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素养视域下史料辨析能力的考查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4576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55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证素养视域下史料辨析能力的考查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实证素养视域下史料辨析能力的考查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实证素养视域下史料辨析能力的考查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实证素养视域下史料辨析能力的考查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实证素养视域下史料辨析能力的考查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证素养视域下史料辨析能力的考查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证素养视域下史料辨析能力的考查ppt课件.ppt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证素养视域下史料辨析能力的考查以全国历史高考题为例,重庆市合川中学赵维伟,“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梁启超,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一、辨别史料种类,史料的种类按史料来源分类,可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也有学者称作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按照傅斯年先生的说法“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

2、”。)按照史料形式划分,又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例1:2015年上海卷第7题。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三国志 B三国演义 C三国 D三国英杰传,这道题直接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种类的辨别,三国志是史学家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记录,属于第一手史料,故A项正确;三国演义属于历史小说,是依据三国时期历史的再创作,属于第二手史料;三国属于影视作品,是依据三国时期历史的再创作,属于第二手史料;三国英杰传属于电脑游戏,是依据三国时期历史的再创作,属于第二手史料。,例2:2016年

3、上海卷第36题。资料来源1罗马法词典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问题: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这道题同样考查了史料种类的辨别,2、3是当时法律条文和书信材料,属于一手史料;1、4属于后人对罗马法及罗马历史研究的成果,属于二手史料。,二、辨别史料真伪,梁启超先生说:“史料以求真为尚。”虚假的史料不仅不能作为研究材料,甚至还有可能篡改历史。对于专业的历史学者而言,鉴别史料真伪就成为了他们研究历史必不可少的工作。由于高中生的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尚还达不到专业学者的水平,因此根据高考考查的情况,只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4、,(一)反证法鉴别史料之误者或伪者,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能够举出一个有力的反例。比如玉米、番薯等农作物是明朝中后期才从美洲传入中国,因此凡是明朝中后期之前的文献资料出现种植玉米、番薯的记载,可以肯定这则史料是后人伪造的,不能作为信使引用。,2010年上海卷第33题和2016年北京卷第40题先后考查了曹操墓真假之争。经过考古挖掘在墓中发现了刻有“魏武王”的石枕,专家质疑的理由是曹操生前常常把自用的石枕等赐予近臣,而这一历史时期包括曹操在内曾有三位“魏武王”,因此通过这两个反例专家对该墓的主人身份提出了质疑。,(二)互证法所谓互证是将两种及其以上的史料进行相互印证对比,从而判断真伪。其中,最著名的当

5、属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 就是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二者互相释证,以达到考证古史的目的。当然,互证中除了“二重证据法”以外,还有随之发展出的“三重证据法”、“四重证据法”、本国史书与外国史书互证、本民族史书与异族史书互证等方法。,例3:2013年浙江卷13题。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这道题直接对二重证据法进行了考查,通过地下发掘的甲骨文证

6、实了文献资料的记载,从而提高了史记的可信度。同样,在2010年江苏卷第25题通过对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证明了夏朝的存在,使用的就是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的方法。2009年海南卷第33题,则是考查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无独有偶,2017年天津卷第12题再次考查了刘贺墓中出土的文物与文献之间的关系。,(三)孤证不立不管是文字史料还是实物史料,也不管该史料的真实性多高,只要是孤证,就不能认定某一史实的成立。这是史料实证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比如,1965年在湖北江陵马山一个墓中,出土了一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书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是真实史料无疑。该剑是此墓中唯一的一件越

7、王之物,即孤证,如果违背孤证不立的原则,该墓可能就被认定为越王墓。后来历史学家们依据其他实物史料后,综合认定该墓是一座楚国贵族墓。,三、辨别史料价值关于史料价值的判断,一般而言,实物史料的可信度大于文字史料,一手史料的价值大于二手史料,官修史书的真实性优于私家史书,离历史事件年代越近真实度越高当然,这些判断依据都不是绝对的。比如官修史书由于受到皇帝和政府控制,政治意味强,可信度反而受到影响。可见,影响史料价值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史料来源、时代影响、个人的政治立场、思维方式、阅历等以及对历史事件本身了解的程度等,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进行合理分析、推理。,例4: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第35

8、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中日双方对丰岛海战这一历史事件各自进行了记载,但是对于战争的起因却是恰恰相反,双方都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对方。因此这两则史料明显是矛盾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记录者个人受到政治立场的影响

9、,如果不对这两则史料进行进一步辨别,那么就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甚至歪曲事实的真相。,(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6)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真题演练,C,(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C,(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

10、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B,(2017海南高考19

11、)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材料中石油生产国“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仅仅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包含自己观点的阐述及结论性的概括,因此属于历史叙述,不是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目的的解释,属于历史解释,选择D项符合题意。,结语综上,近年全国卷加大了对史料辨析的考查。广大师生在历史复习备考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可以预测2018年的高考会

12、进一步加大对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考查,作为历史学科方法论范畴的史料辨析也绝对不会缺席。,推荐书目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9.2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王涛,吕准能.智慧学历史:史料、史观与史论研习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4翦伯赞.史料与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5何成刚.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严耕望.治史三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7林家有.史学方法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8赵亚夫.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茅家琦.实证功夫与思辨精神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白寿彝.史学概论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2.11王尔敏.史学方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瞿林东.中国简明史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3杜维运.史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4张庆海.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