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施工方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施工方案1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汉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武昌火车站站深基坑施工方案武昌火车站站深基坑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 工程位置及内容与火车站配套的轨道交通武昌站位于武昌火车站西广场北侧,车站中心里程为CK14356,为地下二层结构。车站基坑宽度为20.827米,总长度236.6米,占地面积为11440平方米。设计划分为A、B、C三个施工区段:A区段位于中山路西侧;B区段位于中山路高架车道下方,穿越中山路;C区段位于现邮电宾馆下方。基坑开挖深度为15.517米,基坑采用1000mm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桩径1000,桩心间距1200,基坑内设三道钢管支撑,钻孔桩间设单排高压旋喷止水帷幕,桩径600,桩底进入基
2、坑下不小于2米;本站基坑开挖支护一般地段均采用600mm钢支撑系统;为满足远期5号线盾构区间在车站下穿通过,本站围护系统在(13)到(17)轴范围采用SMW工法桩。本工程基坑的安全等级为一级。车站主体结构的基坑变形保护等级为一级。1.2地质条件1.2.1工程地质工程场地范围主要分布地层有:人工填土(Qml)和第四系湖塘相沉积(Ql)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l+pl)层及志留系统坟头组(S2f)岩层。各土层从上至下依次为:(1-1)杂填土(Qml),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厚1.14.6m,平均厚度2.68m;(1-2)淤泥(Ql),局部分布,层面埋深1.64.6
3、m,层厚1.24.1m,平均厚度2.24m;(2)粉质粘土,局部分布,层面埋深3.77.0m,层厚1.54.7m,平均厚度3.24m;(3)粘土,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面埋深1.19.4m,层厚3.213.6m,平均厚度8.16m;(4)粉质粘土夹粉砂,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面埋深11.814.7m,层厚3.78.3m,平均厚度5.73m;(5)粉细砂,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面埋深18.021.6m,层厚3.47.4m,平均厚度6.20m;(6)粉细砂,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面埋深24.826.5m,层厚2.05.0m,平均厚度3.66m;(7)中砂夹角砾,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面埋深27.1m30.0
4、m,层厚为9.113.9m。1.2.2水文地质本场地分布有上层滞水及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地下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积(Qml)杂填土层和湖塘相积(Ql)淤泥层中,无统一水面,大气降水、地面水和生产、生活用水渗入是其主要的补给来源。勘察期间测得其初见水位埋深为0.72.0m,稳定水位埋深为1.302.5m。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l+pl)层砂类土中,与长江水具有水联系,其上覆粘性土层及下伏基岩为相对隔水层。场地承压水位埋深为11.2m,其绝对高程为14.48m,本场地承压水水头高度年变化幅度在3.05.0m之间。1.3 工程特点及难点1.3.1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
