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额统计讲稿讲义PPT.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1348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定额统计讲稿讲义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劳动定额统计讲稿讲义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劳动定额统计讲稿讲义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劳动定额统计讲稿讲义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劳动定额统计讲稿讲义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定额统计讲稿讲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定额统计讲稿讲义PPT.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节 劳动定额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一、劳动定额的概念,劳动定额:是指企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预先规定的每个劳动者在单位的时间内应当生产的产品(或完成的工作量)数量标准;或规定每个劳动者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应当消耗的劳动时间数量标准。,劳动定额与劳动生产率(lab our productivity)不同,劳动生产率是企业或生产工人的实际劳动效率,是实际统计得来的;而劳动定额是根据企业各方面的条件预先制定的一个目标或标准,企业的每个劳动者必须经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劳动定额统计的作用:,1.它是合理组织生产和协调各工种之间关系的依据,2.它是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2、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3.它是核算及发放工资和奖金的重要依据,二者均是反映劳动效率的指标,劳动定额为提高劳动效率确定了一个目标,劳动生产率统计为制定合理劳动定额提供依据。,二、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1.工时定额(又叫时间定额)(工分/件、工时/件、工日/件),工时定额:是指企业规定每个工人(或每个班组)完成单位产品或另件所需要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属于劳动定额的逆指标。,例如,规定车制一条罗杆需要30分钟,则30分钟/条就是车制罗杆的工时定额。这个指标愈小愈好,所以把它称为劳动定额的逆指标。,2.产量定额(件/单位时间),它是规定在单位时间内每个工人或每个班组应当完成的产品或另件数量标准。,例

3、如,规定每小时车制两条罗杆,则2条/时就是产量定额。这个指标是愈大愈好,所以称它为劳动定额的正指标。,二者的关系:,二者可以互相换算,二者互成反比例的关系,工时定额数值高,则产量定额数值低,工时定额数值低,则产量定额数值必然高。,二者的应用范围:,一般来说,生产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另件,以采用工时定额较为方便。,例如:车制较大型的长轴,车制一条需要20小时才能完成,若采用产量定额为0.05条/小时或0.4条/日,有小数存在,不直观、计算也不便。若采用工时定额为20小时/件,这比前者直观、方便很多。,若生产一件产品需要时间不长,或在单位时间内产量很大的产品或另件,则采用产量定额较为方便。

4、,例如:用冲床冲制小型的铁垫片,时产量达4000件,若采用工时定额为0.015分钟/片,数字太小,工人记定额十分不便,若采用产量定额则为4000片/时,就方便多了。,看管定额:是指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同时应当看管的机器设备的台数。这种定额一般多用于工人可以同时看管多台机器设备的部门。如自动化生产设备、纺织部门等,象采油厂每个采油工人同时看管几口采油井。一般我们讲的定额是前两种形式。,第二节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一、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的计算,(一)一种产品劳动定额完成程度的计算,由于劳动定额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产量定额,一种是工时定额,因此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也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1产量定额

5、完成情况,2工时定额完成情况,公式指标愈大,说明实耗工时比定额工时愈小,则工时定额完成程度愈高,和是一致的。工时,定额是个逆指标,愈小愈好,为了和结果一致,所以将定额(计划)放在分子上。,在单一产品生产条件下,按上述两种方法计算的生产定额完成程度结果一致。,例如,有某工人全日8小时生产某种另件36件,(平均每件耗用工时13.33分钟,平均时产量为4.5件),规定该产品工时定额为15分钟,产量定额为4件/时,试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二)多种产品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的计算,由于不同种类产品的实物产量不能直接加总,所以只能用工时定额来计算若干种产品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对于实行

6、产量定额的企业,必须将产量定额换算成工时定额进行计算。,由于单位产品实耗工时是个平均指标,其计量单位亦不同(2时/米 2时/吨 2时/件等)所以不能直接加总,必须象编制指数那样,进行加权计算。其方法有二:综合法、平均法。,1综合法,用符号表示:,用绝对数表示:,结果表示因定额完成的好坏,引起的生产工人劳动时间的节约或超支。若之差为正,说明实耗时间比定额时间少,为时间节约;若之差为负,说明实耗时间比定额时间多,说明超定额。,2平均法,它是在己知各种产品定额完成程度tn/t1的基础上,以T1为权数采取加权算术平均的方式对其求平均完成程度的,即平均指数原理。,(T1=Q1t1),用绝对数表示:,结果

