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378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讲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九讲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九讲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九讲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九讲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讲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讲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美国),一、泰勒的生平和教育活动,泰勒(Ralph Tyler,1902年生),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其关于课程基本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阐述的泰勒原理也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泰勒是课程论成为专门、独立学科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1902年生于芝加哥,1921年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教。1923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92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康茨、贾德和查特斯。后来在多所大学任教,时间最长的是

2、芝加哥大学。 1953年在斯坦福大学成立“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1967年退休。 泰勒作为一名教师,桃李满天下:塔巴、施瓦布、比彻姆、古德莱得、布卢姆和克龙巴赫等。 泰勒作为一名行政人员,待人诚恳,深得人们仰慕。 “一个人的美好生活,就是不断地试图使自己变得更富有人情、更善于学习、更有助于他人,以及与别人一起形成一种尊重每个人的潜力、不贪图他人为自己服务的社会”。泰勒 “我只不过是把大家正在做的事情组合在一起罢了”。 泰勒 泰勒作为一名学者,成就非凡,被誉为“现代评价之父”、“现代课程论之父”。,二、创作背景,(一)社会背景 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工人

3、失业率剧增,劳动力市场上难有中学生的一席之地。据统计,1930年,成年人中有25%失业,而青少年几乎100%无法找到工作。这样,大批青少年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又回到学校注册。据统计,在1910年美国14-17岁年龄组中只有不到17%的人读高中,而到了1930年,这个年龄组中则有51%升入高中。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社会上闯荡,他们并不打算将来升大学。而在事实上,当时美国几乎所有高中的课程都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尽管实际上只有1/6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大学深造。,(二)理论背景 泰勒从本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桑戴克、贾德和波特等人的学说中寻找理论依据;从现代课程理论先驱博比特

4、课程、怎样编制课程和查特斯课程编制的研究成果中继承有用部分;接受了系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训练,并创造性地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课程理论,具有心理学基础。,(三)实践背景 1930年,进步教育协会在年会上决定,要从根本上对美国中学课程进行尝试性的改革研究,1931年成立“学校与学院关系协调委员会”, 300所大学和学院愿意参加此项研究。1933年,进步教育协会选取30所高中参加实验研究,这些高中级有机会自由编制课程,又同时不影响部分学生升入大学。300所大学和学院对参加实验研究中学的毕业生不进行入学考试,而是根据校长推荐和学校成绩记录。1934-1942年对30所实验中学进行的实验研究就称为

5、“八年研究”。 泰勒的课程原理是在八年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并用于指导实践的。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现代课程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最初诞生在“八年研究”会议期间一次午餐的餐巾纸上。,1931年成立“学校与学院关系协调委员会”, 300所大学和学院愿意参加此项研究。 1933年选择30所高中作为试点学校。 1934年正式推行改革。“八年研究”由此开始。 共同目标:(1)致力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2)编制一套更统一、更连贯的课程。,三、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的框架结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共有五章。 第一章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1、确立教育目

6、标的重要性;2、在选择教育目标时,应该注意运用哲学和学习心理学;3、在选择教育目标时,最好用一种最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的方式来陈述这些目标。 第二章“如何选择可能有助于达到这些目标的学习经验?”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1、“学习经验”的含义;2、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3、有助于达到各类目标的学习经验的特征例举。,第三章“如何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学习经验?”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1、有效组织的准则和要素;2、组织的结构;3、组织课程的过程。 第四章“如何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论述了两个问题:1、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检验学习经验实际上是否起作用,并指导教师去引起所期望的那种结果;2、评价是课程

7、编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操作步骤。 第五章“学校或学院的教师如何从事课程编制工作?”中,泰勒明确提出,每个教师都要参与课程设计。,四、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第一章 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 制定教育目标的必要性 目标是人们有意识地追求的对象,即学校教职人员所要实现的宗旨。 如果我们要制定一个教育计划并力图改进它,就有必要对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目标选择问题上存在的冲突,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1、学生的需要 了解学生现状;把学生的现状与公认的常模作比较,确定差距或需要(教育需要),即“应该是什么”与“是什么”之间的差距。,2、学生的兴趣 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倘若学校情

