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4855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29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ppt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

2、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孟子,名 ,字 ,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 家、 家。他是 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主张实行“仁政”。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 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 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孟子名 ,字 ,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孟子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坚信人性本善后天教育至关重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孟子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4、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摆出观点,提挚全文。,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摆出观点,提挚全文。 天时:有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转折,却。夫环而攻之:夫

5、f,句首发语词。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城:城墙 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指粮食。 多:充足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

6、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古义:限制。 今义:地域以:凭,靠。本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固国:巩固国防。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亲戚畔之:亲戚畔,通“叛”,背叛。 之:他,代词。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古义:内亲外戚今,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

7、接着是怎样展开论证的?3.怎样才能做到“人和”呢?“人和”用文中的原话来说是指什么?作者的结论是什么?4.本文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思想?本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政治?为什么?5.请你谈谈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征?,导读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导读问题,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中心论点。,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讨论探究,2.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中心论点。 论点:天时不,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不胜,胜,天时不如地利,守方,内容分析,作

8、者是怎样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的?,作者以攻城为例论证论点一。,攻方,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不胜胜天时不如地利守方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城高,池深,兵革利,米粟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败,胜,人和,地利不如人和,作者是怎样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的?,作者以守城为例论证论点二,内容分析,城高池深兵革利米粟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败胜人和地利不如人和,战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治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张(结论),论点范围,怎样才能做到“人和” 呢?,内容分析,施行“仁政”,战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治国得,论证思路,天时不如地利,

9、地利不如人和,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举例,道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战争要“人和”,治国要“人和”,提论点,多助之至,寡助之至,顺,叛,得结论,证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君子得胜,行仁政得天下,论证思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守方失,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结构图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类推,总,总,分,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结构图解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地,艺术特色:、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

10、说理。、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艺术特色:,排比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对偶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顶真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排比,字词小结1古今异义。郭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今义:姓氏池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今义:池塘去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今义:到去亲戚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字词小结,委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今义:委任域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今义:地域是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今义:判断动词,委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今义:委任,2通假字。

11、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3虚词。而表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冽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2通假字。,一词多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三里之城 亲戚畔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寡助之至 辍耕之垄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何陋之有久之,目似瞑,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代词:它,指代驴子,动词:到、去,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宾语前置标志,无义,语气助词,无义,一词多义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代词:它,指代驴,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史实和现代事例,1.商汤伐夏桀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 3.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

12、得道多助 4.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5.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 6.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7.抗日战争中,国共部队得道多助,日本侵略军失道寡助。8.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史实和现代事例1.商汤伐夏桀,、背诵课文,以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为话题,发表简单的演讲。、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或语录吗?,、背诵课文,以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为话题,发表简单的演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

13、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

14、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我于是对他说 :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喝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吃比干的剩菜剩饭,就能够治好奸伪;舔樊哙的盾牌,就能够治好胆怯;闻西施的耳环,就能够治好容貌丑恶。”欧阳修听后就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乘船到了颖州界,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见到欧阳修,偶尔想起一时谈笑的话语,就如同在一次认识他。,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