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2732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调查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港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一、2006年以来全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迅速2006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精力,使“十一五”期间全区劳动保障事业得到迅猛发展,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劳动关系逐步和谐,为大港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劳动就业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我区以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和增加群众收入为目标,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设立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加强就业载体建设,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努力扩大就业规模,使全区的就业总量不断扩大,就业环境日益宽松。2006年

2、以来,共创岗安置4万余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历史积存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上全部得到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安置总量正不断扩大,当期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3%。在劳动就业工作中,我区采取了八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区再就业工作委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将再就业工作任务以区委目标责任状的形式进行分解,形成了全社会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设立促进就业专项资金。自2002年起,我区就已开始设立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区财政已投入2000余万元,为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强就业载体建设。几年来,共创办扶持各类享受优惠政策

3、载体58家,其中公益性再就业公司16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万余人;四是充分发挥职介平台作用。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公益性免费招聘活动,促进市场配置就业。几年间,共举办公益性免费招聘专场301场,成功推荐就业1.2万人;五是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2006年至今,共为6737人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并成功组织1000余名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SYB创业培训,为一三0人办理了贴息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他们走上了创业之路,贷款金额321万元。2006年以来,共争取市级再就业资金逾2亿元,有效促进了全区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六是加强再就业培训。几年来,共举办培训班160期,免费培训各类下岗失业人员8500人,

4、涉及专业37个。对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社会保障工作中,我区以满足各类人员保障需求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和受益人群,全力打造“社会保障网”,以实现应保尽保,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目前,全区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6%以上。截至目前,全区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单位一三00户,参保14.1万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单位1737户,参保17.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95559人,参合率100%;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单位一五00户,参保17.5万人;纳入生育保险统筹单位1448户,参保人

5、数4.7万人;纳入工伤综合险统筹单位263户,参保1.5万人;纳入失业保险统筹单位1478个,参保人数为一三.89万人。组织五街三镇保障服务中心及一五0多个居委会和行政村对全区本市户籍在2009年12月31日前达到60周岁、70周岁、80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填表登录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并将填写的26717份材料报市局进行身份及相关信息的核对,确认了25485名城乡居民老年人符合享受老年人生活费补贴。截至目前,我区城乡居民老年人生活费补助已全部发放完毕,共发放生活补助费1600余万元。我区已有9620名城乡居民参加了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已有一五83名城乡老年人享受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

6、。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有22735人实现参保,其中学生21702人,其他1033人,一个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区已初步建立。3、劳动关系保持和谐与稳定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我区以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为目标,扎实推进以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保障信访、劳动争议仲裁为内容的“三位一体”维权服务工作,积极推行劳动合同管理,加大“三步式”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妥善处理劳动纠纷,保持了全区劳资关系和谐稳定的局面。全区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下降,2006年与2005年同比下降了一八个百分点。几年来,共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上百次,检查企业达5000余户(次),追讨并补发拖欠工资867万余元,督促企业为职工补缴社会保险60

7、0余万元;劳动合同签订率97%以上;5年间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和劳动争议案件2096件,法定实效内结案率100%。二、存在的问题在积极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劳动保障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受当前经济环境的制约,群众就业观念还需转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能力不强,劳动就业工作推进难度大;二是全区劳动保障执法队伍力量薄弱,办公条件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监察工作的开展;三是业主法制观念淡薄,多数企业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自觉性不强;四是农民工主动维权意识较差,积极与劳动保障部门沟通反应不够,较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给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困难。三、今

8、后五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思路和主要任务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在劳动保障领域,解决了诸多遗留的历史问题,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十二五”期间,我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面对现实,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保障工作内容和方式都面临转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劳动保障工作者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审时度势,把各项工作做得更为精细、更为科学,要以崭新的思路完善劳动保障各项政策措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奋斗目标:在就业方面,以扩大就业为出发点,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统筹城

9、乡就业。在社会保障方面,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劳动关系方面,以加大实施劳动合同法力度为依托,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主要举措:“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在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前提下,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进一步加大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落实力度,着力贯彻落实天津市关于转发的通知(津党办发【2008】30号)和区政府批转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大港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的通知(大港政发【2009】一八号)文件精神,让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切实享受政策实惠;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的援助工作,特别要将优惠扶持政策覆盖到特

10、困职工家庭,重点扶持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人员,动态清除“零就业家庭”,实施跟踪服务,确保“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稳定一户”,帮助更多的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积极鼓励创业、扶持创业,以创业来带动就业,为我区的创业工作营造良好氛围。2010年新增就业岗位1.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创业培训1200人,创业成功900人;带动就业5400人;培育创业孵化基地 2 个。2010年完成再就业培训2800人次,其中技能培训2000人次。2、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通知(津政发【2009】21号)、关于印发天津市城

