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信息化趋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6837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管理信息化趋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工程管理信息化趋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工程管理信息化趋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工程管理信息化趋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工程管理信息化趋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管理信息化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管理信息化趋势.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研究一建设工程信息化的背景 建设工程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性、目的性的大规模经济活动,是对于原有固定资产的改造或者建造新的固定资产的过程。在大多数的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建设行业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建筑业独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或更多;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里,例如中国,其所占的百分比更要大许多1。尽管建筑建设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如此之大,相比较于其他行业,它的效率却是相对低下的。在过去40年间,其他行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建筑工程行业的效率实际上是呈下降趋势的。例如,过去40年间,美国大多数行业极大改进了它们的效率,生产力几

2、乎翻了一番。图1中上升曲线表明了非农业行业生产率的增长,下曲线则反映了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变化。在34年中实际下降了10%,而其他行业则保持了同期80%的增长率。图1从1964年至1998年建筑、工程和施工企业行业生产效率下降的趋势数据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美国商务部、保罗泰丘兹编写,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建筑行业效率低下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美国,实际上它是一个全球范围的问题,英国研究表明,大约30%到40%的建设成本浪费都是低效率造成的2。在规模上,全球制造业与建筑业几乎相同,它们之间也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以购买力平价为标准每年大约有3万美金。但是它们各自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却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3、图二所示,制造业每年花费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金额大约是81亿美元,而建筑行业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仅为14亿美元。建筑业的生产效率低下与它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较少呈现了比较强的相关性。图2制造业与建筑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比较数据来源:全球纵向市场信息技术支出:2002年第二季度预测和分析,国际数据公司研究报告199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国际建筑论坛”上,与会的全世界三十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建筑业在过去5年的变革大于前50年,主要就表现在信息革命给建筑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据1999年英国Latham报告指出,英国建筑业在5年内,通过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新的方法、加强培训等可节省30%项目建设成本,

4、而美国的招标网站()和建造网()都宣称通过将建筑市场带入互联网可以节约30%到35%的项目成本。因此,为了解决建筑工程行业低效率的问题,就应当从建筑工程领域信息化方向入手,改变行业内传统的信息收集、处理、传递、保存的方法。二建设工程信息化简介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信息化最初是用来描述社会形态演变的综合概念,它与工业化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最早提出信息化概念的是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提出的“后工业社会”的概念,研究中已经对“信息社会”有所提及。对于信息化的含义,学术界有多种观点,很难给出准确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信息化是人类全面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各部门、各行业效率和效能的活动过

5、程和结果3。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各种各样的数据、文档与信息。建设工程信息,反映了项目从前期策划、设计、施工、后期运营等各个阶段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活动的情况,它的主要形式包括了数字、文本、报表、声音、图像、视频等4。建设工程信息化,是指对于建设工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开发与利用。工程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意味着建设项目参与方可以充分吸取类似建设项目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有价值的组织信息、技术信息、法规信息、经济信息的共享,有助于项目前期的方案决策,有利于项目建设期间的目标控制,也有利于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

6、中的开发和应用能实现5:(1)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2)信息处理和变换的程序化(3)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4)信息的获取边界(5)信息透明度提高(6)信息流扁平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所能实现的功能如此的重要,而在国内,以丁士昭老师为代表的学术先驱对于我国的工程管理信息化也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丁老师在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一书中将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运用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了四个阶段:(1)70年代,单项程序的应用,如工程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的计算程序,施工图预算程序等;(2)80年代,程序系统的应用,如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施管理信息系统;(3)90年代,程序系统的集成,它是随着工程管理的集

