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清热药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42379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理学清热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中药药理学清热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中药药理学清热药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中药药理学清热药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中药药理学清热药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药理学清热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学清热药课件.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中,药,药,理,学,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二、清热,(,方,),药,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一)概念,1,、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清热药。,根据主要性能,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虚,热药等五大类。,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一)概念,2,、里热证:是由外邪内传入里化热,或因内,郁化热所致的一类证候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心烦口苦,呼吸,迫促,小便短赤,大便结或兼便秘,腹胀,苔,黄,脉洪,甚至神昏谵语等。,2020/4/9

2、,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一)概念,2,、里热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多种急性传,染病,感染性发热,也包括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白血病和某些心血管疾,病等。里热证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实热和虚,热两大类。实热证又可进一步分为气分热,血分,热,湿热和热毒疮疡等各种类型。,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清热药,表热,-,发热、恶寒、脉浮数,-,辛凉解表,热证,里热,-,发热、不恶寒、脉数,-,清,(,里,),热,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清热药,虚热,-,热邪伤阴,-,清虚热,热证,实热,-,气分热,-,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清热泻火,

3、营血分热,-,神昏、发斑、出血,-,清热凉血,湿热,-,发热缠绵、小便不利、黄疸,-,清热燥湿,热,(,火毒,),-,疮疡肿毒,-,清热解毒,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二)主要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菌、抗病毒,?,2,、抗毒素作用:直接作用、间接作用,?,3,、解热作用,?,4,、抗炎作用,?,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6,、抗肿瘤作用,7,、消除自由基作用,?,抗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可视为外邪,是引起各种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的因素。,多数常用的清热药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菌谱较广。黄连、黄芩、黄柏、鱼腥草、板蓝根、

4、金银花等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连、,黄柏能抑制结核杆菌;苦参、金银花、龙胆草等能抗多种皮肤真菌感染;,金银花、穿心莲、鱼腥草等能抗流感病毒;青蒿、鸦胆子可抗疟原虫;,白头翁、鸦胆子能抗阿米巴原虫。清热药虽然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但其,抗菌活性与抗生素或人工合成抗菌药相比要弱很多,而且体外抑菌有效,并不表示体内就一定有效,反之亦然;单独用药也会产生细菌耐药现象,,可以考虑药物联用,如:大黄与黄连、黄芩、黄柏联用能对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产生协同抗菌效应。清热药抗病原微生物比较诱人的前景可,能

5、主要在于对一些抗生素耐药菌有效,而且某些成分与抗生素合用时可,以减少、延缓或逆转耐药。如:黄连、黄芩具有一定消除,R-,质粒的作用,,黄芩苷、小檗碱能提高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病原微生物,?,抗菌机制:目前清热药抗菌机制并不清楚,,可能为:直接破坏细菌结构;抑制核酸、蛋,白合成等。现在比较明确的抗菌成分主要有:,小檗碱、黄芩素、绿原酸、异绿原酸、木犀,草素、苦参碱、秦皮乙素、色胺酮、癸酰乙,醛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毒素,不少清热药具有抗内素素的作用。提高机体对内素素的耐受,力,是多数

6、抗生素不具备的效应。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菌壁的,一种成分,在菌体死亡时或活体以发疱形式释放出来,具有复杂,的生物活性,可引起发热、循环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休克,等。热清药如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蒲公英等有较强抗内毒素,作用,可能通过直接破坏和降解的方式;有的清热药可以通过抗,透明质酸酶、抑制凝固酶的形成而降低细菌毒力。穿心莲、苦木,能抗蛇毒。,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炎,大多数清热药对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大青叶、板兰根、穿心,莲等可以抑制二甲苯所导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知母、黄芩等对大

7、鼠佐剂关节炎也有显著抑制作用。,清热药抗炎机制可能是: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及释放;免疫抑制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解热,发热是温热病的主要症状,细菌、病毒、内毒,素等均可致热。清热药如知母、黄芩、黄连、大青,叶、板兰根、金银花、青蒿等对动物实验性发热模,型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清热药,与解表药不同,其解热通常不伴有发汗现象。清热,药的解热作用与其抗菌、抗毒素、抗炎效应关系密,切。,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影响免疫功能,不同清热药对免疫功能影响不同。有的可,以增强机体