5、开挖基坑土层含水量大,基础位于弱承压含水层内,基坑开挖前需进行井点降水。1.3.2开挖量大本站基坑最大开挖宽度为20.827.9米,总长度236.6米,占地面积为11440平方米,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15.517米,开挖量为97000多立方。1.3.3基坑支护安全要求高武汉地区地下水位高、土体含水量大,渗透系数大。基坑四周围护结构和中间支撑结构作为支挡结构,承受全部的水土压力及活载产生的侧压力。因此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是决定本工程成败的关键。1.3.4施工干扰大现邮电宾馆下方的地下人防工程对本工程实施影响较大;南侧的火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将与本工程同步实施;本工程与武昌火车站站前广场相邻,行人及交通流
6、量大;地下管线较多,拆除及改迁工作量较大。1.3.5交通导流量大中山路交通流量很大,车辆容易堵塞,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道路畅通,计划采用分区施工,并制定交通疏导措施、完善交通标志,以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2 施工方案2.1 总体思路(1)根据现场条件和设计的总体要求,本站分A、B、C三个施工区,先施工A、C施工区 ,然后施工B区。(2)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围护桩、旋喷桩施工降水井浇筑桩顶冠梁基坑开挖至第一次开挖面,设第一道支撑)基坑开挖至第二次开挖面,设第二道支撑基坑开挖至第三次开挖面,设第三道支撑开挖基坑底面。 2.2围护桩施工方案 本工程围护结构采用钻孔桩,桩径为1000mm,用旋挖钻机成孔,施
7、工顺序按1、5、9.跳开施工,由基坑两端向中间施工。吊车吊装钢筋笼,钢筋笼分段制作,在井口焊接成整体。废浆和钻碴采用专用泥浆车外运。桩体砼采用商品砼,砼运输车运输,导管法浇筑。 2.3桩间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案准备工作:开工前,进行现场检查,计算材料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和安排技术培训;检修机械设备;平整场地,按设计要求,布置施工孔位;凿除原地坪混凝土;接通电源和水路,进行机械试运转;备足注浆所需材料。钻机就位:移动钻机至设计孔位,使钻头对准旋喷桩孔位中心。射水试验:钻机就位后,首选进行低压(0.5Mpa)射水试验,用以检查喷嘴是否畅通,压力是否正常。钻进:射水试验后,即可开钻,射水压力由0.5Mpa
8、增至1Mpa,目的是减小摩擦阻力,防止喷嘴被堵,直到钻至桩底设计标高。浆液制备:在钻孔的同时,即可配制浆液,水泥为P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水要清洁,酸碱度适中,PH值在58之间;浆液的配比选定 后,首先将水加入搅拌桶内,再将水泥和氯化钙倒入,开动搅拌机1020分钟,然后拧开搅拌桶底部阀门,放入第一道过滤筛,进行第二次过滤后,流入泥浆桶备用。浆液加压:泥浆桶的浆液,通过高压泵加压至1424Mpa后经高压管送至钻机用于喷射。旋喷:接通高压管、水泥浆管,开动高压泵、泥浆泵、空压机和旋喷钻机,自下而上进行喷射作业,用仪表控制压力、流量、风量,当分别达到预定数量值时开始提升,边提升边旋转喷浆。施
9、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检查浆液初凝时间,注浆流量、压力、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随时做好记录。2.4 SMW工法桩施工方案(1)SMW工法的施工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如下图(图一)。(2)SMW 搅拌桩施工顺序SMW 搅拌桩施工顺序采用单侧挤压式连接方式,示意如图三所示: 1)施工准备因该工法要求连续施工,故在施工前应对围护施工区域地下障碍物进行探测清理,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减少施工冷缝的数量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边轴线基准点、围护平面布置图。按图纸尺寸放出围护桩边线和控制线,设立临时控制标志,做好技术复核单,提请监理验收。根据基坑围护边线用0.4m3 挖机开挖槽沟,沟槽尺寸为10001000m