7、成而发展的;(4)90年代至今,基于网络平台的工程管理。三研究方向与研究思路大多数对于建设工程信息化的发展研究,对于发展阶段的划分较为笼统,仅仅以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来进行阶段的划分,而没有讲明各个发展阶段的时间范围。在数据收集方面,由于时间、交通等方面的限制,课程小组排除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而是选择了查找各年文献的调查方法。以丁士昭老师提出的阶段划分为假设,确定相应的搜索关键词,查找每一年的相关文献数量。在数据的处理分析方面,本小组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当年度相关文献对于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介绍,总结出一定时间段内的信息化特点,通过对特定时间范围内每一年文献数量的统计,运用回归

8、分析的方法,得到发展趋势的曲线,综合各年特点与趋势曲线得到我国近年来建设工程信息化发展的情况。四数据整理分析4.1 检索策略我们数据收集的方法是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用不同的题名组合采用高级检索精确查找工程管理领域信息化的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各年文献数量来验证前面所提出的假设。采用的题名组合:工程项目 and 信息化;建设工程 and 信息化;建设工程 and 网络化;建设工程 and 系统集成等。4.2 数据分析4.2.1各年各阶段文献数量统计表 表1 各年各阶段文献数量统计表各年各阶段文献数量统计表年份单项程序程序系统数据集成网络平台总计1979300031980300031981

9、30003198210001198330003198442006198531004198632005198795001419884120016198966001219907140021199141000141992313001619931900101994415202119954216031199631410027199751217034199828160261999241301720001310216200113131182002348122720031181525续表12004021922200522619292006104141920072152230200805615262009103

10、17212010305152320110472637201221427344.2.2单向程序阶段数据分析 图3单项程序阶段文献数量趋势图从图3可以看出,单项程序的发展阶段为1979年-1992年,其中,又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引入阶段:1979年-1983年;传播阶段:1984年-1987年;控制阶段:1988年-1990年;集成阶段:1991年-1992年。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几个软件:(1)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 v5.0 (P3)世界上顶级的项目计划管理软件,代表了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和计算机最新技术。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 (P3)是为大型

11、研发/制造企业、大型设计院、大型连续运行装置的检修维护(核电/火电厂的检修等)、投资企业项目管理的企业级等等项目管理软件。 P3是美国Primavera 公司的一个工程项目计划管理软件。它是由从事工程计划管理的土木工程师开发的管理软件,该软件比较切合工程的实际,可操作内容多,功能完备。P3软件得到了国外工程界的推崇并被广泛采用,是世行贷款项目推荐使用的项目管理软件之一。发展历程:80年代中期P3开始进入我国,最初是在煤炭部的常村煤矿和水电部的水口电站两个世行贷款项目上使用,效果较好。现在,P3在我国已有近百个用户单位,正应用于包括山西引黄工程在内的几十个国家重点工程。(2)Microsoft

12、Project 是一个易于使用、特性齐全的项目管理软件包。它是一个强有力的计划、分析和管理工具,能够让你在企业范围内, 对具体任务要求较高的项目管理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可以找到你的瓶颈所在, 以及整个项目的未来开销。你也可以将几个项目进行合并, 以便对共享资源、团队工作量, 以及你正在同时筹划的多个项目放在一起是否合理进行评估。但M icroso ft Pro ject 2007界面的单调, 资源配置方面的缺陷使其主要定位在中低端, 也更适合中小型企业使用, 难以成为大型项目、大型企业的管理软件首选。发展历程:第一个版本的Microsoft Project是于1984年一家与微软合作的公司发布给

13、DOS使用。微软于1985年买了这个软件并发布第二版本的Project。第三版本的Project于1986年发布。第四版本的Project也于1986年发布,这是最后一个DOS版本的Project。第一个Windows的Project于1990年发布,这被标记Windows的第一版本。 一个的麦金塔版本于1991年发布,直至于1993年发布的Project 4.0 for Mac,1994年,微软停止开发Project for Mac。 之后的版本发布如下: 1992年版 (第三版), 1993年版 (第四版), 1995年版, 1998年版, 2000年版, 2002年版, 2003年版 及

