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分析最终稿.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3438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压分析最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矿压分析最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矿压分析最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矿压分析最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矿压分析最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压分析最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压分析最终稿.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长滩煤矿12503综采矿压研究报告内蒙古锦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复杂覆岩结构型式下浅埋深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长滩煤矿12501工作面矿压观测研 究 报 告项目编号:201505完成部门:长滩煤矿生产技术部项目负责:张文杰报告审核:陈 健目 录1 12501综采工作面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31.1 地质条件31.2 生产技术条件62 矿压观测目的、仪器及方法92.1 矿压观测目的92.2 矿压观测仪器92.3 矿压观测方法103 工作面矿压观测数据分析113.1 基本顶来压情况113.2 支架工作情况233.3 工作面倾向压力分布384 结论与建议394.1 结论394.2 建议3912503工作面

2、位于矿井12盘区南翼,东为12501工作面采空区,西为12505接续工作面,南为井田边界,北部为5层西翼回风大巷。盘区埋深118.4-185.5m,直接顶为深灰色泥岩、砂岩、砂质泥岩,老顶为粗砂岩。根据12501综采工作面顶板来压规律,能有效地指导工作面正常回采,并评价支架的适应性,同时通过观测工作面支架的工作阻力,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与周期来压步距,并分析来压强度。通过观测支架受力情况,分析支架支护强度是否能满足支护顶板要求,为以后综采工作面支架的架型以及支护强度确定提供基础,选择合理支护方式,确定合理护巷参数,改进巷道支护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巷道支护效果,保证煤

3、矿安全生产。12503综采工作面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1.1 地质条件内蒙古锦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长滩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内准格尔煤田南部详查区的西部,行政隶属准格尔旗薛家湾镇。1) 地质 (1)煤田总的构造轮廓为东部隆起、西部坳陷,走向近SN,向W倾斜的单斜构造。北端地层走向转为NW,倾向SW,南端地层走向转为SW至EW,倾向NW或N。倾角一般小于10,构造形态简单。煤田构造主要产生于地壳升降运动,构造形式以褶曲和正断层为主。 (2)煤田中东部发育有轴向呈NNE的短轴背向斜,如窑沟背斜、东沟向斜、西黄家梁背斜、焦家圪卜向斜、贾巴壕背斜。(3)南部 有走向近EW的老赵山梁背斜

4、、双枣子向斜,轴向呈 NWW的田家石畔背斜、沙沟背斜、沙沟向斜,走向近SN的罐子沟向斜。煤田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仅见到几条稀疏的张性断层。有龙王沟正断层、哈马尔峁正断层、F2断层、石圪咀正断层、虎石圪旦正断层。(4)煤田北部窑沟和牛连沟区发育有:吴家沟陷落柱,帐房墕陷落柱等。陷落深度10m40m,面积不大,多呈椭圆形,直径280m470m不等。(5)在煤田北部东孔兑普查区东沟北侧的支沟中,于白垩系志丹群底部砾岩中,夹有一灰黑色、灰绿色细晶隐晶质玄武岩席,一般厚6m10m,钻孔揭露最厚达20m,其形成时代可能与所处地层(K1zh)的形成年代相当,其地下涌道及岩基位置尚不清楚。工作面225m处,揭露

5、H=10m,走向近EW的斜交正断层。断层走向长约100m,倾斜宽约63m,由于工作面的停采线距断层162m,故对回采工作没有影响。12501工作面范围内,没有陷落柱和火成岩侵入。2)煤层该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是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煤层自然厚度2.21m12.90m,平均6.22m,资源储量利用度2.02m7.64m,平均4.40m。该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15层,夹矸厚度0.30m1.65m,平均0.89m,夹矸岩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5号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砂岩。与6上煤层间距28.30m54.50m,平均45.17m。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是煤矿目前正在开采的

6、煤层。见下图1-13)煤层顶底板5号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砂岩。4) 瓦斯据安监总煤装【2011】162号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第10条之规定,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瓦斯矿井。鉴定当月矿井通风系统完善,风流稳定,无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现象,依靠矿井通风能力可以排除矿井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满足矿井生产需求,所测地点的瓦斯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图 1-1 煤岩层柱状图5) 煤尘本区煤火焰长度为210mm400mm,岩粉填加量3570。说明煤具有煤尘爆炸的危险性。6) 煤的自燃性本次勘探在区内选了两个钻孔的样品进行试验。根据22个原煤自燃样品试验,煤的吸氧量在0

