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发展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3133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发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发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发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发展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发展,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急于知道的第一个信息是“男的”还是“女的”。,那么,下面请大家想一想: 我们一般在认同男孩与女孩的时候,他们的性别差异主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高大、风度翩翩、强壮、豪放、侠肝义胆、独立、自主、勇敢、冒险、进取和重事业,小巧、弱不禁风、亭亭玉立、美丽、温柔、害羞、细心、感情细腻、爱哭、重视家庭,两性的刻板印象,请大家思考:什么叫性别? 性别就是我们通常称谓的“男性”或“女性”。这是根据生物学特征对人类群体的基本界定。,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什

2、么是性别角色?,什么叫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交往学习当前社会认定的,男性或女性应该具备的,适当的特质、态度、行为活动的过程。,性别角色的发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获得了社会所认为的适合于男子或女子的价值、言行举止、性格特征等,一、 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一)小学儿童认知方面的性别差异,争论:男人女人谁更聪明?有差异各有特点无差异,“男子智力优于女子”“女子智力优于男子”,1、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和具体表现,最新研究结果: 男女幼儿智力几乎没有差别。即使偶尔有差异,也是女幼儿比男幼儿智力活动好我国多数心理学者认为 男女智力差异的发展变化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 婴儿期几

3、乎没有智力差异 幼儿期女孩智力优于男孩 学龄期女性智力明显优于男性,青春期开始女性智力优势有所下降,下降趋势一直维持到女性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男性青春发育高峰期出现,男子的智力才开始逐渐优于女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就越明显,一直要维持到整个青春发育期结束为止。以后智力差异的发展越来越不受制于年龄,而与教育、文化、实践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逐渐减弱。,从智力分布看,男子智愚较为悬殊 女子智力较为均匀 (男子智力发育很好和很差的两端都比女性多) 两性智力总体上是平均的,2、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一)语言(1)、口头言语发展速度的性别差异 女孩较男孩发展快,发展水平高 女生言语优势四年级

4、开始明显化,(2)、口头言语发展特色的性别差异女性有更明显的流畅性和情感性男性有更明显的逻辑性和哲理性,(3)书面言语发展的性别差异与口头言语发展的性别差异相似,但 女性书面言语的流畅性不如口头语言显著 男性书面言语的逻辑性和哲理性比口头言语更明显,(4)身体言语的性别差异女性面部表情丰富、经常变换,更多微笑微笑只反映女性的处世态度男性更多用微笑表示自信和大度,(二)感知,(1)、感觉的性别差异比较明显除视觉外,其他感觉女性都优于男性,(2)、知觉的性别差异 通过视觉通道引起的空间知觉男性明显占优势,生活中表现: 女性更多借助于某些具体的地点识别;男性借助于方向和距离识别 空间知觉声音定位方面

5、,女性比男性更强,(三)记忆,一般而言,机械识记女性优于男性,而意义识记男性优于女性。随年龄的变化优势程度有所变化:,(四)注意,一般而言,女生注意的稳定性比男生强,男生比女生容易分散注意。,(五)思维,女性更多偏向形象思维,男性更多偏向逻辑思维 仅表现为各自有所偏重,不表现为能力的强弱女性 形象记忆较强 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 偏向形象思维 文学艺术教育男性 逻辑记忆较强 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 偏向抽象思维 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二)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性别差异,请大家看书P181,二、小学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小学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性别不同,受社会

6、性的影响不同,而导致不同的性别角色。,(一)性别角色的含义,性别角色是指社会按照人的性别而赋予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二)性别角色形成的理论,长期以来,关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及其成因这一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解释,这里只介绍生物学的解释、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1.生物学的解释,最早持这种生物决定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生物学的研究认为,男女两性之间的心理差异以及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主要是由两性在遗传及生物因素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的。,2.社会学习理论,按照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无论儿童性别角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还是性别角色规范,都是儿童在生活环境中一方面由成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

7、塑造而成,另一方面是通过儿童的观察学习或模仿而获得。,3.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主要是由科尔伯格提出的。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性别认知在其性别角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小学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特点,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包括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知识两个方面。,1.性别概念的发展,性别概念是关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的理解。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性别认同(23岁),即儿童能正确标定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然后是性别稳定性(45岁),即知道人的性别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最后是性别恒常性的获得(67岁),即懂得人的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或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8、2.性别角色知识的发展,性别角色知识是儿童对于男女各自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3岁甚至更早期的儿童就懂得不少性别角色应有的活动和兴趣,如知道男孩该玩汽车、刀枪,女孩该玩娃娃、烹饪游戏,但这种认识比较刻板。5岁儿童已经认识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成分,如男孩要大胆、不能哭,女孩要文静、细心。小学阶段,儿童有关性别角色的知识更加丰富、稳定、灵活。,3.性别偏爱的变化,性别偏爱是个体对男性角色或女性角色的偏爱倾向。一般而言,儿童常常偏爱与自己同性别成员的角色或活动,但并不总是如此。研究发现,男孩更加喜欢男子气的活动并对这类活动感兴趣,而女孩中却往往会有阶段性地偏爱男子气活动,接受男子个性特征的倾向,在小学期间尤其如此。这可能与男子在社会上更受尊重有关。,4.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儿童在很早的时候就显示出行为的性别特征,随着儿童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知识的发展,会更有意识地采纳和选择符合自身性别的角色行为,从而使男女角色行为的分化更加鲜明突出。男女儿童正是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逐步获得符合自己性别的角色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