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建设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88223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96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课程建设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建设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建设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建设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建设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课程建设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课程建设课件.pptx(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探讨,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 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货币主义,现代货币数量论,1960s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稳定政策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970s理性预期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1970s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长期与短期分析的统一,1980s,宏观经济学定量分析方法的发展,总体均衡分析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总供给-总需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个体优化 一般均衡分析框架 1950s,Arrow-Debreu 代表性个体,同质性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GE:新古典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索洛模型拉姆齐模型世代交替模型 DGE

2、,从增长到波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三个新的关注问题: 1. 由供给和需求冲击导致的经济波动 2. 转移动力学 Transitional dynamics 3. 异质性主体:资产定价、行为金融、公共财政、收入分配,DSGE模型,动态:个体跨期最优选择随机:外生随机冲击 技术、政策和偏好等冲击一般均衡:个体最优化,所有市场出清,DSGE 模型的优点,可以避免卢卡斯批判, 使政策实验具有意义利用冲击响应函数, 使经济系统各外生冲击的动态传导过程透明化,进而了解不同的冲击(包括各种政策)对经济系统的动态影响模型以一致(coherent) 的方式呈现: 所有的经济个体都根据偏好做出最有决策,

3、 没有任何任意而武断的设定(ad hoc settings),异质性DSGE模型,异质随机冲击 idiosyncratic shocks 就业(收入)状态,生存几率等差异性禀赋 年龄,能力,偏好,初始财富等目标函数确定预算约束市场刻画及均衡定义,模型参数处理与求解,参数确定 计量经济学方法:参数估计,样本容量限制和统计检验 校准法 利用现实经济的长期特征,将长期数据的均值和有代表性的、符合经济现实的微观数据直接引入模型模型求解 动态规划 Dynamic programming 动态递归方法:贝尔曼方程,值函数迭代 数值模拟方法,DSGE模型应用,Real business cyclesAsse

4、t pricing, Bewley modelsSocial security and pension reform, health care and intergenerational wealth transferMonetary policy analysislarge scale macroeconometric modelsLabor marketFiscal policy analysisIncome distribution and wealth accumulation,世代交替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有限生命 finite horizo

5、n多代共存代际及代内差异多重均衡货币具有正的价值均衡非最优养老与社会保障问题、生育与遗产、收入分配,异质性多主体模型行为金融,有限理性主体的行为模型非最优或非完全理性策略非线性、策略演化转换微观相互作用加总呈现复杂宏观现象金融时间序列、资产价格泡沫、财富的胖尾分布,新的研究问题和发展,经济主体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规范演变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经济系统政策模拟基于主体的可计算均衡模型 现实市场检验与算法优化,基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Agent-Based Computational Economics,经济是由大量主体组成的复杂适应性系统计算机模拟 1. analyze real world phenome

6、na in an artificial world that is populated with interacting heterogeneous agents. 2. Generally, the aim of these models is to study emergent(涌现)macroscopic phenomena starting from a deliberate micro-foundation in a bottom up approach. 3. These simulation models are applied to various sub-discipline

7、s of the social sciences.,宏观经济学课程体系,本科课程设置基础:宏观经济学原理核心:中级宏观经济学延伸:经济增长、开放宏观经济学研究生(硕士)课程设置核心:高级宏观经济学I前沿:动态经济学方法及应用,入门:宏观经济学原理,在稀缺性限制下合理地分配资源以获得最有效的结果不仅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社会理性思维与决策的一个重要基础。作为通识课程的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原理的开设不仅为各专业一年级新生提供一门经济学的入门课程,帮助他们了解我们身处的现代经济社会中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如收入,就业,和通货膨胀等,更是通过对这些宏观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分析,了解市场经济的

8、运行,个体家庭决策与宏观经济表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政策设计与实施的可能后果,培养理性思维和面对复杂问题全局分析的能力。课程着重强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理解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现实关注精神,通过实际经济案例和数据分析帮助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通过收入分配差距,贫困和老龄化等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关注公平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和特色,课程主要以介绍经济学思维方式和基本问题为出发点,突出经济学原理与现实经济问题的结合,不过多地引入定量化分析等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培养对经济问题和经济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中级课程做好准备。在课

9、程设置上弱化专业性,扩大授课对象范围,以培养学生现代经济学素养为主要目的,避免与其他经济学专业课程内容重复。在授课内容安排上突出问题导向和实际应用,大量引入实际经济数据和最新经济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主动学习。教学模块设计突出全球化背景,在讨论中国经济问题的同时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现代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取鼓励学生接触国际上经济学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培养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分析启发和引导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了解宏观经济的复杂多样性与客观规律对立统一的关系,锻炼学生思考和分析复杂现实