10、m,并清除地下障碍物,开挖沟槽土体应及时处理,以保证SMW工法正常施工。2) 桩机就位由当班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桩机下铺设钢板,移动前看清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况,发现有障碍物应及时清除,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桩机应平稳、平正,并用经纬仪或线锤进行观测以确保钻机的垂直度;三轴水泥搅拌桩桩位定位偏差应小于20mm。成桩SMW工法施工工序示意图后桩中心偏位不得超过5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150。3)制备水泥浆液及浆液注入在开机前按要求进行水泥浆液的搅制。将配制好的水泥浆送入贮浆桶内备用。水泥浆配制好后,停滞时间不超过2小时,搭接施工的相邻搅拌桩施工间隔不超过10小时。注
11、浆时通过2台注浆泵2 条管路同Y型接头从口混合注入。注浆压力:4-6Mpa,注浆流量:150-200L/min/每台。4) 钻进搅拌三轴水泥搅拌桩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注入水泥浆液,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喷浆下沉、不大于1mmin,提升的速度不大于2.0mmin,在桩底部分重复搅拌注浆,停留1 分钟左右。5)清洗、移位将集料斗中加入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压浆管道及其它所用机具,然后移位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3) 施工冷缝处理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冷缝则采取在冷缝处围护桩外侧补搅素桩方案。在围护桩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补桩,以防偏钻,保证补桩效果,素桩与围护桩搭接厚度约10cm。(4)插入型
12、钢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毕后,吊机应立即就位,准备吊放型钢。 型钢使用前,将型钢插入水泥土部分均匀涂刷减摩剂。(5)型钢拔除主体结构施作完毕且恢复地面后,开始拔除型钢,采用专用夹具及千斤顶以圈梁为反力梁,起拔回收型钢。2.5基坑降水1)降水设计基坑的涌水量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的形状大小及补给水边界条件等有关。根据地勘资料本工程降水井可按承压非完全井计算。 图2.5-1承压潜水非完全井涌水量计算简图计算得降水井数量为37个,同时在基坑四周设8口观测井,基坑内设若干疏干井,根据开挖情况而定。2)校核水位的实际降低数值井点数量确定后,根据下式确定所采用的布置方式是否能将地下水位降低到规定的标高。=
13、29m实际可降水位s=H-h=37.05-29=8.05m, 超出需要降低承压水位数值7.3m,满足降深要求,故布置可行。3)管井设计井管:由滤水管、沉砂管,吸水管三部分组成,设计为内径350mm的无砂混凝土管,壁厚50mm,井管长度L=D-h+s+r0/10=24.4m。水泵 :用QY-25型或QW-25型、QB40-25型真空潜水电泵,每井一台,带吸水铸铁管或胶管,并配上一个控制井内水位的自动开关,在井口安装阀门,以便调节流量的大小,阀门用夹板固定,每个基坑井点应有2台备用泵,在泵头安装压力传感器,控制水位和抽水时间。排水沟:距基坑边4米,沿基坑四周设置一条3%的坡率的排水沟,采用6cm
14、的混凝土封底,排水沟结构尺寸为深0.5m0.6m。4)降水井施工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管井采用红星ZO300型回转钻机成孔,钻进中保持泥浆比重在1.151.25,钻进中对地层要分层描述,确定降水含水层的确切层位和岩性。采用压缩空气洗井,洗井应在下完井管、填好滤料、封口后8h内进行。5)降水的运行根据抽水试验制定的降水运行方案,确定抽水时间和顺序。在钻孔桩施工前十天运行,以便提前疏干地层滞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层自稳能力,顺利进行无水作业。保证施工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低于开挖面2米以上。降水运
