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兼爱》精品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兼爱精品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积累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 .在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的基础上,感受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的精神力量,从而涵咏心灵,激励人生。3 .通过对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的比较,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学重点:结合兼爱中非攻等墨子的文章,全面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教学难点:对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加以比较。教学过程环节一:理解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1.梳理全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导图要求用字尽量简省。教学环节.思维导图示例(一)思维导图示例(二)oBo思维导图示例(三)(1)请用原文回答:墨子认为天下之乱的起源是什么?“察乱
2、何自起?起不相爱”(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墨子认为践行兼爱的方法是什么?“爱人若己”“视人若己”2.“非攻”实际上就是一种国家层面上的“兼爱”。视人若己,那视别国若己国,就没有攻伐了。请思考:墨子主张的非攻是反对一切战争吗?他说的兼爱是爱一切人吗?墨子是坚决的反对战争,可是他为什么还要撰写兵书训练军队呢?补充一下几段文字,帮助学生认识该问题。【材料一】盗,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恶多盗,非恶多人也;欲无盗,非欲无人也。世相与共是之。若若是,则虽盗,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非杀人也,无难矣。(墨子小取)【材料二】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
3、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西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墨子非攻上)【材料二】今逑(通“逮”)夫好攻伐之君,又写其说,以非子墨子曰:“以攻伐之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言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建也。(墨子非攻下)情不知其不义也:确实、实在又饰其说:粉饰、掩饰谓部也:讨伐、声讨墨子所说的“兼爱”是不包括爱“盗”的,他认为对于坏人我们不但不要
4、爱,我们还要把它除掉,所以墨子在好几篇中都讲到了,我们要“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中)墨子的兼爱是要除去这些暴人、害人的人。同样,墨子反对的是侵略战争攻伐战争,是那种不正义的战争,而对于正义之战,墨子恰恰是认可并支持的,他讲非攻救赎,当时有很多强国欺负弱国,对于弱国来说就要抵御强国,墨子号召他的弟子帮助弱小的国家,抵抗强大的侵略者,典型事例呢,就是止楚攻宋这件事情。墨子他讲到作为一个弱小国家,要有充分的准备,武器的配备,城墙的防守,粮食的储备,一旦被侵略应该有能力抵抗。墨子他还写了很多的军事著作,教人怎么来做到最好的防范以及战斗的准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墨家对正义之战是极力支持的
5、,特别是主张对暴君的诛伐之战,比如说像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墨子认为这都是可以的,诛的是不义之君主,诛杀暴君对老百姓是有好处的。3.墨子一再强调“兼相爱、交相利”,梁启超曾说:“矍子讲兼爱,常用兼相爱交相利六字连讲,必合起来,他的意思才明。”儒家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罕言利”,而墨子却大谈特谈“交相利”,墨子的兼爱思想里义与利是什么关系呢?【材料一】子墨子言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日:“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攀,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既
6、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日:”以一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卷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选自墨子兼爱中)以摹人之家:夺取贵必熬贱:通“傲”,轻视在儒家文化里,义与利是相对立的,“义利不可得兼”,所以孔子老人家“罕言利”,而孟子更是气愤地说“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孟子尽心下)说一心求利的
7、人是强盗。可是墨子却说“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墨子兼爱中),“义,利也”(墨子经上),可见墨子不仅不回避不排斥“利”,还在义利关系上作出了一种新的诠释。墨子评价“不义”的标准本身就是包含了“不利”这个因素的,就是说,兼爱它是互利的,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而双方都有利,这就是符合了“义”的行为,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他讲的这个“兼爱”就是要通过“义”来体现,彼此兼爱获得利,墨子说“必兴天下之利”,这种利是互爱互利,这是一种大义,绝不是单方面的个人私利。时间教学环节二环节二:感受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的伟大人格力量。1.墨子出身贫寒,他深知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即使有了名
8、气,也没有因为人们看重他而让自己的生活改观,为自己捞些好处。他始终都和学生们一起穿粗布,系草鞋,勤劳动,以吃苦为乐事,并自称“贱人”。在墨子贵义中就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日:“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日:“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墨子贵义)在墨子身上,真正体现出了中华民族艰苦勤俭、埋头苦干的民族精神。“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文子自然)是说孔子与墨子两人为救世而汲汲奔走于天下的忙碌与艰辛。一个连席子还没坐暖,一个连烟囱才生起火就要匆
9、匆到别处游说拯救世人了,此中足见圣人的风范。“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史记写孔子师徒,用了15000字;写孟子用了240字;写墨子用了24个字,也就是一句话:“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日并孔子时,或日在其后。”庄子描述的更为具体,“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践磷为服。”“跋研”是一种无跟的草鞋,“草鞋”正是墨子精神特质的外化。请结合你对墨子的了解,说说你心目中的鬓子形象。2.学校电视台要制作一组关于历史文化名人的系列短片,题为“儒冠道褐墨草履”,请你从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中任选
10、一位,为节目组撰写一份三分钟的解说词。(要求:600字左右;每期需单独命题,如“平民圣人墨子”)时间教学环节三环节三:比较“仁爱”与“兼爱”。【学习任务三】1 .在如何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孔子推崇仁爱,而墨子则提出了兼爱。下图是繁体写法的“仁”和“兼”,“仁”的字形采用了“人”和“二”,就是二人,它是个会意字,本意就表示有亲爱的意思;“兼”的字形是从“又”就是手,持两个“禾”,也是会意字,表示着“兼持二禾”,就是一支手同时抓握着两茎禾苗。Ft2 .一般来说儒家的仁爱有三个范畴:一是亲亲之爱,二是忠恕之道,三是恻隐之心。前两条是孔子提出来的,亲亲之爱就是对自己的亲人一父母、子女、
11、兄弟姐妹的爱;忠恕之道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恻隐之心是孟子提出来的,这是“仁”的善端,又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仁爱它有一个由内向外的一种外推,有这样的一种差别,既分等级又有一个范围,而兼爱是无等差的、是一种平等的爱,是没有范围的,是不分等级不分高低贵贱的。巫马子谓子墨子曰:“我与子异,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普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以为近我也。击我则疾,击彼则不疾于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故我有杀彼以利我,无杀我以利彼。”(墨子耕柱)我们看到,儒家也讲“仁爱”,但它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有远近亲疏之别。虽然这对维持封建社会人伦关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偏爱、有差等的爱。墨子讲“兼爱”,是建立在人类社会每一个成员人格完全平等的伦理基础之上,虽不免太过理想化,但毕竟是一种博爱、无差等的爱。(姜宝昌墨子)环节四:总结时I间1自引易中天先生一段话,谈应该如何对诸子百家文化思想加以继承:;第一,可以“各取所需”,但不要“厚此薄彼”;第二,可以“学以致用”,q但不要“急功近利”;第三,可以“弘扬继承”,但不要“全盘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