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中物的交换研究:以茂饶苗族敲榜郎祭祖为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17970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式中物的交换研究:以茂饶苗族敲榜郎祭祖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仪式中物的交换研究:以茂饶苗族敲榜郎祭祖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仪式中物的交换研究:以茂饶苗族敲榜郎祭祖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仪式中物的交换研究:以茂饶苗族敲榜郎祭祖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仪式中物的交换研究:以茂饶苗族敲榜郎祭祖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仪式中物的交换研究:以茂饶苗族敲榜郎祭祖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式中物的交换研究:以茂饶苗族敲榜郎祭祖为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仪式中物的磁研究:以茂饶苗!瀛傍良除祖为例-问题的提出在人类学学科建立之初,物及物质文化已纳入人类学的研究领域。物不仅仅承载着自身的物性,同时还被赋予了重要的文化意义。人类生活在一个物的时代,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通过物的紧密相连。身处物质世界中,人如何与物互动;物如何在调节社会关系,赋予人类活动象征意义过程中施加影响力一直是物质文化中关于物的学术探索的重要议题1。关于物的交换研究学界已有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如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的库拉,库拉圈中流动的物形成了独特的交换体系,在这个交换体系中,人们通过馈赠由贝壳制作的手镯、项链等来发展他们的个人社会关系,建立个人的地位和荣誉2。马歇尔莫

2、斯名著论馈赠中的礼物之灵“豪”,使物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指出礼物交换普遍存在着“送礼、回礼、收礼”义务,揭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3o马歇尔萨林斯在其著作石器时代的经济学中认为所有的交换,都表现出社会交往基础的某些方面,在考虑社会物质层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他们的社会层面。他把礼物交换和商品交换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二者其实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亲属关系的距离是从一个端点向另一个端点移动的关键变量,陌生人之间是商品交换,亲属之间的交换是礼物交换。”4可见,物作为交换的媒介,其交换背后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互动关系的体现。笔者对贵州省普定县化处镇胴口村茂饶苗族支系做了一个多月田野调查,发

3、现他们敲榜郎祭祖仪式记载于开天辟地的传说之中,是族群记忆的源流,影响整个家族的生产生活,在族群记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族群认同和自我认同的一种表现。可见敲榜郎祭祖仪式不仅与茂饶苗族祖先崇拜、民间信仰息息相关,还与茂饶苗族社会结构紧密相连。在敲榜郎祭祖仪式中,物的交换是如何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构建的?带着这一问题,本文将以物的交换为研究视角,深入探究茂饶苗族的敲榜郎仪式中物的流动形式、范围及其功能,从而竭示茂饶苗族的交换体系与社会结构。二胴口村族群记忆与聚落空间分布(一)茂饶苗族祖先记忆1 .嗣口村王氏家族迁徙路线“茂饶”系苗语音译,是指生活在森林里的苗族。茂饶苗族是苗族传统部落的一个分支

4、,在茂饶苗族祖先记忆中,他们是一支不断迁徙是民族,由于战乱等原因,他们被迫一路南迁,只为寻找一个安全而且适宜聚居的环境。关于嗣口村王氏家族的迁徙故事,有诸多传说。根据碉口村老王昌鼎讲述,并在碉口村王氏家族中较为流行。据史书记载,苗族历史上称其始祖为公元前30世纪前后的九黎部落,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以蚩尤为首的“九黎”被黄帝与炎帝联合打败,蚩尤战败后被迫从黄河流域迁徙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走江西,过湖南,入贵州,居住在“格罗格桑”(苗语音译,意为贵阳)。此后,在苗族先祖英雄杨鲁、斗绕、斗豆等的带领下,与朝廷军队大战,杨鲁等首领战死贵阳,族民损失惨重,后兄弟分支迁徒来到“场博老榄”(苗语音译,意为地名

