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2247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八章: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十八章: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十八章: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十八章: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十八章: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八章: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八章: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ppt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8讲 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教学目的 1.了解新写实小说的基本倾向。 2.掌握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手法。 3.掌握新历史小说的分类。4. 风景在写作上的创新。5.一地鸡毛的客观写实。6.红高粱的情节框架和人物形象教学重点 新写实小说对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的背弃、“消解激情”的写作、新历史小说与历史小说的区别、风景的叙述视角、一地鸡毛的讽刺性、红高粱的写作手法,一、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1.新写实小说简介 产生于80年代中期;注重现实生活原生状态的还原,直面生活,直面人生的创作特点;归入其麾下的作家;被归入到这一名目之下的作家非常广泛,包括刘震云、方方、池莉、范小青、苏童、叶兆言、刘恒、王安忆

2、、李晓、杨争光、赵本夫、周梅森、朱苏进等。它对于中国文学在90年代的走向,特别是对于文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消解,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2.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体现出一种中国文学过去少有的生存意识。新写实小说最基本的创作特征是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其实这只能看作是作家故意选择的一种相对“客观”的创作态度,其意图是要清除观念形态(尤其是政治权力意识)对现实生活的遮蔽,消解强加在生活现象之上的所谓“本质”。为此新写实小说有意瓦解了文学的典型性,以近似冷漠的叙述态度来掩藏作者的主观

3、倾向性,3.对回归到人本身的生存意识的创作的回顾:最早体现在王安忆、刘恒的小说创作中;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体现在方方、池莉、刘震云等作家的创作中。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首先就在于使生活现象本身成为写作的对象,不再去刻意追问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而关注于人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及生存中感性和生理层次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体现出一种中国文学过去少有的生存意识。 在叙事方式上它们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构成与典型人物塑造,以往小说的戏剧性情节转换为琐碎的生活流过程,使小说中的事件以看似未经加工的偶然无序的状态呈现出来,人物的思想行为也随生活状态不同而随机变化,自然削弱了存在于人物背后的意识形态内容,

4、4.“消解激情”的叙事方式之优缺点。取消了作家的情感介入,以一种“零度情感”来反映现实,叙述者的功能被大大地弱化。新写实小说的叙述者往往是比较单纯的旁观者,偶尔发表几句意见,多半还是采用自由间接语体的形式,并不显示出明确的判断倾向。这样一来,作家的主体观念与情感态度都没有直接的机会呈现在文本层面。当然,这种写法明显存在着某种消极效果:即作品中对所描绘的那种平庸无奈的现实生存状况逐渐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所有改变现实的理想因素都被消解,存留下来的潜在态度无非就是迁就、认同于这种本来极需改变的现状。由于1989年夏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以后,许多知识分子对“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反省和放弃,使现实战

5、斗精神也逐渐弱化了。新写实小说才呈现出低落的灰冷色调,并延伸出某逃避现实生活的倾向。,5.“新历史小说”简介:“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一致。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6.从民间视角来“重写民国史”,A、赵本夫在80年代创作的系列中长篇刀客与女人、涸辄,创造了民间历史话语的美学意境。90年代以后,新历史小说

6、的代表是莫言的红高粱等小说,他把政治势力之外的民间武装或民间社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刻意突现出充满生命力的民间世界的理想状态。此后如陈忠实的白鹿原和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在民间世界的艺术表现上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色彩。,B、把民国社会的精神没落和传统文化的式微作为叙述内容,同样有着消解激情的叙事特点,在叙述中并不显现作家明确的主体判断,在对过去历史的还原中,呈现出异常暗淡的色调。如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包括状元境、追月楼、半边营和十字铺等中篇小说)和苏童的妻妾成群等,都主要是描写旧时代的没落精神状况,为新历史题材创作开辟了崭新的向度,特别是叶兆言的小说,写出了中国民间社会在近代史上的变迁过程

7、,堪称是从民间的视角来“重写民国史”。在这类小说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种对于当代现实生活的有意逃避。此后,很多年轻作家模仿其立意和叙事方式,使文坛上出现了大量纯粹沉迷于没落气息和颓废趣味的民国题材作品。这是新历史小说的末流之作,已失去了新写实小说消解政治意识形态、回归到文学本身的初始意义。,二、当代生存意识的经典文本:风景,方方 原名汪芳。原籍江西彭泽县,1955年生于南京。1957年随父母迁至武汉。1974年高中毕业,做了四年装卸工。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湖北电视台任编辑,1989年调作协湖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1975年开始写诗。198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大篷车上。出版作品集有大篷

