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秀课件(28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9374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秀课件(28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秀课件(28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秀课件(28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秀课件(28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秀课件(28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秀课件(28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秀课件(28张).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近代中国面临生存危机,中国人逐渐从梦幻中 清醒,向西方学习,制度,思想,工业文明冲击农耕文明,器物,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第20课 西学东渐,什么是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第20课 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 19世纪30、40年代1、背景2、代表,第20课 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 19世纪30、40年代1、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中西联系扩大(2)了解西方,抵制外来侵略2

2、、代表(1)林: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师夷长技以制夷3、评价: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没有付诸实践,第20课 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 19世纪30、40年代二、洋务思想 19世纪60年代开始1、背景:内忧外患2、主张: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君主专制纲常名教,西方先进科技,根本,手段,挽救清政府的统治,目的,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倭仁,异:洋务派: 顽固派: 同:,

3、采用西学,排斥西学,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本末之争,本,末,第20课 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 19世纪30、40年代二、洋务思想 19世纪60年代开始1、背景:内忧外患2、主张:中体西用3、论战:洋务派与顽固派4、影响:冲击传统观念,促进西学传播 付诸实践,开展洋务运动,“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郭嵩焘,第20课 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 19世纪30、40年代二、洋务思想 19世纪60年代开始三、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80年代1、代表:王韬、郑

4、观应 改良政治,君主立宪 2、评价:学习政治制度起到了启蒙作用 未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实践,第20课 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 19世纪30、40年代二、洋务思想 19世纪60年代开始三、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80年代四、康梁维新思想 19世纪90年代1、背景(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2)经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 复,托古改制,民权、立宪,自由、平等,系统介绍西学,康梁维新思想,救亡变法立宪,第20课 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 19世纪30、40年代二、洋务思想 19世纪60年代开始三、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80年代四、康梁维新思想

5、 19世纪90年代1、背景2、主张:救亡、变法、立宪,第20课 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 19世纪30、40年代二、洋务思想 19世纪60年代开始三、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80年代四、康梁维新思想 19世纪90年代1、背景2、主张:救亡、变法、立宪3、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4、影响,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在他(梁启超)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气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 郭沫若,“这些年来中国国民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激发民族精神、民主意识,光

6、绪帝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辛亥革命)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 胡适,推动政治民主化,付诸实践,开展戊戌变法,第20课 西学东渐,四、康梁维新思想 19世纪90年代1、背景2、主张:救亡、变法、立宪3、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4、影响 (1)思想:激发民族精神和民主意识 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2)政治:付诸实践,开展戊戌变法 推动政治民主化,课堂回顾:,林 魏,曾 左 李 张,康 梁,器物,器物,制度,师夷制夷,中体西用,救亡 变法 立宪,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1、学习西方是中国近代思想的主题,学习过程是渐进的 器物 制度 主张 实践2、学习西学的同时,也

7、引起了中西文明的激烈碰撞 顽固派与洋务派论战(要不要学习西方) 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要不要“变法”) 在争论中思想不断解放,学习不断深入,课堂提升:,在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上,为什么会有诸多不同?,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利益不同的时代背景成长的社会环境接受的文化教育 ,探究:如何看待康有为托古改制?,“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保守派视之为篡改儒学的叛逆,而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也无法理解他的所言,对他产生了疏远感。 当代学者 叶匡政,读 史 明 智,历史是客观的,但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要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怀疑精神,理性批判,学以致用: 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

8、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A、清朝专制制度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专制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专制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专制统治 养兵练兵之法,A,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A,“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C,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是指,、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李贽笔下的孔子、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陈独秀笔下的孔子,C,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