14、2007年版。 目前,最新正式版为2010年版,微软已于2010年6月推出。引入阶段:1979年-1983年在这个阶段,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首次被引入组织,从相关文献的数量上表现出数量上的缓慢上升。在开始引入在开始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时候,主要是我国学者参加国际会议,引入外国的先进理念。我国国家信息化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对MIS才开始研究,薛华成伙等学者对MIS一词下的定义首次出现在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上。传播阶段:1984年-1987年 相关信息技术已经被行业内的一些企业所运用,继而在同行业中进行传播,体现在文献数量曲线的急剧上升。同时,1983年首次提出了工

15、程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该阶段主要是在政府相关机构的引导和支持下产生和发展的。作为建筑业中重要的角色,政府参与建筑业有多重身份,有时是建筑产品或服务的买主,有时是资金的提供者,但更多的时候是建筑业生产过程和其他参与者行为的管理者和裁判者。在上一阶段学者对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政府对其进行推广。政府对建筑业信息化的驱动作用是一种集合概念,包含了各种用以激励、规范信息化活动的正式与非正式引导,以及相应的实施机制,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完善市场机制,增强市场机制的驱动作用(2)制定战略规划,发挥指导作用,对具体工作作出整体性的安排。该阶段我国信息化已从理论向实践迈进,在学术界召开了“

16、中国信息化讨论会:全国信息经济学研讨会”,相继提出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理论成果。控制阶段:1988年-1990年由于预算等因素导致企业对信息技术获取和使用的控制加强,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开始放慢,最终旨在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企业深切体会到了运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但绩效的绝对值没有意义,高产出投入比才是企业所追求的,所以企业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后对企业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的作出战略性的调整以实现企业的最好发展。集成阶段:1991年-1992年经过上述几阶段的发展之后信息技术比较成熟地运用到实际业务活动中来,产生的绩效也比较稳定。该阶段同时也是程序系统阶段的引入阶段,实现了信息技术

17、发展上的一个飞跃。4.2.3程序系统阶段数据分析图4 程序系统阶段文献数量趋势图尽管计算机在工程管理方面得到了较好应用,利用计算机可以分别实现对工程的预算、进度、施工图等的辅助设计和计算,并在单一方面表现卓越,但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工程数据繁多,单一处理某一方面的数据已经不再能满足对整个工程进行管理的需要。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那种只能针对一家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量身定做”项目工程软件的开发应用,已经证明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开发出能代表行业主流且能适应不同需求的项目管理软件,才能使软件达到行业水平,具有可推广性6。同时,国内外的工程项目管理,尽管不同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

18、法会有所不同,但最基本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基本活动是大致相似的。分析国内外先进的工程软件系统,会发现用电脑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处理方法都大同小异,如果把系统中的一些个别业务处理模块拿到中国建筑企业也能直接使用。但由于我们在整体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上和人家不同,整个系统拿过来就无法使用7。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从单一的处理模块向更为全面的处理系统发展。从1983年2月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8,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在国内开始迅猛发展起来,1984年,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应用在工程管理的实践中9。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而进行的项目管理的新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PMIS不再

19、是仅仅借助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进行单一方面的数据处理,它借助于ERP系统的发展,将处理的对象转变为一个项目的进程中的多阶段,能够帮助进行费用估算,并收集相关信息来计算挣得值和绘制S曲线,能够进行复杂的时间和资源调度,还能够帮助进行风险分析和形成适宜的不可预见费用计划等等。例如,项目计划图表(PERT图、甘特图)的绘制,项目关键路径的计算、项目成本的核算、项目计划的调整、资源平衡计划的制定与调整以及动态控制等都可以借助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10。PMIS将以数据量大小和问题结构化程度为依据,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和作业管理三层,共有9个子系统组成。作业管理层主要由工程项目数据收集处理子系统为主,以ORA

