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鬼狐小说《聂小倩》的电影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聊斋鬼狐小说《聂小倩》的电影创新.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聊斋翱小说聂川青的电影创Wi摘要在长达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影视创作者都纷纷抓住文本聂小倩中的人鬼故事和鬼戏元素进行放大改编,其中李翰祥的电影改编尽量还原文本故事中的古典意韵;而程小东和叶伟信的电影改编则把人物的造型设计和人物关系放置在时代的背景中,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以文本聂小倩为原型,对其改编的三个版本的倩女幽魂进行分析,并从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异同出发,探析三部影像改编的创新之处。关键词聂小倩;1960年版倩女幽魂;1987年版倩女幽魂;2011年版倩女幽魂鬼魂观念来源于人们对于自身的生理以及外界产生的一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并且关于鬼的民间文化也是由于在生活中人们参与到死亡、祭祀等事件中
2、演变出来的一种虚幻的自我想象。鬼魂观念是来源于人们对恐怖事情的一种主观感受,同时,鬼魂也是一种未知的客观现象,影射在人们的内心中而产生的一种幻想,所以逐渐就诞生了鬼文化,并具有悠久的历史。伴随着历史长河的沉淀,鬼文化己经承载了世代人共同的文化意识,并在想象的世界中不断飞扬,鬼与人之间的相互召唤飘荡在遥远的时空范围中,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产生了清晰的形象,并进一步挖掘民族共存的文化认识。本文站在电影改编的视角来探析聊斋小说聂小倩以及三部不同时代改编的电影倩女幽魂,并加深人们对人鬼故事更深层的认识和了解。一、聊斋小说聂小倩小说聂小倩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个故事,在这则故事中,主要
3、围绕主人公聂小倩而展开叙述,聂小倩是一个拥有美貌的女鬼,她只活了18年,她死后就被葬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古寺旁边,但她的灵魂遭到了妖怪的胁迫,并不断要求她去害人。但在一次机会中,她和书生宁采臣相识T,他热心帮助她逃离魔掌,于是就让她与母亲和生病的妻子生活在一起,长期生活下来,聂小倩十分讨宁家人的喜欢,而她也因为长时间与人在一起,所以她的行为举止也和常人一样,宁家人也从来都不提及她的身份。及至宁妻去世后,小倩就嫁给了宁采臣,而宁采臣也考中了进士,后来又纳了一个小妾,两人为宁采臣共生下了三个儿子,并且三个儿子成人后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受到了世人的尊崇。二、三个版本的倩女幽魂1960年版本的电影倩女幽魂是
4、由李翰祥导演的,由于他本身就拥有深厚的古典文学涵养,并且在进行拍摄之前,他还对聂小倩这一故事背景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探索,影片中的人物服装都显现出古代文化的独特韵味,甚至是影片中的布景都是由导演亲手完成的。在这部电影中,李翰祥创作的电影在人物的性格上进行了深化,但是在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中主要把原著中的情感意蕴表达出来了,并没有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过多的强化,更多表现的是导演对原著作品的赞同和尊重。影片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切入,并注重情节画面的真实性,电影倩女幽魂几乎成为当时的一部经典的影视作品。另一版本的电影倩女幽魂是于1987年由程小东导演拍摄的,在这一部改编电影中,主要对故事中富有光怪陆离的妖魔画面进
