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区2024年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参考模板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县)区2024年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参考模板三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为早期发现登革热病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防控方案。一、工作原则和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与群众积极参与的防控机制;做好以清理积水容器和科学灭蚊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等宣传与监测并举的长效防控体制。形成“人人参与”的防控局面,严防登革热疫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二、工作内容(一)加强疫情监测1 .医疗机构门诊监测。各医疗机构规范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加大对具有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和(或)面、颈、胸部潮红(即三红征)、血
2、常规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等症状病人的筛查、诊断,及时进行网络报告和采样送检,并对病例进行防蚊隔离治疗。2 .易感人群和流动人口密集地区监测。对往来于东南亚、南美洲、非洲、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登革热易发地区或已发生疫情县区的人员进行监测,督促其出现发热等相关症状时及时就诊或体检。(二)加强业务培训区疾控中心做好防控技术指导和业务督导,提供技术保障。对辖区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各单位诊断、治疗和防控登革热的知识和技术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和疫情的及时准确处置。做好灭蚊防蚊等爱国卫生活动的技术指导,各单位自觉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培训。科学、规范灭蚊,有效降低白纹伊蚊
3、的密度,清除孳生地。(三)围绕发病地区(村居),合理划定重点区域,开展灭蚊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周边毗邻县市区有疫情发生或我区有输入登革热病例时,积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爱国卫生保洁队伍。以村(居)为单位建立专职及兼职的爱国卫生保洁队伍,将清理积水容器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日常保洁内容。特别是农村村居,要彻底整治居民房前屋后及房顶卫生,不留死角。2 .加大对重点难点部位的整治力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对村(居)道路两旁、建筑工地、菜市场、废品收购站、外来人员聚居地等难点部位;楼顶阳台、破空置房、锁门无人居住房、小街巷、闲置用地和各类地下沟渠(下水道、房前屋后阴沟、各类管道和废旧
4、物品存储场所)等卫生死角,开展全面的卫生整治行动。做到无卫生死角、无积水滞留、无暴露垃圾,彻底消除蚊虫孳生地,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3 .建立消杀队伍。镇街卫生院、相关村(居)要成立灭蚊队伍,落实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人,实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培训上岗、统一规范消杀、统一编队管理。4 .落实灭蚊工作。安排专人清理积水容器等蚊虫孳生场所,对成蚊越冬栖息场所、孳生地如地下室、车库、窖井、柴堆、各类管道、垃圾站、各种水体、单位及小区绿化带、居室内家具壁橱后面等重点部位,定期组织成蚊消杀,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点。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使用缓释剂进行防制。5 .灭蚊工作指标要求。重点是清除各类蚊坳孳生场所
5、和有效杀灭成蚊,成蚊密度人诱法每30分钟成蚊叮咬率少于1只;蚊密度布雷图指数(BI)疫点村小于0,非疫点村(BI)小于5,单位内蚊虫孳生的阳性容器小于2个。布雷图指数=(调查户内阳性容器数/调查户数)100(四)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引导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采取发放明白纸、张贴画报等形势宣传登革热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有计划开展登革热防控知识讲座;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体加强宣传。切实增强广大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公共卫生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五)做好应急准备全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结合防控工作实际,制定并完善应对登革热的应急工作预案。加强应急立项,做好
6、各项物资准备,加强消杀队伍、医疗救治队伍的建设,确保一旦有疫情发生时,迅速准确开展医疗救治、蚊虫消杀等防治工作。有效控制疫情爆发流行。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当前正处于登革热高发季节。为控制登革热的流行和防止扩散蔓延,结合XX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控制登革热的现场处理措施(一)确定疫点及疫情疫点以病家为中心的半径100米之内区域为疫点,主要是依据伊蚊活动距离划定。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或以乡、镇划为疫区;城市一般以疫点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划为疫区。(二)传染源确认与管理1 .人群中各类登革热病例(三种类型)按标准确认,这三种类型病人都按传染源管理。急
7、性病人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蚊帐,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定期杀灭伊蚊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在病人较多的疫区,应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尽量避免远距离就医,减少传播机会。2 .对登革热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15天防蚊医学观察。对疫点、疫区内不明原因发热者做好病家访视,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对在流行季节来自登革热疫区的人员予以医学观察和检疫。须特别强调,对所有被隔离人员均应配备防蚊设备。(三)切断传播途径登革热传播途径是通过蚊虫叮咬吸血传播,为防止登革热发生和传播必须进行灭蚊。对疫点、疫区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要针对不同蚊种