10、问题的能力。,考核和学习效果评估,在考核方式上强调过程学习,通过平时作业,随堂测验,期中考试、主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督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全程投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设置多层次的学习目标,不仅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问题和方法,还通过学习,使得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简单评价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可能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中级经济学课程打好基础。,宏观经济学原理课程计划,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入门课程,它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宏观经济问题的概述:国家收入,就业,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以及分析这些问题的基本概

11、念和原则。分析的主要关注点是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目标。课程将通过密切结合当前实际的案例说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分析框架,并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简单评价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可能效果。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还能够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规律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问题,并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形式和决策机制有基本的了解。了解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以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12、生产、就业和收入等是如何决定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中级经济学课程打好基础。,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1. 导论 3学时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问题以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经济学决策的基本原理。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6 学时一国收入的衡量生活费用的衡量3: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9 学时生产和增长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基本金融工具失业4: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6 学时货币制度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5: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6 学时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6:短期经济波动 9 学时总需求与总供给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7:

13、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问题 3 学时8: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和挑战 3学时收入分配与贫困问题老龄化、人口结构变迁与养老保障问题经济增长前景展望,四、教材与学习资源(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ISBN 9787301256886,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教学参考书:1. 经济学原理学习指南(第7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2. (美)弗兰克,伯南克,宏观经济学原理(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Paul Heyne, et al.,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12th Edition,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影印版, 2012

14、年. 3. 经济学人杂志五、考核方式作业20%: 8次作业,每两周布置一次,每次权重相同。测验10%: 6次随机测验,每次权重相同,分数最低的一次成绩不计。期中考试 30%。期末考试40%: 包括所有课程内容。所有考试均采用闭卷的形式。,国民经济核算:GDP,了解GDP的构成,实际收集GDP数据理解中国经济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现实延伸思考:从片面追求GDP增长到注重增长的代价和成果共享GDP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小班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探索,1.讨论启发讨论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客观理性精神。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上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进行。与传统课程以教师单向宣讲为主的形式不

15、同,本课程以学生为课程主体,教师起辅助引导讨论话题的作用。课程的目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在于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分析和认识复杂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研究兴趣,拓展未来学习与研究的领域和潜力。在具体教学方法上,从学期开始就将全班分为若干个讨论小组,每组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混合组成,以促进学科交叉和思想交流。教师与学生讨论确定研讨主题,提供基本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自己做进一步的文献搜索和数据收集。课上各小组依次根据本组的课前讨论结果围绕主题进行PPT陈述,其他组的同学和教师在陈述后进行提问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讨论的话题,涵盖经济、社会、教育等领域,既包括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资源

16、的稀缺性以及如何在约束条件下进行最优选择;效率和公平如何权衡取舍;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得与失;市场是否会失灵以及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中所发挥的作用;货币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政府调整经济的手段等;也包括与同学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决策问题以及引起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事业选择与机会成本;中国制造与产能过剩的危机与机遇等。在学期最后还安排了一次主题辩论,选择一到两个大家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辩论,检验学生对经济学思考方式的掌握和客观全面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2. 课程内容不断动态变化调整。不局限于一本教材或几本参考书,而是更多地来自于现实问题,综合利用国内外专业期刊和媒体等资源,及时地反映了经济发

17、展和社会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投入,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和思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并通过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的小组讨论受益于不同背景和视角下的意见交流和冲撞,有助于培养开放包容的科学精神和关注弱势群体和公平公正问题的价值理念和社会责任感。近两年我们在辩论环节讨论了一些当下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例如北京市中小学学区的划分以及由此产生的学区房房价高涨对于教育公平的影响问题;以及北京施行的小汽车牌照摇号和上海施行的号牌拍卖哪一种方式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更有效,哪一种方式对中低收入家庭更公平等问题,通过辩论使大学新生逐渐摆脱感性和片面认识事物的局限

18、,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客观理性地分析复杂问题,并使有效表达和积极交流意见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经济学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已有多名非经管专业同学在大学生科研项目中选择了与经济学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中级宏观经济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和应用。课程通过丰富的应用实例说明如何运用经济学概念解释实际问题,理解和评价经济政策。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收集和分析宏观经济基本数据的方法,了解宏观经济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区分短期和长期经济活动的差别,理解宏观经模型的假设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及其局限。二、课程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

19、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宏观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简单宏观经济模型分析和解释实际经济现象并对经济稳定政策进行评价。,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1.导论 (6学时)宏观经济学介绍国民经济的度量和结构2. 长期经济分析 (18学时) 生产率,产出和就业 消费,储蓄和投资 开放经济中的储蓄和投资 长期经济增长-索洛模型 资产市场,货币和物价 3. 经济周期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18学时) 经济周期 IS-LM/AD-AS模型 古典商业周期分析:市场出清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宏观经济学 4. 宏观经济政策 (12学时) 失业和通胀开放经济中的汇率、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

