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7555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ppt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王一军 广州大学 2011/12/11,广州大学鸟瞰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广州大学机电工程系,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现实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大势所趋。 要求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实践是大势所趋,即必须全面改革传统的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工程实践的模式。强调现代技术的学习已是共识。 以CAD/CAE/CAM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对以传统机械技术为主的机械专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问题:学时冲突知识传授和工程能力培养在时间上的冲突问题。即在学生有限的本科学习时间内,学术界:要求用更多的学时传授更多、更新的知识。工程界:要求用更多的学时

2、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工程训练、更多的工程经验和能力。,引言 我们以三大体系为基础构建了“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由于时间有限,在这里,仅介绍我们在知识体系建设时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广州大学机电工程系,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一、知识体系的构造 1.构造思路 2.知识点的抽取与分级 3.知识点的优化 4.知识点的排序 5.知识点的评价二、知识体系的实现 1.知识点的无缝连接问题 2.工程背景知识的介入问题 3.体系的理想与现实问题 4.知识体系的重要性问题,广州大学机电工程系,1.构造思路,一、知识体系的构造,知识体系的基本单元不是课程:有时知识点交叉。而是课程之下的知识点。,知识点的基

3、本要素理论知识:概念、原理、方法实验知识:原理、方法、结论工程背景知识:,构造实践中的问题:在设计一个试图解决学时冲突的课程体系时,面临知识点的优化、排序、评价与衔接等诸多问题。,2.知识点的抽取与分级,继承传统:可操作,抽取知识点,以传统课程为基础,知识点分级,一、知识体系的构造,3.知识点的优化,(2)在2级层面上增加新的知识点,(1)优化原则,面向工程应用;面向现代技术。,蠕变,热力学,断裂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静力学,2级,流体力学:理论知识的工程应用方法。即以工程案例分析为主。断裂力学:理论原理的基本思想。-作为工程背景知识。热力学:理论知识的工程应用方法。即以工

4、程案例分析为主。蠕变:理论原理的基本思想。-作为工程背景知识。,一、知识体系的构造,3.知识点的优化,以静力学为例:(1)以空间分析为主,还是以平面分析为主?(2)以手工计算为主,还是以数值计算为主?,以空间分析为主,以数值计算为主,面向工程应用,面向现代技术,优化,(3)在3级及其以下层面上更新知识点,一、知识体系的构造,4.知识点的排序,为了彻底搞清知识点的内在关系,在抽取、分级与优化后,我们对知识点在多个级别上进行了次序分析,发现,关系复杂得令人“大吃一惊”!,前后关系:大多数3级及其以下知识点存在着这种关系。混合关系:如“设计”与“制造”-是我们讨论的热点。平行关系:如“机械设计”与“

5、电工电子”等。,紧密关系:如“力学”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松散关系:如“机械设计”与“自动控制原理”等。贯穿关系:如“机械制图”贯穿在许多课程与实践中。,高频知识点:如“力学”;如“零件图”。 中频知识点:如“工程材料”等。低频知识点:如“C语言”“画法几何”。,一、知识体系的构造,5.知识点的评价,一、知识体系的构造,二、知识体系的实现,1.知识点的无缝连接问题,(1)“化整为零”法 即将贯穿型知识点拆解为零散的知识点,融入到相关的几门课程中。 如将“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知识拆解融入到后续的设计与制造类课程中。,知识体系是以课程的形式实现的。即必须用课程组织知识点。我们在组织时,面

6、临到以下问题。,后续课程所用到的知识应体现在前置课程中;同一知识点不能在几门课程中重复讲解。,(2)“一体化”法 将原散落几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若其存在着紧密或复杂的关系,干脆整合为一门课程,即构建一个“一体化课程”。 如将原“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整合为一门“工程制图与3D建模”课程。 事实上,这种一体化课程在传统课程体系中也是存在的。如理论力学就是整合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内容。,(3)“前置体验”法 我们发现,一些课程需要共同的概念与方法体验。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公差与配合”与“机械制造”课程,都需要学生对零件的尺寸、形状、误差及其加工过程有所体验,才能更好地学习概

7、念。 因此,我们前置了一门拆装与制造类的实践课。,二、知识体系的实现,2.工程背景知识的介入问题,(1)历史背景知识 如果在介绍理论概念及原理时,介绍一些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知识,将使学生看到理论背后的工程背景,也将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已故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例如:材料力学伽利略在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的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一书中说,空心梁“能大大提高强度而无需增加重量,所以在技术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自然界就更为普遍了。这样的例子在鸟类的骨骼和各种芦苇中可以看到,它们既轻巧,而又对弯曲和断裂具有相

8、当高的抵抗能力” 。,二、知识体系的实现,2.工程背景知识的介入问题,(2)项目背景知识 如果一个工程实践项目缺乏必要的工程应用背景,则这个项目的能力训练效果将大打折扣。,如减速器设计是“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一个经典项目,但由于缺乏工程应用背景,学生既不知设计的减速器用来干什么,也不知按照自己的设计制造出来,能不能正常使用。因此,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学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如果改为要求学生为一个产品(或一部机器)设计并制造一个减速器,并提供除减速器外的所有产品零件与部件。则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学到大量的工程应用背景知识。这也符合CDIO标准所要求的“

9、设计-实现”经验。,二、知识体系的实现,3.体系的理想与现实问题,在实际构造工作中,我们认为,最好制定2个版本的知识体系方案。,理想版,现实版,是人才引进的依据,如:将理想版中一门课拆分为现实版的几门课,以适应现有部分教师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缺陷。,二、知识体系的实现,4.知识体系的重要性问题,无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何处,无论是采取以掌握知识为主的培养模式,还是采取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培养模式,都回避不了以下两个基本事实:(1)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2)更多的时候,我们所讲的工程能力,其实是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再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工人,也不具备解决高级工程技术问题的可能性。,再没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师,也具备解决高级工程技术问题的可能性。,知识,二、知识体系的实现,结语 在构造实践中,上述每一步工作,甚至一些貌似简单的工作,问题都层出不穷,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或质疑,甚至有无暇应接之感。 许多问题,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基本共识,或有一个满意的结论。,广州大学机电工程系,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