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8768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目标: 执教人:王行涛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的目的及作用,培养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评价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历史功绩,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辨别历史影视剧与史实的区别。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环境、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 通过编演情境小短剧,探讨儒学正统思想地位在西汉开始确立的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讨论比较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举措,认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举措的学

2、习,认识到大一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大一统的象征。 汉武帝政治上的创新推进了大一统格局,认识到创新才能求发展,创新是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教学重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举措及对汉武帝的评价。教学难点:比较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教 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播放大汉天子主题曲设问:同学们听过这道歌曲吗?这首歌曲是哪一影视作品的主题曲?你看过这一电视剧吗?学生回答:师:看来的同学肯定会对电视剧中的汉武大帝留有深刻的印象,哪位同学说你对剧中汉武帝的印象?生答:师:大汉天子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雄才大略,智勇过人的封建帝

3、王形象。那么历史中的汉武帝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打出幻灯片)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初步了解汉武帝(幻灯片)图中的这个人是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可谁又知道,就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大汉天子内心却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感受他的忧愁,并期待能为他排忧解难,用我们的智慧开创别具一格的大一统。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读教材,并尝试解决以下问题:(幻灯片)1. 西汉建立于何年?建立者是谁?2. 西汉初年经济状况如何?又是如何恢复和发展的?3什么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谁的建议?为推行这一政策,汉武帝是如何

4、做的?4汉武帝为了削弱王国势力,采用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_.5汉武帝是如何监察百官的?师:楚汉战争后,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任历史了秦未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后的西汉经济状况如何呢?当时的位治者又是如何恢复和发展的呢?生答:师:到汉武帝继位时,国力强盛,但鉴于过去历朝历代亡国的教训,采取怎样的治国方略才能长治久安呢?是谁为他解决这一烦恼呢?他提出了什么主张,含义是什么?汉武帝又是怎样做的呢?生答:师:汉武帝这一烦恼解决了,新的烦恼又来了,那就是地方上的诸侯王势力强大甚至不听皇帝的号令。在西汉开国之君刘邦建国之初,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大量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汉影帝时

5、试图用武力解决,结果导致七国叛乱,最后景帝倾全国之力,才勉强镇压下去,汉武帝心里盘算着如何彻底清除高祖刘邦遗留下来的问题。提问:当时汉武帝为了消弱王国势力,采用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 。生答:师: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势力,这一威胁成功解除了,我们的主人公汉武帝就能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了吗?如果各地官员不服从命令,绚私枉法,甚至图谋反叛,汉武帝又是怎么知道呢?生答:师:汉武帝又是如何监察百官的?生答:师:当时的司隶校尉相当于秦的哪一官司职?主要职能是什么?刺史的主要任务又是什么?生答:师:汉武帝采取的这三大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生答: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共同学习,对汉武帝有了初步的了

6、解,下面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完成本节课的板书。(幻灯片)师:前面的学习,我们只是对汉武帝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进一步走进汉武大帝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穿越历史隧道,去体验感悟。汉武帝继位以后,因乃祖乃父的“文景之治”,使得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内心里总在盘算着如何彻底清除自高祖刘邦遗留下来的心腹大患。请同学们一起来观看小品。某天。武帝后花园。汉武帝(以下简称“帝”)为掩人耳目,密诏主父偃后花园议事。主父偃(以下简称“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偃:为先帝削藩而死。帝:先帝为何要冒险削

7、藩?偃: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但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然拥有接连不断的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天下形势平稳时,他们就容易奢侈骄慢,做出淫乱的事来,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帝:依爱卿之见,先帝削藩乃英明之举,但为何失败?偃:如果用法律来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很容易产生。晁错正是实行的强行削藩政策,其结果使得吴、楚七国叛乱,不仅削藩未成,还险些酿成政权倾覆的大祸。帝:削藩未成,朕寝食难安哪!偃:陛下,今臣倒有一计。帝:(做急不可待状)爱卿快讲!偃: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有十几人了,但只有嫡长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

8、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没有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皇上的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陛下何不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必然十分高兴,感念皇恩浩荡,拥护皇上的措施。正所谓: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帝:(喜不自禁)此计甚妙,即日诏告天下,实施“推恩令”!(剧终)问题思考:体验探究: 1、汉武帝为什么会寝食难安? 2、说出“推恩令”主要内容是什么? 3、“推恩令”妙在哪里?学生讨论回答师:总结: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此外汉武帝还颁布法令,禁止读书人与诸侯王交往,防止他们培植自己的势力,并陆续消除一些诸侯王,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的王国铲除殆尽,藩

9、国的威胁自此消失。汉武帝的政治智慧不仅表现在通过推恩令成功地削弱王国的势力,在思想领域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在汉朝初年,因刚经历战争不久,国家贫困,因此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以适应休养生息的政策,可现在,国力强盛了,治国的政策是一百年不变,还是与时俱进呢?于是一场论战在我们的主人公面前上演上。(幻灯片)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生预先编排好)请四个学生到讲台上,其中一个扮演汉武帝(简称帝),另三个分别扮演当时的法家(简称法)、道家(简称道)、儒家(董仲舒)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及理由。某日,御书房。帝: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

10、,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葆江山呢?法: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道: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儒(董):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的。用

11、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师:小品先欣赏到这里,汉武帝会做出何种选择?请同学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帮他做出判断。预案:如果学生示选择儒家,刚进行引导,如果选择了儒家,则教师点评: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也。教师示意,小品继续。帝:董爱卿言之有理,即刻拟诏,告示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师:谢谢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生答:1、你认为“罢黜百家,

12、独尊儒术”的政策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又会产生哪些消极的影响? 2、由此你认为一个国家对于思想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政策?生答:师:归纳总结: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中的正统地位,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后,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此后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从此,研究儒学的风气一天一天兴盛起来。但是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缺乏争鸣,使学术上死水一潭,从而禁锢了人们的头脑,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专制。汉武帝和秦始皇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上有何异同

13、?(幻灯片)反思历史:汉武帝能够实现大一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统一又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质量检测:一、选择题:1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开始于( ) A汉高祖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 A削弱王国势力B加强思想统治 C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儒家地位3西汉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惠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4为了加强监察制度,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机构是( ) A太尉B御使大夫 C刺史D司隶校尉5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汉武帝巧妙削弱王国势力的举措是( ) A颁布

14、“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盐铁专营 D统一铸造五铢钱6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人们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指导思想主要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二、非选择题 为什么要把“秦皇汉武”并称?小结本课:中央集权大一统,汉朝武帝建功多;罢默百家尊儒术,儒家学说来治国;主父偃上推恩令,封国势力被削弱。司隶校尉察中央,小官刺史监郡国。教师:汉武帝正是通过这三大举措,解决了他的三大烦恼,他的汉室江山也迎来的空前的大一统格局。教师:拥有如此大的家业,汉武帝还会有新的烦恼吗?请大家睁大慧眼,认真观察地图,想想他老人家的烦恼又会从何而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出“匈奴”话题。这正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正所谓田多差役多,官大忧愁大,身居高位的汉武帝永远都无法摆脱烦恼。而他也正是在不断地消除烦恼的过程中,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大汉帝国! 今天就到这里,下回再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