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0845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77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本节关注的问题: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特征?哪些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本节关注的问题: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特征?,教育面对的是人的个体,每个个体人都是共同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共同性体现在个体性上,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心理的发展指向个体认识、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学视域中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

2、心各自内部及其整体性结构所发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尤其指学校教育阶段,个体身心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教育面对的是人的个体,每个个体人都是共同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共,1.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2.阶段性:个体在身心发展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的特征。阶段性要求教育合适不同年龄阶段,不可“凌节而施”。3.差异性:每个个体因独特而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4.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平衡。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敏感期,及时而教。5.互补性:

3、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1.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顺,人的身心发展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不确定的。但不管有多少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所以,单一因素的决定论是错误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三类:个体自身的因素、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实践活动。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是错误的。,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身心发展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 后天

4、获得性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 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1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2. 环境对人的影响方式有自发和自觉,影响的性质有积极和消极。3.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也与个体的发展水平有关。,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自,(三)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现实力量,是个体发展从可能状态转化为现

5、实状态的决定因素。1.人通过实践活动得以发展2.活动是人的潜在的、可能的因素转化为现实性的力量3.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组织程度和人的自觉性,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皮亚杰 维果茨基,(三)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是有目的设计的,是特殊的主体在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1. 学校教育主体的特殊性:教师和学生2. 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人为性和教育性3. 学校活动的特殊性:育人的目的性,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二)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1.

6、 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2. 学校教育加速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地发展。3学校教育能够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4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生命发展奠基。,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二)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本节关注的问题是: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如何处理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本节关注的问题是: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如何,个体社会化的内涵:广义的社会化,指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习惯等,都包含在

7、其中,既有属于社会性要求的内容,也有非社会性要求的内容,诸如学术性知识和技能等。狭义的社会化,仅指社会性所要求的内容,是个体学习特定社会思想意识、价值规范、行为规则,养成社会所要求的主流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本节主要指狭义的社会化。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很多,学校是青少年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社会化是一个持续持续终身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社会化的重点有所不同。,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个体社会化的内涵: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1. 形成社会价值观2完善自我观念3掌握社会技能4塑造社会角色,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表现,1. 形成社会价值观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表现,这里的个性不等于心理学意

8、义上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体个性化的内涵:就是在人的共同社会性的基础上,发挥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把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彰显出来,实现个体我和社会我的统一,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的表现:1. 唤醒人的生命自觉2. 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3. 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这里的个性不等于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心理特征。二、教育促进个体,两个极端:个人本位论:出现于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17821852)为代表。强调尊重人的天性,发展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本位论出现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以迪尔凯姆、纳托尔普、凯兴

9、斯坦纳等为代表。强调根据社会的要求,塑造一个“社会我”。,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两个极端: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1.二者的不同:第一,基点不同。第二,目的指向不同。第三,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不同。2.二者的统一性第一,二者共同构成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第二,二者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统一。第三,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二者统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1.二者的不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教育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但这并不是教育必然的结果。教育促进社会化和个性化是有条件的,本节着重探索实现这一功能的条件。,第三节 教育促进

10、个体发展的条件,教育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但这并不是教育必然的结果,1. 以人为出发点。2. 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职能。3.“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第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第二,坚持全面发展,能力为重。第三,教育要面向全体,关心每个学生发展,赋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发展机会。第四,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1. 以人为出发点。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活动主体的三层含义:第一,

11、学生是发展的主体。第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第三,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批判传统教育中学生是客体,是被压迫者。,二、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二、把学生,1. 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 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3.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1. 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的区别与联系教育创新不只是教育技术手段的创新,也不只是教育某些部分或某些环节的变化,它是涉及观念、模式、制度等诸多层面的整体性变革。1. 教育观念创新2. 教育模式创新3. 教育制度创新,三、坚持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三、坚持教育创新,谢谢诸位同学!,谢谢诸位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