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示范区总规(第一部分).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136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6.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湖示范区总规(第一部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东湖示范区总规(第一部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东湖示范区总规(第一部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东湖示范区总规(第一部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东湖示范区总规(第一部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湖示范区总规(第一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湖示范区总规(第一部分).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规划背景,1.1 国家战略,2009年12月 国务院批准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目前,国务院仅批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标是使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七届五中全会研究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明确科技进步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的重要支撑。,1.1 国家战略,中部崛起 2004年,中央首次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强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东湖高新区正是在这一战略背景下开始二次创业的征程。,武汉1+8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东湖高新区在“强调集约、追求和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方面积极开展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规划背景,规划背景,1.1 国家战略,国家战略项目,未来科技城,中华科技园,未来科技城,为强力推进国家战略部署,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示范区。,中华科技园,1.2 发展需求,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 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排头兵,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享誉全球的“中国东湖 世界光谷”。武汉东

3、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 以光电子信息为支柱型产业,以生物、环保、高端装备为战略型产业,以高技术服务业为先导型产业。到2020年,东湖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将突破2万亿元,进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第一梯队。,东湖高新区,规划背景,2.1 规划区简介,发展历程,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10月。1991年 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 被科技部、外交部批准为APEC科技产业园;2001年 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6年 被科技部列为全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之一;被商务部、信息产业部、

4、科 技部确定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2007年 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9年12月8日,被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区情况,规划区情况,2.1 规划区简介,发展历程,自东湖开发区成立以来,先后经历四次扩区,托管区面积由80平方公里增至518平方公里。,2003年,2005年,2008年,2010年,80km2,136km2,224km2,518km2,2.1 规划区简介,规划范围示意图,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以2010年6月1日正式划定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托管范围为准。规划范围:东至武汉市界,南至江夏区五里界镇的大屋陈社区,西与江夏区藏龙岛和武汉市洪山区接壤

5、,北以东湖风景旅游区、化工新城和长江为界,总规划用地面积约518平方公里。,规划区情况,行政区划权属图,现状基本情况,人口情况 示范区户籍人口为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万人,农业人口17万人。示范区内从业人口为25万人。,现状人口一览表,2.1 规划区简介,规划区情况,行政区划权属图,现状基本情况,东湖高新区企业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亿元,注:企业总收入为科工贸等生产型企业收入,2.1 规划区简介,规划区情况,经济发展情况 近几年,东湖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25%以上的增长。2009年完成:企业总收入2261亿元,同比增长28.55%;工业总产值1976亿元,同比增长25.64%;全口径财

6、政收入71.66亿元,同比增长61%。诞生了首家收入过百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2.2 相关规划情况,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都市发展区用地规划图,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约为143平方公里(含发展备用地24平方公里)。,土地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为155.69平方公里。,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区情况,4.1 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到2020年,通过充分发挥东湖示范区自主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自主创新驱动区域发展、在全国具有重要典型意义和先行示范作用的“东湖模式”;形成具有创新的发达经济、和谐的社会

7、人文和绿色的生态环境、以“东湖世界光谷”享誉全球的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参考目标,规划目标,规划内容,世界一流高技术园区;国家智力科技产业引导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辐射区和自主创新驱动区域发展示范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先行试验区;武汉市创新型城市核心功能区,以自主创新服务平台为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集产、学、研、居、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规划内容,4.1 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功能定位,规划内容,总体思路 示范区人口包括产业人口和户籍人口人口两部分,预测其总量并考虑户籍人口与产业人口的重合度。,4.2.1 人口规模,产业人口 现状产业人口25万人,采用平均增长预测法、柯

8、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曲线估计模型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法,测算至2015年产业人口为76万人,2020年产业人口为130万人。,4.2 建设规模,户籍人口 现状户籍人口25万人,采用平均增长率法和综合增长率法,测算至2015年户籍人口为29万人,2020年户籍人口为32万人。,规划总人口 依据人口结构,参照现状青壮年劳动人口的比例,取户籍人口与产业人口交叉度为30%,示范区规划总人口:至2015年人口为95万人;至2020年人口为150万人。,规划内容,生态底线分析 通过生态敏感性、生态适宜性、生态环境容量等分析,示范区用地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缓冲区、引导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等5区,

9、建设用地规模宜控制在249 平方公里内。,4.2 建设规模,4.2.2 用地规模,生态建设分区图,总体思路 通过生态底线、用地适应性及经济发展需求的分析,综合预测示范区建设用地规模。,用地适宜性分析 通过用地基础性评价和用地现状分析,示范区用地分为不适宜建设用地、一般适宜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用地三类,可建设用地规模为230-243平方公里。,用地评价图,规划内容,根据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示范区总收入:2015年为8000亿元,2020年为20000亿元,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分析,根据平均增长率法测算和相关案例研究,按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示范效应原则,预测示范

10、区2015年地均产值为45亿元/平方公里,需建设用地规模为178平方公里,2020年地均产值为85亿元/平方公里,需建设用地规模为235平方公里。,4.2 建设规模,4.2.2 用地规模,基于示范区用地供给、需求两方面综合预测:2015年建设用地规模约为180平方公里,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约为235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规模,4.3 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内容,倡导产、学、研、居、服五种功能混合,形成若干有明确主导功能、特色鲜明又能兼备完善配套环境和相对独立的混合组团,构建灵活、高效、多元、兼容的园区空间布局,实行“一区多园”的组织模式。,4.3.1、功能复合战略,4.3.2 产业集群战略,4.3

