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林镇滨河北延长线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8626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椰林镇滨河北延长线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椰林镇滨河北延长线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椰林镇滨河北延长线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椰林镇滨河北延长线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椰林镇滨河北延长线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椰林镇滨河北延长线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椰林镇滨河北延长线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椰林镇滨河北延长线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海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时间:二一二年八月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项目地点滨河北延长线位于陵水县陵水河北岸,道路沿河而建,总体呈东西走向。滨河北延长线起点位于溪仔河大桥(N183039.76 E1100241.25),终点位于水口岭(N182951.00 E1100453.34)全长4850.654m。地理位置详见图1.1-1。图1.1-1 项目地理位置图1.2 工程概况1.2.1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的修建可使陵水县东边的地区的交通更加方便,通过建

2、设路网等基础设施形成完善、功能明确的交通网络,使陵城区对内、对外交通更加便利、快捷,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项目-椰林镇滨河北延长线市政工程项目,拟建道路位于陵水县陵水河北岸,道路沿河而建,总体呈东西走向。起点位于西起溪仔河大桥,东至水口岭,与六条规划道路相交。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排水、交通、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等。规划道路全长4850.654m,规划道路红线范围宽度21m,设计车速40km/h,路面设计年限30年。1.2.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2-1。表1.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一道路工程1挖方m87172弃方m26153利用填方m

3、61024外购填方m4356355清表30CMm49945620CM级配碎石m92180720CM水泥稳定碎石m88770822CM水泥砼路面m853609人行道 (5cm人行道砖+3cm砂浆+15cm水稳石屑)m2667510路缘石m1067011侧边石m1067012草皮护坡m200613砼网格护坡C20砼m984914砼网格护坡草皮m7498315砼网格护坡M7.5浆砌片石m426616砼网格护坡砂砾垫层m142217C25砼挡土墙m39918箱涵(4000*4000)m4819箱涵(5000*4000)m4820箱涵(3*5000*4000)m4821圆管涵800m5222圆管涵100

4、0m19223粉喷桩m3389024砂垫层m211125清淤m423726换填片石m1059427碎石嵌缝m2118.8二排水工程1级钢筋混凝土管 D300 m6500(1m深)2级钢筋混凝土管 D500 m1000(2.5m深)3级钢筋混凝土管 D600 m2520(2.5m深)4级钢筋混凝土管 D800 m1500(2.5m深)5级钢筋混凝土管 D1000 m1480(3m深)6级钢筋混凝土管 D1200m500(3.5m深)7八字出水口座18HDPE 双壁波纹管 Di300m1300(3.5m深)9HDPE 双壁波纹管 Di400m4000(3.5m深)10HDPE 双壁波纹管 Di50

5、0m1000(3.5m深)1130CM抛石(D1000)m448.81210CM碎石 (D1000)m149.61130CM抛石(Di500)m841.51210CM碎石 (Di500)m280.513打木麻黄桩(基础桩)m3594.0514打木麻黄桩(维护桩)m154三交通工程1大型指示牌(3.5*2)杆82小型指示牌(一杆一牌)杆203小型指示牌(一杆二牌)杆204小型指示牌(一杆三牌)杆85交通标线m5729四照明工程1箱式变电站ZBW22-50KVA/10/0.4台3(包含箱变基础)29m双臂路灯盏38098w+78w LED灯3垂直接地极-镀锌角钢 L50*50*5 L=2.5m条8

6、204水平接地极-镀锌圆钢 12m32805镀锌钢管 sc80m3006PVC管50m8207PVC管75m4008电缆m23180YJV22-1KV-(4*25+1*16)9电缆YJV22-10KV-(3*70)m90010路灯导线 RVV-3*2.5m972011手孔井个380129m路灯基础个380五给水工程1PE给水管D300 m4837(埋深1.1米)2PE给水管D150 m1058(埋深1.1米)3PE给水管D200 m400(埋深1.1米)六绿化工程1绿化工程m44046.901.2.3 工程方案1.2.3.1 道路工程1.2.3.1.1平面设计根据规划所提供道路坐标确定道路平面