8、、当地孳生地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限期将疫区范围内纹幼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水缸、水池和各种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竹节、树洞、废轮胎、花瓶、壁瓶、建筑工地等清水型小积水。要特别做好流行区内医院、学校、机关、建筑工地等范围内的灭蚊工作。1 .消灭蚊虫孳生场所:翻盆、倒罐、填堵竹洞、树洞、消除一切形式的小积水。对孳生、繁衍的蚊幼虫的户内、外各种水缸、水盆、贮水池等倾倒、洗刷、换水、加盖等。2 .药物灭蚊:采用灭虫剂杀灭成蚊,如菊酯类消杀药、溟氟菊酯等。针对不同蚊种特点,选择最优时机和方法。灭蚊在白天进行,注意防止食品污染及人、畜中毒,室内喷药前要关好窗,喷完药关门,经
9、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室外环境对伊蚊栖息场所(如竹林、园林、花圃、废旧轮胎贮藏地、沙井、暗渠、污水排放口、桥底、防空洞、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以及住宅周围场所等)进行大面积喷洒。对于难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3 .交通工具监督、灭蚊:在流行期内对进、出疫区的各类交通工具进行卫生监督,并予以预防性灭蚊。(四)保护易感人群1 .健康教育:向群众宣传关于登革热的发生、传播、早期症状、危害及防治等基本知识,确保防蚊、灭蚊的知识和方法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对登革热的自我防治能力。2 .做好个人防护:进入疫区人员使用驱避剂、纱门、纱窗、等防蚊用品,防止蚊媒白天叮咬传染。3 .在流行区、
10、流行季节尽量减少群众集会,减少人群流动。要特别注意从登革热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人群的防护。二、保障措施(一)成立XX市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XXX成员:XXX、XXX、X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卫生局预防保健股,办公室主任由XXX兼任,成员由各相关部门抽调组成,负责协调各部门做好登革热防治的日常工作及防治措施的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7个工作组,其成员组成下:1 .综合协调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XXX、XXX职责: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协调安排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有关重要活动;收集整理登革热工作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组织落实日常值班
11、,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2 .流调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由市疾控中心抽调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人标本采集;开展密切接触者的留观、预防、健康教育等。3 .检验组组长:XXX成员:由州市疾控中心抽调人员组成。4 .消杀组组长:XXX成员:由市疾控中心抽调人员组成。工作职责:负责协助开展疫点、疫区的处置工作。5 .治疗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由州人民医院抽调人员组成。工作职责:做好患者救治和信息报送工作。6 .环境整治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由允XX街道办事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爱卫办抽调人员组成。工作职责:负责组织全市广泛开展以灭蚊为
12、主的爱国卫生运动;结合“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工作,每月10日进行督促检查。7 .后勤保障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由市疾控中心抽调人员组成。工作职责:负责应急物资采购和防控人员的后勤服务、车辆调度等工作。(二)职责分工1.各乡镇人民政府、允XX街道办事处、各农场管委会负责所辖区域登革热预防控制的组织和落实工作。根据疫情防治工作需要投入必要的防治经费。要经常组织发动和督促本辖区开展爱国卫生行动,定期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积水,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消除室内外白纹伊蚊孳生地,确保达到蚊媒控制指标。防控工作要覆盖本辖区各居(村)委会、机关单位、住宅小区、公共地带、工地等。疫情发生时应立即宣传登革热防
13、治知识,发动群众共同做好本辖区紧急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的工作。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由1-4型登革病毒(DengUeVirus)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为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提高对登革热疫情的处理应对能力,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国家登革热诊疗、防控等技术方案,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一)严防登革热的输入和传播扩散,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防止规模性疫情发生。(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媒介密度。二、工作原则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预防为
14、主,科学防治”的原则,强化政府、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强化部门协同、联防联控、专群结合,强化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防控,做到“早发现、早评估、早预警、早行动”,及时发现和控制登革热疫情。三、部门职责(一)卫生健康、疾控行政部门。1 .按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负责组织开展登革热疫情监测,疫情分析和预测,向政府提出预警报告。2 .按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指南指导、评价灭蚊和清除孳生地的效果。3,协调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支持。4 .按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规范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二)海关部门。1.加强对来自登革热疫情发生相关国家(地区)人员的检疫查验,做好登革热医学排查和检测工作。
15、5 ,配合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做好口岸发现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后续处置。6 .负责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行李物品、邮包、快件等的卫生检疫,发现蚊虫的须按照规定监督实施除虫处理。7 .加强口岸蚊类监测及病原体检测工作,监督指导口岸运营单位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口岸蚊虫密度。向出入境人员宣传疫情和防病知识,提升入出境人员主动申报、自我防护和科学防病意识。8 .指导XX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及各保健分中心加强国际旅行健康咨询工作。(三)爱卫办。动员部门、单位和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集中开展社区、单位和家庭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定期开展周边环境卫生清理,全面清理蚊虫孳生场所。四、防控措施(一)常态监测