7、说明问题同综合法,【例如】某企业报告期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各种产品定额完成情况资料如下,试计算三种产品劳动定额平均完成程度,完成定额工时数(工时)Q1tn或T1,若己知的资料是蓝体则用综合法,用绝对数表示:6600-5960=640 工时(节约时间),用绝对数表示:6600-5960=640 工时(节约时间),计算结果表示 实际比定额节约10.74,全部产品定额工时总数比实耗时间增长10.74%,实际比定额节约640工时。,若不知产品产量,只知表中黑体资料,则用平均法,二、计算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时产量与工时定额的内容与范围(分子),1.工时定额,基本定额:在正常劳动条件下,对生产单位产品规定

8、的应耗劳动时间标准。,补充定额:由于实际工作中出现劳动条件不正常,而在基本定额基础上补加的时间。,二者之和为企业生产条件失常状态下,生产单位产品应耗的时间标准。,【例如】在正常劳动条件下,加工一件零件的工时定额为25分钟/件。实际生产时,由于金属材料质量或规格变动,如硬度增加,使加工操作时间增加到30分钟/件。,这里25公钟/件基本定额,5分钟/件为追加定额,30分钟/件为企业生产条件失常状态下单位产品应耗的时间标准。,(1)企业在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时,若目的是为了 观察生产工人在纯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效率,则工时定 额不仅包括基本定额,而且要包括追加定额。因为追 加定额不是由于工人责任造成的,

9、若不包括,势必会 缩小工人定额完成程度,挫伤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也 不能真实反映生产工人本身的生产效率。,(2)若目的是为了考察企业的生产效率,工时定额只 包括基本定额,不包括追加定额,因为补充定额是由 于企业责任造成的,如制度不完善、劳动组织不合理 等。,2产品产量(Q1)的确定,一般所说的产品产量是指工业生产活动的有效成果,即合格品数量。计算产品产量时,这部分是最主要的,必须包括。,废品是否包括在这里的产品产量中呢?,工人责任废品:是由于工人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废品,如工人工作不负责任,或因工人过失造成机器损坏等。,非工人责任废品:由于车间或企业生产管理不善,劳动条件不正常所引起的废品。如原材料

10、不合格,机器设备故障,停机开机等。,(1)若目的是为了观察生产工人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产品产量不仅包括合格品产量,也包括非工人责任废品。,(2)若目的是为了观察企业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产量只包括合格品质量,不包括任何责任废品,因为废不论是工人原因造成的,还是车间企业责任造成的,都应由企业负责。,(二)、实耗劳动时间T的确定(分母),由于计算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时,所使用的时间尺度长短不同,实耗时间所含的内容也不同。,1若按工时为单位计,实耗劳动时间只包括工人从事有定额工作所消耗的工时,也就是生产分子的产品产量时所耗用的时间。(工分忽略不计),2若以工日为单位计,实际消耗的时间除包括从事有定额工

11、作所耗工时外,还包括非全日的缺勤,停工及无定额工作工时在内,因为它们也包括在一个工作日内。(如新产品试制、新产品生产、非生产时间等会产生无定额工作),3若以工月为单位计,实耗劳动时间不仅包括有定额工作所耗时间,非全日缺勤、停工、无定额工作时间,还包括全日停工、缺勤,无定额工作时间在内,按工月计算的实耗劳动时间实际上就是该月的制度工作工时数。,计算定额完成程度时,实耗时间尺度的选择是随研究任务、目的的不同而不同的。,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观察生产工人在纯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效率,一般用实际工作工时为尺度。,若目的是为了观察车间、班组的定额完成程度,用工日为尺度。,若目的是为了反映整个企业的工作质量,测定

12、在具体生产技术及劳动组织条件下生产定额的完成情况,一般以工月为尺度。,若把以上三个因素都考虑进去,即根据Q、tn及T1的内容和范围,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一般有以下两种:,(1)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例如】某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合格品数量分别为8000、3570、1968;非工人本身原因造成的废品分别为160、26、0;产品的基本定额每件分别为2、4、5;非工人本身原因造成的追加定额每件分别为0.5、0、0;工人从事有定额工作实耗工时分别为17680、13645、9360,则,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完全成情况,(2)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分母实质上就是报告月制度工作工时数,该指标综合反映了各