11、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规定的通知(津政发【2009】22号)精神和区政府批转大港区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大港政发【2009】76号)要求,按照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大力落实“两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打破城乡居民身份界限,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健全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从城镇到农村,从职工到居民,从天津人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全覆盖。2010年底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一三.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

12、到14.8万人、女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一三.8万人。确保参加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的居民,及时领取养老保障待遇;参加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及时报销医疗费用。3、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通过组织开展书面审查、执法检查和联合检查等各项执法检查活动,加强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提高案件处理质量和速度,及时妥善处理群访、集访事件,切实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将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在认真做好日常排查工作的同时,适时派专人深入建设工地进行政策宣讲教育。注重突出劳动合同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地位,把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终止等

13、有关手续作为用人单位、劳动者办理劳动保障相关业务的前提条件;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劳动合同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度,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保障维权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做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做到提前介入快、调查取证快、审理结案快,达到法定时效内结案率100%,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稳定。保障措施:(一)积极促进就业1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观念,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完善各级就业工作的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监督制度,努力形成领导重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众关心支持的工作格局,实现

14、促进就业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2. 建立扩大就业与发展经济良性互动的岗位开发机制,在经济发展中扩大就业总量。坚持在经济发展中培育就业增长点,通过就业结构调整和改善,既促进经济增长,又促进就业增长。今后五年间,注重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注重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努力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3. 坚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工作机制。按照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要求,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工作,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基础上,完善统筹城乡就业的基础制度,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初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

15、度。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充分发挥城镇二、三产业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中的作用,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4.认真落实我市各项再就业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各项再就业政策,协调解决好执行过程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为扩大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5. 继续实施就业援助,健全困难群体再就业的长效帮扶机制。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把促进弱势群体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实现就业援助制度化。围绕社区服务业发展,大力开发适合困难群体特点的就业岗位,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

16、业和再就业。6. 控制企业批量减员,建立起不把职工简单推向社会的超前预控机制。围绕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分流富余人员,坚持人随资产走的原则,源头参与,控制排放,既支持企业改制,又减少下岗失业增量。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富余人员开展转岗转业培训。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作用。同时全面落实失业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险和再就业联动机制,保持较低失业人员常量,缩短失业周期。7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起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围绕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建立,按照“新三化”的要求,全面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实现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提供优质就

17、业服务。 8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努力构建以市级和区级公共职业培训机构为主导,以企业培训机构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依托的多元化职业培训格局,逐步形成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相结合的现代化职业培训体系。围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强岗位培训、转业转岗培训、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市场竞争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框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养老保险待遇与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紧密挂钩的机制,充分体现社会保

18、险的公平和效率。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通过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到20一五年初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的风险与压力;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积极推行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制度。坚持控制费用与减轻参保人员负担相结合,在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的同时,努力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不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保持工伤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的基本平衡,加强扩面和基金征缴,保证工伤职工的待遇。2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受益人群。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将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工

19、灵活就业人员、城镇无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群体纳入保障范围,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基本实现全区各类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3、积极开展农村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积极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宣传,建立强有力的运行机制,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实行政府奖励政策,促进有条件的企业职工、撤村建居后农村改制企业职工和失地农民加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险体系,切实有效地做好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积极推动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切实减轻农民工工伤和看病就医负担。4提高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务体系,做到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加强社会

20、保障网络技术系统建设,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测、运行、评估体系和预警系统。加强区、镇(街)、村(居)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功能。搞好用人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逐步由社区与用人单位双重管理向社区管理服务过渡,减轻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事务性负担。(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1、全面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不断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发挥企业调解委员会、镇(街)调解机构等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第一道关口”作用,就地、就近解决劳动纠纷。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建设,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仲裁办案实体机构,保障仲裁程序快捷、简便、无障碍。2、大力推行劳动保障监察“三步式”执法模式。重点查处举报投诉案件,对实名举报和因拖欠工资引发的群体突发事件,优先受理、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增强专项检查、日常巡查针对性,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服务意识,慎用处罚权,轻犯不罚、整改到位不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立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领导小组,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区级支付拖欠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2010年5月12日12.16.202213:1913:19:4022.12.161时19分1时19分40秒12月. 16, 2216 十二月 20221:19:40 下午13:19:402022年12月16日星期五13:19: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