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游记之比较 他笔下的钴鉧潭清而平者十余亩、石渠或咫尺.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054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游记之比较 他笔下的钴鉧潭清而平者十余亩、石渠或咫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游记之比较 他笔下的钴鉧潭清而平者十余亩、石渠或咫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游记之比较 他笔下的钴鉧潭清而平者十余亩、石渠或咫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游记之比较 他笔下的钴鉧潭清而平者十余亩、石渠或咫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游记之比较 他笔下的钴鉧潭清而平者十余亩、石渠或咫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游记之比较 他笔下的钴鉧潭清而平者十余亩、石渠或咫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游记之比较 他笔下的钴鉧潭清而平者十余亩、石渠或咫尺.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游记之比较 学员:朱爱红摘要:柳宗元与欧阳修的山水游记都是被贬之后的愤懑之作,但在描写对象的选择、艺术表现手法运用、思想感情的表达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所寄寓的感情也有所不同.关键词:柳宗元 欧阳修 山水游记 山水游记是伴随着六朝盛行的隐逸之风而产生的新文体,六朝的山水记大多只对自然山水作客观的摹写,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一改前人客观摹写自然景物的传统旧习,在文中倾注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宋代的欧阳修在又山水记的写法上推陈出新,另僻蹊径,显示出迥异的个性风格。柳宗元有山水游记二十多篇,以被贬永州时所作的永州八记最为著名;欧阳修有山水记十多篇,也多作于两次被贬期间。总体上说,他们的

2、山水记都表达了自己被贬的愤懑之情,但无论从描写对象的选择、艺术表现手法运用、思想感情的表达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寄寓的感情也有所不同。一、柳宗元与欧阳修在取景上的差异同是寄情于山水,但柳宗元与欧阳修取景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柳宗元多选取奇僻冷峭的小景,借以抒发远贬南荒的逐客心理。他笔下的钴鉧潭“清而平者十余亩”、石渠“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石涧“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这些景点不但小巧而且奇特,水潭或“水尤清冽,全以石为底”,或形如钴鉧;这里的树竹“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小溪、小渠、小潭、小涧、小丘,这些小景致多掩埋于秽草恶木之中,东丘是“其始龛外之弃地”、西丘是“唐

3、氏之弃地”、小石潭“惜其未始有传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廖无人,凄神寒骨”。文中所咏景物原本都不为人知,没有柳宗元的游历和记载,也许至今还没有人去发现永州那“怪特”的西山,幽美的钴鉧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等。 与柳宗元不同,欧阳修所选取的多是“广大之景”,侧重于描写境界恢宏的景观,如丰山“耸然而特立”、琅琊“蔚然而深秀”、伊水“绝山而下,东流会河”。即使是写园和亭这样的小景,他也力求开阔,如真州东园记之“园之广百亩”,用一个“广”字使人视野豁然开阔。丛翠亭记、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内容上属于“亭台记”,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把这些小景放进广阔的背景中,如醉翁亭记起笔就是

4、“环滁皆山也”、丛翠亭记首句“九州皆有名山以为镇”。坐在这样的亭中眺望远山,定然会觉得天地开阔,更显得气势恢宏。欧阳修不像柳宗元那样爱寻幽探奇,他所涉足的是常见的四时风光、嘉树秀木,池塘游鱼等。如在醉翁亭记中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来表现四季之美;池鱼也成了他的笔下之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柳宗元与欧阳修游览时的情景也不同,柳宗元时常“寒江独钓”“独坐潭上”面对的是空山寂林,更会觉得“凄神寒骨”;欧阳修游览时所见的是“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

5、柳宗元与欧阳修取景的不同特点:柳宗元偏爱优美小景,欧阳修热爱壮美景观;柳宗元所选的景色突出一个奇字,欧阳修选的景色突出一个常字;柳宗元观光时爱安静常常独来独往,欧阳修游玩时则偏爱热闹往往前呼后拥。他们都在以各自的美学趣味来创造自己的审美对象,柳宗元崇尚奇特之美,欧阳修则崇尚雍容和平之美。柳宗元与欧阳修的山水游记多写于失败被贬之后,不过遭遇的不同与性格的不同,使得他们在被贬之后有着不同的心境。柳宗元是在年纪尚轻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遭此打击的,他遭贬南荒后的政治、社会、自然、身体诸环境都恶劣到使其难以承受的程度。可想其精神的痛苦与悲愤,加之他既不肯屈服又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向性格,就自然在逆境中愈益

