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第六章 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8249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治疗技术》第六章 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运动治疗技术》第六章 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运动治疗技术》第六章 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运动治疗技术》第六章 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运动治疗技术》第六章 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治疗技术》第六章 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治疗技术》第六章 牵引技术(腰椎牵引技术)ppt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 腰椎牵引又称骨盆牵引,是用骨盆带固定腹部和骨盆,胸肋部反向牵引带固定于季肋部,利用牵引床和牵引装置沿腰段脊柱纵轴施加牵引力,以达到缓解神经根性疼痛的一个重要康复治疗技术。 腰椎常用的牵引方法有腰椎徒手牵引、骨盆重锤牵引、斜位自重牵引、电动骨盆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等。,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一、腰椎牵引的生理效应1增大腰椎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2扩大椎管容积 3增加后纵韧带张力,促进椎间盘还纳 4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 5解除肌肉痉挛 6促进炎症消退 7纠正腰椎小关节的紊乱 8增加侧隐窝的面积,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

2、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一)腰椎徒手牵引 患者取俯卧位,一般由两到三位治疗师同时操作。治疗时一人立于患者头侧双手握持患者腋下,另一人立于患者足端握住患者的双侧踝部,两人同时缓慢发力沿患者身体纵轴进行对抗牵引。在牵引的同时还可由第三人在患者腰部病变部位进行按压或作相关复位手法。一次牵引约维持1530s,重复12次,每周12次。治疗后患者要卧床休息,同时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一)腰椎徒手牵引(二)骨盆重锤牵引 1牵引体位 患者仰卧硬板床或普通病床,小腿处垫高,呈屈髋屈膝约90。骨盆牵引带固定于腰部(髂嵴上方),牵引带两端连接牵引绳分别通过安装

3、在足端床头的滑轮装置悬挂重量。两个滑轮的高度约距床面1520cm,间距与人体宽度相近。,腰椎徒手牵引,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二)骨盆重锤牵引 2牵引重量 一般为每侧1015kg。首次牵引从每侧5kg开始,两侧共10kg;以后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每l3天增加12kg,最后达到合适的重量。 3牵引时间 每牵引1h,休息20min。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延长牵引持续时间。夜间停止牵引,以利睡眠。,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二)骨盆重锤牵引(三)斜位自重牵引 1头高脚低位牵引 患者仰卧于倾斜的床板上,胸腰部用胸肋牵引带固定于床头两侧,腰部及下肢不

4、固定,利用腰部以下的自身重量进行牵引。初次牵引时从床面与水平面夹角30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一般810d倾角可达7090。牵引时间一般比较长,每日牵引4h。,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三)斜位自重牵引 2头低脚高位牵引 患者头低脚高俯卧于倾斜的床板上,双踝固定于斜板上端,利用腰部以上自身重量对腰椎进行牵引。牵引可从床面与水平面夹角30开始,逐渐增加至7090。每日一次,每次3060min。牵引过程中还可用双手支撑,做腰部旋转、后伸屈曲等动作,以增强牵引效果。,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四)电动骨盆牵引 以电动牵引装置提供牵引动力替代重

5、锤进行腰椎牵引。作持续的或间歇的腰椎牵引。 1牵引体位与角度仰卧位牵引 双下肢伸直平卧牵引使腰椎伸展,有利于牵引力更好地作用于腰椎上段病变部位。而屈髋、屈膝90时使腰椎前凸变平处于中立位,牵引力主要作用于腰椎下段,在此体位下的牵引可更充分地放松腰部肌肉,使腰椎生理前屈变平,牵引力更容易作用于椎体后侧的病变部位,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四)电动骨盆牵引 1牵引体位与角度俯卧位牵引:俯卧位牵引使腰椎伸展,腹部垫枕使腰椎前凸变平/中立位,通过所垫枕头的高低来调节腰椎屈曲的大小。疼痛导致伸展活动受限时,可选择使腰椎生理前凸变平的体位进行牵引;而伸展