5、摆郎)。但因距贵阳太近,也不是安身之地,所以又迁往“燕老斗吴”(苗语音译,意为燕楼党武)的“远的槽”(苗语音译,意为姚哨)。但尚未避免战争,元大德四年(1300年),元朝派兵杀苗到惠水,为了远离战争,唯一的出路就是往深山密林的偏僻地方躲避。王氏家族祖先又退居“北掌”(苗语音译,意为大坝乡板场),部分又迁徙到“配共”(苗语音译,意为大坝批弓),但因生活所困,不得不寻找新的居住地。传说楮柱大寨盛产板栗、茶叶,又从批弓迁往楮柱(即现在的居住地嗣口村)。迁至榜住大寨后,由于这里山青水秀,土地肥沃,漫山遍野都是板栗,生活得到了保障,居住就相对稳定To2 .敲榜郎祭祖仪式的传说故事相传,远古时,自从盘古分

6、天地后,女蜗就开始造人。因女蜗造的人得罪了雷神,雷神发怒便发洪水淹没大地,企图将女婿后人淹灭。但因伏羲兄妹二人良心好,天上玉帝将葫芦种子送给伏羲兄妹二人栽种,一时栽种,一时生,一时花开一时结果,洪水到来时,伏羲二人坐在葫芦上,漂浮在洪水中,待到洪水消退时,大地上只剩伏羲二人。玉帝指令伏羲兄妹传人烟,伏羲二人不同意,自古兄妹不成婚,婚后多年不生子,玉帝指令点水雀来指点,指明伏羲兄妹宰敲榜郎祭天、祭地、祭祖,伏羲兄妹完成敲榜郎祭祖仪式后,百子千子遍天下,茂饶苗族得到了繁衍发展。敲榜郎祭祖仪式寄寓了茂饶苗族对父母的感恩,以及祈求祖先保佑下一代子孙幸福的象征意义,因此茂饶苗族将敲榜郎祭祖仪式世代传承下

7、来。通过对茂饶苗族开天辟地的故事传说分析,我们知道敲榜郎祭祖仪式是出于对祖先的敬畏,也是出于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五谷丰登、家族繁盛、延绵不断的寓意。3 .批弓狗场的来历茂饶苗族在选择适宜居住环境以后,就会建立牛打场。牛打场是茂饶苗族农闲时的娱乐场所以及举行牵牛望场仪式的地方。批弓狗场是整个茂饶地区比较有名气的牛打场之一,每年敲榜郎祭祖的苗族,都要把榜郎牵到批弓牛打场举行独特的转场仪式之后,这头榜郎才能用于祭祀祖先。关于批弓狗场的来历,据嗣口村村民王昌鼎说:在元明朝年间,惠水县大坝乡批弓村居住着胴口村王氏家族祖先,苗族祖先择十二生肖中的虎,在此创立了虎场斗牛场。农历七月虎日,茂饶苗族祖先在虎场斗

8、牛场举行牵榜郎望场仪式,牵牛望场仪式非常热闹,白天有许多人去望场,夜晚虎豹会从远方来到此场地集会望场。当地河边寨与大保寨都是亲戚关系,从前河边寨有一女青年叫“批瓜”(苗名),“批瓜”的父亲“别源巴瓜”(苗名)给其女儿包办婚姻,将“批瓜”嫁给大保寨男青年“夺慧”(苗名)。婚后,“批瓜”去望虎场,因“批瓜”和“夺意”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所以在望场时,男方没有陪“批瓜”来望场,“批瓜”走到虎场斗牛场时,天己黑尽,不能返回到河边寨了,唯有住宿在虎场斗牛场人们搭建的简陋草房里,就是人们用来装豆壳、养麦、穗杆等搭建的草屋。到了夜深人静时,虎豹来这个斗牛场望场,这时,有一对子母虎来望虎场,子虎望场后,来到草屋