8、境是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就会主动参与。,3、研究的方法 几乎所有的社会调查方法都可以用来研究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如观察、交谈、问卷等。,二、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缘由 1、工业革命后,社会变迁,生活持续变化着,应该将教育集中到复杂生活的关键方面,以免浪费学生的时间。 2、对训练迁移说的研究。,反对的声音1、当代生活的本身无法证明这些活动是值得追求的2、要素主义:人生是多变的,培养解决现代问题的能力不能应对将来的问题。3、进步主义:生活中的问题是儿童不感兴趣的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兴趣,作者的回应1、对选取的目标进行检验并遵循公认的教育哲学2、选择持久重要的关键领域,且有利于实践学生校内所学的知

9、识3、兼顾校外生活和学生的兴趣,如何对校外生活进行研究? 1、将生活内容进行分解 例: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生活 2、对不同的社会团体的考察 3、查看过去两三年的民意测验、社区里的健康资料课程举例:著名的“拉格社会研究丛书”,三、学科专家对教育目标的建议,在从“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中获得教育目标的阐释中,泰勒注意到,通常情况下,学科专家会以青年学生在进入某个研究领域时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依据制定教育目标, 但会忽视那些不会进入该研究领域的学习者的感受, 因此泰勒要求学科专家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必须要能对那些外行和普通公民学习者做出合理的解释,解释他们即使不会进入该研究领

10、域,也仍能从该课程中获益。这也就要求学科专家在制定教育目标时不能“自私”于本学科。,四、利用哲学选择目标,在阐释“利用哲学选择目标”时,泰勒提出学校要采纳的教育目标必须符合“少而精”的原则,另外,在各教育目标间必须保持一致性,不能互相冲突。通常,在学校的哲学中,会隐含着对“物质的价值和成功”的蔑视和排除,那些导向精神价值的目标会被提升到更高的地位。,教育哲学在选择目标时需要处理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也是哲学在对教育目标进行筛选时的两道重要筛子。 其一是“学校应该培养年轻人去适应现实存在的社会,还是应该负担起改革的使命培养致力于改造社会的年轻人? ”在这个问题上,学校的取舍的倾向性,将会影响对教

11、育目标的选择, 也就表明了学校哲学的性质会影响对教育目标的选择。 其二是“应该给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的教育吗?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也就是对“给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的教育是否合理”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对于教育哲学不同的学校,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显然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选取教育目标时,哲学会成为教育目标选择的第一道筛子,经过学校哲学的筛选,由第一个层次确立的教育目标,符合学校哲学的将被保留,不符合学校哲学的将被剔除。,五、利用学习心理学选择目标,在阐释“利用哲学选择目标”之后,泰勒又对“利用学习心理学选择目标”进行了相关阐释。已经提出的教育目标经过了“哲学”这道筛子后,还得经过第二道筛子,即“学习心

12、理学”,因为在“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中,仍然隐含着有关教育目标选择的标准。在使用“学习心理学”进行目标的筛选后,在课程的实施时,教育目标将能够更加高效地达成,因为这可以使目标和目标之间,学习者和目标之间都达到更好的和谐状态, 更加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六、以有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的形式陈述目标,在得到明确的教育目标后,对教育目标进行明确且具有指导意义的陈述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二维表的方式陈述教育目标,不仅能清晰表明教育目标,还有利于对学习经验的选择,并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几种常用的方式;被陈述为教师要做的事情:介绍进化论、介绍浪漫主义诗人列出一门或者是多门课程中涉及

13、的主题、观念、概论:西进运动、工业化采取概括化的行为模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鉴赏能力作者推崇的陈述方式:既指出应培养学生的哪种行为,又指出该行为可以运用于哪些领域或者是内容中。,第二章 如何选择有助于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 学生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一、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学生必须有这种经验学生从事该活动时能够产生满足感所要引起的反应必须是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的许多特定的经验都能用来实现同样的教育目标某一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多种结果,二、举例说明

14、学习经验应该具有的特征,1、培养思维技能的经验它所隐含的行为是将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观念联系起来,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和重复这些观念当学生遇到他们无法立即得到答案的问题时他们更有可能被引导进行各种类型的思维这些问题不应该是在教科书或者是其他参考资料中立即找到答案的解决问题的某些步骤在学生不同的成熟阶段是需要区别对待的(把握学生的关键期)有助于培养社会态度的经验有助于培养兴趣的经验,2、有助于获取信息的经验只有将经验视为功能性的,即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或者有助于引导学生实践等,这样的目标才最重要信息本身并不具有终身价值,案例:杜威学生问学生:如果能够挖到地球的中心,会发现那里是冷的还是热的呢?结果没

