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第六章西欧近代教育思想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0189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第六章西欧近代教育思想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外国教育史》第六章西欧近代教育思想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外国教育史》第六章西欧近代教育思想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外国教育史》第六章西欧近代教育思想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外国教育史》第六章西欧近代教育思想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第六章西欧近代教育思想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第六章西欧近代教育思想ppt课件.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西欧近代教育思想,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第二节 卢梭的 教育思想第三节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第五节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第六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及其著述二、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三、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四、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五、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六、论教学原则七、论道德教育八、论教育管理,(Jo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一、生平与著述,生平特征: 捷克兄弟会及其流亡特性大教学论,西方近代最早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创立了教育学的基本体系,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产生。母育学校,第一部幼儿教育专

2、著世界图解,第一部看图识字课本人类事务改进通论,世界图解书页,二、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一)论教育的目的 1.宗教的目的 2. 现世的目的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把人类培养成具有广博知识以及终身为祖国服务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二)论教育的作用 1.促进人的发展2.促进社会的发展,三、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自然的含义1.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2.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四、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一)泛智教育的内涵“把一切知识教给所有人” 1.教育内容泛智化2.教育对象普及化(二)建立统一的学制系统岁:母育学校岁:国语学校岁:拉丁语学校岁:大学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提

3、出的最系统、最完整的学制。,五、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一)学年制(二)班级授课制优缺点(三)考试制度,六、论教学原则,(一)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略)(二)直观教学原则(三)循序渐进原则(四)主动性原则,七、论道德教育,(一)学校应重视道德教育(二)德育内容四种德行: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 (三)道德教育的方法实行、榜样、教训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和惩罚,八、论教育管理,(一)国家应该管理教育(二)国家应该设置督学(三)论纪律和规章制度,(1)堪称欧洲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新时期的最初一位教育家。为近现代资产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2)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地总结教学原则的教育家

4、,他的教学理论包含了大量宝贵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3)杰出的教育革新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的痕迹。呼吁开展普及教育,试图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普及教育。泛智论的普及教育思想具有重要历史地位。(4)详细制定了学年制度和班级授课制度;提出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编写了许多教科书;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5) 夸美纽斯在教育工作的一切重要领域都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以及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尤其是在近代教学理论方面,他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贡献,奠定了近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6)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也存在着明显缺陷。教育思想中具有浓郁

5、宗教气息;对科学知识及教育科学认识也不准确。这些缺陷既有他本人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时代本身的局限。,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意义,思考与讨论,夸美纽斯是民主主义者吗?夸美纽斯是“近代教育学之父”吗?,第二节卢梭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及其著述二、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三、公民教育理论,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一、生平及其著述,学习卢梭的方式阅读卢梭的人生解读卢梭的主要文本阅读原著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卢梭纪念碑,人类思想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教育思想史上三位伟大人物之一柏拉图、卢梭、杜威传奇人生,1712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庭。母亲早逝

6、,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遍读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1722年,跟随一位牧师学习拉丁文,同时也学习绘画、数学等。这便是他最初的也是唯一受到的正规学习。两年后,他被送到马斯龙手下学习当律师书记员,不久又转而向雕刻师学艺,不料受到匠师的暴虐,便弃业出逃,开始了流浪的生涯。 1728年,结识了华伦夫人从加尔文教改宗天主教度过了10年浪漫而稳定的生活,今日的日内瓦,一举成名,1740年(28岁),卢梭在法国里昂修道院马布里大主教家里担任两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尽管担任家庭教师只有一年时间,但却使卢梭对教育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此后,卢梭来到巴黎,他不仅与狄德罗等许多启蒙思想家相识,而且成为“百科全书派

7、”的一个成员。这使他形成了新颖的社会政治观。1750年,法国第戎学院开展了一次征文活动,题目是论科学与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卢梭的论文论证了科学和艺术进展的最后结果无益于人类,获得头等奖,使他顿时成为一代名人。1753年,卢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再次应征第戎学院的征文,尖锐地指出一切社会不平等和罪恶的根源都产生于私有财产,与伏尔泰结下宿怨。,伏尔泰与卢梭,同为时代的批判者:“18世纪是伏尔泰和卢梭的世纪”伏尔泰活着的时候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百科全书派”如众星捧月般围着他,法兰西知识阶层对他趋附奉承,整个欧洲上流社会对他顶礼膜拜。卢梭有生之年则饱受颠沛流离之苦,遭受社会各界的猛烈攻击