20、CLE大型数据库建模,将工程项目中产生的各相关数据收集、存储、归档、处理成为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之上的管理控制层。 管理控制层是PMIS设计中,功能最具体,最细化的层次,包括预测管理子系统、材料分析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工程进度管理子系统等具体工程项目的重要信息,将都由管理控制层的各子系统完成。这一层产生的信息和数据必须保证其正确性,才能为之上的战略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PMIS的建设重点将放在最高层的决策管理系统(即DSS)上,DSS将不再只是对数据的收集和简单的处理和运用,而是要应用决策科学以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人和计算机对话过程中辅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解决工程项目中非结构

21、化与半结构化问题的信息系统11。 对应于该阶段的管理软件主要是以系统工程理论和一些项目管理基本方法(进度控制技术、资源平衡技术、成本分析技术等)为主要理论依据,软件功能主要包括进度计划、费用计划与控制、进度图形化、工程量计算、竣工资料编写等方面,并且随着微机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是在个人单机上运行,而非必须依靠大型计算机。软件的业务能力满足单一工程项目参与方的使用要求,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到能源、交通、水利、电力等领域。典型的代表如:美国Primavera的P3、Microsoft的P roject9812。 综上,我们得出,与前阶段的单项程序相比,主要要素性质的变化包括:1.对象:由对单项工程进行

22、处理向面向一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多环节的系统转变;2.能力:由单纯地进行数据存储和计算向能够提供动态跟踪和提供决策方案更智能化的方向转变;3.硬件:从大型计算机向个人PC机转变;4.软件:由专项的单项计算软件向计划和决策软件转变。从图形可以看出,关于工程管理程序系统的相关论文出现于1984年,经过2年的探索阶段,在该阶段,论文主要是引入工程管理程序系统的相关概念以及国外的一些相关研究(例如,1986年的论文中引进了了PIMS的概念);1988年开始,程序系统迅猛的发展,相关的论文数不断攀升,讨论的核心内容集中在对过去的单项程序和新引入的程序系统的对比,以及对引进系统化处理软件的优点和必要性的分析

23、。1990年后,系统的发展趋于成熟,相关论文数量接近峰值,在1990到1998年间,涌现出大量相关论文,论文的焦点则集中于如何将PIMS更好地应用于中国的工程实践。例如:1997年刊登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的大型科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PMIS) 初探一文中,就详细介绍了PMIS的应用特点,以及如何根据中国的工程实践,在ERP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PMIS进行工程全过程的管理。并提出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如图5)13:图5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1998年后,相应的文章数量骤减,主要由于从一些文章反映出来,尽管程序系统在理论上有很好的研究和发展,但在工程实践上,由于仅服务于一方,导

24、致多方信息不对称,单企业与工程其他相关方的协调滞后,导致其实际应用价值有限,而后一阶段的能将项目多方融入系统的数据集成模式的出现,其优势明显,逐渐取代了程序系统在工程管理研究中的地位。经过上面的趋势分析,我们将之与若兰的学习曲线比较发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程序系统阶段同样经过引入(18841987),传播阶段(19881997),1998年后,对程序系统的发展的研究进入控制阶段,但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即未能进入集成阶段就已经被新出现的集成模式所逐渐替代其主流位置,这主要是因为尽管程序系统在理论研究上有较大突破,但其实际应用效果不高,由于程序系统仍然是服务于单项目单方的,某一方应用后,虽对自己的管

25、理起到了优化作用,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工程的其他相关方不能及时得到信息,作出相应调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较多问题,随之被后面出现的能服务于多方的集成模式所逐渐取代,也没有进入最后平衡的集成阶段。在该阶段,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入程序系统阶段,其驱动力主要为由政府部门的推进,加之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工程的复杂化增强,数据更多,信息量更大,单纯的对某项进行数据处理已经不满足需要,对于工程的管理和决策产生了这种实际需求。4.2.4 程序系统集成阶段数据分析图3 程序系统集成阶段文献数量趋势图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期,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得到了