13、种时间因素对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的影响,【例如】某企业报告期生产工人平均人数299人,制度工作天数为20天,实行8小时工作制。该企业主要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报告期合格品数量分别为8000、3570、1968;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分别为2、4、5;工人从事有定额工作实耗工时分别为17680、13645、9360;停工时间分别为1224、954、300;缺勤工时为1456、1331、520;非生产工时分别为440、710、220(报告期无其他无定额生产性工作)。试计算企业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83.86%,分母也可如下方法计算:,三、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一)分析劳动条件失常和劳动时间利用

14、不充分对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例如】某企业报告月劳动定额完成情况资料如下。,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计算工人和企业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分母是生产,这些产品实际消耗的工时,,分子展开分解为:,也就是,是总产量。,,,指合格品定额完成程度;,指条件失常情况下,增耗,其中:,时间占实际消耗工时比重。,合格品定额工时;,为制度工作工时。,上述计算结果表明:,若不算4504这部分的话,工人劳度只能完成98.61%但计算时包括,而企业不包括,所以比企业多。,从企业实际效果看: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为83.86%,没有完成定额要求,差16.14%才能完成定额。,从工人在纯工作时间的劳动能力来看:劳动定额完成

15、程度为109.68%,超9.68%完成定额。,企业和工人劳动定额两者相差25.82。,企业劳动定额完成情况之所以这样差,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1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在制度规定应该工作的时间内,没有利用的时间总数为7155工时(2478+3307+1370),约占制度工作工时的15%,折合成定额工时数为7056工时。,(71550.9861,因为合格品定额工时实耗工时的比例为0.9861:1),损失的定额工时与企业实耗总工时之比为:,705647840=14.75%,由于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14.75%。,2.由于劳动条件失常,使工人劳动定额多完成数,由于劳动条件失常损失

16、4504定额工时,使工人劳动定额多完成:,或109.68%-98.61%=11.07%,,由于以上两个原因,使企业劳动定额与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相对共少完成了:11.07%+14.75%=25.82%.,而企业不算这部分。所以,使企业劳动定额相对少完成11.07%。,若要采取措施,提高整个企业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的话,那么可以从以上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二)按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分组,考察 定额完成程度不同的工人构成情况。,利用统计资料分别计算出企业、车间或班组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指标,它只能所映企业、车间、班组劳动定额的平均完成程度;这种过于粗略的方法还无法细致地

17、说明该企业车间或班组到底有多少工人完成定额,有多少没有完成定额。,因此,利用分组法,按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进行分组,不仅可以发现先进的个人或班组,还可暴露落后的班组或个人,以便总结经验和教训,采取相应的措施,落后赶先进。同时还可发现劳动定额水平是否先进合理,是偏紧还是偏松,为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提供依据。,某企业三个车间其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分组资料如下:,解:采取加权算术平均法将各车间及企业劳动定额平均完成程度指标计算出来,即:,第一车间最好为112.25%,第二车间次之,超额10%,第三车间完成的最差,只超额3%。总的来说三个车间都超额完成任务,平均超定额8.65%。,从各车间工人劳动定额分组

18、情况来看:,第一车间先进与落后工人定额完成程度差距较大,有(3/40)7.5%的工人没有完成定额,有(2/40)5%的工人超定额30%。,从各车间定额综合完成程度看:,第二车间情况较好,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数分布比较集中,完成100%-110%的工人数占60.25%,且没有出现未完成定额的工人。,第三车间工人数分布虽然比较集中,但完成定额程度偏低,其中是有9人未完成定额,有25.7%的工人未完成定额,定额完成程度最好的也在110%-120%之间。,若三个车间是并列的,生产同种产品,定额一样则可以进行以上分析,并结合各车间的具体情况,分析属于劳动态度问题,还是技术熟练程度或是组织管理问题,以

19、便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得各组更好地完成定额。,若三个车间属于流水线作业或工种不同,定额不一样,则应对定额完成程度过低或过高的组还要进一步研究定额本身制定的是否合理。过高,不适应实际情况,失去了定额本身的意义作用;过低,会挫伤工人劳动极积性。应对定额本身进行修订。,第三节 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的应用,一、检查劳动定额水平,为修订劳动定额提供信息,企业制定的劳动定额是否合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反映出来。有的企业制定的劳动定额,工人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而且超定额很多,就说明企业制定的定额偏低,若按照这种定额编制从业人员计划或工资计划,就会造成劳动力和工资基金的浪费,如果作为奖励的依据,也会失去鼓励的意