8、和诽谤,领略了难言的屈辱、失意和贫穷。他的自传忏悔录写于1766年至1770年,卢梭用一部独特的自传回应伏尔泰出版的对他的讽刺文章。1778年5月伏尔泰去世。“我与他的存在是相互连在一起的,他如今已死,我也将不久于人世!”一个多月后(7月2日),卢梭的预言成为现实。,戏剧性的人生,临终的时候说:“我一個人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兄弟,没有亲近的人,也没有朋友;除了我自己,没有任何社交活动。我这个在所有人当众最亲切、最合群的人是被大家共同唾弃鄙视的,从我面前经过的人难道不都是向我吐唾沫、而不是跟我问候吗?这整个世代难道不是以能活埋我为乐吗?”“66年的一生是由混乱、真实与想像的不幸,以及与朋友

9、和仇敌激烈争论所构成的一串独特锁链。”“有時生活在疯狂的行为中,有時则沉溺于梦想中,有時就在懒散中混日子,或是为了逃避罪恶的世界而陷入精神的崩溃中。”,复杂与矛盾的个体,遗弃自己的5个孩子写作教育巨著;自己从小就博览群书,却认为儿童在12岁之前连书本都不能碰;与同时代的人物格格不入后代卢梭的研究者之间也矛盾重重(民主传统的缔造者还是极权主义的先驱?)感性与理性的冲突自然人与国家公民,死后人们对他的态度,法兰西革命和各个政党的领袖们曾经联合起来向他祀典。1794年5月7日,掌权的罗伯斯庇尔在演讲中极力推崇卢梭,说他是革命的导师,并下令将他的遗骸迁葬于先贤祠。在议会大厅里,这个人的半身像,面对着富

10、兰克林和华盛顿。德国哲学家康德因读他的作品而为之神往,说他“使我双目重见光明”,所提出的“自由是人类的特性”的原则也是受到他的启发。德国狂飙运动时期的一切天才,由它的先驱莱辛,经由赫德,而至于歌德和席勒,都是这个人的崇拜者。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少年时候,颈项间悬饰一块佩有这 个人肖像的纪念章。日内瓦最著名的新教育学院,冠以这卢梭的名字。,卢梭作品,卢梭的手稿,论科学与艺术(1749),商务印书馆,何兆武译;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3),商务印书馆,李常山译;新爱洛伊丝(1760),译林出版社,李平沤、何三雅译;社会契约论(1762),商务印书馆,何兆武译; 爱弥儿 (1762),商务印

11、书馆,李平沤译; 忏悔录(1770),商务印书馆,黎星译;漫步遐想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廖灯明译;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上海人民出版社,袁树仁译;,(一)自然教育的目的与作用(二)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三)自然教育的阶段论(四 )论女子教育,二、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一)自然教育的目的与作用,(一)自然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然人身心调和发达、体脑两健、良心畅旺、能力强盛的新人(二)自然教育的作用发展人的自然本性三种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天性”的教育,(二)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自然教育的原则:“顺应自然”正确对待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自然教育的方法 消极教育“自然后果法”,(

12、三)自然教育的阶段论,1、婴儿期(出生至2岁):家庭教育和体育2、童年期 (2至12岁):感官(觉)教育3、少年期(12至15岁) :智育和劳动教育4、青春期(15至成年) :以道德教育为主,1、婴儿期(出生至2岁):体育,教育任务在于通过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增强儿童的体质。婴儿期的体育应该顺应自然,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实施正确的教育。,2、儿童期(2至12岁):感官教育,“理性睡眠时期”,任务是使他们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对这一时期的儿童不要直接进行理性教育,不要强迫他们去读书。卢梭在此将感觉教育与知识学习分割了开来。感官训练:触觉、视觉、