6、变得孤寂、自我封闭,于是在他看来,能体现自己遭遇的景物就特别美,这是他喜欢描写寂寥的小范围景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欧阳修则是一个成熟、刚毅的老政治家,何况他的失败还远不是柳宗元的“身残家破”的灭顶之灾,因此他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所以豁达的欧阳修觉得那些壮阔景象才最具美感。二、艺术表现手法上不同两位游记大家在景物的描写方式上也不相同,柳氏游记对景物刻画非常具体,形象清晰;欧阳修写景很少细致地描绘某一景物,较多着眼于想象之美。柳宗元常从形、神、声、色各个角度来刻画景物,而且他笔下的景物,一般都能写得富有生机,形神兼备。无论是小小的土墩、散乱的石块、蔓生的藤萝,在他的游记中,都能给读者带来一种自然美的感

7、受。以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为例,原文首先交代寻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作者一行从小丘西行二十多步,未见小潭,便先闻水声,由闻水声转而寻觅小潭。见潭之后写水之清泠却着墨不多,而是借水底之石,潭中之鱼,日光之映影来表现,省去诸多难于把握的形容之词,却将水之清澈见底描摹得有声有色,将读者带入一个立体的空间之中。目光所及,潭底之石映入眼帘,而潭底之石为全石,全无杂尘污染。岸边乃潭底的石头上卷而升出,故有潭中突兀之石,有岸边延伸入水之石,有俯看水底之石大大小小的草木,青翠欲滴的枝叶在微风吹拂之下,轻轻摇动身姿,摇曳下点点阳光,附着水面之上,圈圈点点清泠之水并不乏生机,有鱼约百许头,无忧无虑,尽情游荡。阳光透过水

8、面,将鱼的阴影映在水底,有时一动不动,忽而又急速远逝,似在与观赏游玩之人逗趣。往西南方向远眺,只见左弯右拐的溪流犹如蛇在穿行,在阳光照射下,有的水湾折射出明晃晃的白光。溪流两岸岩石如犬牙交错,不可探及根源。赏完小潭全景,坐于小潭岸边,环顾左右,惟竹树环绕,四周空寂,无一人影,清寒凄冷,顿感阴寒之气逼人。深谷幽寂,便吆喝众人归去。通篇写景状物真可谓体察入微,描写如画,其精工达到了穷态极妍的地步。为准确把握景物具体特征,柳宗元还常用博喻来描状山水,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他以牛、马、熊、罴来形容奇石;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他以坻、屿、嵁、岩来形容石头。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静物和动物的不同,其实这也是由所反

9、映对象的具体特征决定的,小石潭中的石头在水中,不可能如牛、马、熊、罴,而小丘之上的石头也能如坻、屿、嵁、岩。从柳宗元写景记游的艺术经验来看,艺术作品要避免一般化的毛病,紧紧把握描写对象的具体特征是一个重要关键。欧阳修则很少像柳宗元这样如此细腻逼真地刻画景物,他作品中的树木花草常通称之为“佳木”、“草树”。 他不拘泥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描写,而着眼于某段时间中大范围的景色,他常发挥想象,突破时空的纵横局限,将景物早晚和四季的变化描绘出来。对景物的刻画,柳记精细,欧记粗旷,柳记常以具体的景物为基础,欧记善于从虚入生情,不拘泥于实景,较多地运用联想。他写真州东园记并不平直而又无生气地按图照搬,而是

10、避实就虚,以丰富的联想来补充图画的不足,在今昔对双中横生烟波:“芙渠芰荷之滴沥,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影,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静,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昔日的荒凉与今日的繁华一一对比写来,不仅绘出了原图的亭台楼阁、鲜花美草,而且留给人们更多想象的空间。柳宗元所写的景色体现出具体美,而欧阳修所描绘的景色则呈现出抽象美。柳、欧的山水记,犹如一幅幅山水画卷,如果说柳记是工笔精绘,那么欧记则是心到笔到的写意之作。创作山水游记时柳宗元运用最多的是象征手

11、法,借景抒怀。柳氏游记中所记叙的景物一个明显特点是意象凄怆清幽,作者对这些景物的重视和怜爱,正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感受。文中所写虽是山山水水,读者却可从中看到他始终活动着的身影,感觉到他在承受迫害打击的强烈苦痛。在小石潭记中,他写石潭清幽,也是写心境的幽愤。柳宗元所写景物另一个明显特点是,这些景致都处于被人遗忽的角落,这恰恰宛如作者自身境遇的写照:景物虽清新秀丽、奇异多姿却无人赏识,自己虽拥有雄心壮志、济世才华却被冷落在这荒州僻邑之中。如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他这样感叹:“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他