9、时闻到了有肉味,子虎对母虎说它想吃肉。母虎对子虎说,“不能吃,她是场主的女儿。如场主以及广众要幸福,必须要把现在的斗牛场迁往“乱斗乱毛”(苗名)地盘去。这样,虎豹就不会来望场,也会保佑人和牛的平安,确保牛踩场的顺利进行。”天亮后,“批瓜”回到家中,与父母讲述了昨夜住宿在虎场草屋中听到子母虎的谈话。父亲“别源巴瓜”听后,骑马来到大保寨亲家家中,与亲家授报授他”(苗名)谈了女儿“批瓜”所听到的虎母子的一席话,“授报授他”听后,两亲家骑马到批弓“乱斗乱毛”家中,将昨夜“批瓜”所遇和所听到的话告诉“乱斗乱毛”,“乱斗乱毛”听到后很高兴,只要能让茂饶苗族得到幸福,他都大力支持,何况是一地盘之事,答应自己

10、地盘设立斗牛场。三位寨老“乱斗乱毛”“别源巴瓜”“授报授他”确定:由现在花溪区高坡乡胴口村王氏苗族(大寨王氏苗族曾居住在批弓村)提供地盘,由现在的惠水县甲烈乡新河村河边寨王氏苗族提供酒肉。三寨寨老集中建立了现在的批弓狗场斗牛场,将虎场斗牛场迁到现在的狗场斗牛场,并新场更名为狗场斗牛场。批弓狗场斗牛场岩崖壁文字记载,从始至2018年共七版。第一版:创立狗场牛打场,已风化,字迹不清。第二版: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元朝廷(资助八十头牛)完善批弓狗场牛打场。岩壁上注有:贵州敲榜郎祭祖之苗族各寨首脑人士,聚会于此地,定于批弓狗场牛打场为祭祖角牛望场的“根古场”,并告知子孙们,凡祭祖之角牛不管路程多

11、远,必牵祭祖角牛到此场地望场(踩场、跳场)后,祖先们才认可为祭祖之角牛。第三版:清道光八年(1828年),确立牛打场牛路,以及望场规则。第四版:民国元年(1912年),字迹漫演不清。第五版:民国16年(1927年),苗族各寨首脑代表集会,并完善第三版规则,并说明牛路四通八达,不限于狗场牛打场周边。第六版:修甲高公路路经狗场牛打场,修建队赔偿贰万元人民币平整场址。第七版:贵州省苗学会以及众多单位出资修一条步梯通往崖壁文字之处,并平整斗牛场场地。批弓狗场斗牛场岩崖壁文字反映了批弓狗场斗牛场的独特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茂饶苗族不断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批弓狗场斗牛场的发展历程也说明了敲榜郎祭祖仪式

12、在茂饶苗族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受重视。(二)碉口村传统聚落空间分布茂饶苗族选择的居住地承载着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茂饶苗族在具有龙脉气息的环境中开展一系列的生产生活活动。胴口村地处高坡乡西南部,距乡镇府千米,属贵阳市重点贫困村。胴口村包括八个自然村,分别是木老、胴口、小坝、大寨、莱冲、中坝、滥坝、牛滚困。全村的耕地面积55.33公顷,其中:土地面积为27.53公顷,水田面积为27.8公顷,山林面积为540.95公顷。下图为胴口村大寨王氏家族迁徙到此的聚落空间分布图:图1胴口村传统聚落空间分布图这座山叫“百捞”百捞”系苗语音译,“白捞”高大巍峨,就像一个靠椅的靠背,在风水上面称为后龙山,这座山是碉口村

13、的龙脉山。在这座山下居住着第一、第二(第二周围还有其他几房的人)、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等茂饶苗族。后龙山山脚下地势平坦,茂饶苗族祖先最初在这里开垦田土。这座山叫“百得”,“百得”系苗语音译此山像靠椅的扶手,位于后龙山旁,两座山相连,如一对夫妻,碉口村茂饶苗族便是大山的儿女,象征父母养育儿女的寓意。这座山叫“若嘉”,“若嘉”系苗语音译,此山山顶较尖,山腰有两个小山坡,像一位丰满的妇女,象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座山叫“百都绕”,“百都绕”系苗语音译,此山依傍后龙山,如靠椅的扶手。这座山叫“百贡尤”,“百贡尤”系苗语音译,这座山山形较圆,如同一个元宝,几座山连起来,就像人坐在椅子上手握元宝,形容