5、行了刻画,并成为一部经典的鬼片。影片中另一个亮点是由张国荣演唱的主题歌,更加让影片富有鲜明的张力和凸显审美意蕴。而2011年版倩女幽魂是叶伟信导演处在一个强大商业化的社会环境中孕育而出的,在演员的选择上也有具有强大票房吸引力的古天乐、刘亦菲等加盟,并与另一青年偶像余少群组成了三角恋。叶伟信在创作这一电影作品的时候,不仅吸收了程小东在电影中的动作元素,还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纠葛紧紧地拴合在一起,同时,影片中仍然采用了张国荣演唱的主题曲,促使一部分观众也因为对张国荣的缅怀而选择了观赏这部影片。三、三个版本倩女幽魂对聂小倩的创新(一)叙事视角与情节线索的不同从三部不同版本的改编电影来看叙事视角的书写,
6、可以发现1960年版以及1987年版的倩女幽魂都是站在宁采臣的故事视角来展开叙事的,而叶伟信则是对其进行了突破,以燕赤霞的视角来呈现了聂小倩和宁采臣之间的感情故事,正因为三部影片的叙事视角存在差异性,所以各个故事的情节设置和发展线索也存在不同之处。1960年版倩女幽魂的故事设置是宁采臣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和燕赤霞遇见,并一同在京华寺中借宿,宁采臣也在这间寺庙中遇到了正在弹琴的聂小倩。而经过了聂小倩两次对宁采臣的诱惑仍然遭到了拒绝,在宁采臣给小倩题诗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她是当地县官早亡的女儿,于是宁采臣决定要帮助小倩脱离妖怪的控制。在1987年拍摄的电影倩女幽魂被认为是一部经典之作,故事的情节是从宁采
7、臣帮助路人讨债而露宿在野外而开始的,和燕赤霞在兰若寺相遇,同时也遇到了被树妖控制了的聂小倩。燕赤霞展开了对聂小倩的追捕,但是宁采臣仍然选择救她,于是两人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两人都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救活对方,而燕赤霞最终也被两人的感情所感动,也决定帮助他们对付妖魔。在影片的最后,宁采臣也割舍下了自己的感情,促使聂小倩重新投胎。在2011年上映的倩女幽魂故事视角又为观众呈现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主要讲述的是捉妖师和狐妖的相爱,但因为燕赤霞不能忍受聂小倩以吃人类的精血而活着,但是他又很难对她下手,于是他只能采用法器来封住聂小倩的记忆。当失去记忆的小倩与宁采臣相遇后,两人在心中萌生了爱意,
8、但由于树妖一直都掌控了小倩的真身,所以当宁采臣从燕赤霞的口中知道了小倩是狐妖后,也毅然决然地帮助她找寻到自己的真身。在燕赤霞和树妖的搏斗中,燕赤霞取出了封住小倩记忆的法器,而重拾记忆的小倩最终也选择和燕赤霞一起消失。综观三部倩女幽魂的情节构建都存在相同之处,三人的相遇和帮助小倩脱离树妖的故事内容。但站在影片的情节来看,2011年版的倩女幽魂则更加复杂,在这部影片中设置了一段纠葛的三角恋情,同时也设置了猎妖师捕捉树妖的情节,一同促使影片的情节更加紧密。在这三部改编电影中,导演始终都把感情发展和人鬼相斗作为故事的亮点,并跟随着这两个线索来展开对文本聂小倩的审美视角。我国的鬼戏与西方的鬼怪情节存在差
9、异性,它并不是采用一种具体的恐怖景象来吸引观众眼球的,更多地采用了浓厚的情感包装。鬼戏本身就能把影片的叙事和抒情结合在一起,从而构建成为鬼戏的时空穿梭的场面。而聊斋小说就是中国鬼文化的经典浓缩,把荒芜的古寺、狐妖等都聚集为一种千年的阴气,从而构成了文本的叙事焦点,事实上,这些文本元素只要被转换为影像语言,就很有可能会丧失其独特的韵味。例如1960年版的倩女幽魂,对于鬼戏的外部包装显得颇为朴素,但这部影片确实很难给广大观众心中带来震撼的力量。而后两部改编电影在尽力表现出妖魔的斗争场面,并采用绝美的画面来唤醒文化观照,从而受到众多人的喜爱。(二)聂小倩形象塑造和审美风格不同蒲松龄笔下刻画的聂小倩这