7、布置,道路沿线共设转角3处,最小圆曲线半径1500m。1.2.3.1.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根据规划控制标高要求,结合道路的滨河景观功能。合理设置控制点标高。并与沿线防洪堤、建筑物、相交道路、周围地形标高相协调。尽量结合现状地形,在规范要求范围内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填挖方案,节省投资,保护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全线最大纵坡坡度为0.411,最小纵坡坡度为0.3;最大坡长为450m,最小坡长为160.498m。1.2.3.1.3横断面设计本道路沿线靠陵水河一侧为陵水河防洪堤坝左岸堤,道路将结合防洪堤以及沿线滨河景观进行设计,横断面设计主要考虑道路的滨河景观交通功能。本道路基宽度为21m,构成方式:

8、16.0m车行道+5.0m人行道=21m,与防洪堤间为1m132m不等的绿化带,道路北侧为自由放坡并植草皮防护。道路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车行道横坡为1.5%,人行道坡度为反向1.5%,全线不设超高和加宽。1.2.3.1.4道路路基工程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利用既有路基、路面、防护工程,体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观念,追求道路与沿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协调的原则,灵活掌握路基的断面组成、路基强度、压实度、最小填土高度等各项技术指标,力求建设方案经济、实用,使道路建设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应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质条件及老路的实际情况,对公路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全面调查研

9、究,收集既有公路各项技术指标、使用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等资料。1.2.3.1.5道路路面设计机动车道采用路面结构为:22cm厚水泥混凝土+20cm厚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压实土基(压实度95%)。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为16m,水泥混凝土路面单幅分块按5m(纵向)4m(横向)2。水泥混凝土路面平缝型胀缝设28传力杆,靠近胀缝及自由边三条平缝型缩缝亦设28传力杆,其余缩缝拟设平缝型假缝(不加设传力杆),纵缝设14拉杆,错缝处设置14钢筋防裂,角隅处设置14钢筋加固,自由边设板边加强钢筋16,雨水口及检查井周围设10加强钢筋及胀缝使之完全隔离。1.2.3.2 涵洞工程本次设计路段共

10、设置了3处钢筋砼箱涵及8处钢筋砼圆管涵,对应陵水河防洪堤左岸的泄洪闸及管涵。箱涵位置分别为K3+150、K4+490与K4+780,跨度分别为5m、5m、35m,涵洞断面与对应的泄洪闸相同并直接衔接泄洪闸。圆管涵位置分别为K0+323、K0+672、K1+110、K1+550、K1+660、K2+210、K2+652、K2+947,管径分别为100cm、100cm、100cm、100cm、100cm、75cm、120cm、100cm。对应防洪堤已设圆管涵,并直接衔接。K4+500和K4+780处水系较宽,达到30m和160m,但防洪堤预留的泄洪闸较小,此处设置涵洞需将水系部分水面回填后修建路基

11、,填方较大。1.2.3.3 排水工程1、雨水雨水系统根据道路所在区域位置,结合道路南北侧片区规划布局和地形地势进行汇水面积划分,依据雨水就近排入天然水体的原则,尽量减小雨水管沟断面尺寸及埋深,节约投资,故滨河北延长线的雨水分段就近排入附近涵洞外排地表或桥体排入就近低洼地或水体。2、污水污水方案设计本次设计承接滨河北延长线汇水区域污水通过管道收集由东西两侧污水汇集后排入陵水县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布置根据道路横断面及行车安全要求进行布置,污水管道位于机动车道下,布置在道路中心线北侧6.5m处。污水管道管材选择污水管材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8KN/m2),沟槽基础:先敷设20cm粒径为5-4