20、政策 货币政策和央行 政府支出和收入,课程内容设置与讲授特点,(1)关注政策和实践(2)宏观经济学的动态方法:AD/AS分析(3)关注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相互影响(4)关注经济增长与国际比较(5)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讨论,宏观经济学的动态方法动态总需求和总供给(AD/AS)模型,强调通胀和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并将通胀(与价格水平相对)画在纵轴上。第一个构件,IS曲线:产出与利率的关系。货币政策制定者利用货币政策(MP)曲线设定实际利率,描述通胀和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 (泰勒规则)。利用MP曲线和IS曲线推导总需总曲线。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构造出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然后分析稳定性政策。通

21、胀位于纵轴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期经济波动。,动态AD/AS框架聚焦通胀和产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恰好是媒体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动态AD/AS框架将货币政策宽松或收紧刻画成利率变动,这正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方式。相比之下,IS/LM和传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框架将货币政策刻画成货币供给的变化。动态AD/AS框架被学术文献的定位与现代宏观经济分析一致。动态AD/AS框架允许我们对当前货币政策问题,如非常规货币政策和零下限问题进行简单分析。而且,它还允许我们对流行的政策问题,如日本安倍经济学的货币政策转变,以及近年来财政政策乘数为何变大等进行现代分析处理。,方向延伸:经济增长,本课程

22、是关于经济增长理论及应用的专业选修课程,重点介绍非随机宏观经济均衡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各国收入的来源以及增长的差异。我们会在课程中讨论不同国家的增长率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以及与增长相关的问题,如收入不平等,人力资本积累、政府投资等等,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实践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将进行特别的深入讨论。学习目标: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1)熟悉有关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特别是那些对新兴经济体非常重要的问题。2)掌握一些最重要的动态经济学的工具,可以应用于宏观经济及其他学科领域,包括一般均衡理论,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3)了解和掌握一些在宏观经济学多个领域适用的

23、基本分析模型框架。教材资料:必备教科书:Daron Acemoglu,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conomic Growth.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可选教材和参考书Robert Barro and X. Sala-i-Martin, Economic Growth, McGraw-Hill, Inc., 2nd edition, 2004.Wallace Peterson and Paul Estenson, Income,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W. W. Norton and

24、Co., 8th edition, 1996.Michael Wickens, Macroeconomic Theo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分数:作业(30%):6次作业(相同权重)。期中考试(3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40%):期末考试将涵盖课程讲授的所有内容。所有考试都采取闭卷。,第一部分:概述(3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索洛增长模型和数据经济表现差异的基本决定因素第二部分:新古典经济增长(7周)新古典增长的基础无限生命周期下的最优化和动态规划最优控制理论介绍新古典增长模型世代交替(OLG)模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第三部分:内生技术

25、变化(4周)技术进步的模型化多种扩展模型熊彼特增长模型定向技术变化第四部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2周)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发展中的结构转换与市场失灵第五部分: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1周)制度、政治经济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问题,方向延伸:开放宏观经济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和基本模型以理解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现象。课程讨论主题包括外汇市场,汇率行为,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开放经济中的扰动和政策效应。学生会在课程中接触到一系列与诸如金融危机、国际资本市场波动性、全球贸易失衡、欧洲单一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等相关的重要政策问题。二、课程目

26、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开放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鼓励学生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思考和解释现实世界的问题并对国际金融政策进行简单评价。,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1. 封闭经济宏观经济学回顾及开放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2 周)2. 一个简单的汇率模型 (2 周)3. 在汇率模型中加入货币市场 (2 周)4. 货币,价格与汇率 (2 周)5. 在汇率模型中加入产出市场 (2 周)6. 固定汇率模型 (2 周)7.金融危机以及新兴市场的危机 (2 周)8. 金融全球化:一些关键问题 (2 周),四、教材与学习资源必备教材国际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下册)(第八版),(美)克鲁格曼和奥伯斯菲尔德,中国人

27、民大学出版社,2011.推荐阅读教材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by Carlos A. Vgh, MIT Press, 2013.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 Theory, History, and Policy, by Hendrik Van den Berg, World Scientific, 2010International Finance, by Robert J. Carbaugh, 13th edition, South

28、-Western, 2011五、考核方式作业 (20%): 共8次左右作业期中考试(30%): 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 (50%): 期末考试包含所有讲授内容,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 与财政政策应对,收入分配问题的背景,伴随经济快速增长,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也在持续提高 公平-效率之间的取舍 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 1980年代:0.21-0.27 (世界银行)2000年:0.412 (国家统计局) 2005年:0.42 2009年:0.491 2016年:0.465 财富集中的程度更高,如何衡量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收入分布1.正态分布 平均值与方差(标准差)2. 偏态分布 平均值和中位值,如何衡量