13、听觉、味觉、嗅觉。,3、少年期(12至15岁) :智育,(1)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2)智育的任务:发展智力 (3)选择知识的三个原则:实用、兴趣、发展水平()重视劳动教育()教育方法要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独立观察和研究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4、青春期(15至20岁) :德育,( 1)道德教育(2)信仰教育 (3)性教育,(四)女子教育,女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贤妻良母强健的体魄温顺的品德治家能力审美能力,卢梭教育思想的成就与影响,成就1、对传统旧教育的批判; 2、确立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奠定了内发论思想观念; 4、为新儿童观的确立作出了贡献; 5、促进了感官教育的发展;影响:(1)影响了

14、康德思想乃至教育思想的形成;(2)影响了瑞士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验;(3)影响了德国泛爱教育运动; (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美现代教育运动。,自然教育理论的不足,1.对儿童的天性过于理想化。2.对儿童的年龄分期不够科学。3.过份强调儿童自然成长,而忽视了人类文化传统;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三、公民教育理论,关于波兰政治的筹议 (1773年)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平等免费的教育 培养忠诚的爱国者,良好的国家公民 教师必须由本国公民担任,思考与讨论:,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与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的“自然”有何联系与区别?联系:是夸美纽斯思想的继承与延续;区别:夸美纽斯强调的是外

15、在的“自然”,卢梭更强调内在的“自然”,即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卢梭思想的影响,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条:“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第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第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卢梭思想的影响,1793年法国宪法:“社会的目的是公共的幸福”;“一切公民都同样有资格担任公共职务”;“主权在民,主权不可分,不可失,不可弃让”;“当政府侵犯人民权利之时,全体人民,以及人民的每一部分,最神圣和最不可少的义务就是起义。” 杰弗逊起草的美利坚合众国十三州共同宣言序言:“我

16、们认为下述这些真理是非常明确的:一切人都是生而平等的,造物主曾赋予他们以一些不可让与的权利,政府的权利来自被统治者,变更或废除政府,这是人民的权利。”,卢梭雕像,影响了后世众多教育家:从裴斯泰洛齐到杜威,甚至现在的英国著名教育家尼尔(Neil,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作夏山学校 )思考与讨论:你如何评价卢梭?,课外阅读推荐,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述评,人民教育出版,1984年罗曼罗兰选编:卢梭的生平和著作,三联书店1993年版萨利肖尔茨著:卢梭,(李中泽、贾安伦译),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年版。比雷蒙特鲁松著,李平沤译卢梭传,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上海

17、三联书店,1994年版。,预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夏之莲等译: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裴斯泰洛齐著:林哈德和葛笃德(上、下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一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三节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实践二、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三、论教育心理学化四、论要素教育五、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一、生平和教育实践,(一)生平(二)教育实践

18、(三)著述,(一)生平,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1746年1月12日出生于苏黎世,5岁丧父,在母亲和保姆的抚养下长大 长于情感而短于理性;外祖父是乡村教区的牧师,接触过许多农民毕生致力于贫民教育事业;深受卢梭著作的影响,但与卢梭不同,他是通过教育实践来实现自己理想的;历经挫折,甘愿变为“乞丐”,也不放弃教育改革实验,第一阶段(17681798年),新庄(Neuho)时期。第二阶段(17981799年),斯坦兹(Stanz)时期。第三阶段(17991805年),布格多夫(Burgdorf)时期。 第四阶段(18051827年),伊佛东(Yverdon)时期。

19、,(二)教育实践,新庄 布格多夫,伊佛东,(二)主要作品,隐士的黄昏(1780年)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年)克里斯托弗和伊丽莎白(1782年)关于人类发展自然进程的探索(1797年)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1801年)见解与经验(1807年)1818年对我校师生的演讲(1818年)致格瑞夫斯的信(1818-1819年)天鹅之歌(1826年),二、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一)教育的作用有组织地激发和促进儿童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发展 (二)教育的目的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一)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1.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2.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3.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20、性(二)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三、论教育心理学化,四、论要素教育,基本思想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育过程就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 ”,以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具体要素人的身体活动最关键的要素:关节活动劳动教育与体育;人的道德活动最关键的要素:爱道德教育;人的认识活动最关键的要素:数目、形状和语言智育;,五、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现代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初等学校的语言教学、算术教学和测量教学 教学原则直观教学循序渐进,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洛克、卢梭都论述过劳动教育