12、0mm的碎石,后采用180砂石基础,且满铺槽底。1.2.3.4 照明工程道路照明灯具对称布置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间,考虑到河堤侧人行道的照明,灯具采用9米双臂路灯,光源选用新型大功率LED灯,功率为98W+70W,灯臂悬挑长度约1.3m,灯具的仰角不超过15。路灯在道路曲线半径大于1000米处间距约为30米,在道路曲线半径小于1000米处间距约为21米。照明灯杆采用一次成型的园锥型灯杆,钢板材质为SS400,厚度为4mm;灯杆外表采用热镀锌喷塑(白色)装饰,灯具采用半截止型灯具。1.2.3.5 交通工程为确保道路建成使用后能安全、快速的引导机动车及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交通组织,对道路进行标志、标线进

13、行设计。1.2.3.6 绿化工程本项目为旅游度假区内的主干道,道路绿化要求较高。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噪声以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作用。本工程在道路两侧绿化带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观赏树、种植草皮,隔绝交通噪声和废气,美化道路景观。在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尽可能多方设置绿化,提高绿化面积,使道路成为绿荫覆盖的富于美的绿色通道,使路网成为覆盖城市的绿化网络。本项目工程的设计范围除了人行道上行道树的种植外,还包括现状防洪堤至新建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部分,这部分包含了拟设置的两处桥头公园处的绿化。本项目设计绿化总面积约为44046.9m2,其中,防洪堤与道路红线范

14、围内的绿化面积约为332046.9m2,两处桥头公园绿化面积约为12000m2。1.2.4 项目用地情况拟建工程推荐路线永久占地10.2公顷。道路沿线植被主要为木麻黄、椰子树、槟榔树等,项目用地内主要为旱地、水田、荒草地、水域、农村居民点和灌木林地等,其中灌木林地7.3公顷、菜地0.82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2.04公顷。1.2.5 建设周期和投资本项目建设期为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共12个月。本项目总投资17683.0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71.7万元,占总投资的2.6%。1.3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城市道路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中的

15、二十二大类,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本项目是陵水海南椰子岛用地规划中的规划的组团系统道路,项目建设符合区域控规要求;陵水黎族自治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关于椰林镇滨河北路延长线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陵建函2011477号),根据该复函内容,本项目符合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的规划用途为城镇有条件建设区。根据现场调查, 所征用的土地现状为主要为耕地(非基本农田)、园地、村庄用地、草地等。工程涉及非建设用地的征用、转用需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2.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0年海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

16、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2010年),本项目位于滨河南路以北,对照南部区域(包括陵水河以南、保亭、三亚、乐东),南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见表2-1。表2-1 2010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年平均日平均范围值超标率(%)SO20.0040.003-0.0060NO20.0150.003-0.0800TSP0.0330.003-0.0979.9由表2-1可知,区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均符合一级标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也满足空气一级标准:TSP的日平均值超标9.9%,超标原因为可能受城市建设和交通扬尘的影响。2.1.2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为弄清项目周围环境现状,本环评

17、单位委托海口市环境监测站于2012年6月18、19日对本项目沿线周围的城东村、里村和下排溪村等村庄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方法按国家有关规范及技术要求进行,项目监测布点见图1-2。(1)监测布点在城东村、里村和下排溪村各布设一个点,共3个监测点。(2)监测时间噪声环境现状监测2天,每天监测2次,具体时间为09:00、22:00。(3)监测方法监测方法按环境监测规范进行。(4)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项目声环境监测及统计结果见表2-2。表2-2 噪声监测结果及统计表 单位:dB(A)点位监测时间昼间dB(A)夜间dB(A)城东村1#2012.6.1851.742.62012.6.1951.5

18、42.8里村2#2012.6.1851.442.52012.6.1951.242.3下排溪村3#2012.6.1851.342.42012.6.1951.142.6由于城东村、里村和下排溪村等三个村庄远离县城,村庄的人数较少,平时流动人员和机动车辆通行也较少,因此噪声背景值较低。根据监测及统计结果表明,本次监测的三个村庄的昼间、夜间的噪声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良好。2.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2.2.1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2.2 噪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2.3