8、免疫功能,如:黄连、黄芩、金银,花等能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山豆根、黄连、黄芩等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山豆根、黄柏等能促进体液免,疫。有的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如:黄柏可以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黄连、黄芩等能抗过敏。,?,其他,苦参、山豆根、青黛等能抗肿瘤;黄,芩等可镇静、降压、保肝等。,?,综上所述,清热药的清里热作用与其,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抗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密,切相关。,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三)常用药物,黄连、黄芩;,金银花、大青叶与板蓝根;,知母;,青蒿;,黄连解毒汤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

9、各论,黄芩,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芩,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一、性味功效: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二、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苷(,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芩的药理作用,1,、清热燥湿、泻火解毒:,(,1,),抗菌、抗病毒作用;,(,2,),抗炎、抗过敏作用;,(,3,),镇

10、静、降血压作用;,2,、其他作用,(,1,),降脂、保肝、利胆作用;,(,2,),抗氧化作用;,(,3,),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4,),促进细胞免疫和抗肿瘤作用;,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芩的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元是有效成分。其抗菌范围较广,,同时对多种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黄芩浸出液滤纸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显示出抑菌作用。与抗生素联用,黄芩可,以降低抗生素用量;对某些耐药株,还显示出一定逆转耐药活性。黄,芩苷在低于细胞毒浓度时就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HIV-1),复制,干预,HIV-

11、1,攻击靶细胞;黄芩素可抑制,HIV-1,,对人,HIV-1,逆转录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芩的药理作用,抗炎抗过敏作用:,黄芩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黄芩苷对炎症过,程中的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渗出及白细胞,游走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机理与其抗组胺释放及抗花生四烯酸(,AA,)代,谢有关。,抗过敏的作用机理与其抗组胺释放、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及抑制脂加氧酶的活性有关。,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芩的药理作用,镇静、降血压:,黄芩苷有抗焦虑作用,其药效与,dl-,四氢巴马汀及安定有,相加性。其在抗焦虑剂

12、量范围,(30,300,mg/kg,),无中枢,抑制作用,对肌肉协调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没有显著影响。,黄芩素能扩血管,降低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具有一定,降压效应。,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芩的药理作用,降血脂、保肝、利胆:,降血脂,-,降低肝及血清中的脂肪含量水平,,抑制脂肪分解和脂肪异生。,保肝,-,抑制肝内,LPO,形成和增强解毒功能。,利胆,-,黄芩素增加胆汁的分泌。,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芩的药理作用,抗氧化作用:,黄芩具有清除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系统中产生的,O2-,和,Fenton,反应,生成OH的能力,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黄芩中已

13、知的黄酮大都具有酚羟基,结构,因此是较好的抗氧化剂,脑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实验及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结果提示,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中,黄芩素抗氧,化活性更强。黄芩素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治疗。黄芩素能有效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凋亡,降低后者细胞毒作用。其可能机制:诱导,ROS,依赖性亚铁血红素基因,1,的表达,保护过氧化亚硝酸盐诱导的内皮损伤。黄,芩苷也能增强红细胞,SOD,活性。,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芩的药理作用,黄芩的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降,脂、保肝、利胆是其清热燥湿的药理学基础;,镇静、解热、解毒、利尿、降血压、抗氧化、,抗肿瘤等是

14、其泻火解毒的现代科学依据。,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芩的临床应用,湿温,暑温胸闷呕吐,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和胎动不安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芩的临床应用,小儿肺炎,小儿菌痢,预防流脑,预防,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沙眼,麦粒肿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

