。具体一序列型风格的学习者喜欢通过直接的动手经验学习,希望教学组织得井然有序;采用学习手册、程序教学、演示和有指导的实验练习,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最正确。具体一随机型风格的学习者能通过试误

16、法,从探索经验中迅速得出结论;他们喜欢教学游戏、模拟,愿意独立承当设计工程。抽象一序列型风格的学习者善于理解以逻辑序列呈示的词语或符号信息;他们喜欢通过阅读和听课的方式进行学习。抽象一随机型风格的学习者特别善于从演讲中抓住要点,理解意思,并能对演讲者的声调和演说风格做出反响;对这类学习者来说,参加小组讨论、听穿插问答的讲授或是看电影和电视,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沉思型学习者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正确方案,因而错误较

17、少。而冲动型学习者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题的局部信息或未对问题作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反响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研究发现沉思型学习者与冲动型学习者相比,表现出具有更成熟的解决问题策略,更多地提出不同假设。而且沉思型学习者能够较好地约束自己的动作行为,忍受延迟性满足,比起冲动型学习者,更能抗拒诱惑。此外,沉思型与冲动型学习者的差异还在于:深思型学习者往往更易自发地或在外界要求下对自己的解答做出解释,而冲动型学习者那么很难做到,即使在外界要求下必须做出解释时,他们的答复也往往是不周全、不合逻辑的。7、学习动机:动机(motivation):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动

18、机对个体的行为和活动有引发、指引、鼓励功能。学习动机: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动力。它决定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动机能推动学习,而学习又能增强学习的动机。长期的认知领域的学习需要个体不断地做出积极的努力,把新观念材料组合到自己已有的观念中去。动机变量并不直接参与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并不影响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8、奥苏贝尔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指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动机):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

19、要。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在儿童早期最为突出。&学习需要:是指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态与所期望到达的状态或应该到达的状态之间的差距。分为六类:标准的需要、感到的需要、表达的需要、比拟的需要、预期的需要、紧急事故需要分析学习需要的根本步骤:第一步是规划,第二步是收集数据,第三步是分析数据,第四步是写出分析报告。9、教学目标概念: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也称为行为目标,运用这个术语是为了强调教育结果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10、教学目标功能:导向、控制、

20、鼓励、中介、测度(起点)(过程)(结束)11、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一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分类(布卢姆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的目标分类(辛普森感知、准备、有指导的反响、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响、适应、创新(哈罗),反射动作、根底性动作、感知能力、体力、技能动作、有意交流(基布勒):全身运动、细微协调动作、非语言性表达、言语行为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分类(情感反响具有内隐性与抽象性)接受或注意、反响、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言语信息:言语信息作为

21、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智力技能:智力技能作为一类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动作技能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12、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分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第二类:过程与方法第三类: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讲的不是教学环节与过程,而是探求未知世界的方法论问题。13、教学目标(1)整体性: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

22、、课时目标(2)灵活性(3)层次性(4)可操作性14、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根本要素:课本9398(D行为(2)条件(3)标准学习目标的根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A对象B行为C条件D标准第三章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1.分析方法:(P109)(I)归类分析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2)图解分析法(3)层级分析法(4)信息加工分析法(5)使用卡片的方法(6)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2、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3、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优选关系:P1204、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问题表、工作单、矩阵式、算法式、流程

23、图教学媒体选择两维矩阵图:救学媒体种类学习目标学习事实信息学习直观辨别学习原理、概念和规则学习过程执行技能化的知觉运动动作发展所期望的态度、观点和动机静止图像中高中中低低电影中高高高中中电视中中高中低/中中三维物体低/中高低低低低录音中低低中低中程序教学中中中高低中演示低中低高中中印刷的教材中中申中!口头表述中低中中低中5、媒体选择工作程序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在确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根底上,首先确定媒体使用目标;(2)媒体类型的选择;(3)媒体内容的选择。6、教学材料设计的心理学依据:(1)注意特征:选择性、新异性、简洁性、适中性、期望性(2)知觉特征:整体性、相对性、比照性(3)记忆特征

24、:组块性、有限性(4)概念形成考虑以下规律:从实例出发而不要从定义出发既要使用正例,也要使用反例应使用和正例相近的反例7、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贝尔),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表(奥苏贝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阶段1呈现先行组织者说明本课的目的。呈现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确认正在说明的属性;给出例子;提供上下文。使学习者意识到相关知识和经验。阶段2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使知识的结构显而易见;使

25、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外显化;保持注意;呈示材料;演讲、讨论、放电影、做实验和阅读有关的材料。阶段3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使用整合协调的原那么;促进积极的接受学习;提示新、旧概念(或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它们是:1教师起呈现者、教授者和解释者的作用1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教师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概念和原理1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1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观念和信息1个人的原有认知结构是决定新学习材料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够很好地获得并保持的最重要因素1学习材料必须加以组织以便于同化1需要预先准备的先行组织者(2)掌握

26、学习教学策略,有以下几个步骤构成:学生定向学习方法指导实施教学(3)情境一陶冶教学策略F有以下几个步骤构成: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4)示范一模仿教学策略F有以下几个步骤构成:动作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技能的迁移8、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I)教学靴: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2)教学评价的种类:按评价基准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相对评价一优点,可以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比拟不同群体问学习成绩的优劣。缺点:基准会随着群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易使评价标准偏离教学目