15、行阶段保证电源供给,如遇电网停电,及时起动备用发电机,保证降水继续。2.6基坑开挖工艺2.6.1 时空效应理论的应用根据本工程基坑规模、几何尺寸,围护桩体支撑结构体系的布置,采用分层、分块、对称,阶梯流水的方法按顺序开挖和支撑,并确定各工序的时限,施工参数如下:开挖分层的层数: n4(标准段);每层分部开挖的数量: V315750m3;每分部开挖的宽度: B6m;每分部开挖的高度: H2.55.8m(钢支撑层距);钢支撑预加轴力: N50%80计算轴力;每分部开挖的时间: Tc1214h;每分部开挖后完成支撑的时间: Ts8h;每分部开挖卸载后无支撑暴露时间:Tr1416h;按照“时空效应”规
16、律,确定施工参数,以保证:(1)减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扰动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基坑周围土体位移量。(2)在每一步开挖及支撑的工况下,基坑中已施加的部分支撑围护体系及开挖纵向坡度得以保持稳定,并控制坑周土体位移量。(3)有计划的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2.6.2 施工准备(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组织好现场机械调配。(2)通过对地基加固和超前井点降水,降低基坑水位,固结土体。(3)备齐支撑构件,严防安装支撑时,因缺少支撑构配件而延误支撑时间,同时准备一定数量的支撑备用。 (4)备足排除基坑积水
17、的排水设备。(5)落实好出土、运输道路和弃土场地,办理有关渣土外运证件。保证基坑开挖中连续高效率出土,加快开挖速度,减少地层扰动,确保水平位移量在规定指标内。 (6)各阶段挖土前均做到交底清楚、目标明确,严格遵循“阶梯式”开挖施工顺序,遵循“从上到下,分层、分块,留土护坡,阶梯流水开挖”的总原则。(7)做好地下管线的调查和迁移工作。2.6.3施工安排考虑到本工程施工场地狭小且分段提供场地,计划在两侧修筑临时便道作为机械停放点和车辆行驶通道。本工程第一层钢管支撑深度范围内土方采用1.0m3反铲挖掘机开挖,向下采用0.3m3挖掘机坑内挖土,每个作业面配置两台0.3m3挖掘机开挖土方,配3m3抓斗吊
18、机2台垂直吊运土方,具体见图2.6.3-1基坑开挖示意图。图2.6.3-1基坑开挖示意图基坑开挖长度236.6米,施工分A、B、C三个工作区,先施工C区,后施工AB区。均采用单作业面进行开挖, 即自东向西开挖。A区开挖土方约2.4万立方米,B区开挖土方约2.5万立方米,C区开挖土方约5.4万立方米,上述三区计划土方开挖工期为分别1.5个月、1.5个月、3个月。考虑到雨天及各种干扰,平均每月按25天计算,日均挖土分别为640 m3、670m3和720m3,因为只能在夜间出土,故在场内需设置500 m3的存渣场。2.6.4基坑开挖施工组织每一流水段开挖形式相同,开挖土方量随层厚、区段而不同:第一层
19、土方开挖深度2.5米,长度6米,按约1:3放坡。标准段土方量约为315m3;第二层土方开挖深度5.3米,长度6米,按约1:3放坡。标准段土方量约为750m3;第三层土方开挖深度5.66米,长度6米,按约1:3放坡, 标准段土方量约为630m3;第四层土方开挖深度2.0米,长度6米,按约1:3放坡, 标准段土方量约为315m3。根据前述施工方案,每个作业面配置两台0.3 m3小型挖掘机、一台龙门调配2台3m3底卸式抓斗。坑内作业挖掘机按每分钟挖掘1斗0.3 m3计算,装满1抓斗约需10分钟,1个吊斗装土时,另一个吊斗进行提升、卸土作业,故每个工作面基坑开挖的速度为每小时65=30 m3,可确保在
20、1214小时内完成1个单元段的土方开挖。白天挖的土方存放在存土场内,晚间用挖机装车外运。图2.6.3-1 基坑开挖分段布置22 图2.6.5.3-2基坑开挖顺序图2.6.5 出渣运输组织结合工期和有关道路管制的要求,车站每天平均出土量:前期700m3、后期400 m3,组织1520台15t自卸汽车。每天夜间20:00至凌晨6:00运输土方,运距按20公里计,每车每晚平均运输34次。2.6.6开挖施工的程序及要求1)第一层开挖后,按一小段(最长不超过12m)在16小时内开挖后,即于12小时内安装支撑,并按设计要求施加支撑轴向力的预应力。2)第二层及以下各层开挖中每小段长度6m。3)开挖某一层(约
21、2.53.5m厚)的小段(约6m长)的土方,要在16小时内完成,并在24小时内安设2根支撑并施加预应力。4)准确施加支撑预应力安装第二道及其下面各道支撑时,在要挖好一小段土方后即在8小时内安装好2根支撑,并要按设计要求施加支撑轴向力的预应力。5)控制开挖段两头的土坡坡度对开挖两段的土坡,要按土质特性,经边坡稳定性分析,定出安全坡度为1:3。6)检查支撑桩的回弹及降水效果在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检查井降水深度,定时测量用以稳定支撑立柱的回弹,并及时调节连接柱与支撑拉紧装置上的木楔。松除回弹后施加于支撑中点的向上顶力。7)及时施做混凝土垫层及钢筋砼底板开挖最下道支撑下方时,在816小时内浇注砼垫层(包