10、一人物形象在三部不同时期的改编电影倩女幽魂中都具有不同的审美风格。1960年版的聂小倩形象被刻画为一个楚楚可怜的闺秀,并且在影片中也没有过多去展现出聂小倩的爱情故事,而是从诗词中感受到聂小倩和宁采臣的感情发展,所以在李翰祥的影片中,更多的是为了凸显出一种古典的人物形象和美感,这种美是委婉而深厚的。但在1987年版倩女幽魂中,聂小倩这一人物形象在出场的时候就给人一种妖娇的感觉,同时在面对自己的爱情时,也尽显出纯情。导演程小东把小倩的出现安排在晚上,把小倩身上穿着的素白衣裙和夜晚的黑暗在色彩形象上形成鲜明对比,同时程小东也把小倩人物形象中的妖烧和清灵完美融合在一起,从而富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独特的审美
11、意境。在叶伟信的电影中,把聂小倩的形象塑造为一个超脱尘世的精灵,在古树和橙黄树叶的映衬下,聂小倩显得更加清灵。在这部影片中,聂小倩的身份特征也从女鬼转换为狐妖,促使她经常在夜晚出现,同时在阳光明媚之时也尽显她妖娇的姿态。叶伟信更多的是为了表现出小倩的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与前两部电影的鬼魅之感不同。从三部影片的审美风格来看,1960年版倩女幽魂更多的是凸显出了原著中的古典意蕴,后两部则对原著进行了改编,并形成了各自的审美风格。程小东把聂小倩定义为妖媚的美丽,所以在影片中呈现了许多妖怪和邪恶的场景。而叶伟信则倾向于把聂小倩定义为空灵之美,虽然这三个版本的倩女幽魂在电影的审美风格中都各具韵味,但是它们
12、都是代表一个时代的产物,并获得了显著的成功。叶伟信的电影创作可谓是对蒲松龄笔下的聂小倩形象实现了成功的颠覆,并尝试着采用相反的人物塑造手法来创新人物形象。宁采臣的形象显得憨厚但内心善良;聂小倩的形象则无论是在交际上还是生活经验上,都要比憨厚的书生更显得老道一些,而正是为了凸显出她妩媚的人物性格,所以叶伟信把聂小倩的形象塑造为狐妖和女鬼的混合体,把狐这一意象植入影片中,更加使原著聂小倩的人物形象饱满而又丰富,同时也突破了传统思想中关于蛇、狐等产生的恐惧心理,并使得这些形象更可爱和生动,并充满智慧,在与男性的交往中更加主动和热情,而正是这种人物性格和形象的设置,突破了传统思想中对女性的认识,并促使
13、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具有审美意涵,即综合了妖和善良的女性形象。四、结语蒲松龄的聂小倩作为文学阅读的对象,它最突出的文学魅力就体现在文本中萦绕阴气的文字背后构建了男岫女、人蝴鬼等多种矛盾的叙事结构,虽然它的篇幅很短,但是整体的结构十分完整,而小说中较为繁杂的叙事也为后来的电影改编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在蒲松龄眼中,他正是通过这些短小文本的创设来折射出自己关于人鬼之间的审美意识,这种文本的叙事性也成为聊斋文本中意蕴无穷的文学特征。而导演们对小说文本进行艺术转换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其适当修复和补充,把原著遗留下来的想象空间进行增补,从而使其成为自己需要的影像元素,而只要这些影像元素以一种具体的形象呈现出
14、来后,那么文学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和意味性也会逐渐消失。在当前,成功的电影改编也担负起双重任务,不仅要与时代的氛围相符合,还应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文化。在对小说文本聂小倩的影像改编中,就对其进行了内容的修复,事实上,这一行为是创作者主观的想象,其目的就是为了给观众带来愉悦的观赏感受,在三部改编电影倩女幽魂中就呈现出了鬼戏传统和爱情故事的审美意涵。参考文献1高桥.倩女幽魂50年:聂小倩的旧梦新魂J大众电影,2011(09).2王耀辉.论聂小倩形象的生命历程及审美价值J.名作欣赏,2006(20).3贾继海,翟云英.刍议聂小倩的艺术风格J.蒲松龄研究,2005(02).4冯晟.新旧版倩女幽魂之比较:这个时代的怕与爱J.电影文学,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