15、.Y.,Cheng,et,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Wall.,的,干燥根茎。,一、性味功效: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二、主要化学成分:,多种生物碱类,以小檗碱(黄连素,,berberine,)含量最高,约含,7%9%,,以盐酸盐形式存在;其次为黄连碱(,coptisine,)、巴马亭,(掌叶防己碱,,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的药理作用,1,、清热燥湿、泻火解毒:,(1),抗病原体作用:

16、抗菌、抗病毒、抗原虫;,(2),解毒作用,;,(3),解热作用,;,(4),抗炎和提高机体的防御机能,;,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降压作用;,(2),抗心律失常;,(3),钙拮抗作用,3,、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抑制血小板聚集,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的药理作用,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调节胃肠功能,;,(2),抗胃溃疡;,(3),利胆作用,5,、降血糖作用,6,、抗肿瘤,7,、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1),中枢镇静作用;,(2),中枢胆碱酯酶抑制效果,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的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黄连及小檗碱有广谱抗菌

17、作用。体外实验证实,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均具有抑菌作用。日本研究者也有报道,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淋,球菌、结核杆菌等对黄连都比较敏感,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等也是敏感,菌。对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耐药的痢疾杆菌对小檗碱也比较敏感。,整体实验亦表明,黄连能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存活率。黄连与,复方新诺明联用,对脑膜炎球菌的抑菌或杀菌活性较单用黄连或复方新,诺明增强数倍。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拟复方应用。,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的药理作用,抗

18、病原微生物:,机理:,1,)影响细菌糖代谢的中间环节;,2,)与菌体内,DNA,形成复合物,影响,DNA,的复制;,3,)核糖体的异常聚集,干扰了细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的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抗心衰,小檗碱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使麻醉豚鼠、狗及清醒大鼠,心肌收缩力增强。作用不受利血平、普萘洛尔、酚妥拉明和切断迷走神,经的影响,可能与其阻断,K+,通道,促进,Ca2+,内流有关。对人,小檗碱可,以显著增加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运动能力,,改善呼吸因难,-,疲劳指数,降低心室过早综合波的发生

19、频率和复杂性。另,外,长期随访表明,小檗碱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而且,,小檗碱还可降低实验性心肌肥厚大鼠血浆及左心室中,NE,、,Adr,水平,抑制,心肌肥厚。对心率的影响,主要以负性频率为主,有助于治疗心衰。,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的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抗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小檗碱有明显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能抑制,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CaCl2,、,BaCl2,、电刺激、冠脉结扎等诱导),并,显示出良好的量效关系。对于实验性房扑、房颤、室颤,小檗碱也有对,抗作用。,?,(,3,)降压,小檗碱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降压持续时间短

20、,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现象,不受切除迷走神经的影响,并能增强乙酰胆碱和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降压效应。推测此作用与小檗碱竞争性阻断,-,受体、减,慢心率及扩血管(扩血管效应与血管内皮及钙离子相关)有关。,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的药理作用,?,促进学习记忆功能,小檗碱能减少,-,淀粉样蛋白的分泌,改善大鼠空间,记忆损伤;还可扩张脑膜血管,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死亡。,?,抗氧化,黄连炮制品可清除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所产生的超氧阴,离子,(SAFR),和,Fenton,反应生成的羟自由基,(HFR),,并能抑制,HFR,诱导的,小鼠肝脏匀浆脂质过氧化。,?

21、,镇静、催眠,黄连中的叔胺生物碱能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小檗碱、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及药根碱经还原后的四氢,体叔胺生物碱中枢抑制作用较强。四氢小檗碱具有抗阿朴吗啡、甲本丙,胺及条件性逃避反应等作用,具有与氯丙嗪相似的抗精神病效应,对脑,电波的影响也很明显。,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的药理作用,黄连清热燥湿与抗菌、抗病毒、解毒、,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有关;其泻火解毒,与镇静、解热、降压、抗肿瘤等有关;,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其新作用。,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的临床应用,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眠

22、,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的临床应用,菌痢、急性胃肠炎,小儿秋季腹泻,,慢性胆囊炎,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糖尿病,急性肾盂肾炎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的临床应用,酒黄连,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的不良反应,小鼠灌胃小檗碱,LD50,为,329,mg/kg,;狗静脉注射后致,死剂量为,10,20,mg/kg,,口服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黄连煎