22、括砼垫层以下的砂垫层或倒滤层)。要预先做好砂垫层、侧滤层、混凝土垫层及浇注钢筋砼底板的材料、设备、人力等施工准备工作,以便在基坑挖好后即进行各道工序,务求在坑底挖好后五天内做好钢筋砼底板。8)按规定要求拆除支撑及井点钢筋砼底板必须达到所需要的强度,方准许按设计的工序拆除最下一道支撑。其余各道支撑的拆除,务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井点排水至少要在中楼板浇好并达到必要强度后才能停止。2.7钢支撑安装工艺2.7.1钢围檩施工在向下开挖到第二次开挖面,即要施工钢围檩, 首先在围护结构上精确定出钢围檩中心位置,然后把用型钢加工好的钢支架首先铆到围护柱上,再进行吊装钢围檩。 2.7.2支撑安装(1)支撑安
23、装每根支撑预拼到设计长度,每根总长度(活络端缩进时)比围护结构净距小1030cm,用龙门吊整体起吊摆放在支撑牛腿上,支撑起吊后两端由人工牵引,以维持支撑的基本稳定。每榀支撑安装时,采用两台100t千斤顶对挡土结构施加预应力,千斤顶必须附有压力表,在使用前必须经试验室进行标定。两台必须同步施加预顶力,达到设计值后,塞紧钢楔块后才能拆除千斤顶。(2)斜撑安装在A、C区基坑转角处围护结构设45斜撑,斜撑结构形式同直撑,但因角度不同,它与冠梁及钢围檩联接方式不同。1)、第一道斜撑与冠梁连接第一道斜撑与冠梁连接采用钢筋砼牛腿上联结钢筋牛腿,砼同冠梁同时施工,在牛腿斜面预埋一块1050600mm的10mm
24、厚钢板,钢板上焊有10根12的锚筋,牛腿模板采用竹胶板,并用钢管与冠梁模板连接成一体。2)、第二、三道斜撑与钢围檩连接第二、三道斜撑与钢围檩连接采用钢牛腿连接型钢,牛腿平面形状为13101340mm的三角形,高350mm,牛腿在加工场加工好之后,直接与钢围檩焊接,焊接时注意角度和位置。钢管斜撑与型钢牛腿也是采用焊接。 2.7.3钢支撑拆除根据设计要求,在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达到拆除条件并经监理确认后,方可进行钢支撑的拆除。钢支撑拆除顺序:底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三道支撑;第二道支撑1.2m以下侧墙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在1.5m处安装替换支撑,拆除第二道支撑;顶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
25、除第一支撑及第二道替换支撑。3 监测方案3.1监测目的通过对基坑及其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来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发现危及建筑物、构筑物和基坑支护安全的隐患,并能够指导施工程序,充分体现科学的“信息化施工”。 3.2监测对象:基坑内的支护结构和基坑外部的环境,共同组成了基坑监测的内容。本工程基坑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本监测工程按照一级基坑进行监测。考虑到监测目的和支护设计要求,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有:(1)围护桩;(2)基坑周边地表、建筑物、道路、管线;(3)支撑结构;(4)基坑周边地下水位;3.3 监测点的布设1)围护桩水平位移监测:布设在锁口梁确定的位置,预埋18mm300mm钢筋或者后埋膨胀螺
26、栓,监测点全部埋设完成后,用红油漆统一书写编号于点位旁边。 2)围护桩沉降监测:布设在围护桩上端部。3)基坑周边地表、建筑物、道路、管线沉降监测:地表沉降监测,每断面距车站基坑坑边2米、5米、10米、15米设4点;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周边建筑物的四周,监测点埋设在建筑物的竖向结构上;主要道路沉降监测点布设在道路靠近基坑的边上;地下管线采用抽样观测,布点位置和布点数量根据实地情况实施。4)围护桩桩身测斜监测:测斜管预埋在围护桩内,随钢筋笼一起下至桩底,选取7个围护桩埋设侧斜孔。5)主筋应力监测:采用GXP型钢筋计布设在围护桩身上,以监测围护桩主筋的受力状态,共选取7个围护桩进行监测,每个