26、广泛的应用。我们将此阶段定义为程序系统集成阶段, 是基于单个项目的多方主体之间的数据交换平台。因为此阶段需要项目各参与方协调进行数据共享,不同企业利益主体对此新概念的接受程度、效能认可度、新技术的实施效率有所差别,在相应的组织结构变更方面也存在时间滞后,所以共享数据系统的实现,较之单个企业实现信息化需要更长时间。所以我们将诺兰模型进行改进,将引入阶段分为概念引入阶段和具体实施阶段。94年96年:引入阶段 在94年发表的走向集成化的系列PKPM建筑工程软件一文中,首次出现了数据多方集成化的概念,此时主要的发展趋势围绕集成化,工程数据库等目标进行,国家很多企业处于从国有制向公司制的阶段,学术上也有

27、国外理念不断引入,这些理念在研究中被证明能很好的促进建设项目的实施。95年后进一步出现了所拥有的单向软件的集成,并开发具有多功能的软件14。随着项目所产生的信息规模越来越庞大,项目主体间数据共享的要求增大,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即业主方)的需要尤为明显,同时项目控制论、项目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理论、协同管理理论、项目远程控制理论、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管理理论和思想逐步产生并蓬勃发展,基于较少项目方的小型数据库开始出现。9798 年:传播阶段随着社会、科技、科学的发展,城市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愈大,不同资料之间经常要相互调用, 互相补充, 共享数据。结合计算机技术, 便产生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如Gls

28、数据库、MAP一IN一FOR等15。在信息网络遍布全国的条件下, 所有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协作单位都能够共享项目信息, 并能够利用存储于大型数据库中的建筑业公共信息16;逐步建立起施工信息化发展的标准体系框架, 包括建筑行业的统一的技术管理规程以及施工信息系统的开发标准等。19992000年:瓶颈期 图6图7现行网络建设阶段,已经不能满足项目信息交换的需要,涉及的参与方细分越来越明显,但仍有大部分企业不能满足联网需求 17。技术人员欠缺,国家也没有推出有效政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单凭企业改革自主性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瓶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发展的作用。20012003年:集成阶段在此阶段,约束瓶颈

29、和控制条件得以一定程度的解除,信息化水平得以发展,新的技术方法得以继续快速传播。001年2月,建设部在颁布“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点”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建设领域信息化这一概念18。另外随着2002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外建筑业同行的进入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学习国外同行的先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弥补彼此之间的技术鸿沟成为了国内企业、设计研究院所的当务之急。在加上网络信息技术普及与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在建设工程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19。 不过,在这个阶段,基于本地的数据共享已经不能满足项目信息交换的需求,随着软件逐渐以以Internet为通信工具,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大型服务器和数据

30、库技术为数据处理和储存技术支撑,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网络虚拟环境,将项目多个参与方、项目多个阶段、项目多个管理要素都集成起来,大多数是以网站的形式展现出来。该阶段的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不仅需要满足项目管理职能(三大控制、合同、信息管理)的要求,而且为项目参与方提供一个个性化项目信息的单一入口,可以满足项目多方进行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实时传送和共享数据信息等功能,最终形成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信息平台和网络虚拟环境。基于时代要求,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成为时代所趋20。4.2.5 基于网络技术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多项目交互阶段)阶段数据分析图8基于网络技术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多项目交互

31、阶段)文献数量趋势图随着网格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格计算机技术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它是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尝试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软件、信息、知识的全面共享,网格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网格技术可以将项目参与方的信息全面集成,不仅提供项目相关信息,而且可以从信息平台上获得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因前基于一个项目的多方交互平台,计算机技术在20世纪得到了充分发展,数据库技术也渐趋成熟,为此阶段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故此阶段无明显的引入阶段,定义0412年为传播阶段,且一直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基于工程建设的业务方案