16、预警。1 .疾控机构负责按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开展媒介监测,结合病例监测情况开展疫情风险评估,并将结果报告上级疾控机构和同级卫生健康、疾控行政部门。必要时可增加媒介监测频次。2 .海关负责对来自疫区国家和地区的人员进行卫生检疫,对申报或检疫发现存在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及皮疹等登革热症状或蚊虫叮咬史的人员,做好登革热医学排查和检测工作,及时将入境人员登革热阳性检出情况通报当地疾控机构。3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机构诊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早期发现及诊断登革热病例的意识和能力,做好病例隔离及收治的准备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管理工作,接诊可疑病例时,加强对旅居史和可疑蚊虫叮
17、咬史的问询,及时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4 .各市要开展登革热病原学监测、抗药性监测等工作,各县(市、区)做好登革热媒介生态学监测。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具有媒介监测与控制技能的专业技术队伍,具备开展现场媒介监测、控制和效果评估的能力,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培训和指导。5 .根据媒介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适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积水,加强重点场所灭蚊行动,把布雷图指数控制在10以内。(二)发生输入性疫情。发现输入病例时,在“(一)常态监测预警”所采取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下列措施。1 .疾控机构开展病例流行
18、病学调查和媒介应急监测,重点查明患者在区内的停留地点及媒介密度,根据流调评估结果合理划定疫点/疫区范围。2 .医疗机构落实首诊责任制,加强发热患者流行病学史问诊,对疑似登革热感染的要积极开展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对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登革热病例及早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措施。3 .属地政府按照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指南组织对疫点/疫区开展媒介控制工作,包括杀灭成蚊和清除媒介孳生地。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应急监测,48小时内开展疫点/疫区成蚊灭杀工作。4 .成立专家组,做好疫情的风险评估和形势研判,提出策略措施调整建议,对全区登革热重症患者救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必要时参与现场救
19、治工作。5 .加强信息共享,及时通报疫情形势变化及境外输入病例情况。依法依规向社会公众发出预警信息,提前做好社会沟通和预期引导。加大公众登革热防治知识宣教及疫情风险提示。(三)发生本地疫情。发现本地病例时,在“(二)发生输入性疫情”所采取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下列措施。1 .根据疫情需要,激活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对疫情处置工作的领导,启动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联防联控机制,并根据疫情进展机动调整组织结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落实登革热防控相关工作职责。2 .加强疫情监测,动态评估本地疫情情况,必要时实施病例“日报告”和“零报告”。报告本土病例的县(市、区)医疗机构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发热患者流行病学
20、史问诊,对疑似登革热感染的积极开展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应检尽检。开展伊蚊应急监测和应急灭蚊的评估。3 .各医疗机构按照分级分类救治、应治尽治的原则,加强登革热患者的诊断、治疗等工作,依托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等,提升医疗机构登革热患者的诊疗能力和重症救治能力,对于超出诊疗能力的重症、危重症患者,及时转诊至有相应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各市要指定重症病例集中收治医院,规范重症病例的会诊、转诊和专家派出制度,坚持中西医结合和多学科诊疗,最大可能降低重症率、病死率。4 .根据登革热病例监测指南和登革热实验室检测指南开展实验室快速检测、核实诊断、病例报告、个案调查和病例搜索,发现潜在感染者。5 .加强对
21、疫点/疫区的登革热科普宣传教育,积极回应热点问题,做好网络舆论引导,消除公众恐慌。6 .根据不同情形,及时研判所需药品、消杀器械、防蚊灭蚊药物等重点物资需求,组织生产供应和药品储备,并保障必要的经费支持。五、效果评估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25天内无登革热新发病例,且媒介指数(布雷图指数)在5以内,同时双层叠帐法帐诱指数不高于2(只/人小时),根据专家评估建议,可结束本次疫情处理工作。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卫生健康、疾控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本次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处置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
22、及改进建议等。评估报告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健康委、疾控行政部门。六、相关定义(一)输入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和境内输入病例两类。1 .境外输入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病例。2 .境内输入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离开本县区(现住址)、到过本县区外的境内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例。(二)本地病例:发病前14天内未离开本县区(现住址)的登革热病例。(三)登革热暴发:在一个最长潜伏期(14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社区、居委会、村庄、学校或其它集体单位等),发生3例及以上本地感染的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四)疫点:是指登革热病人、隐性感染者能够造成周围人群感染的范围。主要是根据伊蚊活动距离,通常以病家或与病家相邻的若千户、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根据疫情实际情况划定空间范围。(五)疫区:是指当发生登革热暴发或流行时,由于登革热病人、隐性感染者和媒介的活动范围可能引起疫情扩散的区域。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乡镇划为疫区。城市一般以疫点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划为疫区,或根据地理区域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