27、围护桩的主筋上焊接8根钢筋计。共计布设主筋应力监测点56个。6)基坑四周侧向水/土压力监测:在基坑的周边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位置进行基坑周边侧向水/土压力监测。在围护桩的外侧和内侧底部,埋设9个压力盒,以监测土体压力状态。共计布设侧向水/土压力监测点63个。7)支撑轴力监测:在基坑内选取7处支撑轴力进行应力监测,选取GMS型振弦式测力计作为监测点。布设支撑轴力监测点14个。8)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依据本工程的特点,在基坑的外侧布设12个水位观测孔,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9)裂缝监测:在基坑开挖前进行裂缝调查,做好观测标识。基坑施工过程中随时对裂缝进行调查,发现裂缝即做好记录,并做好观测标识进行观测
28、。3.4监测方法、精度及选用仪器水平位移监测采用视准线法和小角法进行监测,其监测精度为1mm。仪器选用2”级经纬仪和SET-2C全站仪;沉降监测采用水准高程测量方法,仪器采用瑞士产NA2+GSM精密水准仪配NA2铟钢水准尺,测量精度按三级水准要求;沉降监测采用水准高程测量方法进行,仪器采用瑞士产NA2+GSM精密水准仪配NA2铟钢水准尺,测量精度按三级水准要求。测斜监测采用CX-03型测斜仪,观测精度1mm。观测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测斜仪数据处理软件计算成果。主筋应力监测采用振弦式频率测定仪进行钢筋计的应力数据观测。基坑周边水/土压力监测采用压力测定仪进行压力盒的压力数据观测。读取压力盒的读数
29、,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基坑边坡水/土的压力状况。支撑轴力监测采用振弦式频率测定仪对轴力计进行观测。地下水位监测采用电测水位仪,观测精度5mm。或者采用钢尺丈量,观测精度5mm。3.5监测频率和观测次数1)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监测:基坑开挖之前观测两次,每次观测应有35次稳定读数,当一周前后压力数值基本稳定时,该读数作为基坑开挖之前的土压力和水压力的初始值;基坑开挖过程中,根据开挖阶段确定观测周期,一般每3天观测一次,每次观测应有35次稳定读数;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底板混凝土灌注前应每天观测一次,随后根据压力稳定情况确定观测周期,直至主体结构施工完毕。2)钢筋应力计的观测:基坑开挖之前应有23次
30、应力传感器的稳定量测值,作为计算应力变化值的初始值;基坑开挖过程中,达到每次开挖面后,应测读3次;开挖至设计深度后,每2周测读一次,直至上层支撑拆除。3)桩体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的连续3次测量无明显差异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水平位移的初始值。基坑开挖及主体施工过程中应每周观测2次。4)地表沉降观测:观测频率为每周2次。5)钢支撑轴力的监测:观测频率为每2天一次。3.6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根据基坑支护设计书,本方案规定基坑监测预警值如下:1)围护桩水平位移容许值:0.15H(开挖到底时不得超过30mm),当水平位移达到30mm0.8=24mm时,或连续三天变形速率超过5mm/d时预警。2)支撑轴力容
31、许值2400KN当实测值0.8*容许值,危险(0.8*容许值为临界值)3)测斜数据若平滑曲线上出现明显的折点变化,则预警。4)煤气管道变形:沉降或水平位移超过10mm,或连续三天超过2mm/d,则预警。5)供水管道变形:沉降或水平位移超过30mm,或连续三天超过5mm/d,则预警。当安全性为注意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安全性为危险时,应进行每天监测,并于当天提交监测成果。并召集设计、施工、监测等单位进行会诊,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估计和决策,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与优化下一步的设计和施工。3.7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均需提供监测资料、简报及处理意见。监测资料处理应及时,以便在发现数据有误时,可以及时改正和补测,当发现测值有明显异常时,在检查无误后应迅速通知监理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