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法律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5772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法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法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法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法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法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法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法律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法律,1,学习目标,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的敏锐性,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时,自觉遵循学术规范、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是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直严谨的科学态度。知识要求:掌握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及其关系,学术规范的概念、学术不端的概念;熟悉学术规范的内容、信息医师的划分等级、信息道德的概念与内涵;了解信息素养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信息素养培养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能力要求:熟练应用信息意识指导自己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理论指导实践。,学习内容,第一节 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文献检索信息素养第二节 信息意识信息意识的含义信息意识的作用信息意识的等级信息意识的影

2、响因素第三节 信息道德与法律信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不端行为信息法律,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一、 文献检索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具备自我获取信息和知识、更新知识的技能,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这种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素质就是信息素养。文献是信息存在最普遍的形式之一,尤其是科研成果基本上是以文献的形式来传播的。因此,文献检索及其利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一)信息检索的概念、意义 1. 检索的概念 所谓检索:实际上就是

3、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来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进行系统查询的全过程。,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2.信息检索的概念 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要找到有关信息的过程和技术。 广义的信息检索包括信息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狭义的信息检索就是指信息的查找和获取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检索是狭义的信息检索。,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3.文献检索的概念 文献检索是指以获取文献为目的,科学的借助各种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快速准确地查寻出与特定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过程。 广义的文献检索包括书目

4、检索、事实检索和数据检索。狭义的文献检索,仅指书目检索和全文文献检索。,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4.信息检索的意义 : 信息检索的意义在于使信息有序化,便于人们快捷查找和获取所需信息,从而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节约研究时间;继承和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劳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的水平。,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二)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 专业化的信息检索是在图书馆学和目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经历工具书检索、联机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检索四个阶段。 目前,信息检索已经发展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适应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需要是目前信息检索发展的新趋势。,

5、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二、信息素养(一)概念和内涵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 ,是指判断何时、何地需要信息,并有效地定位、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总和。 包括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因特网素养(internet literacy)、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图书馆素养(library literacy)、研究素养(research literacy)、批判性思考的能力(critical literacy)。,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内涵: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信息意

6、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进一步划分,他包括5个方面:(1)信息意识: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也就是说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由积极地内在需求;(2)信息知识:信息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学等基本知识。像文献学知识、图书情报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外语水平等等;,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3)信息技能:储存信息、搜集信息、管理信息的一些技术和能力,是信息检索的核心;(4)信息筛选与评价:对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再对选择出的信息作进一步的检查,确定他的层级;(5)信息道德与法律:指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公约和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一节文

7、献检索与信息素养,(二)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1.能够准确的确立信息问题;是指将学习、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某一项任务或科学研究课题等转变为能够被现有的信息资源系统或其他人所理解和“应答”的信息问题。这是一切信息活动的起点,又是制订信息获取计划的基本前提。如图所示,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2.能够高效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获取信息是确立信息问题和制订计划后的重要环节。 获取信息的技能至少包括传统的图书馆技能、信息检索技能、计算机技能、社会调查能力以及各种科学探究方法等等。如图所示,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3.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几乎在信息活动的各个环节发生作用。主

8、要包括:(1)对信息问题的评价和调整 ;(2)对信息来源的评价和调整 ;(3)对信息获取方式和策略的评价和调整 ;(4)对信息的评价和筛选 。,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4.能够有效地分析与综合利用信息,产生新的观点、计划和作品,并通过各种表达形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成果 ; 主要是指对筛选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概括出中心思想,得出新的结论或新观点,与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整合,产生个体的新知识或人类的新知识,并灵活运用写作技能、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将其充分表达出来,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信息成果。,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5.懂得有关信息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德和

9、法律; 主要是指在获取、使用和交流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时能够辩证地看待言论自由与审核制度.懂得尊重信息作者的知识产权,遵守基本的信息安全法规,理解和维护信息社会的各项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等。,第一节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三)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 养教育的必要性:(1)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2)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3)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增强大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接受教育的需要;(4)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科教兴国和教育创新的需要;,第二节信息意识,一、信息意识的含义 信息意识是人们凭借对信息与信息价值所特有的敏感性