7、.500.86cm3/g之间,煤的自燃等级为级,有一半为容易自燃煤。另根据内蒙煤矿设计院调查表明,准格尔煤田各煤层自燃发火期一般为4060天。7)工作面周围开采情况工作面地表为荒坡,无其它设施,无积水区,有少量民宅但已拆迁。开采后,地面将会出现局部下沉现象,对地貌有一定的影响。地面斑裂和冲沟需要回填和疏通。1.2 生产技术条件12501综采工作面采用单一煤层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走向长度2315.3m,倾斜宽度178.5m,开采面积41.3万m2。 1) 支架工作面采高4.0m,根据高产高效可靠性原则,经综合计算比较,12503综采工作面基本支架确定ZF12000/20.5/42低

8、位放顶煤支架(原使用于6上煤层综放工作面)。其三机配套图如下所示:见图1-2-1工作面三机配套图图1-2-1 工作面三机配套图2)劳动组织12503综采工作面实行三班作业,二采一准作业形式。日循环个数12个,推进度9.6m。工作面采用不留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早班检修,中班、晚班生产2-2。 边采边准,每班6个循环,循环推进2-2循环作业工序为:工作面移运输机;当采煤机将上一刀割通后,留20米支架进行追机作业,以防割前探梁。前滚筒下降割底煤,后滚筒上升割顶煤,退出距输送机机头50m之外停机;将退出段支架推前部输送机,将采煤机前滚筒再次升起,后滚筒下降,采煤机向输送机头割煤;当割通后,将前滚筒下降

9、割底煤,后滚筒上升割顶煤,采煤机开始由机头向机尾方向正常割煤;当采煤机割到尾时,斜切进刀方式与机头相同,循环作业。作业工序流程见附图1-2-3图1-2-3循环作业方式工序流程图 40矿压观测目的、仪器及方法2.1 矿压观测目的现场监测是研究进行矿山压力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工作面矿压观测主要是了解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和支架的适应性,并为以后的工作面布置和支架的设计提供依据。同时结合回风巷瓦斯涌出变化情况,研究顶板来压与煤层瓦斯涌出的变化关系。2.2 矿压观测仪器观测支架工作阻力采用在线V3.0工作面支架阻力集成监测系统。软件主界面如图2-1所示,此系统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压力巡检时间短,能非

10、常及时的记录支架工作状态,对支架的降架、移架、升架时的压力变化准确记录,其它的支架压力监测系统巡检时间比较长,记录的数据并不能及时的反映支架的工作状态。(2)数据记录的选择处理。虽然巡检时间只有1秒,但因对数据进行有选择性的记录,数据量并没有随着巡检时间的缩短而指数级的增加。(3)软件后处理功能强大。可以方便的对数据进行多方面的处理分析,而且可以把数据方便导出到EXCEL表和WORD中,可以自动生成矿压报告。在12501综采工作面共布置8台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8、23、38、53、68、83、98、113号支架,矿压GPD60型压力传感器,每台压力传感器都能监测1个前左柱和1个后右柱压力,记

11、录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支架前后左右柱的压力变化情况。该仪器每隔1秒钟巡检一次液压支架前左后右柱的压力值,并且进行选择性实时储存,能够随时监测支架的工作状况,查看支架当前阻力值,以便于随时进行调整。工作人员按时采集仪器记录的数据,软件可对数据进行方便、快捷、全面的分析处理,及时统计出每一时间段内支架的平均阻力、加权阻力、最大阻力,并能够以数据为基础绘制各类压力曲线、书写报告,全面的总结支架的工作状况及工作面顶板压力的变化。见图2-2-1 JPD60型矿压传感器图2-2-1 JPD60型矿压传感器2.3 矿压观测方法通过对工作面支架压力的监测可以了解顶板垮落情况以及活动规律。工作面矿压观测点的布置如下