20、义。,如果企业制定的定额过高,大部分人经过努力也达不到,便会使工人对完成定额失去信心,挫伤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检验:那么劳动定额制定的是否合理怎样检验呢?可根据工人劳动定额平均完成程度指标进行检验:,当工人劳动定额平均完成程度较低,而且有大部分人完成不了定额时,则说明劳动定额制定的偏高;当工人劳动定额平均完成程度很高,说明劳动定额制定的偏低。,修订依据:根据以上检验依据(结果),可对劳动定额进行修订。修订时应以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平均先进完成程度指标作为依据。,平均数:指一般的算术平均数。,平均先进数:是将平均数作为最低标准,将达到数据和比这个数先进的各个数据选出来,再进行一次加权平均所得的平均数

21、。一般来说,企业都是选平均先进数来制定定额的。这样比一般水平略高一点,绝大部分人经过努力都可达到。,修订方法:首先确定定额压缩系数,定额的修订不仅仅有这一种方法,这里仅仅是使用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怎样修订定额的。,若系数1 说明定额制定的太高,即生产一件产品规定消耗的劳动时间太少。,若系数1 说明定额制定的太低,即生产一件产品规定消耗的劳动时间太多。,其次,用修订系数乘以原劳动定额,则为修订后的定额。,例如: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平均先进完成程度为80%,原工时定额2工时/件,说明几乎所有的工人都完成不了定额,应加以修订。,修订系数=10.8=1.25,则修订后的工时定额为:1.25

22、2=2.2工时/件,假如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平均先进完成程度为145%,说明定额制定的偏低,应加以修正。,修订系数=11.45=0.69,新工时定额=0.692=1.38工时/件,二、计算工人超额劳动报酬的依据,这里衡量工人是否提供了超额劳动的定额完成程度,与前面计算工人劳动能力的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不同。,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是以定额工时总数与实际消耗的工时总数相对比来计算的;而这里是 以制度工作工时数作为实耗工时来计算的。因为制度工作工时对每一个工人来说都是相等的,完成了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就可得到基本工资,超过了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可得超定额报酬。其计算公式如下:,这里应注意工人从

23、事非生产活动所耗工时、无定额工作工时及停工工时的处理:,1.工人从事非生产活动所耗工时、无定额工作所耗工时,应计入工人实际完成的定额工时之内。,因为工人不论从事什么性质的活动,即无论是生产性劳动,还是非生产性劳动,是有定额工作时间,还是象试制新产品等这样的无定额工作时间都是为企业提供的劳动,那么工人就应该得到劳动报酬,将二者计入分子,以提高定额完成程度。,2停工工时的处理,非因工人责任造成的停工时间 若造成部分工人或个别工人停工则应计入分子;,若造成全部工人停工,可计可不计。(因为对于 每个人来说都是同等的,但最好计入分子,这有 利于企业加强全面责任管理,加强劳动组织),因工人过失造成停工:不

24、得计入分子。,例如:某工人在报告月(六月份)生产合格品为320件,废品8件,其中非工人责任废品5件,工时定额为0.6工时/件,非生产时间为4小时,待电停工工时为12小时。,则该工人的定额完成程度为:,在劳动定额合理的基础上,说明工人实际完成的总定额工时数超制度工作工时20%,说明工人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延长了工作时间,或提高了劳动效率,应支付超额劳动报酬。根据劳动法规定的,工人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或完成了劳动定额任务后超额部分应支付的超额工资标准,支付超额劳动报酬。,三、计算生产能力,作为生产任务与劳动力平衡的依据,生产任务与劳动力的平衡,也就是生产任务与劳动力的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在使用

25、工时定额的企业,也就是用定额工时总数表现的生产任务与工人可能完成的定额工时总数之间的平衡。,工人的生产能力有:,计划生产能力:工人在计划期内预计可完成的、用定额工时数表示的产品产量。,实际生产能力:工人在报告期内实际完成的用定额工时数表示的产品产量。,在实际中,我们计算生产能力是为了确定计划生产能力的,需要用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但不能直接使用实际定额完成程度指标。这里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是计划期预计可能达到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它是根据实际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并分析计划期影响它的各种因素来确定的。,和追加定额,,不能反映工人的实际生产能力。,另外,这里用的定额完成程度是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