19、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2.2.4 水环境评价范围根据海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处陵水河段水环境在非感潮时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根据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控制指标,感潮时段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一类标准。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3.1.1 污染物类型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非污染生态影响。3.1.1.1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尾气污染。(2)运营

20、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气污染源主要为行驶在道路上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等。3.1.1.2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产生的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2)运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营运期产生的废水污染源主要为路面及桥面径流时的悬浮物、石油类等。3.1.1.3 噪声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噪声污染排放情况在项目施工建设阶段,主要的噪声源是各类机械的辐射噪声和运输材料车辆的交通噪声,噪声声级为90120dB(A)。(2)运营期噪声排放情况道路建成后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是道路行驶的各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3.1.1.4 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

21、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项目的实施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等。(2)运营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沿途会洒落一些物体,如砖块、瓦砾等。行人在行驶时,也会抛弃一些垃圾。3.2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本项目评价重点保护目标为周围环境居民点和水系环境,敏感目标见表3.2-1及图3.2-1。图3.2-1 道路沿线敏感目标分布图表3.2-1 长秀大道沿线环境敏感区一览表环境类别对应里程环境保护对象相对拟建道路方位规模距离道路红线距离(m)保护级别大气环境、声环境K1+20-K1+70城东村北面200人65大气环境一级、声环境1类标准K2+880-K3+080里村

22、北面3000人50K3+340-K3+660K4+220-K4+460下排溪村北面900人47水环境项目全线路段陵水河南面2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3.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3.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1.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在路面均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在道路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扬尘、粉尘。施工扬尘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路基开挖及路基填筑等施工过程,如遇大风天气,会造成粉尘、扬尘等大气污染;水泥、砂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如运输、装卸等方式不当,可能造成泄漏,产生扬尘污染;物料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尘土

23、。本项目评价范围200m内主要敏感点为2个村庄,因此,如果在路面施工、材料运输、拌料等过程中,不采取防尘措施,产生的粉尘将对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影响和污染,特别是基层完工而面层未铺设阶段,施工车辆在路面行驶时,将卷起大量扬尘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受施工扬尘污染较严重的是道路两侧200m内的敏感点。此外,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行驶时也会产生大量扬尘。为控制扬尘的污染,工程中将采取洒水措施,禁止大风天气施工,并合理确定施工场所。采取上述措施后,粉尘影响和污染程度会明显减轻。3.3.1.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3.3.1.2.1施工生活污水影响分析工程拟设置的两个临时驻点,生活区选址

24、附近没有饮用水源环境敏感目标。但生活污水乱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须立即进行整改完善。严格控制施工工地的生活污水的排放,本报告要求施工工地设临时化粪池,将生活污水收集经预处理后回用于沿线周边农作物沤肥,不对外排放,以避免其对水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3.3.1.2.2施工生产废水影响分析施工生产污水主要是SS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禁止直排,防止污染水体和土壤,也不能直接排入道路正在建设中的市政管网。施工区应修筑集水沟,并设置沉砂池,并定期清理,对于泥浆水可沉淀后用于路面洒水。最大程度控制减少对沿线水体产生的不利影响。3.3.1.3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噪声对声

25、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以上三个敏感点路段;在其它路段空旷的地区,由于施工场点周边敏感点分布较远,因而实际影响较小。施工噪声干扰最为严重的是路基施工,主要声源为推土机、载重汽车和挖掘机等。土石方调配、材料运输作业由于干扰源流动性强,受其影响的人数较少,且这种影响多限于昼间,具有不连续性,一般能被民众接受。3.3.1.4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本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道路建设产生的废料、构(建)筑物迁拆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弃土方。(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7.5t/a(平均100人,250天,0.3kg/d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经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2)拆