12、:在工作面共安装8个压力传感器,8、23、38、53、68、83、98、113号支架,各布置一台矿压GPD60型压力传感器,记录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支架前、后柱的压力变化数据。具体测点布置如图2-3-1图2-3-1 1250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站布置示意图工作面矿压观测数据分析3.1 基本顶来压情况分析数据选取时间从2015年9月9日15时至2015年9月25日12时,此段时间内工作面从2315.3m推进到2165.3m,平均推进150m。一般而言,基本顶来压主要是通过支架的工作阻力来判断。判定方法首先是确定来压步距,再确定来压强度、动载系数等。来压步距的确定是以观测日期和支架与切眼距离为横坐标,

13、以各循环的末阻力和时间加权阻力为纵坐标,绘出支护阻力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分布曲线,以支护阻力加其一均方差为基本顶来压判据。在分析来压情况前,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概念:(1)加权阻力(时间加权阻力):是指一个采煤循环或一定时间段内支护阻力的平均值,可用下式计算:其中小时。(2)最大阻力:是指一个采煤循环内或一定时间段内支护阻力的最大值。(3)平均阻力:是指一个循环内或一定时间段内支护阻力的算术平均值。(4)平均加权阻力:是指观测期间加权阻力的平均值。(35)平均加权阻力:是指观测期间加权阻力的平均值平均最大阻力:是指观测期间最大阻力的平均值。顶板来压步距主要是用加权阻力和循环末阻力来进行确定,横线为

14、各自的来压判据,来压判据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最大阻力来压判据,kN;-平均最大阻力,kN;-最大阻力均方差,kN;-加权阻力来压判据,kN;-平均加权阻力,kN;-加权阻力均方差,kN。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判据,各支架来压判剧如表3-1-1所示(6)支架的平均循环末阻力与其均方差之和作为判断顶板周期来压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数据计算的公式为:式中,循环末阻力平均值的均方差;n实测循环数各循环的实测循环末阻力;循环末阻力的平均值,。顶板来压依据: 各支架来压判据计算结果如表3-1-1所示。各支架循环 末阻力、加权阻力曲线如图3-1-13-1-8所示。红色、蓝色线段表示周期来压判据。紫色线段表示来压位

15、置。表3-1-1 支架周期来压判据支架循环/kN加权/kN平均循环末阻力均方差判据平均加权阻力均方差判据8#2154.21565.242719.451883.80424.542308.3423#2174.66596.732771.391779.24483.262262.5138#2260.17705.022965.191817.54565.932383.4753#1336.74391.101727.841022.59327.291349.8868#1787.03671.462458.491433.18531.531964.7183#1974.80574.142548.951637.49477.

16、212114.7098#2185.33537.962723.291825.94443.322269.26113#2245.55696.132941.681815.87530.982346.85图3-1-1 8号支架循环末阻力及加权阻力变化曲线图3-1-2 23号支架循环末阻力及加权阻力变化曲线图3-1-3 38号支架循环末阻力及加权阻力变化曲线图3-1-4 53号支架循环末阻力及加权阻力变化曲线图3-1-5 68号支架循环末阻力及加权阻力变化曲线图3-1-6 83号支架循环末阻力及加权阻力变化曲线图3-1-7 98号支架循环末阻力及加权阻力变化曲线图3-1-8 113号支架循环末阻力及加权阻力

17、变化曲线表3-1-2 各支架周期来压步距支架号来压次数支架号8#23#38#53#68#83#98#113#平均值/m18.60 9.60 15.80 13.20 8.80 15.00 7.20 10.80 11.13214.00 13.00 22.80 12.40 10.20 9.60 10.40 14.30 13.34313.60 8.00 13.60 10.00 18.83 12.20 11.20 7.50 11.87413.00 6.60 8.60 19.00 11.20 15.20 9.40 19.10 12.76511.20 9.20 17.90 13.20 10.58 17.60