26、度,而不是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因为这里是为了反映工人的生产能力的,而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的分子扣除了非因工人过失造成的废品,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既可按预计实际工作工时计算,也可按制度工作工时计算,两者存在下列关系:,即,则企业在计划期的生产能力用定额工时总数,表示的产品产量可按下列两式计算。,1.按实际工作工时计,只有将计划期预计的工作时数乘以计划期预计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才能准确地表示计划期的生产能力。,即,2按制度工作工时计算的定额完成程度来计算生产能力,前两项乘积表示计划期预计可完成的工时数,即,按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生产能力,计划期制度工作工时的计算应注意以下问题:,例如,某

27、企业计划月初实有职工人数8000人,计划月日历 日数为30天,公休日8天,实行8小时工作制,计划月预计制度工时利用率为85%,预计按实际工时计算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为125%。试计算计划月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8000(30-8)85%125%=1496000(工时),第四节 劳动定额管理统计,一、反映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指标(考核面),劳动定额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企业必须不断扩大劳动定额的实施范围。,为了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劳动定额实施范围,可按照不同类别计算劳动定额实施范围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哪些车间班组或人员还没有规定定额或定额规定不全,进

28、而采取相应措施,创造条件,改进方法,扩大定额实施范围。,1.生产工人定额实行面,生产工人既包括基本生产工人,又包括辅助生产工人。,2.全部职工定额实行面(又称全员定额实行面),二、反映产品定额制定规模和方法的指标,1.,通过这一指标可了解有多大范围的工序实行了定额管理.,2.,技术定额指在制定定额时考虑到技术组织条件、工艺规程、劳动中各种细微身体动作因素、典型零件或工序的定额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的定额。,这一指标反映了制定定额的科学性与先进性程序。,劳动定额考核面是反映企业从事有定额工作人员(工序)占职工人数(总工序)比重。它是反映企业劳动,三、反映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指示,由于企业生产技术的不

29、断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完善,工人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产品结构工艺过程,机器设备等因素发生了变化,都会导致原定额变化,应进行调整。,定额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按照国家规定,凡是可以进行劳动计量的工种和工作岗位,都应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不断扩大定额考核面。基本生产工人必须达到100%,辅助生产工人要达到50%以上;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也要有工作标准。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人员的构成、定额考核面要进行考核与分析。,反映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指标是定额管理工作中的必要组成部分。,1.,它反映工时定额修改后的新定额工时的变化幅度,由于一般都是定额制订的太低,应压缩工时,所以叫压缩率

30、。,该指标可按单一产品计算,也可按多项产品进行综合计算;可在定额修改前或修改后计算,这样分别得到计划压缩率和实际压缩率指标。,2.,反映定额修改后,新产量定额的增长幅度,该指标一般按单一产品计算,要计算多种产品的产量增长率,可先计算出定额工时压缩率,再利用换算公式得到产量定额增长率。,换算公式为:,或,第五节 劳动定额标准化程度统计,一、劳动定额标准化统计的意义,劳动定额标准化是以科学的技术定额为依据,编制时间定额标准的,这不仅简化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而且使定额工作纳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也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工业企业特别是机械工业部门都统一制定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使同行

31、业企业的定额水平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尺,在纵向、横向定额水平分析比较中找出自身的差距,拟定分期达标规划,促进劳动定额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定额标准化统计,是反映企业定额水平与标准水平之间的差距的。达标率是全面衡量企业定额标准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二、劳动定额标准化指标,(一)达标率,达标率是指标准时间与现行定额或平均实耗工时时间两个绝对指标之比。反映现行定额水平或实耗工时达到标准的程度。,(二)达标超差率,达标超差率是反映达标水平超差程度的指标。正值为超标,负值为达标差距。达标超差率也可分为现行定额和实耗工时的达标超差率。,(三)平均达标率、平均达标超差率,每个产品(零件)其达标率,超差率不同,可计算

32、其平均水平来反映企业的综合达标情况。,例如:某企业生产联轴器产品共有11道工序,其中,第一道工序部颁定额标准为10.72分钟,现行定额为6.316分钟,则该工序,超过部颁标准69.73%,说明该零件现行定额时间比标准定额时间差15.92%,谢谢大家,你们辛苦了!,1企业在具体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时,产量与工时定额分别包括哪些内容?,2劳动定额和劳动生产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简答题,3企业在具体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时,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应包括哪些内容?,4.劳动定额有哪几种表现形式?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1某企业报告期主要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各种产品资料如下表。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计算三种产品劳动定额平均完成情况,并说明计算结果的含义。,计算题,2某企业报告期主要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各种产品资料如下表。要求:(1)计算每种产品的定额完成程度;(2)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计算三种产品劳动定额平均完成情况,并说明计算结果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