10、和亲和力,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捕捉、判断、整理、利用信息的意识,是信息在人脑中的集中反映,即社会成员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点和理论的总和。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是信息素质发展与提高实现的重要途径。,第二节信息意识,二、信息意识的作用 信息意识是一种在信息时代自我更新的意识,具有较高信息意识水平的人将能自觉地适应在庞杂的信息源中发现新情况,学习新知识,不断地调整自已的知识结构,具备这种意识,就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信息是否能被利用,取决于人们对信息的态度,也就是取决于一个人的信息意识,而不是仅仅是信息本身所拥有的价值。,第二节信息意识,三、信息意识的等级就

11、是评定一个人的信息意识状态,通常分为5级:“零”级:没有主动吸收信息,信息意识处于被动状态;“低”级:理解信息,但对其影响并无认识,消极对待信息,信息意识处于低级状态;“中”级:能够认识到信息很重要,主观上比较积极;,第二节信息意识,“高”级:表明其对信息关心,并迅速作出反应,依赖信息,力求较快地利用信息,拥有较强的信息意识;“特”级:较好的适应信息环境,快速理解信息内容,运用自如;再有就是从事信息工作。,第二节信息意识,四、信息意识的影响因素信息意识形成的条件分为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主体因素:自然因素:是主体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比如国家、风俗习惯、文化背影、民族等;社会因素:是主体在自然

12、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包括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等;,第二节信息意识,个人:是社会信息意识形成的关键。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经验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信息意识的强弱。主体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主体的文化素养; 主体的思维方式。,第三节信息道德与法律,一、信息道德信息道德的概念: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 其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端丰富。,第三节信息道德与法律,2. 目前根据人们在产生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涉及到的道德规范可分为:计算机道德:指在使用计算机技术过程中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守的道德标准。是信息道德的最初表达。网络道德:20

13、世纪90年代后期,计算机网络迅速兴起,出现一些与传统道德伦理相悖的新现象,如黑客等,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用于网络生活的道德规范。,第三节信息道德与法律,信息道德:沙勇忠认为:“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丛敬军认为:“信息道德是社会信息现象中的道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和道德因素在社会作用下的综合体。”,第三节信息道德与法律,二、学术规范:包括五方面的内 容;(一)学术研究规范: 研究前充分了解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成果,一是可以创新,避免重复;二是规范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公开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和数据来源;,第三节信息道德与法律,(二)学术道德规范: 不能抄袭他人的研究成

14、果,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必须通过参考文献的标注来体现。对于他人在研究中提供的帮助最后的研究结果致谢栏目中表达谢意; 如充分尊重他人学术成果,通过注释征引等在有序的继承中加以学术创新;,第三节信息道德与法律,(三)学术引用规范: 学术的发展是承前续后的过程,每个人在学术创新的过程中,都难免有意无意直接间接“抄”前人的东西,学术引用极为必要。引用要有限度。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中有详细的引用标准;,第三节信息道德与法律,(四)学术评价规范: 指学术评价的程序规范,目的是充分发挥学术评价的积极作用,防止学术腐败; 按照学术评价的程序,如通过第三方介入客观评价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避免打击报复和学术腐败;,

15、第三节信息道德与法律,(五)学术批评规范: 健康的学术批评理念,严肃认真的学术批评实践,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精神及与人为善的学术批评氛围,客观公正,不能掺杂个人私欲。,第三节信息道德与法律,三、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科协2007年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明确定义以下7种学术不端行为:1.造假:故意做出错误陈述,捏造数据或结果,破坏原始数据的完整性,篡改实验记录或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求职和职称申报中做虚假陈述,提供虚假获奖获证书、论文发表证明、文献引用证明等;2.侵犯或损害他人著作权,故意省略参考他人出版物,抄袭他人作品,篡改他人作品的内容;,第三节信息道德与法律,3.成果发表时一稿多投;4.采取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5.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6.参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及审稿工作;7.以学术团体、专家的名义参与商业广告宣传。,第三节信息道德与法律,四、信息法律:是调整人类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等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三节信息道德与法律,从国家层面对信息产生、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进行立法。1. 著作权:a.著作人身权;b.著作财产权;2. 信息技术专利权;3. 信息传播法律;4. 信息获取和信息消费法律;5. 信息安全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