18、 10.20 20.00 13.74612.60 21.20 11.70 13.60 11.20 12.00 15.95 10.30 13.57716.60 14.20 9.20 13.00 8.71 12.20 5.85 13.30 11.6388.80 11.20 16.20 9.60 11.46 14.20 14.00 16.20 12.71914.60 12.00 15.80 25.40 6.00 15.80 8.20 13.971019.20 8.80 8.00 9.00 10.40 19.80 12.53总平均值/m12.72表3-1-3 基本顶历次来压期间动载系数统计表支架号来压

19、次序支架号来压次数8#23#38#53#68#83#98#113#平均值11.27 1.53 1.30 1.29 1.74 1.56 1.31 1.34 1.4221.10 1.13 1.32 1.20 1.44 1.24 1.38 1.14 1.2431.22 1.58 1.38 1.34 1.39 1.18 1.26 1.54 1.3641.64 1.70 1.91 1.43 1.79 1.24 1.23 2.04 1.6251.18 1.43 1.19 1.59 1.63 1.46 1.32 1.53 1.4261.57 1.46 1.39 1.48 1.85 1.27 1.52 1.2

20、4 1.4771.43 1.59 1.38 1.63 1.41 1.64 1.55 1.40 1.5081.63 1.34 1.66 1.65 1.72 1.78 1.46 1.47 1.5991.38 1.31 1.62 1.42 1.34 1.81 1.26 1.55 1.46101.10 1.32 1.37 1.18 1.51 2.46 1.35 1.47111.82 1.19 1.62 1.81 1.44 1.67 1.59总平均值1.47从图3-1-1到图3-1-8中看工作压力曲线变化,曲线位于横线上部的,即是来压期间的工作阻力状态。数据统计结果如表3-1-2、表3-1-3所示。在此

21、次矿压观测期间共监测到10次顶板周期来压,最大来压步距为25.4m(第九次),最小来压步距为5.85m(第七次),平均来压步距为12.72m。顶板周期来压期间最大的动载系数为2.46(第六次),最小动载系数为1.1(第二次),平均动载系数为1.47。 从这10次来压显现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周期来压强度呈现一定的交替性,如第四次周期来压强度较第一次周期来压强度要大许多,随之来压强度呈降低趋势,伴随来压周期的增加,又呈升高趋势。每次周期来压,来压强度的峰值均在支架额定工作阻力范围之内(额定工作阻力为12000kN)。3.2 支架工作情况3.2.1 支架初撑力第一次周期来压期间工作面平均初撑力为1

22、474.7kN,占其设计初撑力(12000KN)的12.3%。第二次周期来压期间工作面平均初撑力为1517.5kN,占其设计初撑力(12000KN)的13.1%。正常情况下支架的初撑力分布应服从正态分布,即初撑力值以中间区域内力值占比例最大,过大和过小的比例都很小。但由实测数据分析可知,初撑力主要分布在10002000kN之间,支架初撑力明显偏低。工作面初撑力偏低,使支架经常处于低阻力情况下运行,可能导致顶板离层,严重时可能导致机道上方冒顶等事故。同时低工作阻力情况下对顶板的切顶作用减小。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应尽量提高支架初撑力,对顶板维护,切顶以及综放开采时提高顶煤的回收率均有重要意义。提高初

23、撑力的方法主要有:支架升架时,当支架接顶后仍保护操纵阀在升的位置35秒;经常清洁液压系统,使液压系统压力损失降低。缩短液压管路的长度,以减少管路损失。12501综采工作面观测期间支架初撑力的详细情况见表3-2-1及图3-2-1到图3-2-8表3-2-1 初撑力分布区间统计表(单位:%)支架号压力分布区间支架号0-5005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25002500-30008#7.2114.4135.5940.542.250.0023#3.6032.8838.7436.493.150.4538#8.5624.7740.0940.093.150.0053#12.1

24、637.8446.8520.271.800.0068#13.0640.5431.5334.231.350.0083#15.3227.9335.1429.283.150.0098# 9.0124.7739.6440.544.500.00113#9.0118.0236.0437.841.800.00图3-2-1 8号支架初撑力分布范围图图3-2-2 23号支架初撑力分布范围图图3-2-3 38号支架初撑力分布范围图图3-2-4 53号支架初撑力分布范围图图3-2-5 68号支架初撑力分布范围图图3-2-6 83号支架初撑力分布范围图图3-2-7 98号支架初撑力分布范围图图3-2-8 113号支架

