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西学东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865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西学东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西学东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西学东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西学东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西学东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西学东渐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刘卫仁一、概念 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等先进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二、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1原因(1)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西欧,科技文化逐步走到了世界的前列。(2)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3)传教士东来,为传播天主教,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4)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科技文化逐步落后。2主要内容:传播天主教;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为传教服务)3主要方式:传教士传播;翻译著作等。4影响:(1)对中

2、国:给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元素,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使中国经济、文化融入世界。(2)对西方:传教士将中国儒家经典文化带到西方,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3)对世界: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4)结果:西学东渐后因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清初统治者实施闭关锁国而走向衰落。三、晚清民初的西学东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1时代背景:(1)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先进。在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到确立与完善。近代以来西欧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民主科学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得

3、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19世纪末以来自然科学获得了重大突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2)中国社会落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动,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中国科技文化的远远落后于西方。2晚清民初(近代前期)西学东渐的历程(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2)农民阶级洪仁玕资政新篇(3)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资产阶级

4、早期维新派(5)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6)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三民主义(7)资产阶级实业派张謇“实业救国”(8)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民主科学”(9)无产阶级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近代前期西学东渐的历程注意掌握各位时期的时代背景(历史的观点:将其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分析)、基本主张(阶级的观点:阶级属性及其政治立场,包括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基本主张)、实践活动(唯物史观:历史事实及其重大活动)、结果影响(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待传统文化和西学的态度。(1)地主阶级:顽固派:排斥西学,固守中国的传统

5、文化。抵抗派:承认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不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肯定传统文化,承认在器物上不如西方,主张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把西方的基督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资政新篇中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义和团运动:全面排斥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3)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结合起来,利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提倡西学。革命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结合了西方政治思想和儒家大同学说。激进派:全面肯定西学,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进行反封建专制斗争;猛烈抨击、彻底批判、全面否定上层传统文化儒

6、家思想;利用下层传统文化进行反对儒家正统思想。(4)无产阶级:批判、借鉴、学习西方文明中的优秀成分;对待传统文化是批判、继承、创新。4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从背景看:向西方学习与救亡图存相结合。(2)从学习的态度看: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由排斥到提倡学习。(3)从学习的层次、轨迹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入。(4)从学习的方式看:形式多样,既有创办新式学堂,翻译西学书籍,聘请外籍教师,也有派遣出国留学、创办报刊等。(5)从学习的模式看:由盲目照搬到有选择、有侧重,再到与本国国情相结合。(6)从学习的内容看:内容丰富,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

7、。(7)从学习的阶级阶层看:具有广泛性,多元化(多派并存)。(8)从学习的结果看:影响深远,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观念更新、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例题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晚明时,中国政治上已明显比西方落后。(清朝)康乾历称“盛世”,但生产力并无根本性进步,乾隆晚期,国运已现衰象。几百年欧洲每个世纪都有创造。中西发展趋势上差异,已十分昭然。 陈乐民欧洲与中国材料二 “1862年附设于总理衙门的京师同文馆,三十年间译著近两百种延聘法国毕利干教授化学,英国德贞教授解剖学。”“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资产阶

8、级新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政治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同传统文化进行着多角度、多层面的较量,并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第3版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策和增长上经历了以1978年为界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慢于世界总体经济的增长。1978年后效率提高和生产率显著改善。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回答:(1)结合材料一,试对中西社会从17世纪至19世纪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不同发展趋势加以比较。(12分)(2)据材料二,归纳晚清民初西学东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史实说明之。(12分)(3)结合材料三,说明“第一阶段中国慢于世界总体经济的增长”

9、的政策因素。(4分)参考答案:(1)(12分)中国明清两朝在政治上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2分),而西方政治上逐渐确立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2分);中国在经济上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仍以自然经济为主,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分)西方则进行了工业革命,经济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并继续殖民扩张的道路(2分);中国在明末清初产生了批判继承儒家的思想,但影响并不广泛,明清中国社会的思想主流仍以理学为主体(2分);西方17世纪末以来产生了启蒙思想,并影响广泛(2分)。(2)(12分)特点:西学的传播渠道多。(2分)采用西式学堂;西学书籍;外籍教师;留学生等形式。(2分)(4分)西学的内容更广泛。(2分)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民主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领域。(2分)西学传播影响深刻。(2分)促进了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促进近代化等。(2分)(每项特点和说明各2分,每个特点用两例史实说明,史实具体的也可。)(3)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对外经济交流。(2分);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先后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建设的巨大破坏与曲折(2分)。例题2 2014年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卷第21题例题3 2014年泰州市第二次调研卷第22题例题3 2014年南京市第二次模拟卷第2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