15、有一个孩子能够回答上来。教师告诉杜威学生,他提的问题不妥。教师转向孩子们说:“孩子们,地球的中心是什么状态呢?”所有的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处于火一样的熔融状态。”,3、有助于培养社会态度的经验 4、有助于培养兴趣的经验讨论: 课程按组织形式分为预设课程、生成课程,根据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我们构造的大多是预设课程。 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关系呢?,预成课程,是一种线性的决策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时间点,每个决策的都有备选方案,教师往往选择其中一个执行下去目的性较强,教师相对容易把握,有利于儿童基础知识的学习课程设计与儿童的兴趣、需要不吻合,而过于拘泥于预定的、具体的

16、教育目标容易造成教育过程“走过场”“有教无学”的情况,生成课程,互动情境决策,是一种“觉知-判断-决定”的循环模式能够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捕捉孩子即时的兴趣、需要,使学习更生动、更有效对教师全面素质的要求很高,实施的困难,因为它,如何处理“教学设计”与“随机教学”的关系,(1)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2)当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时,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3)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不要拘泥于原不定期计划,应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4)经常对实际进行的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结构进行反思,如果发现明显的缺陷,应该及时调

17、整。(5)意大利瑞吉欧:课程是“三分之一的确定与三分之二的不确定与新事物。”谓三分之一的确定主要是对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基本原理的把握,是老师心目中不变的激发儿童的潜能,发展创造力、促进儿童发展的目标定位,第三章 如何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学习经验,一、 “组织”是什么 任何单一的学习经验都不可能对学习者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思维方式、基本习惯、起主要作用的概念和态度以及持久的兴趣等方面的改变,都是缓慢形成的。在某些方面,教育经验是以一种滴水穿石的方式产生效用的。为了使教育经验产生累积效应,必须对它们加以组织。因为,如何组织教育经验,将极大地影响教学的效率,影响主要的教育变化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程度

18、。,二、有效组织的标准 在编制一组有效地组织起来的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三项主要的准则。它们是: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申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则强调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前面经验的基础之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深入、广泛的探讨。而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关系,以便于学生逐渐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习的课程要素统一起来。,三、 组织要素 在为课程组织拟订方案时,需要确定用来作为组织线索的课程要素。例如,在数学领域,组织的要素经常是概念和定理。各种要素犹如供编织用的线,而教学则是经过仔细编织的织物。,四、组织的原则 把学习经验组织起来,以实现课程的连续性、顺序性

19、、整合性,不仅需要确定主要课程要素,而且还必须确定把这些线索编织在一起的组织原则。比如,学校课程中最常见的组织原则之一,是以年代顺序为线索。,五、组织结构 由于可行的组织原则很多,因此,在研制任何特定课程时,要考察各种可行的组织原则,并作出尝试性的决定,然后再根据实际尝试加以检验,以便了解这些原则在编制一种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课程时,究竟令人满意到怎样的程度。,六、设计组织单元的过程 包括以下步骤: 1、对课程组织的总体框架取得一致的看法; 2、对已确定的每一个领域内所要遵循的一般组织原则,取得一致的看法; 3、对采用的低层次单元的种类,取得一致的看法; 4、制定一些灵活的方案或所谓的

20、“资源单元”,供每位教师在与某一组学生打交道时使用。 5、由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班上从事的特定活动。,第四章 如何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 评价的基本概念 评价的程序 评价结果的使用 评价程序的其它价值和用途,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七个步骤或阶段:(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介绍每一个目标;(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6)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第五章 学校或学院的教师如何从事课程编制工作,实施全校性的课程重建,需要有全体教师的参与。教学计划实际上是依据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经验而起作用的。除非每个教师都清晰地理解教育目标;除非每个教师都通晓可以用来达到这些目标的各种学习经验;除非每个教师都能指导学生的活动,使他们获得这些经验,否则教育计划便不会成为促进学校宗旨实现的有效手段。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参与课程设计,至少参与到能对这些目的与手段获得适当了解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