25、初撑力分布范围图3.2.2 支架工作阻力频率分析评价支架的工作性能和顶板冲击程度主要是由支架的工作阻力在不同区间的百分比来确定,具体方法是划分N个区间(本分析N=9),分别统计支架工作阻力在各区间所占的百分比。统计结果如表3-2-2所示,再对各架不同区间的百分比以直方图形式表达,如图3-2-9至图3-2-16所示。可以看出,所观测的大多数支架工作阻力都没有超过额定工作阻力12000kN的现象,8个支架工作阻力在30003500kN间的较少,最多的为38号支架,达到了5.63%,其次为23号支架,达到了5.14%,因此,从支架阻力频率分布图来看,工作面支架超出没有额定工作阻力。表3-2-2 支架

26、工作阻力频率统计表 支架号压力分布区间支架号0-500500-10001000-1500015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40004000-45008#16.55 12.28 19.89 28.13 16.27 5.57 1.28 0.01 0.01 23#12.97 11.52 23.65 24.88 16.49 5.37 5.14 0.00 0.00 38#13.14 11.22 21.46 26.54 14.98 6.92 5.63 0.12 0.00 53#15.89 25.52 35.82 20.14 2.47 0.15 0.01 0

27、.00 0.00 68#22.83 20.17 24.12 20.72 8.58 2.80 0.78 0.00 0.00 83#16.92 13.61 23.43 28.13 13.49 3.31 1.08 0.03 0.00 98#18.28 12.72 20.01 25.88 14.85 5.75 2.49 0.00 0.01 113#18.98 12.48 20.91 23.34 13.70 5.86 4.65 0.05 0.03 图3-2-9 8号支架工作阻力直方图图3-2-10 23号支架工作阻力直方图图3-2-11 38号支架工作阻力直方图图3-2-12 53号支架工作阻力直方图图

28、3-2-13 68号支架工作阻力直方图图3-2-14 83号支架工作阻力直方图图3-2-15 98号支架工作阻力直方图图3-2-16 113号支架工作阻力直方图表3-2-3 支架最大加权阻力与循环末阻力统计表支架号加权最大/kN最大/额定(%)循环最大/kN最大/额定(%)8# 2979.73 44.47 2483.65 37.07 23# 3158.94 47.15 3465.20 51.72 38# 3554.06 53.05 3577.92 53.40 53# 2138.69 31.92 2356.62 35.17 68# 2764.58 41.26 3428.01 51.16 83#

29、3605.14 53.81 3758.97 56.10 98# 3158.13 47.14 3339.14 49.84 113# 3265.88 48.74 3535.15 52.76 表3-2-4 12月15日12月30日安全阀卸压统计表支 架 号安全阀卸压次数(次)累计持续时间(小时)前左柱后右柱8#00023#50538#6172353#08868#00083#05598#000113#000表3-2-5 支架窜液漏液统计表支架号8#23#38#53#68#83#98#113#窜液、漏液次数前左柱6116N0102后右柱810705304表3-2-3为各支架在所观测期间最大加权阻力与循环

30、末阻力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加权阻力最大值没有超出支架的额定工作阻力,支架的循环末阻力也没超过支架的额定阻力,说明ZF12000/20.5/42低位放顶煤支架能适用工作面的正常回采。图3-2-17 8号支架左柱漏液现象分析图图3-2-18 23号支架左柱漏液现象分析图图3-2-19 38号支架右柱漏液现象分析图图3-2-20 53号支架右柱安全阀开启现象分析图图3-2-21 68号支架左柱漏液现象分析图为了充分研究工作面支架工作状态,统计了工作面支架卸载时间,统计结果如表3-2-4所示,从表中可见,868号支架安全阀卸压次数频繁,说明工作面此处压力较大。同时也对12503综采工作面支架的窜液