27、标,不能充分反映教学上的优缺点,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绝对评价一优点:评价标准比拟客观缺点:客观标准很难做到客观,容易受评价者的原有经验和主观意愿的影响,不易分出学习差异自身评价一优点:尊重个性特点,照顾个别差异,通过对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拟,判断其学习的现状和趋势。缺点:难以判定他的实际水平和差距,鼓励功能不明显按评价功能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这种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方案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一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确实定。总结性评价一

28、这种评价又称事后评价,i般是在教学活动告i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比照类型要点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实施时间教学之前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后评价目的摸清学生内幕以便安排学习了解学习过程,调整教学方案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评价方法观察、调查、作业分析、测验经常测验、作业分析、日常观察考试或考查作用查明学习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确定学习效果评定学业成绩按评价关注焦点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一一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拟与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29、定量评价一定量评价那么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在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串规律性的结论。9、教学评价的意义:起到鼓励和监督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在评价中收到鼓舞和鞭策,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10、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拈41定评价方案、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等几项工作。(1)制定评价方案:确定评价目标、指标体系和标准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及处理统计数据的技术手段选择被试并说明试用成果的背景条件(2)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试用前的准备工作试行并观察教学后置测验和问卷调查(3)归纳和分析资料(4

30、)报告评价结果第四章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1.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那么6个:1D3的理论根底主要是系统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ID3的主要标志就是以建构主义作为其理论根底。(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

31、完成教学目标)3、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7个(1)教学目标分析(2)情境创设(3)信息资源设计(4)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5)协作式教学策略设计(6)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7)教学结构设计。4、自主学习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1)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表达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支架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开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层次)。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抛锚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由这样几个

32、步骤组成: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根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随机进入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躲:呈现根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根本内容相关的情境。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开展学生的自主

33、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思维开展训练启发式教学策略自我反响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索式教学策略(2)协作式教学策略的设计协作式教学策略是一种既适合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即以教为主),又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即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CL协作学习CSC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W计算机支持协作工作CSCL的几种主要形式:实时同地CSCL、非实时同地CSCL、实时远距CSCL、非实时远距CSCL。常用的CSCL协作式教学策略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5、学习环境的设计:(1)学习环境是一种场所(2)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

34、(3)任务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4)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我们倾向于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种动态组合。6、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的设计的主要内容:由六局部组成7、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WEBLED8、研究性学习一PBL(1)含义: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实质:是一种基于课题工程或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2)研究性

35、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景阶段、完成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一般学校组织、知道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一下几个环节组成:第一阶段:开设科普讲座第三阶段: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第五阶段:处理结束、撰写报告第二阶段:指导选题第四阶段:实施研究第六阶段: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9、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评价:(1)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室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响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缺乏,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特点:重视评价过程。这种评价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而不仅

36、仅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客体,而且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参加与评价活动是其重要特征。评价的结论效劳于为教师未来专业开展提供诊断性意见,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评教师过去的工作实绩和实行奖惩。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更能表达出民主与人文精神。(2)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网络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强调利用及时反响信息来指导。对运用教育技术实施智能教学以及对利用探索、发现、竞争、协作、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策略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字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控性、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对象广泛,不仅仅对传统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即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媒体(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评价,还对学习支持效

37、劳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实现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与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无缝结合,利用支撑系统的教学活动记录功能搜集评价信息,实现对网络教学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缩短了评价的周期,及时反响评价结果以便于及时调整教与学,而且降低了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的技术要求,降低了费用;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要依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取不同类别的评价。第五章“主导一主体”教学系统设计1、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理论根底优点缺点以教为主1、行为主义(SR:刺激一反响系统)2、认知主义1、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8、2、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由教师主宰课堂,无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2、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的成长。以学为主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2 .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奥苏贝尔“学与教”理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1、无视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的发挥;2、无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另外,由于无视教师指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2、奥苏贝尔“学与教理论内容:(1)”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3)动机

39、理论3、教学中的动机设计一ARCS模型:ARCSAttention(注意)、Relevance(关联)、Confidence(信心)和Satisfaction(满意)4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一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课本237240(1)教学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必须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主题”。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法包括: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等多种。(2)情境创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情境创设应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科内容有严谨结构,另一种是学科内同不具有严谨结构的情况(3)信息资源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

40、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以学为主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有“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即进入式教学策略”等。(5)协作式教学策略设计协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根底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和角色扮演等不同策略,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应有教师组织引导,讨论问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6)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形式包括小组对飞、个人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

41、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共享;是否到达意义建构的要求。(7)教学结构设计教学结构设计不仅是以教为主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和落脚点,也是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5、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我们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应到达的结果);(2)分析教学目标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教学内容(为到达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知识单元),至于教学顺序(对各知识单元进行教学的顺序)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分析来确定,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确定;(3)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是否具有学习当前内容所需的知识根底,以及具有哪些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等);(4)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即确定在哪种难度等级和知识根底上对当前的学习者施;(5)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要求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6)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设计教学策略(7)对教学作形成性评价(以确定学生到达教学目标的程度),即根据搜集到的课堂教学信息,对教学内容或教学策略修改或调整,并对学生作出适当的反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