11、.3 交通低碳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建设专门化园区,建立有效的产业导向机制,以技术的提升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延伸,着力塑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立经济有效的快速公共交通网,提高与武汉城市中心、城市圈及国际与国内城市、特别是与其主要交通枢纽的快速联系。内部交通组织强调快速公共交通、步行及自行车出行优先发展策略,建立有效联系的出行网络。,4.3 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内容,以“集约用地,集聚产业”为指导,引导人口和产业向空间主骨架集中,形成示范区空间发展的极核效应和通道效应;严格落实项目准入门槛制度,提高产业入驻标准;加强农村居民点调控,有序推进“迁村并点”。,4.3.4 土地集约战略,4.3

12、.5 生态立区战略,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在保证城市生态系统良好运转的基础上,按照生态、生活和生产的顺序布局城市用地空间;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尝试发展生态产业经济、营造绿色自主创新示范园区。,规划内容,统筹九峰森林保护区、龙泉山风景区、牛山湖、严东湖、豹澥湖和城区发展的关系,利用“轴向镶嵌式”构建“三位一体,两翼起飞”的空间发展模式,形成“山湖城”互动的空间格局,统筹南北,向东共同推动东湖示范区发展,成为武汉市宜居宜业的典范。,4.3.6 空间弓形发展战略,4.3 总体发展战略,建成区,鄂州市,服务中心,未来城中心,生态核,枢纽中心,生态核,综合组团,北翼,南翼

13、,三位一体,综合组团,综合组团,综合组团,综合组团,综合组团,综合组团,综合组团,“两楔多廊 三区两城 一轴六心”,两楔多廊:大东湖绿楔和梁子湖绿楔、贯通式生态廊道,三区:自西向东,构建研发储备、产业聚集、创新研发三个产业发展区。,两城:向南北跨越式发展构建两大科研生态新城(严东湖和牛山湖科研生态新城)。,一轴:依托中部综合交通走廊,构架东向拓展城市发展轴。,六心(两主四副):光谷综合服务中心、鲁巷商业中心、花山、左岭、流芳、牛山湖四大支撑中心。,4.4 空间结构,规划结构图,规划内容,4.5.1 关山科研储备区,功能定位:凸现滨湖景观风貌,形成以大学科技园、科研院所、轻制造业为主;融科教、产

14、业、居住、游憩为一体的科研储备区。功能结构:三轴、五心、八组团三轴:三环线城市主要发展轴、雄楚大道及关山大道功能拓展轴;五心:鲁巷综合中心和庙山、金融港、流芳镇、流芳站四个组团中心;八组团:鲁巷和流芳两个综合服务组团、华科大和民院两个科研组团、汤逊湖、大学园、黄龙山和关南等四大产业居住综合组团。,规划内容,关山科研储备区结构图,区位图,4.5 组团功能定位及结构,华科大科研组团,民院科研组团,汤逊湖组团,大学园组团,流芳综合组团,黄龙山组团,关南组团,鲁巷综合组团,规划指标:总用地规模:70平方公里 建设用地规模:67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68万人,4.5 组团功能定位及结构,关山科研储备区用地

15、布局图,规划内容,区位图,4.5.1 关山科研储备区,功能定位:以科教研发、光电子、生物医药、创意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示范区的核心功能区。功能结构:两轴、五心,多组团两轴:高新三路城市发展轴,光谷五路服务设施轴;五心:光谷综合服务中心,王家店、佛祖岭、生物医药园和豹澥四个组团中心;多组团:王家店和豹澥两个居住组团;二妃山和赵家山两个绿化休闲组团;医药园、高农园、佛祖岭、凤凰山等八个产业组团。,4.5.2 豹澥产业聚集区,豹澥产业聚集区结构图,规划内容,区位图,4.5 组团功能定位及结构,王家店组团,士官学校组团,佛祖岭组团,二妃山组团,赵家山组团,九峰南组团,豹澥镇组团,医药园组团

16、,高农园组团,中干渠组团,凤凰山组团,外环南组团,规划指标:总用地规模:106平方公里 建设用地规模:72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25万人,豹澥产业聚集区用地布局图,规划内容,区位图,4.5.2 豹澥产业聚集区,4.5 组团功能定位及结构,功能定位:以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试基地为主导,融科教、居住、游憩为一体的科教研发创新基地,是未来科技城的内涵与外延区。功能结构:两轴、三心、九组团两轴:高新大道城市发展轴,泉井路功能联系轴;三心:左岭综合服务中心,豹澥和左岭城际铁路中心。九组团:九龙湖、泉井、朝阳、马桥、新光等五个研发组团和左岭站、豹澥湖、黄岭和快岭四个居住组团。,4.5.3 左岭创新研发区,左岭创新研发区结构图,规划内容,区位图,4.5 组团功能定位及结构,左岭站组团,九龙湖组团,泉井组团,朝阳组团,快岭组团,黄岭组团,豹澥湖组团,新光组团,马桥组团,规划指标:总用地规模:66平方公里 建设用地规模:31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20万人,左岭创新研发区用地布局图,规划内容,区位图,4.5 组团功能定位及结构,4.5.3 左岭创新研发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