6、运动使疼痛缓解时,可选择伸展位牵引。在俯卧位牵引下可同时实施脊柱按压或踩跷等操作手法。,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四)电动骨盆牵引 2牵引参数 具体设置及其调节如下:牵引重量:为自身体重的30%80%,可逐渐增加至100,最大不能超过体重。持续牵引的重量可从10kg20kg开始,间歇牵引重量可从20kg30kg开始。待患者适应后可逐渐增加重量和时间,当症状改善时,以此重量维持牵引。牵引时间:一次牵引时间为2030min,轻重量牵引时持续时间可适当延长,大重量牵引时持续时间可酌情缩短。间歇牵引的牵引力、牵引时间、间断时间可预先设置,如牵引13min,间歇1030s,

7、节律性牵拉、放松,周期性反复多次进行,直至牵引治疗结束;12次/天,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四)电动骨盆牵引(五)三维多功能牵引 三维多功能牵引又称屈曲旋转快速牵引,在沿脊柱轴向牵引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屈曲、旋转动作瞬间同时完成。 1牵引体位 患者俯卧在牵引床上,暴露腰部,使腰部病变部位与两板之间的间隙相对应,胸部和臀部分别固定于牵引床的胸背板和臀腿板。,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五)三维多功能牵引 2牵引参数 牵引参数:依据患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设定牵引参数。患者俯卧

8、位,一般腰椎前屈1016,旋转1215。治疗师站立于患者患侧,用手指或手掌根按压于患部上一棘突,另一手叠压其上,使力的作用点更加集中于治疗部位。准备好后,脚踏控制开关,启动牵引治疗程序。牵引时多向患侧旋转,可先向患侧旋转再向健侧旋转。治疗师双手同时下推、旋转、按压,可重复12次。,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五)三维多功能牵引 牵引后处理:牵引后患者平卧硬板床3天,腰部用腰围制动。同时辅以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也可加用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1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3d,以消除炎症、减轻反应性水肿。3天后重新评估,根据需要可配合物理因子或按摩治疗,

9、以巩固疗效。一般只需牵引1次,若需再次牵引可于l周后进行。,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一)临床应用适应证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腰椎滑脱、腰椎退行性疾患、无合并症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等。可用于脊柱前凸、侧弯、后凸畸形,亦可用于腰扭伤、腰背肌筋膜炎、腰肌劳损。禁忌证 腰椎结核、脊髓疾病、肿瘤、有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的腰椎管狭窄症、重度骨质疏松、严重高血压、椎板骨折、心脏病、出血倾向等。,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二)注意事项牵引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

10、绪,嘱其牵引时不要屏气或用力对抗。对进行屈曲旋转快速牵引者,需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最好与骨科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以免造成损伤。高龄或体质虚弱者以电动牵引床轻度牵引为宜。牵引前可进行腰部热疗,有助于放松腰部肌肉,避免拉伤。牵引中:胸肋固定带和骨盆固定带要扎紧,但胸肋固定带安放的位置和松紧以不妨碍患者正常呼吸为度,同时应防止卡压腋窝,以免造成臂丛神经损伤。两侧牵引绳应对称,松紧一致。牵引时患者应取屈髋、屈膝卧位,以减少腰椎前突,使腰部肌肉放松,腰椎管横截面扩大,有利于症状的缓解。牵引中或牵引后可配合其它治疗,如药物、物理因子或推拿手法等综合治疗,以增强疗效。牵引治疗期间需适当卧床或休息。牵引后:应缓慢去除牵引带,嘱患者继续平卧休息数分钟,再缓慢起身。必要时可佩带腰围以巩固疗效。牵引过程中或牵引后,如果患者症状、体征加重,应减轻牵引重量或停止牵引。肥胖和呼吸系统疾患慎牵。严重高血压、孕妇、心脏病患者禁牵。,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四、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一)较大的牵引重量易产生晕厥(二)倒立牵引可使患者血压升高(三)伴有呼吸系统疾病者可能出现呼吸不适体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