31、、漏液现象从支架左右柱工作阻力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列出了部分支架窜液、漏液工作阻力变化曲线如图3-2-17至图3-2-21所示,全部支架窜液、漏液的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2-5所示。3.2.3 支架支柱受力分析长滩煤矿采用的支架工作阻力为12000kN,立柱:双伸缩4个,4根柱缸径相同,每根柱子的额定工作阻力为3000kN。一个传感器有两个通道,分别监测支架的一根左柱和一根右柱,为了所测的数据能充分说明支架立柱受力情况,对各架的立柱统计了循环末阻力。再对统计时间段内的循环末阻力求平均值,即定义为平均循环末阻力,详细统计如表3-2-6所示。表3-2-6 支架左右柱平均循环末阻力统计表支架循环最大

32、阻力/kN阻力/额定阻力(%)左边柱/右柱(%)8#左柱1059.2031.6294.96右柱1115.4633.3023#左柱1195.8535.70112.36右柱1064.3131.7738#左柱129.233.8610.70右柱1207.5136.0553#左柱696.6320.7963.89右柱1090.4032.5568#左柱861.7225.7277.42右柱1113.0833.2383#左柱1080.2332.2597.75右柱1105.1032.9998#左柱1109.4633.1297.66右柱1136.0833.91113#左柱1059.2031.6294.96右柱111

33、5.4633.30从表3-2-6可以看出,对于左柱,平均阻力最大的为23号架,占额定阻力的35.7%,对于右柱,最大的平均最大阻力为38号架,占额定阻力的36.05%,从表3-2-6和图3-2-22到图3-2-29可以看出,工作面支架右柱平均最大压力大于左柱的较多,左柱大于右柱最大的是23号支架,达到了112.36%。图3-2-22 8号支架左柱与右柱阻力对比图图3-2-23 23号支架左柱与右柱阻力对比图图3-2-24 38号支架左柱与右柱阻力对比图图3-2-25 53号支架左柱与右柱阻力对比图图3-2-26 68号支架左柱与右柱阻力对比图图3-2-27 83号支架左柱与右柱阻力对比图图3-

34、2-28 98号支架左柱与右柱阻力对比图图3-2-29 113号支架左柱与右柱阻力对比图3.3 工作面倾向压力分布图3-3-1 工作面倾向压力分布图从所观测的时间段统计分析,在工作面中间位置,支架工作阻力最小,向两端头呈逐步递增趋势。整个工作面从机尾向机头方向支架的平均循环末阻力值普遍小于3000kN。工作面中部循环末阻力值最小,约为1336.73kN。从上图可以发现,工作面支架压力变化趋势,与事实刚好相反。经支架单柱压力变化曲线分析和现场观察认为该现象主要是由于位于工作面中部的53#架左柱存在严重的漏液问题。结论与建议4.1 结论(1) 选用ZF12000/20.5/42型放顶煤液压支架,从

35、支护强度方面来看,设计合理,适应该工作面顶板和目前采高条件。(2)工作面的平均初撑力为1517.5kN,仅占支架额定初撑力(10128kN)的15%,绝大部分支架没有达到额定初撑力的要求,基本为被动支护,严重降低了支架的主动支护效果。(3)监测到10次顶板来压,最大来压步距为25.4m(第九次),最小来压步距为5.85m(第七次),平均来压步距为12.72m。顶板周期来压期间最大的动载系数为2.46(第六次),最小动载系数为1.1(第二次),平均动载系数为1.47。(4)左右柱受力不均,有的左柱大,有的右柱大,在此期间有的支架前左柱或后右柱没有受力,其主要原因是支架有窜液和漏液现象。(5)从工

36、作面倾向来看,工作面上端头压力大于下端头,在53号支架范围处最小,中部压力小于两端头,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立柱漏液造成的。(6)支架工作阻力偏小,而且出现漏液、窜液现象,是造致使成支架工作阻力总体偏低。(7)部分支架安全阀卸压次数较多频繁,持续时间长,致使支架支护顶板的性能降低。4.2 建议(1)顶板来压期间,动载系数较大,应加强顶板来压时的顶板管理;(12)支架窜液、漏液现象严重,应加强管理、维护工作,确保支架正常工作;(23)支架工作阻力总体偏低,应在加强窜液、漏液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规范支架工在升、降、移架过程中的操作,确保支架正常的工作阻力;(34)矿压问题是一个传统而又较为复杂的问题,为确保综放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应加强矿压观测的研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