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9920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器 物,制 度,思 想文 化,“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辛亥革命,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睁眼看世界”(雾里看花),林则徐(17851850年),林则徐,福建侯官人(今福州闽侯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

2、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外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林则徐 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观点:中国的军事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精神:敢于探索,爱国等等,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材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或向西方学习)意义:成为近代学习西方的

3、口号,同时也是对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历史现场】海国图志的遭遇,1842年海国图志成书后,魏源对这部作品寄托了极大的希望。意想不到的是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据统计,当时国内有绅士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300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学习西方局限在少数开

4、明地主阶级,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也没有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阅读材料,分析“睁眼看世界”产生的背景。,中国,英国,材料一,材料二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清朝: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英国: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以天朝大国自居,夜郎自大,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阅读材料,分析“睁眼看世界”产生的背景。,材料三,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从天朝上国

5、的美梦中惊醒,地主阶级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移花接木),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综上,你觉得早期先进的中国人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他们的看法全面吗?,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没有

6、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最早表达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是名士冯桂芬。1861年,他在校邠庐搞议一书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其思想本质如后来鲁讯概括的那样:“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岳麓版教材,魏源“师夷长技”的唯一目的是“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者。洋务派“师夷长技”的目的,首先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在与列强保持“和好”条件下,徐图自强。人教版教材,三、维新变法(昙花一现),日落紫禁城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

7、,不变亦变”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却也带点犹豫“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休止符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滑落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几个读书人为实现“变”进行了哪些“呼号”?,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日落紫禁城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8、“变亦变,不变亦变”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却也带点犹豫“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休止符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滑落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维新变法运动究竟有何历史作用?,爱国目的;进步主张;启蒙结果,(维新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陈独秀的感慨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四、走向共和(柳暗花明),1、产生原因,孙中山1

9、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受其大哥孙眉资助到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毕业后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请问: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是什么?,洋人的玩偶,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戊戌运动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能挽救危机;列强进一步侵略,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资产阶级队伍壮大。,1894年檀香山,2、兴盛,1905年东京,三、走向共和,1、产生原因,思想论战,意义:,阵地:,内容:,促进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1912年1月1日,中华民

10、国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方案得到初步实现,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课堂探究,异: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主张)。,同(目的):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挽救民族危机。,先驱者探索呈现怎样的趋势?,牛刀小试,C,(2017海南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

11、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2017上海1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中学为体”是指()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 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 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 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牛刀小试,A,(2017全国卷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牛

12、刀小试,B,牛刀小试,D,(2016全国卷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2016全国卷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牛刀小试,C,牛刀小试,C,(2015全国卷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