14、财富的聚集。这座山叫“白要火”,“白要火”为苗语音译,此山上有一石,远观如苗家女头发绢成一团,此山是此材最先开始跳洞(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地方。这一习俗至今保留,但活动地点有所转移。这座山叫“白拉多”,“白拉多”系苗语音译,这座山位于后龙山斜对面,汉语移向上也称为将军山,这座山向后龙山倾斜,表示臣服于后龙山。此村苗族在老房屋或建筑的门均朝向此山。这里都是田坝,此村,曾在这里居住,但由于这里水灾易发,己无居住的痕迹。从胴口村聚落空间分布图可以得知,苗族选择聚居住地时主要考虑的是地理环境是否适合耕作以及地形地势是否能够保持自身发展的连续性等相关因素。批弓王氏家族祖先在选择胴口村聚居之后,便在此展开

15、一系列的生产生活活动,如跳洞与敲榜郎祭祖等仪式活动,这些仪式活动是茂饶苗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体现。三敲榜郎祭祖仪式中物的交换与社会关系网络构建敲榜郎是茂饶苗族的一种大型祭祖仪式,在茂饶苗族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茂饶苗族将这个仪式视为一生的荣耀,从而形成了买榜郎请酒、牵榜郎望场、敲榜郎祭祖的社会交换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礼物的交换普遍存在着“送礼、回礼、收礼”义务。礼物流动是一种社会性交换行为,这种社会性交换清晰地呈现出经济中的文化成分。敲榜郎祭祖仪式具有周期性,需要多次宴请宾客,举行多个仪式。有些人家需要提前一两年准备,要经过寻找榜郎、通知家族、准备祭祖仪式等复杂的程序。阎云翔在礼物的流动

16、:一个中国村庄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5中认为礼物流动背后是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的体现,在买榜郎请酒、牵榜郎望场、敲榜郎祭祖仪式中礼物的交换,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一)买榜郎请酒仪式中礼物的流动茂饶苗族敲榜郎祭祖仪式是根据农耕节令开展的,买榜郎请酒时间在插秧前或者插秧后,根据主家(敲榜郎祭祖的人家)的情况而定。买榜郎回来时,主人家要举行一个专门的请酒仪式,知道这件事情的亲朋好友、家族支系、乡里乡亲等都会来参与。仪式持续一个多月。胴口村老王昌鼎说的:“敲榜郎祭祖是祖先传下来的,我家从五六代人以前就开始敲榜郎祭祖,敲榜郎祭祖大概要花费十多万元钱,仅是买榜郎我家都花费了56万元,还要杀3004

17、00斤重的猪,用来招呼客人和祭祀。我记得我家在六月间买了两头水牛。卖牛的人如果知道你看中了这头牛,并且是用来敲榜郎祭祖的,他们就会把价格提高,翻倍的增长,有时还会涨到平时价格的三倍。敲榜郎祭祖的人家一般看中了的牛一定会买。如果是那种不适合祭祖祖先的榜郎,就算有榜郎的人家卖的再便宜,主人家也是不会买。牵牛回来时,给卖主打一声招呼,需要卖主准备一把镰刀、一个水瓢、一条牵牛绳。牛需不需从堂屋过,这个就要看卖主设计牛圈的位置,不过一般人家都是设计成从堂屋过的,为了让祖先知道主人家买榜郎回来了。买榜郎回来时,还需要请吹啖呐师专门迎接牛,主人家舅家婿家各请一对啖呐师来吹奏。我家从买牛那边就一直吹到家里,是

18、舅家和婿家请来的,他们会提前到半路等候,在半路上迎接榜郎。”如前述,敲榜郎是一项神圣的祭祖仪式,敲榜郎祭祖仪式中普遍存在着“送礼、回礼”的义务。主人家在买榜郎请酒仪式中必须要通知到家族的每一位亲人,即使以前没有礼单的往来,也必须通知到。如果来参与买榜郎请酒仪式,两家就会又重新往来,反之,便自此不再互相走动。来参加买榜郎请酒仪式的人会根据远近亲疏关系,送不同的礼物。买榜郎请仪式中礼物的流动情况如表1:表1买榜郎请酒仪式中礼物的流动在买榜郎请酒仪式中,主人家要备好酒、好肉、好菜来招待亲朋好友。王昌鼎家大概招待了40-50桌人。在买榜郎请酒仪式这一天,因路途遥远或忙碌而未能参加的人家会在牵榜郎望场之