29、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 A/(A+B) 0,1,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公平程度,低于 0.2 收入绝对平均 0.2-0.3 收入比较平均 0.3-0.4 收入相对合理 0.4-0.5 收入差距较大 0.5 以上 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0.4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最高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的比值: 中国 10.7倍,美国 8.4倍,俄罗斯 4.5倍, 印度 4.9倍,日本 3.4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形式,城乡差距 3倍 (国际最高2倍)地区差距 东部-中部-西部行业差距 15倍个体(群体)差距 (最高10%与最低10%:7.3倍 198

30、8,23倍 2007)代际差距,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一些重要方法,初次分配,增加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二次分配,通过财政政策工具调节收入分配 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 税收和转移支付不同程度地改变各类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从而影响总体收入的分配格局。2011年的两次财税政策调整 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 农村扶贫标准由2009年的1196元/年提高至2300元/年,研究问题,财政税收政策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取舍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被打破? . 税收税制结构:直接税(所得税)间接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 税率:比例税率累进制税基(起征点). 转移支

31、付贫困线政府补贴,1. 比例税率和起征点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和税收起征点的调整如何影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格局?研究方法和特点 建立了在一个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内生增长世代交替模型,讨论政府税收的起征点选取、劳动和资本所得税率以及以转移支付为主要形式的二次分配对收入和财富的基尼系数的影响,模型设立:个体,两个时期:年轻人、年长者两种能力:体能、学习能力 人力资本生产函数年轻人和年长者的人力资本,模型设立:厂商,CES生产函数:边际产品定价:资本存量:有效劳动供给:,模型设立:税收与转移支付,年轻人的税前收入:年轻人缴纳的所得税:年长者的税前收入:年长者缴纳的所得税:年长者缴纳的资本税:税收总额:转移

32、支付收入:,模型:个体最优化问题,最优化问题:,数值模拟:参数设置,时间跨度:22年年轻人的数量 : ,人口增长率: 个体异质性能力 服从均值为1的对数正态分布,其协方差矩阵表示为:其中参数 的值分别设定为0,1和1.5人力资本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贴现因子,模拟结果:收入分布和洛伦兹曲线,劳动所得税税率为0.4 劳动所得税起征点为平均劳动收入的50%资本所得税税率为0.2,模拟结果:劳动所得税对基尼系数的影响,模拟结果:所得税起征点对基尼系数的影响,模拟结果:所得税起征点对GDP增长率的影响,模拟结果:所得税税率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公平与效率:所得税税率对GDP增长率的影响,结论,劳动所得

33、税起征点与收入的基尼系数呈U型关系,对于给定的税率,存在一个使得基尼系数最小化的起征点,并随经济增长而提高。当起征点足够高时,所得税税率的提高会促进经济增长,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取舍关系被有条件地打破,2. 累进税制调整,在政府税收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改变税率的累进性调节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状况?单一税 累进税 累退税,模型建立,与前述模型相比加入劳动-闲暇选择单一税率-累进税率比较个体效用最大化求解均衡并进行数值模拟,累进税制降低基尼系数,3. 税制改革:间接税调整,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以间接税为主,直接税为辅的税制结构。2010年和2011年国内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项

34、税收的总和分别达到中国总税收的54.19%和52.34%,而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和只占总税收的26.02%和24.15%。随着中国税收收入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劳动要素收入份额迅速下滑,资本要素收入份额逐渐上升。,要素收入比重,中国社科院2008年社会蓝皮书指出“我国劳动者报酬比重逐年下降2003年以前一直在50%以上,到2006年降至40.6%。与之对应的企业利润则在上升,资本回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以前的20%左右上涨到30.6%”,政府收入同期也不断上升。收入分配首先取决于要素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与要素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失衡格局离不开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要素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关系:高收入者收入来源一般以资本要素收入为主,低收入者收入来源通常以劳动要素收入为主。要素收入分配发生不利于劳动要素变化时必然会恶化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就收入分配过程而言,首先是初次分配,即生产成果在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然后是收入的二次分配,即对初次分配收入进行调节,同时对高收入和低收入者进行调节的过程。可以说,初次分配是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而无论是直接税还是间接税,在初次和二次分配环节中都有影响。,税收结构与要素收入分配,新古典最优消费-储蓄模型间接税:产出税 消费税直接税:劳动所得税 资本所得税CRRA效用函数 (恒定的相对风险厌恶),间接税调整与要素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