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讲义:《得道多助》 .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1099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学讲义:《得道多助》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品教学讲义:《得道多助》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品教学讲义:《得道多助》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精品教学讲义:《得道多助》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精品教学讲义:《得道多助》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教学讲义:《得道多助》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学讲义:《得道多助》 .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本文选

2、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2、掌握句子节奏。3、理解、疏通文段。4、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文章中心论点及主旨句。5、背诵全文。6、通过就习课文,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听读课文,注意节奏,朗读课文,注意文章的节奏和气势。例:域民 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 之至,天下 顺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地利:地理优势。人和:人心归

3、向,上下团结。,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 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的,外城,包围,表转折,却,夫f,句首发语词,这,表承接,它,占得,遇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占得天时的战机,然而不胜者,然而却不能取胜,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

4、有利的地势。,以战例为证明。先从进攻一方的失利为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墙,护城河,兵器,甲衣,坚韧 锐利,指粮食s,放弃,离开,非不也:不是不啊,表承接,所守之城,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武器装备不是不坚韧锐利,粮食不是不多啊,委而去之,(可是敌人一来却)弃城逃离,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又从防守的一方论述。设举许多

5、优越条件,本应长期坚守,然而敌人一来却弃城逃跑,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四个排比句的顺序不可以任意调动,因为在当时条件下,从守城一方来讲,城、池是主要防御手段,要先说;其次是武器的优劣,米粟的多少对于能否长期坚守也有影响,故后说。,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故曰,域民不以 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限制,凭,靠,巩固,国防,震慑,武器装备的精良,边境,界限,符合,道义,失掉道义,少,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所以说,限

6、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在天下树立威望,不靠武器装备的精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寡助之 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动词,到,极点,同“叛”,背叛,他,代词,归顺,服从,所以,内外亲属,凭,主谓之间,不译,或者,一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属都背叛他;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

7、他的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文章的论述由战争转向治国方略,“域民不以”“固国不以”“威天下不以”,关键在于能否“得道”,得道者得民心,得“人和”,得天下,则“战必胜”。,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类推,总,总,分,进攻,防御,得道,艺术特色:、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

8、类比论证,善于说理。、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 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 力、感召力。,排比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对偶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顶真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背诵课文,以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为话题,发表简单的演讲。、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或语录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语录:,孟子故事孟母三迁,当堂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孟子,名。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2、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9、并称为“四书”。二、解释一词多义: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戍死者固十六七()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国破山河在(),三、解释红体词:1、环而攻之而不胜()()2、夫环而攻之()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兵革非不坚利也()5、委而去之()()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四、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五、回答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4、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3、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6、民齐者强。荀况 7、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8、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9、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翻译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