19、前陆续赶来。主人家仍会热情招呼他们。在买榜郎请酒仪式中,礼物的流动将分散的个体成员以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连接在一起,使人与人之间得到更好的沟通,增进了社会关系。这个仪式中,物是构建人与人密切联系的纽带。(二)牵榜郎望场仪式中礼物的交换王昌鼎说:在敲榜郎之前要举行牵牛望场仪式,几乎整个家族都会来参与。望场是在七月狗场天举行,七月有三个狗场天,只要在这个月中的任意一个狗场天去望场就可以,这些事不用通知,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我家当时转了四个场,主场是批弓狗场,其他的场是五寨、甲定高寨、果里龙场。亲戚只转一个场,家在那边就转那个场。所有人都要跟着这个牛走到斗牛场,无论斗牛场有多远,都要牵着牛走过去。在

20、举行牵牛转场仪式之前,住在斗牛场区域的亲戚要请大家喝酒,不是随便请的,这个宴酒要请十六房的人。如:我家去到五寨牵牛望场,我作为主人家,就会和五寨亲戚,一般就是女婿家,或者是姑姑家等我要给他们说明我们这边去几个人,他们寨子的亲戚都要去准备接待我们,大家都是亲戚,我会让熟悉的几个带一些不熟悉的人去他们家吃饭,吃过饭后就去转场。牵榜郎望场仪式中,人们转场时的排序非常讲究,放鞭炮的走在最前面,随后是敲铜鼓的人(要穿黄袍),继而是其他穿黄袍的人,然后是穿着青色长裳老辈的,紧接着就是身穿两件长裳的年轻男人。由这些年轻的男人牵着榜郎走,在榜郎的后面是戴黄背牌的女人。戴白背牌女人跟在戴黄背牌的后面。在牵榜郎望

21、场这个仪式中,亲戚朋友及村民可以跟着转场。牵榜郎望场的顺序是根据亲属远近亲疏来排列的。先是关系近一点的亲戚,依次为母舅爷、大姨妈、二姨妈、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大女婿、二女婿等。然后是关系远一点的亲戚,如叔伯堂妹等。牵榜郎望场不一定固定在某个地方,也可以在其他地方。牵榜郎转场的亲戚还需要送礼,礼物与买榜郎请酒的礼物相同。主人家在收礼以后需回礼,请祭师或者有威望的人念祝福语。亲戚朋友参与牵榜郎望场并赠送礼物,是为了通过礼物的流动实现一种互惠。望场结束后,还有一个送榜郎回主人家的仪式。送榜郎是主人家的内亲,如姑妈家或女婿家的人。送榜郎的过程需要一路放鞭炮,送榜郎回来时,榜郎身上要披着内亲重新赠送

22、的一床毛毯、一块红布。主人家需要杀猪或者买6070斤猪肉,备上十几桌宴席热情接待内亲。礼物交换是人类社会交换的一种方式与途径。这既是人与人关系构建与维系的润滑剂,也是社会网络的织梭,整合与协调着不同人群、不同社会单元、不同阶级的关系6。在牵榜郎望场仪式中,礼物的交换维系着亲属关系。礼物的流动与亲属关系的远近亲疏相关,转场的排序、牵榜郎望场的顺序反映了茂饶苗族的社会结构。(三)敲榜郎祭祖仪式中牛肉的分配茂饶苗族以敲榜郎祭祖形式与祖先形成一种关系互动,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五谷丰登、家族繁盛。举行敲榜郎祭祖时间是农历八九月收割完水稻之后。王昌鼎说:敲榜郎祭祖是最关键的一步,当时我家举行了十三天,我家