21、,但只局限于劳动对教育的作用和认识;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并将其与人的发展的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劳动教育是全面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身体器官的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和职业训练,以及其他一切实践技能训练;对当时瑞士职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启发了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核心,爱的教育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裴斯泰洛齐生活的灵魂就是爱。裴斯泰洛齐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热爱教育事业。教育史上称之为“裴斯泰洛齐精神”。无论在诺伊霍夫 、斯坦兹还是在布格多夫、伊拂东,他战胜重重困难,靠的就是赤诚的爱。,“教圣”

22、、“初等教育之父”,为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教育史上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其教育思想在19世纪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形成了19世纪欧洲的“裴斯泰洛齐运动”。,1846年,裴斯泰洛齐诞生百年纪念日,瑞士人民在他的墓前建立了一块纪念碑,碑文如下:“在新庄,你是穷人的救星;在林哈德和葛笃德中,你是人民的导师;在斯坦茨,你是孤儿之父;在布格多夫,你是国民学校的创始人;在伊佛东你是人类的教育家。你是一个完全的人,一个基督徒,一个公民。你一切为人,毫不为己。裴斯泰洛齐之名,万古长存!,在

23、伊佛东的裴斯泰洛齐纪念碑,思考和讨论,“恳请你们参与我开创的大众教育和贫民教育事业!更好地论证大众教育和贫民教育吧!我恳请你们在我百年之后继续我的事业,保证我的事业延续下去。”裴斯泰洛齐72岁生日庆典时的愿望你如何看待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活动?你是否愿意像裴斯泰洛齐一样热爱教育工作,为基层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课外阅读推荐,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夏之莲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裴斯泰洛齐著:林哈德和葛笃德(上、下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6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一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

24、3年。,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实践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三、道德教育理论四、课程理论五、教学理论六、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赫尔巴特 (Johann Friextrich Herbart,17761841年),一、生平和教育实践,(一)伯尔尼-不来梅时期(1797-1802)家庭教师结识裴斯泰洛齐开始思考教育问题(二)哥廷根时期(1802-1809年)普通教育学 (1806年)被看作教育科学诞生的标志 。(三)柯尼斯堡时期(1809-1833年)1810年,他主持创办了教育研究所及其附属实验学校,故居 做家教的施泰格尔家,(一)伦理学(实践哲学)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

25、慈正义公平 (二) 心理学,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二)心理学,观念:“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观念的聚集和分散的活动。 统觉:把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并利用已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统觉团的过程。 统觉团通过下列两种途径来形成:(1)融合,指性质相同的观念或同一连续体的观念混为一体。例如红蓝混合而成紫色;(2)复合(complication),属于不同的连续性的观念不相对抗时,也可联合起来。例如声音、形状、颜色可造成单一体。教学的过程从心理学上看就是统觉的过程。人们所形成的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

26、吸收新知识。,三、道德教育理论,(一)论教育目的(二)教育性教学原则(三)论儿童的管理与训育,(一)论教育目的,1、可能的目的(或称“选择的目的”) 指与一个学生将来所要选择的职业活动有关的目的。这也可以称为“多方面兴趣”。为了保证实现这种教育,教师必须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多方面的感受性。 2、必要的目的(或称“道德的目的”)指一个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活动都必须达到的目的,也就是必须具备的完善的道德品格。“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的工作可以归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二)教育性教学原则,1.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

27、面。2.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3.决定教学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强化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目的性。4.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其所引起的智力活动。,1、把学生“管”起来,防止其“越轨”。具体措施是用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等方法,监视和控制学生,强调作业的作用。2、对“越轨”的学生要实行压制以至体罚。3、使慈爱与权威相配合主张学生应绝对服从教师,并依赖于情感的和谐和习惯来表现慈爱。,(三)论儿童的管理与训育,“最初儿童并没有能下决断的真正意志,只有一种处处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这是不守秩序的来源;它既扰乱成人的计划,也把儿童的未来人格置于许多危险之中。”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