8、车上、十八岁进行曲、江那一岸、一唱三叹、行云流水等。早先的作品以反映青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为主。1987年发表风景(当代作家1989年第5 期),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被批评界认为“拉开新写实主义序幕”. 自此发表的祖父在父亲心中、行云流水、桃花灿烂等一系列作品,均受好评。她着重描写底层人物的生存景状,善于刻画卑琐丑陋的病态人生,以冷峻的眼光剖析人性的弱点,探索生命 的本真意义。语气中常透露着一种冷嘲和尖刻,在简 洁明快、舒畅淋漓的叙述中蕴含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 邃的人生思考。,风景,一、风景对生存状态的还原更具有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二、小说的叙事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这种机智的安排

9、,使作品中的生存景观显得异常冷漠和残酷,由此产生了某种陌生化效果。三、突出了生存本身的意义:自然地认可了命运的安排,在既定的境遇中实现自己卑微的欲求,根本谈不上任何超越的可能。四、以纯客观的叙事来实录凡俗人生中的种种本相,揭示出生存本身的意义所在,从而开拓出一种写作的新空间:处于社会底层的都市民间的生存世界。五、左拉式的自然主义方式为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丰富了当代文学的艺术形态。,三、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一地鸡毛,刘震云 河南延津人。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复员。在家乡当中学教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1988年至1991年曾到北京师范大

10、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1982年开始创作,1987年后连续发表塔铺、新兵连、一地鸡毛、官场、温故一九四二等,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作新写实小说的主力作家。其中塔铺获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一以贯之的精神是对小人物或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的刻画,对人情世故有超人的洞察力,用冷静客观的叙事笔调书写无聊乏味的日常生活来反讽日常权力关系。自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始,他开始追求新的创作境界。1993年发表“故乡”系列第二部长篇故乡相处流传,后经过五六年的时间完成长篇巨著故乡面和花朵。该书体现着他在文体和内容上的双重探索。结构的庞杂、技巧的多变、语言的繁复、意义的含混等都令

11、人叹为观止,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一地鸡毛,一、以非常冷峻而又略带微讽的笔触,叙写了极其平庸琐碎的当代日常生活景况:是一切烦琐小事造就了人生,而不是任何浪漫的理想或精神追求。二、冷静客观的写实功力:把创作主体的感受与判断几乎完全排除干净,按照日常生活经验逻辑依次呈现各种琐碎事件,极少有观念意义的直接添加,主体情感的传达被极端弱化。三、作品的人文意图;文本闪烁的尖锐讽刺精神。,四、对战争历史的民间审视:红高粱,莫言 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小学五年级辍学后,回乡务农近十年。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1年开始创作,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5年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轰动文坛。19

12、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代表作还有金发婴儿红高粱等。先后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红高粱家族等,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丰乳肥臀等。其中红高粱获1985-1986年优秀中篇小说奖。他的早期作品注重表现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达到了自然与感觉的奇妙和谐。1985到1986年前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他开始文体实验,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1987年后又进入新的探索期。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无节制、夸诞等还是他不变的风格。,红高粱,一、红高粱的民间立场首先体现在作品的

13、情节框架和人物形象:情节由两条线索交织而成主干为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副线为余占鳌与戴凤莲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塑造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二元对立的正反人物概念,表达了对真正的民间尺度的认同。二、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了一个鲜活的民间世界。讲述了作家在民间话语空间里的某种寄托。三、把民间世界认同为一种理想状态,使描绘其中粗鄙丑陋的一面变得自然起来,对新历史小说后来的走向起了副面影响。四、写作上的新颖之处: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时空表现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运用了大量的充满想象力且总是违背常规的比喻和通感等修辞手法。,五、小 结,本章介绍了新写实小说与历史小说的外部背景及精神内核,并以对红高粱、一地鸡毛等作品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回归到人本身的意识,还有作家们对于当代人的、日常生活的生存思考及民间立场的历史审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