23、剂和小檗碱会致过敏反应,如药疹,重者表,现为过敏性休克。人口服小檗碱可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静脉滴注可致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个别可出现呼吸骤停;长期口服能引起溶血性贫血。另有报,道,小檗碱能剂量,(10,20,mol/,L),依赖性诱导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和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并增强胆红素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金银花,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金银花,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花蕾。,一、性味功效: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

24、功效。,二、主要化学成分:,绿,原,酸,类,化,合,物,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和,异,绿,原,酸,(,isochorogenic,acid,),,,还,含,有,黄,酮,类,物,质,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忍冬苷,挥发油及皂苷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金银花的药理作用,?,1,、清热解毒,?,(,1,)抗菌、抗病毒作用,?,(,2,)抗内毒素作用,?,(,3,)抗炎解热作用,?,2,、凉血止血,?,3,、其他作用,?,(,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降脂作用,?,(,3,)抗早孕作用,

25、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病原微生物,体外实验证实,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菌作用,金银花灌胃给药,可以降低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率。含药血清中的绿原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5,g,/mL,和,0.25,g,/mL,。其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铜绿假期单胞菌、结核杆菌亦有效,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金银花对致龋齿的变形链球菌、放线粘杆菌和引起牙周病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龈类杆菌及伴放线嗜血菌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其抑菌主要活性成分是绿原酸、异绿原酸和木犀草素。金银

26、花水提物体外,对真菌如青霉、黄曲霉、黑曲霉也有抑菌活性。,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病原微生物,金银花也有一定抗病毒活性。其提取物体能增强体外细胞抗腺病毒的能,力,醇提物作用强于水提物。金银花在细胞外能抑制柯萨奇病毒及,ECHO19,型病毒,也能抗豚鼠巨细胞病毒。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疱疹病毒增多,有抑制作用。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对呼吸道最常见的几种病毒: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3,型、,5,型、腺病毒,7,型等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对于流感病毒,3,亚型及副流感病毒型,绿原酸在一定浓度下也具,有体外抑制作用。,金银花抗内素素作用明显。与青霉素合用,还能增强

27、青霉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抗炎、抗过敏,金银花水煎液、口服液及注射液对角叉菜胶、三连菌苗致热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对蛋清、角叉菜胶、二甲苯所致水肿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皂苷类成分是其抗炎的主要物质。绿原酸及环烯醚萜糖苷类,物质具有抗过敏作用,缓解,OVA,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另外,,还能增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促进,sIgA,产生,增强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也能抑制,DTH,反应。其抗过敏的可能作用机制是:抑制,iNOS,、,COX-,2,的,表达及,TXA2,的生成;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过敏小鼠体内,IL-4,、,OVA-sIgE,水平及,IL-4,/,IF

28、N-,比值。,抗早孕,金银花腹腔注射能终止小鼠早、中、晚期妊娠,对狗静脉滴注可抗,早孕,对怀孕三个月的猴也有效。此作用可能与金银花降低血中孕酮水,平有关。,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金银花的临床应用,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金银花的临床应用,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阑尾炎、阑,尾脓肿;钩端螺旋体病;皮肤病;肿瘤,放疗、化疗口干症;以及菌痢、慢性肠,炎、高脂血症、传染性肝炎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大青叶与板蓝根,-,大青叶,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大青叶与

29、板蓝根,-,板蓝根,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大青叶与板蓝根,大青叶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Fort.,的干燥叶,板蓝根是菘蓝的根。,一、性味功效: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的功效。,二、主要化学成分:叶含色氨酸、靛玉烷、葡萄糖芸苔素,及挥发油等。根含靛苷、靛玉红、板蓝根结晶乙、丙、,丁及氨基酸、抗菌物质和糖类。,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大青叶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1,、清热解毒:,(,1,)抗菌、抗病毒作用,(,2,)抗内毒素作用,(,3,)抗炎解热作用,2,、凉血消斑:抑制血小板聚集,3,、其他

