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江苏广播电视高校滨海分校11春汉语言王本红内容摘要:林黛玉在红楼梦描绘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具时代的典型意义,曹雪芹把最富有魅力的悲剧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象活灵活现。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坦荡,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毅,她的性格可谓既困难又统一,统一在她的叛逆性格里。林蕉玉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揭示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从而引发人们对志向社会和健全性格的憧憬和追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艺术内涵,留给人们的思索是幽长的、给人们的印象也是深刻的。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悲剧美叛逆文化艺术内涵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带有浓重悲剧色调的一部宏篇巨著,从开篇的
2、“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都是对“悲剧”二字的心情演绎、完备诠释。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怜悯,用历史与将来、现实与志向、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志向色调的悲剧形象,她为恋爱而生,为恋爱而死。本文将从各种角度分析林黛玉悲剧之美,揭示其丰富而又深刻的具有时代性的文化艺术内涵。一、林黛玉的悲剧美之体现1、外在之凄美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她具有绝世的姿容。我们可从开篇的“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
3、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干脆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胜利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漂亮形象。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给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干脆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羡:“天下竟有这样端庄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干脆写出黛玉的漂亮,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
4、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魇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J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林黛玉纤弱多病让人怜爱,作品在交代林黛玉初到贾府时,通过众人的关切来表现她的病态,老太太等人见她体弱,便询问她“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王熙凤第一次见黛玉时张口就问“近来吃些什么药”等等,我们不难想像,林黛玉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病态。而“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等赞语更是让一个活生生“绝美”黛玉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在作品中并没有批判她的病态美,反而借助她的病态来示意其不幸命运的内在缘由。2、内在含蓄美林黛
5、玉的外在美不是要描绘的重点,作者更留意对她的丰富而美丽的、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的描绘,更留意的是对她的艺术才华的展示。例如,第一次结诗社时她们以“咏白海棠”为题,以“门、盆、魂、痕、昏”为韵,限一柱香的时间赋出,作不出者则受惩罚。别人苦思冥想,林黛玉却静观秋色,独抚梧桐,中间又和Y环戏笑,等到众人纷纷交卷之时提笔一挥而就:“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犁蕊三分白,借得梅楼魂。月窟仙人缝编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静默问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表现出林黛玉灵敏的才思、丰富的才情,让人叹为观止!在众多的才女之中,普翁对于林黛玉的艺术天才是用墨最多的,就作品来看,有秋窗风雨夕、唐多令、葬花吟、五美吟
6、、桃花女儿行、题帕三绝等,每一首都声情并茂,令人拍案,林黛玉简直就是一个集天下诗才于一身的天才!黛玉的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既有她对生活的感受,对志向的追求,同时又隐含了她生活中的境况。黛玉的葬花吟则可说是她自己身世的真实写照,也可以说是“一诗成谶二在这首诗中她对自己的境况及心境作了最恰当的描述:“一年三百六十同,风刀霜剑严相逼!”道出了她对世态炎凉有深切的感悟:“愿奴胁下生双翼,随风飞到天终点”则写尽了她对世界一切美妙事物的追求与憧憬:“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同丧”是触景生情的迷茫,更是面对逆境的无助的呼喊;而“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则又是黛玉
7、对自己的凄惨境况一个“红颜老去、花落人亡”的沉痛预言。我们在林黛玉诗中可以看到她的“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的高洁品行。林黛玉的绝美形象,或许正是应了“没有缺陷的美本身就是一种缺陷”这样一句话,曹雪芹于是给林黛玉加上一段凄凉的身世和一副孱弱的病体,并将这绝美毁灭给人看。这或许就是悲剧的动人之处吧,被毁灭的愈美,给人的冲击就愈深刻,就愈能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共鸣。二、林黛玉的悲剧成因1、社会现实注定了林黛玉的悲剧“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艳丽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找”!这是“灵窍偏能惊薄命”的林黛玉,在运时,敏感地留意到的摆在她眼底的无情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
8、现实是促使黛玉“泪尽天亡”的悲剧构成的重要缘由。林黛玉的身世是孤苦飘舞的,借居荣国府的生活,“风刀霜剑”般的封建重压,使这种孤苦飘舞的色调更加浓重。在这种状况下,林黛玉更加珍惜和贾宝玉的爱情。“没有恋爱生活,就没有林黛玉的存在J“林黛玉似乎不知道除恋爱之外,人生还有其它更重要的生活内容,也看不到恋爱之外存在着一个客观的世界。它把全部自我沉醉在感情的深海中,呼吸着咀嚼着这里边的一切,从这里面酿造出自己的思想性格、心情、嗜好,以及她精致的语言与美丽的诗歌,以后,就在这里面歼灭了她自己。”然而,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情,实质上是对代表封建宗教的思想和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一种威猛冲击,因此,它就
9、必定地要被封建宗教制度以及各种封建势力所扼杀。在这种扼杀的过程中,林黛玉“泪尽天亡”,也就不是偶然的了。2、性格确定了她的悲剧人生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苛刻,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至于她和宝玉,更是经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以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黛玉马上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
10、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二假如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很多人苛刻尖酸实属不该,或许有人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到处设防。从进贾府不久,即像只浑身长刺的刺猬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宝钗、宝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说,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泼的史湘云,经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讥讽之意,惹得史湘云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见一个打趣一个”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现的小姐脾气自然也就更多了。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计,欠身道谢,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
