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个性第一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4748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的个性第一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幼儿的个性第一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幼儿的个性第一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幼儿的个性第一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幼儿的个性第一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的个性第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的个性第一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个性形成的开始,一、个性的概述(一)个性的概念(也称人格)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二)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的独特性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2.个性的整体性一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他个性的影子。吃饭、写作业、工作、活动、社交等。3.个性具有稳定性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非常相似的表现,是比较稳定的。去年、今年、学校、公司、社交场合等。,(三)个性的结构,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包含下列五种成分:1.个性倾向性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表明人对

2、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2.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地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3.自我意识 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节,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4.心理过程 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感等。这些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基本成分或基础成分,是人对现实发生反映和联系的基本形式。5.心理状态 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表明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起提高或降低个性积极性的作用。,狭义的个性包括以下两大方面内容:1.个性的调控系统个性的调控系统包含两方面,即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倾向性。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

3、心。个性的产生和发展与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个性的发展水平;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幼儿个性的成熟。,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性的结构,自我意识 个性调控系统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个性 理想、信念、人生观)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性格,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先天气质差异(出生1岁前)(2)个性特征萌芽(13岁或2岁左右)(3)个性初步形成(36岁或幼儿期),二

4、、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期,个性: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2岁前,幼儿的各种心理成分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2岁左右:个性逐步萌芽3-6岁:幼儿个性开始形成18岁:个性成熟标志:幼儿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完整性、独特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同时作为个性组成部分的两大方面都已有了明显的表现。,为什么说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期?1.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2.心理活动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渐趋稳定。3.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为什么说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期?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2.心

5、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4.心理活动能动积极性的发展。,三、幼儿个性发展对人生发展的意义(影响)1 幼儿期个性的发展将是他们以后成长的基础。2 如果此时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儿童以后成长会更加顺利;3 如果此时发展出现问题,家长和教师对儿童日后的再教育过程就很难,对孩子自己来讲,改正其不良个性特点的过程更加痛苦;4 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小时候找到根源;可见,幼儿期的成长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是多么重要。,在童年、青少年甚至成人的身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幼儿期的生活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如有个二年级的小女孩,为了让许多小朋友跟她玩,就买了一些小玩具,并告诉周围的人,谁跟她

6、玩就可以玩这些玩具。从她妈妈那儿得知,用玩具等新鲜物品来作为结交伙伴的手段在她上幼儿园时就有。因为这个女孩长得非常矮小,在班里的玩伴较少,为了和别人有更多的机会玩,她就经常从家里拿些好的玩具,去贿赂那些在班里较有地位的孩子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幼儿期的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气质性格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说,()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 C能力倾向 D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是()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自我意识 D心理过程,A,A,1 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的表现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

7、性 D 社会性2“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个性的()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3 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孪生兄弟、姐妹,虽然外貌很难区分,但仔细地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还是能看出他们的不同来。这是个性的()A独特性 B 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B,C,A,小互动:,请同学们用“我”开头说一句话。,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的两个基本特征:分离感(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和他人不同的)稳定的同一感(知道不管自己怎样变化,都是同一个人),分离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形成稳定的同一感才是自我意识发

8、展的最终目的。稳定的同一感的形成要到青年期才能真正完成。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成熟。,二、自我意识的发生,(一)自我感觉的发生自我意识的最初发生是在婴儿期。最初幼儿还不能意识到自己;不能将自己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是属于自己的。逐渐,幼儿知道了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幼儿啃手指幼儿啃脚趾,(二)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逐渐认识了自己身体各部分,但不能明确区分自己身体各种器官和别人身体的各种器官。对自己整体形象的认识需要一段时间把镜子里的影像当成别的孩子对自己影子的认识需要更长得时间来认识难以理解自己的影子,(三)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9、),2岁前的儿童倾向于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不会用代词“我”。23岁的幼儿,学会了使用代词“我”,这是幼儿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四)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岁以后),儿童从3岁开始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比如意识到“愿意”和“应该”是有区别的,开始懂得“愿意”应该服从“应该”,三、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是由知、情、意三部分组成的。“知”即自我认识(评价);情即自我体验;意即自我调节(控制)。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一)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幼儿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逐渐向自己独立评价发展。(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从带有主观情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

10、变得客观。(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发展到初步的客观性。)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具有笼统性、片面性、表面性。),幼儿独立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低,他们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幼儿初期,儿童往往不加考虑的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简单重复成人的评价。例如:他们评价自己是好孩子,其原因是“老师说我是好孩子”。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儿童对成人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他的评价不符合他自己的评价,儿童会提出疑问,甚至表示反感。,苏波特斯基的研究发现,幼儿对美工作品的评价带有相当大的偏向性。实验者让幼儿对自己的绘画和泥工作品同别人的作品作比较性评价。当幼儿知道比较的对