12、感叹小丘被弃,明显地是与他自己被放逐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的游记中,虽无一笔一字写心情,读者却可以处处感受到他幽愤在胸的心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注释: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47页。柳宗元的目的是通过对景物美的揭示来反衬被弃的不合理,因此他对景物的刻画非常具体,不仅具有立体感,而且个性鲜明。欧阳修山水游记感情表达方式则与柳宗元不同,他并不象柳那样把重心放在借景抒情上,其景物描写比柳少得多,有时甚至一笔带过,即使写景,欧记中的山水胜景大都为客观形象,景物很少有明显寓意,景与人的遭遇没有直接的联系,他是通过景物来引起对某些问题的联想和议论。如他的丰乐亭记文章开头只是由

13、泉而山、而亭地简略记叙几句,然后就陡然荡开,插入对五代干戈的回忆,从滁洲写到海内,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篇文章看起来是在为宋统治者歌功颂德,其实不然,他是在提醒人们珍惜这太平景象。他的山水记篇篇有议论,并用议论来表达感情。议论不等于直露,尤其在表达身世之感时,欧比柳更为含蓄。他常把对国事的关注和忧虑放在主要的地位,但这不是直说的,而是在抚今思昔、颂扬升平中暗示人们。他对自己遭受不平待遇也很不满,但这种不满他从不直截了当地表达,而是通过对自己治绩的肯定之中表达出来。柳宗元对景物的刻画传神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欧阳修另辟蹊径,促使山水记创作继续向前发展,并丰富了山水文的写作方法。欧阳修的这一创格,为

14、山水记展现了新的前景。柳、欧山水记中,优美而新意迭出的语言为历代评论家所一致乐道。柳宗元喜用幽、奇、怪、异等字词表现景物,对山水记的语言,颇能认真锤炼。为能选用恰当的语言,来确切地表现出自然物象的形神,他一连十来天地向着对象观察端详,尚嫌远不尽意,进而深入反复地揣摩研究,斟酌再三。唯其如此,他对山水的刻画细致而不枝不蔓,笔致精微而不雕不琢,遣词造语形象生动,往往只言片语就把景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欧阳修的文字以凝炼概括取胜。醉翁亭记首句“环滁皆山也”,初稿上有数十字,终以五字定音,气象磅礴。在句式上,柳记爱用三、四字的短句、骈偶句写景,文章显得抑扬顿挫。欧记喜用虚词,醉翁亭记用了21个“也”字,2

15、2个“而”字。这些虚词的大量运用,使文章显示出平和疏朗、情致深婉的美感。欧文更多采用了化骈为散的句式,他能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句式来叙事,抒情和写景。他们的语言在其创造山水记的意境美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各异的语言组织形式,使他们的山水记分别呈现出细密峭拔、沉郁清雅之美和柔婉蕴藉、平易自然之美。三、寄寓的感情不同柳宗元与欧阳修虽然生活在不同时期,却都曾怀着济世之志而投身于现实政治斗争。柳宗元是王叔文政治集团的骨干,因革新失败而遭长期放逐,一生郁郁不得志;欧阳修积极支持范仲淹的新政,受到保守派权臣忌恨打击,屡被贬黜。对政治积弊的深刻认识,对黑暗现实的严重不满,种种坎坷境遇必然使他们产生

16、极其痛苦而又难以明言的复杂心情,而这又必然会在他们的文章中反映出来。因此我们研究柳、欧的山水记,绝对不可忽略这些事实,不可脱离对他们当时心情的体察。这些作品,似乎只是写些游山玩水的乐趣,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眷念之情,其实不然,文中寄寓了作者对政治、对现实社会、对人生遭遇的强烈感受。虽然柳宗元与欧阳修被贬后的山水记中都抒发了苦闷忧愤之情,但是他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尽相同柳记中多渗透身世之感,欧记则更多是倾注着国事之忧。“美丽的风景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或多或少的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的思想”。 罗丹艺术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者笔下的景已不全是客观的自然美景了,这些景都寄寓作者深深的情感。

17、柳宗元见“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深感自已就如这小丘一样被朝廷贬谪抛弃。小丘经过自己的修整,重获新生,寄寓了作者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所以在对这些景物的刻画描写中,他融进了自己的身世之哀,抒写了自己的愤懑不平。他是“把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情,寄托到被弃置的美丽的自然之上。在山水中表现着他的感慨和命运,他的现实感受与人生理想”。 清水茂:柳宗元的生活体验及其山水记。 参考文献:1、 吴文治:柳宗元诗文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7月版。2、 刘扬忠:欧阳修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11月版。3、 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4、 杨庆存:宋代散文研究,人发文学出版