30、作用:,(,1,)促进免疫功能,(,2,)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作用,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病原微生物,大青叶及板蓝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大肠埃希菌都显示一定抑菌,活性。,板蓝根煎剂在1200 稀释度时即有显著的抗人巨细胞病毒,效应。其粗提物体外能明显抗流感病毒。板兰根提取物抗病,毒活性大小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氯仿部位,水,提部位,石油醚部位。,大青叶提取物体内、外对单纯孢疹,病毒也有较明显对抗作用。,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提高免疫功能,在最大无毒剂量范围内,板蓝根可明显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增

31、加,正常小鼠脾重、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的脾指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的降低有明显对抗作用;显,著增强二硝基氯苯所致正常小鼠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增加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并明显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板蓝根凝集素对小鼠胸腺的发育和胸,腺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板蓝根多糖增强抗体的产生、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强宿主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其保护宿主抵抗,胞内菌的感染。,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肿瘤,大青叶、板兰根能抗白血病。靛玉红具有抗肿瘤作用,它,能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

32、病,但其本身的水溶性和脂溶性均较,差。板蓝根高级不饱和脂肪酸也有抗肿瘤活性。板蓝根二酮,B,对肝癌,BEL27402,细胞株、卵巢癌,A2780,细胞株具有较强的体,外杀伤能力,其半数抑制量分别为8.2 g/mL和7.8 g,/mL,。,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大青叶与板蓝根的临床应用,热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大头疫,丹,毒,痈肿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大青叶与板蓝根的临床应用,乙型脑炎;腮腺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黄疸肝炎;麻疹合并肺,炎;以及水痘、痛风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知母,2

33、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知母,知母是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ge.,的干燥根茎。,一、性味功效: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二、主要化学成分:知母皂苷、黄酮类、知母多,糖及烟酸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知母的药理作用,1,、清热泻火:,(,1,)抗菌作用,(,2,)解热作用,(,3,)对,-,肾上腺素受体的调节作用,2,、生津润燥:,(,1,)降低血糖作用,(,2,)对肾上腺皮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3,、其他作用:改善学习记忆、利胆、抗肿瘤、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消

34、化作用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知母可用于治疗阴虚。知母能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心率,加快的作用,降低心肌肥厚小鼠心重指数,表明其有一定的拮,抗儿茶酚胺的作用;能降低腹主动脉结扎小鼠清醒态心率,增,强跑步能力。这些效应可能有助于改善心衰。对甲亢大鼠,知,母皂苷降低脑组织病理性增高的,-,受体密度,也能使氢化可,的松大鼠外周淋巴细胞膜上增多的,-,受体密度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并不影响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对糖皮质激素受体也无,明显影响。,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降糖,知母提取物可以降低小鼠、大鼠、兔实验性高血糖,高,剂量时(,200

35、 mg/kg,)也降低小鼠、兔正常血糖。其降糖有,效成分为:知母总酚、知母多糖、芒果苷等,其中知母聚,糖,B,活性更强。其作用机制是:促进肝糖原生成,抑制肝糖,原分解;促进骨骼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苷酶。,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改善学习记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大鼠,知母总皂苷能降低脑组织高表达的,nNOS,,提,高,eNOS,表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知母皂苷有抗氧化作用,能改善,D-,半乳糖造成的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实验研究还显示,知母皂苷,B,可通过,抑制,-AP,引起的,p53,及其后续的,DKK,表达的增加,从而有效改善,AD,大鼠脑,内神

36、经元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推测可能是由于知母能减轻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以及,NO,的毒性。此外,知母皂苷尚可促进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上调衰老鼠脑,N,受体和,M1,、,M2,受体密度,对青年鼠则无明显影响;,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知母中的菝葜皂苷元(,sarsasapogenin,)还具有抗,抑郁活性,可能与其抑制单胺氧化酶,调节中枢单胺神经递质系统功能有,关。,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知母的临床应用,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知母的临床应用,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传染

