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务探讨.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7280281 上传时间:2024-08-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务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务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务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务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务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务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务探讨.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务探讨摘 要:随着我国会计体系改革不断深化,新会计准则在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特点,探讨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在财政拨款核算、收支核算、资产负债核算等方面的预算会计处理。最后,提出完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等对策建议,即完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明确工作流程;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提升资产利用效率;规范专项资金使用,避免资金浪费;强化内控与人员管理,优化报表质量。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1673-291X(2024)07-0120-04在现代经济管理体系中,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2007年新会计准则开始执行以来,前后历经多次修订,2023年新会计准则在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资产减值、收入等方面作了新的修订,相关细则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未纳入预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实行项目库管理、如实反映依法举借等,对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提高预算管理透明度与效率提供了新的指导,要求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及财务报告等方面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因此,探讨

3、在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核算实务,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指导实际工作、解决核算实务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特点与核心要素(一)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特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作为一项专门针对特定组织形态而设计的核算制度,其核心宗旨在于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这一点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其资金的来源主要取决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单位的事业收入等,而在资金使用方面则需严格遵循预算法律法规的约束,并着眼于效益最大化,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带来实际的价值与回报1。在新会计准则的框架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特别强调对预算的全面管理,这不仅包括

4、预算的执行情况核算,还涉及预算编制和调整过程的核算,以保障预算制度的严谨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必须将“来源”和“使用”双向绑定2,对资金的合法性和效率性负责。事业单位在管理资产时,还需以保值增值为目标,虽不必追求资产的商业最大化,但也要通过合理的资产管理,避免资源浪费。由于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具有较强的公共性,新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提供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满足政府监管和社会公众对的知情权。(二)预算会计的核心要素预算会计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素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三个关键环节。预算编制是预算会计核心要素的起点,要求事业单位在科学分

5、析和精准预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制订合理的收支预算计划。在新会计准则的框架下,预算编制不仅要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反映财政资金的配置优化,还要体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这意味着预算编制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经费列支上,而应更加突出预算的战略性、指导性和前瞻性,使其成为引导事业单位资金运作和服务方向的纲领3。其次,预算执行是预算会计核心要素的关键环节,也是预算管理过程的核心环节。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预算执行要求事业单位在预算的基础上开展日常财务活动,严格控制各项支出,确保各项财务活动在预算授权范围内,预算执行有序、高效、可追溯,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支出要与预算目标紧密相连。最后,预算

6、监督是预算会计核心要素的保障,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评价,确保达成预算目标,预算监督不仅包括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还包括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和分析,要求事业单位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新会计准则下,预算会计核算实务必须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这不仅是事业单位适应新会计准则变革的需要,更是推进公共财政透明化、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二、新会计准则下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务(一)财政拨款与自筹资金的核算实务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在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财政拨款属于对事业单位的

7、专项资金支持,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独立核算、专账管理4。具体要求是,财政拨款必须与上级财政部门的拨款通知书和批复保持一致,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在会计账簿中设立对应的核算科目,独立会计记账,以全面反映该项拨款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拨款的使用范围和标准必须符合批复文件要求,任何擅自变更用途的行为都是违规的。财政拨款的日常管理还要形成专门的会计报表,以便接受上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财政拨款从管理到核算都要以专款专用为原则。对自筹资金的核算,新会计准则强调来源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事业单位需对不同性质的自筹资金,如服务收入、捐赠收入、租金收入等,分别设置科目,做到账务分类明晰,且在收

8、入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应坚持诚信原则和合法性原则。在自筹资金使用上,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避免资金挪用,优化资金配置,确保其优先满足单位的基础运营需求和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二)收入确认与支出控制的核算实务在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于加强收入确认的准确性和支出控制的有效性,这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单位健康发展的关键。收入确认的核算实务要求事业单位准确理解和把握收入的确认条件和时间点。新会计准则规定,收入应当在实质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事业单位、收入数额能够可靠计量且与之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单位时确认。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

9、入、经营收入等,这些收入的确认应依据其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财政拨款收入应当在单位取得可支配权时确认;事业收入则应在提供服务或商品时确认;经营收入则依照交易实际发生和完成的程度确认。支出控制的核算实务要求事业单位建立严密的预算控制机制。在新会计准则下,支出的核算不仅要体现实际发生额,还要符合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原则。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年初预算,制订详细的支出计划,并在预算的授权范围内支出。支出控制的核心在于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和監督,包括制定预算执行的标准和程序、跟踪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分析预算执行偏差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此基础上,新会计准则还要求事业单位严格审核支出的性质、金额和

10、时效,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合适的预算依据和合法的支出凭证,以有效控制支出。(三)资产与负债的核算实务事业单位资产与负债的核算实务是确保其财务报告真实性、合法性的关键环节,其核心目的在于准确反映单位的资产状况和负债情况,从而为单位的财务决策与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在新会计准则下,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准确执行尤为关键。在资产初始计量时,应依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来认定,不仅包括购买时的各项费用,还应涵盖至资产达成预定使用状态前所产生的直接费用,譬如关税、增值税等税费,以及借款过程中发生的利息等。资产一旦纳入账面,就需分类管理,并根据其性质和使用寿命,采纳相应的折旧或摊销策略,体现其价值的系统消耗。在后续计量过

11、程中,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需依照既定的方法持续折旧或摊销,存货则应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评估,以避免因市场价值波动导致的资产价值高估。若资产出现减值迹象时,事业单位应及时进行减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相应计提减值准备5。在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方面,新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确认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当前义务,并以公允价值为基础作初始计量。长期负债的后续计量要求通过实际利率法摊销利息,同时考虑任何可能的债务重组;短期负债则直接按照名义金额计入财务报表,以体现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即时影响。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新会计准则要求严格遵守会计等式,确保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三者间的完整对应,该过程不仅强调资产负