11、方是老师的作品时,尽管那些作品比自己的质量差(这是实验者故意设计的)幼儿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如对方,而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相比较时,则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好,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观性。,A、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的方向发展;B、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C、较多只根据某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D、从只有评价而没有评价的论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总的来说,幼儿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成人必须对儿童做出适当的评价,对儿童行为作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对

12、儿童都是有害的。,(二)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幼儿自我体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方向发展。(由对身体疼的体验到羞耻感等的体验)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水平不断深化。幼儿自我体验的受暗示性。,幼儿的疼是生理需要的表现,委屈、自尊和羞愧是社会性体验的表现。前者发展较早,后者发展较晚,约4岁以后明显发展。,幼儿的各种自我体验都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其发展水平不断深化。如对愤怒感的情绪体验,从36岁儿童会有不同的体验程度,从“会哭”,“不高兴”,“会生气”,到“很生气”“很恨他”这个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幼儿体验的深刻性在逐渐发展。,在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中,成人暗示起着重要作用,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13、。如问小朋友,如果你做捂眼睛贴鼻子游戏时,你私自拉下毛巾,被老师看见,你会觉得怎样?3岁组儿童只有3.33%的人有自我体验。而在有暗示时(你做了错事觉得难为情吗?)有26.67%的人有自我体验。此研究结果对幼儿教育有重要意义。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幼儿受暗示性强的特点,多采用积极的暗示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发展;同时,要注意避免消极暗示对幼儿行为的不良影响。,(三)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特点总的来说,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34岁幼儿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很差。到了56岁才有较大的发展。幼儿自我控制发展趋势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

14、母控制特征的影响(父母控制过低,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较多;控制过高,幼儿也会过度控制自己,甚至压抑自己的情感),第三节 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一、个性倾向性的及其基本特征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包括兴趣、需要和动机。,二、幼儿需要的发展特点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幼儿需要开始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优势需要有所发展。从5岁开始,儿童的社会性需要迅速发展,求知的需要、劳动和求成的需要开始出现。6岁时儿童希望得到尊重的需要强烈,同时对友情的需要开始发生。这些都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三、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

15、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2.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所谓远景性动机(distant motivation),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所谓近景性动机(proximal motivation),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例如,学生在确定选修课程时,有的是考虑今后走上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需要,有的只是考虑眼下是否容易通过考试。,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外在动机是指人为了某些外在结果而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例如,学生为了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嘉奖而学习。内在动机,是指由个体的内在需要而引起的动机。例如,儿童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或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从

16、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四、幼儿兴趣的发展兴趣时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动力性。又往往具有偶然性、不稳定等特点。,三、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一)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的精神(二)在各种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的自我意识(三)教师评价方式要正确(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五)家园配合,指导家长实施正确的教育,在美国笑星Bill主持的“孩子说的出人意料的东西”这个节目上。有一次,比尔问一个六、七岁的女孩:“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女孩自信的回答说“总统”全场观众哗然,比尔做了一个滑稽的吃惊状问“那你说说看,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女总统?”女孩立刻

17、回答说“因为男人不会投女人的票。”比尔说“你肯定是男人不投女人的票吗?”女孩不屑的说“当然肯定”比尔意味深长地笑笑,对全场观众说“请投她票的男人举手。”伴随着笑声,有不少男人举手。比尔得意地说“看,这么多男人投你的票。”女孩不为所动地说“还不到三分之一呢。”,比尔见状就说:那好,请所有在场的男士都把手举起来。“所有的男士都举起了手比尔接着说:请投她票的男士保持举手,不投她票的请放下。”众目睽睽之下一个大老爷们哪里好意思把举起的手再放下,不过还是有少数男人放下了手。不过“投”她票的男人这次多了很多。比尔得意洋洋地说“总统女士,怎么样,三分之二的男人都投了你的票啦。”沸腾的现场突然安静了下来,人们要看这个七岁的女孩还能说什么。女孩说“他们不诚实,他们心里并不真正的想投我的票。”,这就是美国式的独立思考精神,多给孩子一些独立观察和思考的机会,让孩子去思考、去感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二)在各种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的自我意识,指令游戏在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树立幼儿自我意识教师还可以开展以下教学活动如:我长大了,画画我自己;丑小鸭,评评我自己;谁最能干,我的优点和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