26、迁垃圾及建筑垃圾工程拆迁垃圾量以1706t计,运往当地环卫局渣土所规定的地点进行处理。(3)弃土方本工程挖方量为8717m3,作为工程路基填方而回用。本工程填方量大于挖方量,需外购土方量435635m3,总填方量为450305m3。松散表土综合利用于道路两侧绿化客土使用。3.3.1.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3.1.5.1工程建设对生物量的影响项目道路建设过程中需要清除地表植被,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在道路建设期间,占地范围内的植被将全部被铲除,项目所在区域生物多样性将会受到一定影响。项目占地范围内的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自然植被仅有杂草、灌丛,植物种类较少,结构简单,没有原始植被,也未发现珍

27、惜濒危的动植物品种。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项目总损失生物量约为54.558t。表4-9 项目用地生物量估算表类型槟榔、椰子树菜地木麻黄总计面积(公顷)7.340.822.048.16生物量(t)39.2441.764.3610.911.8854.558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成后建设绿化可使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项目道路建设前,项目所在地内生态系统类型为灌草丛、椰子树及水田为主的生态系统。项目建成后,土地利用主要是道路,路面实行了硬化处理,道路两边的绿化带为人工植被,道路两侧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3.3.1.5.2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结构的变化就结构而言

28、,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群落两部分。生物群落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群落包括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气候条件等。项目建成后区内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特点是:植被类型和面积发生变化。树木植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巨大的,项目建成后,区内原有的灌木丛、草丛及水田等大部分将不存在,出现了硬化的路面及人工植被。(2)功能的变化项目建成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是:项目开发破坏了区内原有植物群落的总生产量、净生产量、生物量及物种量,原有的人工植被、灌丛将减少或不复存在,被硬化的路面和人工植被取而代之,产生“三废”等问题。例如:原有的雨水依靠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排放,项目建成后必须依靠雨水管道排放

29、,减少了地下径流量;树木和植被的砍伐,减少了氧气的产生,项目建成后车辆的行驶,增加了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的产生量等等问题;新建道路未建设前,项目所在地大多数是灌木杂草地和居民住宅区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无噪声影响,项目建成后,将对周围的大气、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3.3.1.5.3对生态结构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工程建成后,各种土地类型发生变化,林地、耕地面积减少,建筑面积(主要是道路占地)增加,对沿线景观有一定影响,各种植被类型的面积和比例与现状仍然相当,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工程建成使得评价区域内的生物量减少,生产力减少。但工程建设前后相差不大,因此,工程引起的干扰是可以承受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

30、会发生较大改变。施工结束后,项目采用采取一定的生态补充措施,如周边植树绿化、护坡采用植被结合方式等,同时道路绿化应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尽可能选择本地物种进行绿化。道路建设占用部分林地,因此项目开工前到林业主管部门办理相关的林地使用权证,完善相关的用地手续。3.3.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2.1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成后,道路投入使用,产生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为CO、NOX和碳氢化合物。CO是汽油燃烧的产物;NOX是汽油爆裂时,进入空气中氮与氧化合而成的产物;碳氢化合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成比例增加,与车辆的类型以及汽车运行的工况有关。随

31、着交通量的增长,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的影响也增长。道路建成后在道路两侧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尾气排出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且本项目沿线目前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很好,大气环境容量较大。产生的汽车尾气能较快在大气中扩散,总体而言,营运期汽车尾气对项目区域及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3.3.2.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道路营运后,由于汽车尾气所产生污染物(SS、油类等)随天然降雨产生的路面雨水径流而进入道路设置的雨水管沟,通过地表径流和管沟排放。根据有关研究资料,降雨过程中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见报告书中表6.2-10。由测定结果可知,降雨初期由形成地面径流到降雨历

32、时为30分钟,雨水中的SS和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半小时后,其浓度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中COD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较前者慢,pH值则相对稳定,因此,降雨历时40分钟之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由于道路所处地区的降雨比较多,所以汽车污染物随路面水径流将对水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鉴于雨水属于比较清洁的水体,其对该水域产生的影响不大。3.3.2.3 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道路评价范围范围内居民点和村庄的名称、各敏感点最靠近道路的住户离道路车道的距离以及所受到的交通噪声与本底噪声的叠加值,见表5-8。表5-8 沿线敏感点所受交通噪声(单位:LAeq,dB)敏感点名称年份叠加噪声值位置距