32、提供商CEOAlpharettaGa说,他的公司开发的基于Internet的项目管理和项目协作平台,使世界排名前400位工程公司中超过70个的总承包商成为其客户。而且实现一个客户在某一中央控制区对多个项目的管理。目前此阶段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由于第三和第四阶段项目信息门户的内涵: 在对于项目实施全过程中项目参与各方产生的信息和知识进行集中式管理的基础上,为项目的参与各方在Internet平台上提供一个获取个性化项目信息的单一入口,从而为项目的参与各方提供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环境。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实现PIP, 项目信息门户的内涵: 在对于项目实施全过程中项目参与各方产生的信

33、息和知识进行集中式管理的基础上,为项目的参与各方在Internet平台上提供一个获取个性化项目信息的单一入口。从而为项目的参与各方提供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环境21。个性化,即根据需求给与授权。比如承包商摸摸标底是什么,是不可能的。鉴于PIP是项目管理技术的革命,而不是简单的专门技术,是垂直门户,即授权才能进入。PIP的运用是系统工程,不只需要技术支持,而且需要组织和管理支持,它改变的传统的n对n的模式,实行n对1的集中存储模式,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BIM处在核心发展阶段,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PIP 在该阶段的应用

34、主要为设计人员构建 BIM时进行协同工作提供支撑,使各专业人员从传统的低效率、点对点的沟通方式转向以 BIM 为核心的集中共享沟通方式。PIP门户可分为 Internet门户、企业门户(Enterprise Portal)和项目门户 (Project Portal)。其中,Internet门户是保证数据模型和互联网的连通22。PIP为三、四阶段所用架构,类似PMIS系统是第二阶段的代表。 图9所以说BIM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分水岭是不对的,其之前已经出现了德国的Drees&Sommor公司的PKM等系统软件, 只不过实现了n到n到n到1集中存储,保证了数据安全性。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取得了阶段性进步

35、,但仍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4.2.6 总发展趋势图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程度更新阶段 网络平台阶段成熟阶段 程序系统集 成阶段增长阶段程序系统阶段起步阶段 单项程序阶段单方单项目单过程单方单项目多过程多方单项目多过程多方多项目多过程数据共享程度图10总发展趋势图4、 结论5.1 阶段划分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单项程序阶段、程序系统阶段、程序系统集成阶段和基于网络技术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多项目交互阶段)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阶段则不相同,而且并不是每个阶段都经历引入、传播、控制和集成这几个过程,每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不尽相同,具体分析见上述第四部分。5.2 各阶段驱动因素分析综合

36、每一年份的论文数据分析结果可得到,IT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与发展的推动力主要体现为市场机制、政府大力推行建筑业信息化、建筑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需要和建筑业关于信息化的广泛学术研究这四个方面。1、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对建筑业信息化的驱动作用是通过要素的变化调节市场经济活动,使建筑业信息化主体在市场竞争压力和经济利益诱导下主动采取适合市场需要并能获取竞争优势的信息化建设话动。尤其是中国在2001加入WTO之后,中国建筑业面对一个更为开放的市场,承担开放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国内建筑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加入WTO中国建筑业也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建筑服务的合作与交流,参加国际建筑服务的

37、贸易和竞争。进行中国建筑业的信息化开发与发展有利于中国建筑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中更好地参与竞争。 2、政府的大力推行建筑业信息化 政府对建筑业信息化的驱动作用是一种集合概念,包含了各种用以激励、规范信息化活动的正式安排与非正式化制度安排,以及相应的实施机制。征服的驱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完善市场机制,解决市场失灵,增强市场机制的驱动作用 如国家在1993年由建设部信息中心主持编写的建设领域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规范(J G J/ T 9 0 一92 ) , 已以建设部建标1 9 9 2 8 6 2 号文发布, 自1 9 9 3 年6 月1 日起施行。它促进了建设事业计算机软件的工