12、债的准确分类和计量,还注重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与连贯性。(四)权责发生制下的预算会计核算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权责发生制这一核心会计原理对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实务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事业单位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应依据经济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而非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事业单位在进行各类经济活动,如接受政府拨款、执行项目支出、处理其他业务往来时,必须在权责实际发生之际,及时入账相应的收入或费用,哪怕相关的现金流动尚未发生。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备抵法会计处理,在权责发生时根据相关合同或协议的金额按一定比例计提收入或支出,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应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价值,如果难以可靠计量的,

13、可以按账面价值计量。在权责发生制的框架下,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监控以及分析等环节都需要基于准确的会计数据,事业单位需要在其财务报告中如实、全面地反映财务状况,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负债表现、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预收款项、应付款项等都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情况准确计量,并在财务报告中详尽披露。三、优化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对策建议(一)完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明确工作流程预算会计核算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能否高效、合理地使用预算资金,达成单位的战略目标。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完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并明确各项工作流程,对于提升财务管理

14、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财务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构建多维度预算编制模型是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基础,部门预算、项目预算以及全面预算相互融合、相互衔接,构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预算编制体系,该体系要求全面梳理、规划各个部门、各种项目的财务活动,深入管理单位内部财务活动。第二,标准化的预算执行流程是确保预算资金得到合理使用、有效监督的关键,该流程中从资金的申请、审核到拨付、使用,再到最终的监督管理,每一环节都需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程和标准执行,确保每一笔预算资金都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使用,并且用途清晰、流向透明。第三,动态预算调整机制是事业单位灵活应对外界变化、保持预算管理活

15、力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中,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政策调整、市场波动等,事业单位需要及时调整预算,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一套包括预算调整申请、审批、执行、评估在内的动态调整流程。(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在新会计准则框架下,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资产利用效率及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为此,必须深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全生命周期的高效运转,进一步提升资产利用效率。第一,要建立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制定从固定资产采购开始至报废结束的每个阶段严格的管理流程。在采购环节,通过市场调研、需求分析、性价比评估等手段,做到精准采购,避免资源浪费。入

16、账环节,要确保固定资产的入账及时且符合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以保证资产账实相符。在使用与维护阶段,事业单位应制定固定资产使用规范,规范操作流程,定期维护保养,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最后,在资产报废出库阶段,应当遵循相关规定评估、处理,合理确定报废时机,确保资产的剩余价值得到妥善利用。第二,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与性能评估是发现和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盘点工作需要制定详尽的盘点方案,明确盘点周期、范围、责任人和盘点方法。通过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资产的原值、净值、使用状态和位置等信息,动态管理资产。台账记录要与实际资产定期核对,保障账物一致,详细记录每项资产的维护保养、故障维修等历史,为资产性

17、能评估和后续的维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性能评估应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市场情况,综合评价资产的技术性能、使用频率、故障率等6。第三,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需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具备资产登记、更新、查询、报废等功能,系统中资产数据实时更新,支持数据共享,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操作界面、操作流程,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三)规范专项资金使用,避免资金浪费专项资金是指用于特定目的或项目的资金,其管理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单位的财务健康。第一,应明确专项资金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界定从单位领导到财务人员每个层级的职责和权限,高层领导需对专项资金的整体规划和使用效果负最

18、终责任,中层管理者需确保资金使用符合预定的目标和要求,而基层财务人员则负责具体的款项发放和使用记录。在这个体系中,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和预算,任何超出预算或不在规定范围内的支出都应得到即时的查处和纠正。第二,完善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机制是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和合规性的关键。监督检查机制包括定期的财务审计、项目进展的审查以及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跟踪,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合法、合规且有据可查。审计不仅限于财务账目的勾稽,更应延伸至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确保资金使用与预定目标严格对应。第三,绩效评估应成为常态化的管理工具,量化分析资金使用成效,为后续的资金分配和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构建起对资金使用的

19、及时反馈机制。绩效评价应当着眼于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维度。经济性评价关注资金是否在最少的成本上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率性评价着眼于资金使用是否及时、是否达到了预定进度;效果性评价则是衡量資金使用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产生了符合单位预期和公共目标的效益,同时应将评价结果与财务人员及相关管理者的考核挂钩,建立起激励与约束并存的资金管理机制,对于使用绩效良好、管理规范的项目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励其他项目及人员学习和借鉴。(四)强化内控与人员管理,优化报表质量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内控体系、人员素养与技术支持三位一体的协同作用。第一,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业务特性,

20、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内控制度,包括会计记录、资金管理、资产保护、财务报告编制等方面,制度应明确会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报表编制等,并规定每个环节的责任人,要求“责任到人”。第二,事业单位要定期为会计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包括新会计准则的相关细则修订、预算会计核算的最新实务操作、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等,确保会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核算技能,及时响应财务工作新变化,同时定期组织道德教育和案例分析会,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要求会计人员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工作原则。第三,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报表质量,全面优化财务报告编制流程,制定详细的财务报表编制指南,规定从数据收集、处理到报表编制

21、的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质量要求,确保数据的正确录入、分类和汇总,以及报表的正确编制和审阅,例如规定所有的会计凭证须在录入会计系统后的24小时内审核,所有的财务报表须在编制完成后由不同的负责人复核。事业单位应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紧密结合,从预算编制开始就介入会计核算,监控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每一笔收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流程,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深入分析财务数据,为编制更加精准的财务报表提供技术支持。四、结束语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必须转变财务管理理念,优化工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事业单位要主动适应新会计准则,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秉持权责发生制原则,建立科学的编报体系、规范的执行流程和动态的调整机制,同时注重资产负债核算的准确性,强化对固定资产和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管,完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质量管理,推动预算会计核算向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