33、离红线距离(m)标准dB(A)昼夜昼超标夜超标南侧655545城东村201453.39043.470202053.95043.960202854.61044.210里村201453.26043.120南侧505545202054.72043.610202854.31044.050下排溪村201453.31043.240南侧475545202053.86043.900202854.55044.110本工程竣工营运后敏感点处的环境噪声的预测值需考虑敏感点处声环境影响因素进行适当修正后再与噪声本底值叠加而成。修正交通噪声值时综合考虑敏感点处的地形、与路面的高差、绿化植被等因素。通过噪声叠加预测:城东

34、村、里村和下排溪村距离道路最近一排房屋在预测年限内的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均符合1类标准,项目建成后对周边村庄的声环境影响不大。实际中居民点到道路均有墙体隔音,其实际超标值会相应减少。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3.4.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3.4.1.1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1)使用商品沥青,严禁施工队自行使用沥青搅拌机。(2)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采用洒水抑尘措施,控制施工现场扬尘,减轻干燥天气施工场地风起扬尘污染。(3)运输车辆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控制车辆尾气排放,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控制要求。(4)在居民点路段施工时应多次洒水防尘,减少其对周边

35、居民点的影响。对拌合站操作人员实行卫生防护,如配戴口罩、风镜等。(5)加强施工现场车辆管理。建设施工工地出入口必须进行净化处理,并配备专门的清洗设备和人员,负责清除驶出施工工地运输车辆车体和车轮的泥土,车体和车轮不得带泥土驶出工地。对施工车轮经常进行维修,减少尾气排放。所有运输沙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封盖严密,不得撒楼。(6)渣土等应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必须采取湿式作业。对施工场地的裸露地面采用定期洒水等防尘措施,在风速较大时要加大洒水量和洒水次数。(7)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大风天气。对所有堆料场均采取半封闭或覆盖措施,在装卸时应文明作业,严禁凌空

36、抛洒。遇到可造成扬尘污染的风力时,应停止土方施工,并采取防尘措施。(8)本工程的物料、土石方量较大,应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尽量绕开居民点等敏感区域,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cm,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和垃圾的运输。(9)物料运输若必须经过居民密集路段时应采取减速慢行等措施,减少汽车行驶扬尘对附近村庄村民的影响。3.4.1.2 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1)对于施工期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其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N

37、H3-N,经流动厕所处理后作为农肥使用。(2)车辆冲洗水集中收集,并经过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3)人工砂石料废水处理此类废水特点是悬浮物浓度高,有机物含量相对较低。此类废水处理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泥沙及悬浮物颗粒。采用以沉淀法为主的处理工艺,具体见图3.3-1。含泥沙施工废水经收集进入沉砂池后,可去除大部分粒径较大的颗粒,SS去除率可达到65%左右,若部分泥沙含量较高的生产废水进入反应池时SS浓度依然很高,可加入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SS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基本满足SS一级排放标准。(4)其它措施及建议在施工营地建排水明沟,施工泥浆废水通过专门修建的沉淀池沉淀后达标排放或进行重复利用,可用于道

38、路冲洗、出入工区的车辆轮胎冲洗等。工区内的清洗水、雨水地表径流等也应排入明沟,统一处理后排放。堆料场、堆土场等临时用地应设围栏、建有排水沟、消力池等防雨水冲刷设施。应对施工机械加强维修管理、保养,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尽量防止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对水体的污染。项目施工机械产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均禁止排入附近其它地表水体中,以避免加剧附近水体的污染程度,给项目建成后带来不利的环境影响。在农田路段,路基两侧须设排水沟,并加高筑固,防止泥沙进入。总之,施工营地的污水和漏油现场应按照以上相应办法进行妥善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泥沙对水环境的影响。3.4.1.3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根据现场