38、程化、规范花和商品化, 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和建设领域软件产业的尽快形成。 (2)制定建筑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发挥指导作用。 2003年11月,建设部下发的2003- 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筑业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改造和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建筑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像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对于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纲要提出了三个重点。首先加强建筑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应用系统建设等

39、。其二,在设计施工阶段,均加大专项信息技术应用。第三,进一步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重点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3、建筑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多数建筑企业从国有制向公司制改革的过程,盈利成为公司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样子,企业必须自主,这就要求企业更好的发展,所以将信息化应用于建筑企业中,会更好是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企业信息化的目的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重在改进企业的效能,从企业职能管理的角度看,重在改进企业的效率,最终目的是要以管理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益,达到经济持续

40、稳定地增长。4、 关于建筑业信息化的广泛学术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对MIS才开始研究,薛华成伙等学者对MIS一词下的定义首次出现在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上。80年代中期,我国信息化已从理论向实践迈进,在学术界召开了“中国信息化讨论会:全国信息经济学研讨会”,相继提出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理论成果。进入90年代,我国的信息化工作开始步入一个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如1991年 中国土木学会代表团一行10人参加了第四届国际土木与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会议,在会议上,学习外国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理念和实际应用。 如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计算机应用学组主办, 化学工业部第六设计院、中国

41、西北建筑设计院协办的“ 第六届全国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 于1 9 9 2 年1 月4 日到8 日在西安市举行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计算机应用学组主办,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于1994年10月26日到28日在广州市成功地举行,等等。这些学术会议的举行,有利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5、 展望 以上部分,是本课程小组对于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划分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得到了比较初步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数据来

42、源较为单一,此次研究中所用数据多来自于学术期刊与相关书籍,缺乏来自于工程管理行业领域内第一首资料;2、没有对各个阶段的驱动力的影响权重进行分析,没能对未来工程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提出支持策略。因而,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扩充研究的数据来源,才能得到更一般性的结论。在对各个驱动力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未来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支撑策略。参考文献:1丁士昭,陈建国等.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2005年,(10):102丁士昭,陈建国等.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2005年,(10):123丁士昭,陈建国等.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2005年,(10):214丁士昭,陈建国等.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

43、2005年,(10):305丁士昭,陈建国等.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2005年,(10):356刘立志.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J.建筑施工,19987王岩,牛红凯,马超.基于Smart Client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分析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48沙凯逊,王昊.关于中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探讨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19919戴立明,徐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J.建筑施工,198710刘进军.PMIS开发过程的几个特点J.科学管理,198911欧阳峥峥. 基于工作流的PMIS 的分析与设计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199412唐新平,代惠,民郭瑜. 基于PMIS 的全流程控制

44、系统的实现J.建筑科学技术,199713贾大龙 ,周迎春.大型科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PMIS) 初探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714王元刚.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系统软件的多功能化.林业建设,1995,02:34-3615陈贵平,等.城市工程建设信息管理与MA P一IN F O R 系统J.山西建筑,1997,(04):1-416孙立阳,王云录.建筑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信息管理J.农村经济管理,1997,(02):45-4617郑玮.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探秘.每周电脑报,1999.(11):29-3018董世成,赵冬梅,薛萍 利用WPS20OO实现建筑工程预算的电子数据处理J.鸡西大学学

45、报,2002,(02):171819胡季英,张德群,关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J.建设管理现代化,2002,(01):23-2420丁士昭,马继伟,陈建国.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2005年10月第一版:46 21丁士昭,马继伟,陈建国.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2005年10月第一版:9022李永奎.PIP在BLM中的应用, 2010,(10)23张长领.建筑工程设计中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J.宁夏工学院学报,1995年,(04):55-5824殷文红.建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和完善.施工企业管理,2000,(12):35-3725钱代军,汪世启.信息管理在建筑行业管理中的应用.当代建设,2000.226段秀珍.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6,(05):22227董素侠.谈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J.低温建筑技术,2006,(06):141-14228武朝晖.建筑业企业的信息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