23、敲榜郎选择的是一个申场天,也就是猴场天,过程繁杂,其中最繁杂的是敲榜郎祭祖以及招呼女婿家抬牛脖子,整个敲榜郎祭祖仪式的顺利举行离不开内亲的支持,女婿家和姑姑家的花费也是巨大的,可能要花2-3万,因为他们需要单独宴请,在敲榜郎之前请,要是姑姑家不请,就轮到女婿家,我家是女婿家请的,他家当时可能花费了大概6-7千钱单独宴请主人家的亲朋好友和自己村民,最少也有20桌。整个敲榜郎祭祖仪式要经过请祖先、准备祭祀用品、砍牛桩、栽牛桩、敲榜郎、抬牛脖子、女婿家请亲戚、祭师、鼓师、勤务员分别宴请,牛肉分配等程序。在敲榜郎祭祖仪式中,人与人之间也形成了一种关系互动,以交换为核心,通过牛肉的分配、女婿家抬牛脖子、

24、相互宴客等物的交换仪式完成了“送礼、回礼、收礼”义务,构建了物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网络。在敲榜郎祭祖仪式中,主人家将榜郎作为礼物回赠给参与敲榜郎仪式的祭师、鼓师、后勤员、女婿家以及十六房的宗亲,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互动,其分配的对象获得牛肉的多寡与关系网络互动密切相连。在敲榜郎祭祖仪式中牛肉分配情况如表20四结语物质文化作为人类学研究对象之一,在不同的理论流派中归纳出不同的学术地位与价值。无论是作为文化进化标识、社会功能与结构附属物,或者是表征意义的符号,还是参与建构人类社会文化的行动体,对其所做的研窕均成为人类学知识的组成部分7。敲榜郎祭祖仪式是茂饶苗族的一项民俗活动。活动中物的交换不仅具有

25、经济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交换作为社会网络的基本元素,承载着茂饶苗族对祖先的认同和对自然的崇拜。在敲榜郎祭祖仪式中,以血缘、地缘、姻亲关系为纽带,勾勒出茂饶苗族多样化、复杂化、互惠互利的社会关系。整个仪式中以买榜郎请酒、牵榜郎望场、敲榜郎为社会交换体系,共同构建了一个“熟人社会:茂饶苗族通过敲榜郎祭祖仪式,构建了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神多重关系交织的社会网络。仪式中物的流动增进了宗亲、姻亲之间的感情联络和族群内部的情谊,促进了茂饶苗族社会的融合发展。注释:伏羲造人烟的传说由来于笔者对寨民王昌忠的访谈资料整理。访谈时间为2018年7月13日。资料由胴口村王昌鼎提供。此传说在苗歌中也有体现

26、。制图时间为2020年5月9日。图中位置由胴口村大寨村民王昌鄂和王德林根据残留的老屋基址推测。胴口村居民多为王氏家族,也有少部分汉族杂居于此,汉族居民也会参与到仪式中。用镰刀从牛头绕到牛尾,意为割去牛带来的不好的东西。用完之后,将镰刀丢弃。用水瓢从牛尾巴绕到牛角,寓意把好的东西舀进主人家来。用完之后,仍将瓢留在家中使用。牵牛绳也叫长命绳,代表牛与人的生命长久。绳长一丈二,约四米。一丈二是指一年十二个月,月月平安,生命长久。引号中的内容为胴口村寨民王昌鼎口述。下同,不另作说明。随着社会的变迁,茂饶苗族生产生活方式变迁,在牵榜郎望场时,很多人因为没能参与的,在敲榜郎祭祖时,都会参与。等敲牛祭祖时,请客的这个村寨人都可以去参与敲牛祭祖仪式。转场指的是牵着榜郎在指定的场,如批弓狗场上转。黄袍必须要杀牛祭祖的人才能穿。黄背牌是指敲榜郎祭过祖的人家,这里戴黄背牌的人是不固定的,只要有都可以穿。如像五寨、甲定高寨、果里龙场等。从出发点、到途中,最后到家里都一直放鞭炮,如果路程较远,可以间隔一段距离再放。因为杀牛祭祖时要帮忙去抬牛脖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