37、病;,老年痴呆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青蒿,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青蒿,青蒿是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一、性味功效: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除蒸,截疟,的功效。,二、主要化学成分:,青蒿主要含倍半萜类的青蒿素(,artemisinin,),青蒿甲、乙、丙、丁、,戊素(,artemisinin,I,、,II,、,III,、,IV,),青蒿酸(,artemisic,acid,),,青蒿酸甲酯(,methyl,areannuate,),青蒿醇(,artemisinol,)等和黄,酮香豆素类

38、成分及挥发油。,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青蒿的药理作用,1,、截疟:,2,、解热解暑除蒸:,(,1,)抗菌、抗病毒作用,(,2,)抗寄生虫作用,(,3,)解热、镇痛作用,(,4,)抗炎、免疫作用,3,、其他作用,(,1,)抗肿瘤作用,(,2,)祛痰、镇咳、平喘作用;抑制心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和血压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病原微生物、抗疟,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有强抑制活性,若与奎宁联用则活性更强。青蒿琥,酯对间日疟、脑型疟和恶性疟治疗作用,主要作用于疟疾原虫红内期无性体,,也能杀灭恶性疟原虫早期配子体。目前认为青蒿类药物抗疟机制为:铁介导,的药物分

39、子内过氧桥裂解产生自由基(富含疟色素的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株,和伯氏疟原虫对青蒿素均较为敏感;虫体发育愈成熟,疟色素含量愈高,对,青蒿素愈敏感;自由基清除剂过氧化氢酶、生育酚、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及,二硫苏糖醇等则能降低青蒿素的抗疟作用);抑制血红蛋白酶;破坏血红素,解毒机制;烷化,DNA,。,青蒿尚能抗血吸虫,其衍生物对鼠弓形体也有抑制活性。也可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主要原因:降低血清,NO,水平。,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癌,二氢青蒿素体外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C6,增殖,促进,C6,细胞凋亡。此作用,通过增加胞内活性氧自由基实现。青蒿琥酯体内、外都能抗血管生成,可影

40、,响血管内皮生长与实心条索形成,使血管生长期明显滞后。可能由于其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黏附分子,ICAM-1,等因子的表达。青蒿素、青蒿酸也有抑制,瘤细胞生长作用。研究表明,不同衍生物抑瘤强度不同:青蒿琥酯对白血病、,结肠癌细胞株作用最强;二氢青蒿素对女性生殖系统源性的几种瘤细胞株宫,颈癌,Hela,、子宫绒毛膜,JAR,、,embryo transversal,癌,RD,、卵巢癌,HO-8910,活,性强于青蒿琥酯。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对,60,多种瘤株的活性,仅比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等)略弱。通常瘤细胞表面表达大量转铁,蛋白受体,可摄入大量铁供增殖需求,青蒿素类药

41、物与铁生成自由基,对瘤,细胞选择性更大。青蒿素类衍生物还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机制尚不完全,明确。,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青蒿的临床应用,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痨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青蒿的临床应用,疟疾;慢性支气管炎;退热;矽肺;,皮肤真菌病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解毒汤,黄连,9g,黄芩,6g,黄柏,6g,栀子,6g,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9g,黄芩,6g,黄柏,6g,栀子,6g,功效:,泻火解毒,2020/4/9,中药药理学特

42、论,-,各论,?,黄连解毒汤首载于葛洪肘后备急方,但未给出方名,王焘外台秘要始冠以黄连解毒汤之名。本方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4,味中药按,3,2,2,3,比例配伍组成,其中以黄连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为君,;,黄芩清肺热、泻,上焦之火为臣,;,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合为佐使,共以收泻火解毒之功,无论内服、外,服,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黄连解毒汤,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解毒汤的药理作用,1,、泻火解毒,(,1,)抗菌、抗细菌毒素作用,(,2,)镇静、解热作用,(,3,)抗炎、促进吞噬作用,2,、对心脑功能的作用,(,1,)降血压作用,(,2,