11、来,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话里有话地问了句:“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当听说这是送剩的最终两朵时,忽然翻了脸,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由于黛玉的聪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境况,才使她变得特别的敏感。一天晚上,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并说“二爷叮嘱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刚要发作,转念却想:”虽说是舅母家,犹如自己家一样,究竟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细致枢气,也觉没趣:正在难过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更加动了气,越想越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角边的花泪之下,悲悲切
12、切,哽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自己,竟气得昏厥过去。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状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境况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立刻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常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锐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淘气而又不
13、漏痕迹。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这是曹雪芹用来塑造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机敏等侧面时能运用一种手法。并不能说明林黛玉就是一个狭隘、自私、内心歹毒的妇人。首先黛玉挖苦、讥笑、讽刺的对象不是达官贵人,便是溜段拍马之流。当贾宝玉将北静王就赠的圣上所赐的一串珍贵念珠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J周瑞家的送宫花,她首先留意的不是宫花的精致,而在意是否是别人挑剩下的。她嘲讽宝玉听戏时“装疯”,打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蔑视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不仅反映出她的洁身自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且也是对权势的一种抗拒。其次,林黛玉经常是喜怒爱憎形于色、见于言,“见一个打趣一个
14、“,她常以“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去挖苦人,到处事事与人计较,固而被看作“苛刻”、“当心眼”。但若细致探究起来,却大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或是一个傲岸的小女子任性的天性,我们应看重的是她经常一语道出事情的真相,不给那些看风使舵、i刍上媚下、欺弱凌贫、心术不正之徒留一点余地。这不仅是她疾恶如仇的品性的自然表现,而且还说明她胸怀坦荡,心有所思,有所言,常把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掩地坦露出来。再次,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是很谦和的,她人坦率真,见人以诚。她敬重自己,也敬重别人。香菱是宝钗的Y环,向黛玉请教学诗,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望洋兴叹拜我为诗J纯真透亮如一泓
15、清泉,她耐性地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点,教香菱品诗,说明她摒弃了“上智下愚,富贵贫贱”的俗见。她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一篇目令其阅读,批改香菱的习作,堪称是“诲人不倦”,她待人宽厚,从不与人心存介蒂。故史湘云把她称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悦。可过了一会儿携了宝玉的“寄情敌,无嫌犹猜”,但在宝钗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和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其责:“你素日待人,当然是好的,然我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杂书不好,又努我那些好话,竟大感谢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对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异。这又是何等的宽厚和深厚坦白
16、!红楼梦中最激烈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黛玉的叛逆者的性格。在她的身上闪烁着追求特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学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醉在艺术的境界,她竟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志向的光彩,充溢了叛逆的精神。这是曹雪芹给予这一形象新的
17、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才女。从通篇红楼梦来看,林黛玉本就是个悲剧性人物,无论从她身世、性格,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上看,都不行能让黛玉的人生有好结局,因为家庭观念、封建宗法思想,是不行能容忍她和宝玉的爱情开花结果,一个痴情女子面对无果的爱情、奈何她再博学、再聪慧孤傲,也终将敌不过社会大环境,悲剧结局自是意料中事。三、林黛玉形象的美学文化内涵林黛玉形象本身具有的悲剧美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情趣和审美志向。林黛玉是名门淑女悲剧命运的代言人,是中国民族文化传统所熏陶出来的艺术典型。林黛玉不仅是红楼梦中的第一女主子公,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看作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她代表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类别,一个
18、类型。就似乎是莎翁笔下的朱丽叶,普希金笔下的达吉亚娜,她们身后各自都带着本民族文化的影子,凝合着该民族文化的精华。林黛玉形象实在是体现了极其崇高的美学境界。林黛玉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她属于贵族阶层,但有叛逆特性,是代表着进步倾向的正面人物。她追求自主的爱情,但所作所为严峻背离了封建家族的政治利益,与封建宗法制度有着尖锐的冲突冲突。她在试图摆脱封建礼教藩篱的斗争中,不能抵抗封建正统势力的打击,感情上遭遇挫折,最终爱情与生命都付与虚无。这种与封建观念格格不入的独特特性换做作品中的其他任何一人,唯恐都是不合适的。在这个基础上,曹雪芹采纳“愁”、“泪”、“病”、“瘦”的神态特征来为塑造林黛玉形象服
19、务,使之具有崇高的悲剧意义和美学价值,使她的特性具有前卫性,具有号召力,具有启蒙性质的社会意义。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此,人们对正面人物遭遇苦难和不幸都是深表怜悯的,而悲剧美给人的美感也是崇高的。正面人物有高尚的情操和坚贞的品行,所以悲剧美就是人格美,曹雪芹在描绘林黛玉形象的清瘦面影时,便是结合人格美的内在素养进行刻画的。这种审美相识也是从中国传统的文化形态中借鉴得来的,具有民族的继承性和历史的深度。参考文献:1、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2、朱淡文,红楼梦论源,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4、俞平伯,红楼梦辨,岳麓书社,2010年1月第1版。5、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6、王蒙,红楼启示录,安徽教化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