18、社,2002年版。5、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欧阳修的山水记同样赋予很强的现实意义,但他不以抒写个人遭遇为目的,他常以山水美石引出历史故事,阐发他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如岘山亭记就是如此,作品由岘山写起,引出两个使山闻名的古人,随之带出对“汲汲于后世之名”的看法。在作品中既肯定他们功绩盖当世,英名流千古,又讽他们“汲汲于后世之名”,激励襄阳知府史中辉以先人为榜样,治理辖地时能为民谋利。欧阳修以描绘美丽山水为手段,借景寓情为目的,在论古通今中抒写自己于国于民深重的忧患意识,表达其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在表达身世之感方面,可以说欧阳修比柳宗元更含蓄,所表达的思想也比柳

19、文更丰富,柳记中较多的是牢骚,欧记则更多充满着自信和对现实的展望。他常把对国事的关注和忧虑放在主要地位。柳宗元与欧阳修都有“兼济天下”的进步政治理想,都有改革时弊的决心,都有坚定的节操和高尚的品德,但是他们的山水游记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是为什么呢?从主观上看,他们在个性上的差异,政法上的成熟程度不尽相同,致使对出处升黜的态度大不一样,这也就是柳、欧山水游记分别显现出抑郁孤寂和豁达平和的感情基调的一个重要原因。欧阳修一生历任各种官职,晚年升到参知政事,期间又经历三次贬官降职,他身处高位不骄,灾难临头时则能“志气自若”、泰然处之。这说明他在政治斗争的浪涛中,已经锻炼得比较成熟了。性格开朗,政治上

20、比较成熟,不屑成为写戚戚之文的庸人,这就是他作于贬所的山水记中,极少吐露自己内心痛苦的根本原因。柳宗元同样具有坚持理想的高尚节操和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决心,但是,他的个性中缺少欧阳修那种开朗豁达、以顺处逆的精神。感情上的痛苦既摆脱不了,又无处发泄,于是形诸笔墨,在山水记中寄托自己的情怀,为山水也为自己发出对现实的控诉和抗议。欧阳修作品中所具有的孤独感和苦闷大都是无意流露的,而柳宗元则常常是有意倾注的。从客观上看,贬官的原因和背景不同,也是造成柳、欧山水游记在感情色彩上有浓淡强弱之分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唐时期王叔文集团靠着身缠重病的顺宗得以执掌朝政,始终处于保守势力的包围之中,太子李纯是反对王叔文集

21、团的,王叔文与柳宗元等曾谋废立不成,更使李纯恨之入骨。顺宗在位半年被迫下台,李纯的即位,也就意味着将革新派置之死地。宋代的新政不但不涉及皇位,更是一度得到过宋仁宗的支持。欧阳修没有直接依附于范仲淹,是贬夷陵还是贬滁州,都是因为他坚持正义、积极主张革新而得罪了权臣,所以他们千方百计罗织罪名把他排挤出朝廷。但在统治者看来,欧阳修比柳宗元罪轻得多,他并没有反对皇帝,加上仁宗对他一向比较赏识,因此他能时贬时升,从未丧失重登政治舞台的希望。在这种形势下,欧阳修被贬以后,并不妨碍一些有识之士对他表示关注和同情。他虽然因革新失败百感到悲哀,但他给予他的打击毕竟不象柳宗元那么沉重,所以山水记中流露的压抑之感也

22、就不如柳宗元强烈。另外,欧阳修不满的只是弊政,对宋王朝仍是忠心耿耿,这也是欧记中总不忘怀国事和时有歌功颂德的原因之一。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一贬就是十年,这正是人生最有作为的时期,尤其王叔文被处死后,柳宗元等八司马也不在量移之限。这样长久以罪人身份被置于荒远之地,过着孤独而绝望的生活,身心所受的严重摧残,是不难想像的。处于这种境地,一看到被弃置的山水美景,怎能不触景生情,怎能不在他的山水记中发为报国无门的悱愤之感。柳宗元与欧阳修的山水游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有永恒的魅力。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创造性地继承前人在这方面的艺术经验,为我们游记文学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但他的山水记受骈文形式影响的痕迹还比较明显,而欧阳修的山水记平易自然,明白晓畅,更接近“纯净”散文,更能体现散文表现力的自由。这种差异也标志着唐、宋两代文风的不同特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欧阳修别具一格的山水记,也是新古文动、运动实践中的一个丰硕成果。欧、柳风格迥异的山水记作品的诞生,生动地显示出社会、政治、生活、品质、性格等对作家创作风貌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