28、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千万要谨慎,一时一刻也不要认为,放任儿童撒野,不予监督,不予教养,就能培养出伟大人物。” “完全废除体罚的努力是徒然的。当劝说不再收效时,通常就采用体罚,但它不宜常用。” “人心屈服于权威;权威能拘束心的出乎常轨的活动,因此,在压制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成长的意志时,权威可以有很大用处。”,四、课程理论,1. 课程的理论基础(1)兴趣理论(2)统觉理论(3)文化纪元理论2. 课程内容的选择3. 课程的编排,兴趣与课程 、课程结构,赫尔巴特以多方面兴趣为基础建立广泛的课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以希腊罗马文化为主体的古典人文主义课程,历经

29、几个世纪,直到赫尔巴特提出了比较广泛的课程体系之后,各国才形成了比较适应工业化需要的普通教育课程体系。当代世界各国历经多次改革之后的现行普通教育的课程体系,它的基本类型,都还是赫尔巴特当年提出来的,可见影响深远。 在欧美近代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所提出的课程理论是最为完整和系统的。他继承了前人的合理思想,使之融合到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中,并力图赋予它以严格和广泛的心理学基础,从而使课程的设置与编制有了明确的依据,这就避免了课程设置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克服了课程设计的散乱现象,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 客观地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赫尔巴特并未真正解决欧美近代学校的课程问题,但他为这个问题的解

30、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卓有见地的主张。,五、教学理论,(一) 教学的价值(二)教学进程理论(三)教学形式阶段论(四) 教学的风格,指从感觉经验开始、经过分析和综合,最后达到概念的教学方法进程。 统觉过程 教学方法(1)感官的刺激 单纯的提示教学 (2)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 分析教学 (3)统觉团的形成 综合教学第一个环节:单纯的提示教学方法 就是直观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感官的运用,得到一些与儿童已经观察过的事物相类似,并与之有关联的感觉表象,从而为观念的联合作准备。第二个环节:分析教学。 对不同的观念和表象进行区分,有助于形成观念的复合或融合,为观念的联合作好准备。 分析教学有两个阶

31、段:第一,教师要求学生指出并命名当前出现的事物,然后转向尚未出现的事物;第二,讲述某一个整体分割成的各主要部分,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它们的联系与变动。第三个环节是新旧观念的联合 (即统觉团的形成), 通过综合教学,形成了观念的联合,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概念。,(二)教学进程理论,(三)教学形式阶段论,教学阶段 明了 联合 系统 方法 观念活动 静态 动态 静态 动态 兴趣特点 注意 期望 要求 行动 教学方法 叙述 分析 综合 应用 学习活动 专心 审思,(1)最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的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2)教学形式

32、阶段理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3)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对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4)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所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使它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教学形式阶段论的意义,四、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美国:“文化纪元理论”、“统觉”、“关联”英国: “相关与集中”原则、如何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日本 :“五种道德观念” 中国 :“五段教学法”,评价,1、心理学化和科学的教育学之父2、丰富近代教育学理论体系3、建立了传统教育学派,对传统教育影响巨大局限:对教师的重视,主知主义。,第

33、五节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一、生平与著述二、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三、论教育分期四、论学前教育,(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bel,17821852),一、生平和教育实践,1782年,福禄培尔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一个路德派新教的牧师家庭。17991801年福禄培尔进入德国耶拿大学学习数学和自然哲学。自1805年,福禄培尔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并研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方法。1816年,福禄培尔在家乡开办了一所初等学校,称为“德国普通教养院”。1826年写了人的教育一书。1836年回国后,福禄培尔的工作完全转向学前幼儿教育。,二、论教育的基本原理,(一)同一原则(二)发展原则(三

34、)自然原则1、顺应与干预2、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三、论教育分期,(一)婴儿期发展感觉(二)幼儿期教育的开始(三)少年期学校教育,四、论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的任务幼儿园应该集幼儿教育、幼儿师资训练、幼儿教育宣传和幼儿教育研究等功能于一体(二)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1.游戏2.恩物3.作业,恩物,“恩物”就是依据这种思想为幼儿进行游戏和其他活动所设计的一套教具。恩物通常有6种,现在已经发展到10种。第一种是六个不同颜色的毛线球。第二种恩物是由木制的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组成。随后的四种恩物的是把立方体按照不同的分割方法分割而成的。,影响,以教育顺应自然为核心的初等和学前教育理论。在外国教育思想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19世纪后半期乃至20世纪初期,他的幼儿教育方法一直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各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幼儿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