43、)改善脑缺血,(,3,)防止动脉硬化作用,(,4,)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应激的影响,3,、其他作用:,(,1,)抗溃疡作用,(,2,)止血作用、,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病原体,?,对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对螺旋菌、,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病毒等显效。,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不起作用。通过对,金葡菌感染的小鼠灌胃给与本汤剂,发现,感染小鼠死亡率降低,和给与土霉素对照,组的小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炎,?,(,1,)膜保护作用,?,(,2,)升高,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IL-2,水平,

44、?,(,3,)对血管内皮细胞增值及粘附中型粒细,胞能力的影响,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镇痛,?,ICR,小鼠给与黄连解毒汤(,1g/ml,)低剂量、高剂,量和泻痢停(,1,:,4,混悬液)灌胃,,1,小时后腹腔注,射,0.6%,乙酸,0.2ml/,只,记录小枢扭体次数,。结果,,黄连解毒汤显著地镇痛作用。小鼠尾尖热刺激测,量小鼠摔尾反应痛阈值(秒)给本方,15,分钟后,,小鼠的痛阈值延长。,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保护胃粘膜,?,(,2,)保肝,?,(,3,)止泻,?,另外本方还有促进小肠吸收、对肠蠕动,有抑制作用。,20

45、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血液系统的作用,?,(,1,)止血:本方用于对实热的出血有较好的止血,作用,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黄连解毒汤提取,物内服,测定其对,APTT,、凝固因子的变动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表明本方既有凝固因子样作用,,,但对凝血酶原无影响。,?,(,2,)抗血栓:本方可使正常人和病人体外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然而在正常组,血小板聚集时,间缩短。并能显著抑制,ADP,引起血小板聚集,,说,明本方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降压,?,(,2,)抗动脉粥样硬化,?,(,3,)对微循环的作

46、用,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解热,?,(,2,)镇静、催眠、抗惊厥,?,(,3,)改善脑血流量及益智作用,?,(,4,)减少过氧化脂质,?,.2010,年中药药理学上课辅件,中医药治疗痴,呆,.ppt,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解毒汤的临床应用,一切实热火毒,三焦实热之证。,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解毒汤的临床应用,败血症、脓毒血症;咽喉炎、扁桃体炎;高,血压;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带状疱疹;以及肺炎、流脑、乙脑、大疱型多,形红斑、湿疹、脓疱疮、急性肾盂肾炎、失眠,症、乙型肝炎、帕金

47、森病、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解毒汤的临床应用,一切实热火毒,三焦实热之证。,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黄连解毒汤的临床应用,败血症、脓毒血症;咽喉炎、扁桃体炎;高,血压;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带状疱疹;以及肺炎、流脑、乙脑、大疱型多,形红斑、湿疹、脓疱疮、急性肾盂肾炎、失眠,症、乙型肝炎、帕金森病、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清热方药的研究思路,?,1,、重视清热方证结合研究,(,1,)里热证与急性传染感染性疾病(发热、炎症模型),(,2,)里热证与五类不同清热药的作用

48、(共性与个性),(,3,)清热方药对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诱生释放、体内作用),(,4,)清热方药对免疫防御功能影响的研究(抑制、增强、调节),(,5,)清热方药对神经体液系统影响的研究(应激反应),(,6,)清热方药对血液系统影响的研究(热瘀互结),(,7,)清热方药对不同病种治疗作用的研究(不同系统感染性疾病),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清热方药的研究思路,?,2,、重视清热方药对病原微生物作用的深入研究,(,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2,)对感染过程的影响即粘附、生长繁殖和释放毒素的影响,(,3,)亚抑菌剂量对病原体生长代谢的影响,(,4,)对病原体毒素和侵袭力的影响,(,5,)对耐药性的影响,(,6,)与抗菌素合用的研究,2020/4/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清热方药的研究思路,?,3,、复方、单味中药、有效部位、有效成分,与药效相结合的研究模式,(,1,)复方、拆方、组方规律的研究,(,2,)活性成分变化与药效关系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