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6344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明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明理学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3课 宋明理学,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山西恒山悬空寺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3,白马寺 龙门石窟,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建了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气势恢弘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佛教传入和佛教盛行,.,4,道教在民间传播,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在东汉时期形成。东汉末年,神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之学与道家学

2、说的某些部分杂揉起来,形成了道教。,.,5,1.汉武帝以后,2.魏晋南北朝时期,3.隋朝时期,4.唐朝时期,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发展情况:,.,6,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传播儒学本身的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7,2、理学产生的背景,3、时代:与宋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历史:与儒、佛、道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2、学者:与唐宋儒者的不

3、断思考与探索密切相关,三教合一,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8,探究二:宋明理学1、“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9,2、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10,一、程朱理学,1、北宋时期程颢、程颐,(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3)认识论:“格物致知”,.,11,一、程朱理学,2、南宋时期朱熹,集大成者,思想:(1)“三纲五常是天理” (2)“存天理,灭人欲” (3)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著述: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影响:成为官方哲

4、学;传播海外,.,12,理的本质:理的表现:穷理方法:,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在社会上)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人性,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接触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个人修养要敬畏天理、“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13,二、陆 王 心 学,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论;(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14,陆王心学本原: “理”不

5、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学”。,本质: “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宙”穷理: “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陆九渊,本质: “致良知”、本心是良知 良知就是理穷理: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王守仁,.,15,对宋明理学的认识,探究: 怎样理解二程、朱熹、王阳明观点的异同?,.,16,程朱理学,陆王心学,3、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17,程朱理学,陆王心学,3、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18,“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格物致知(外在),内心反省(内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

6、欲,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19,探究二我们应如何看待宋明理学?,对宋明理学的认识,.,20,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三、宋明理学的影响,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21,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贞节牌坊群,绣花鞋,.,22,“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残忍的童年,.,2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24,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

7、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学在今天,.,25,1、实质:,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3、积极作用:,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消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和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三、宋明理学的影响,.,26,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

8、;去粗存精,去伪存真。,.,27,结合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谈谈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28,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孙悟空却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遇到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救援,这里面既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又有道教的太上老君。在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唐僧舍生取义的儒家思想。“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 宝玉中举了尘缘,四拜贾政后,被一僧一道夹住,飘然而去。 ,探究:你能不能从西游记红楼梦中找到“三教合一”的痕迹?,.,29,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

9、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程、朱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如何认识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30,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滴到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陆九渊,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陆、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如何认识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31,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儒家思想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隋唐,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新体系理学,.

10、,32,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佛教占统治地位 D 、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B,B,知识巩固,.,33,3、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 B、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程一朱C、是儒学吸收道、佛两教的产物 D、程朱理学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4、“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A,D,.,34,5、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 观念的是 A、朱熹 B、程颢

11、 C、周敦颐 D、王守仁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A,C,.,35,7、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和心学A 、内容上是相同的 B、本质上是一致的 C、观点上是一致的 D、存在时间相同,B,.,36,8、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

12、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C,.,37,9、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 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而形成的 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D,.,38,10、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 (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 是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A,.,39

13、,11.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 D王阳明12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的是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D王阳明13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D王阳明,.,40,1归纳出五种处世道德标准的是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D王阳明1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D王阳明,.,41,1、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42,2、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朱熹之“理”是指,A宇宙万物的本原 B“三纲五常”C事物的客观规律 D良知,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C朱熹,B董仲舒D王阳明,.,43,4、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5、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B心学广泛传播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