39、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200m内的主要敏感点有村庄城东村、里村和下排溪村,施工期间会对其造成一定影响,其采取的防治措施如下:(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环境敏感点附近特别是在里村和下排溪村路段施工时应尽量避开夜间的休息时间,晚10:00点至第二天早6:00点期间、中午12:00点至14:00点期间应停止施工。并且应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尽量缩短工期,及时完成道路配套设施的建设,减轻对沿线居民生活和交通的影响。(2)禁止运输车流长时间停留在交通繁忙的现有道路交叉口。(3)在居民敏感点附近施工,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同时,人员出行都要有指定便道,线路应距修路边界1m处,达到路面平坦,基本不影响行人通行,便道

40、更换方向时应有指示标志,设在改路方向位置前2m处,保证行人安全。(4)施工设备必须采用先进合理施工机械,属低噪声设备,并定期保养、维护,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施工场界,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程度。(5)建筑材料运输、装卸过程中在敏感点附近车速要降至20km/h,禁鸣笛。(6)对工程较大的路段,要有防护设施如禁行线、禁行灯、木桩标志等,其设置位置应远离路边0.5m处。(7)施工人员有义务随时警告行人注意安全,提示行人按指定路线通行。对待危险的路段,如水管铺设时,管道深2-3m时,对附近居民宣传不得有儿童靠近逗留。3.4.1.4 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并及时交由当地环卫

41、统一收集处理。建筑垃圾应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办理相关倾倒手续。余方中松散表土作为道路两侧绿化客土使用,普通土调运至同期建设的长秀大道工程路基回填使用。通过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合理处置,尽可能减轻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3.4.1.5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包括道路路基排水、路基边坡防护、不良地质路基处理、地面雨水径流、路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临时占用土地的恢复等。(1)水土流失防治方案防治责任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确定了“预防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针。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确定项目建设单位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其中包括项目建设区

42、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 项目建设区指建设项目工程占地面积; 直接影响区指道路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直接影响危害的范围。主要为临时占地产生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综合分析,结合道路工程施工类型和地形特点划分水土保持防治区域。本方案的水土流失防治分道路建设区和临时占地区。i 道路建设区修建道路引起的水土流失属于线性水土流失,影响范围相对较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侵害。因此,该区同样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前期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配合一定的植物措施。ii 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期间施工营地、预制场、临时堆土场、临时堆料场等所

43、在地。由于对原地貌的扰动和破坏,地表土层剥离,在降雨和径流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加上生活垃圾的产生,也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该区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这样既可以在施工期间提供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又可起到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2)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水土流失防治工程主要包括路基边坡防护、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沿线绿化、临时弃渣场的水土流失处理措施和临时占用土地的恢复等。1、路基防护工程路基防护包括路基两侧绿化和边坡护坡。防止水土流失和美化沿线景观,路基两侧可种植灌木、椰子树、草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绿化。由于本项目规划为市政道路,道路两侧区域规划为城区发展,随着今后周边地区的逐步开发,道路路基的水土

44、流失现象会逐步减少。但在本项目修建完成之前,周边地区尚未开始平整发展,部分地段会存在高填、开挖现象,因此建设单位应当对路基采取临时的水土防护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道路管线要统筹规划建设,避免重复开挖,影响环境。3、临时弃渣场、临时堆料场的防护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的开挖土方要及时运走,不能及时回填的要根据地势进行临时防护,对临时的堆积高度进行控制并对堆积坡面进行削坡处理,以减少水土流失。为保持渣体稳定,在施工期间需严格控制堆渣程序,严格遵循“先拦后弃”原则。堆渣时为增加边坡的稳定系数,尽量先堆弃石方或将石方堆在渣场下游,依次堆弃土方及废弃表土,这样便于堆渣完成后土地平整。堆渣过程中由挡墙向后堆弃,分层堆放并夯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