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孝文化.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2994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孝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孝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孝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孝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孝文化.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孝文化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孝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构成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孝道思想在儒家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讲孝道已经几千年了,从周公到孔子、曾子、孟子,经过了初生,成熟和完善阶段。孝作为一种道德教育被传诵着,我们有木兰替父从军,有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名言,在岳麓书院讲堂的墙壁四周有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所刻的“忠”、“孝”、“廉”、“洁”四个大字,可见孝道文化的地位之高。 那么究竟何为孝呢?许多典籍对孝道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如,尔雅、释训的“孝”解释是“善事父母”;论语、里仁,“三年无

2、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新书、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等等,虽然各位圣贤的阐述不同,归根结底,他们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即关爱赡养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综观论语里的孝道思想, “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义务,还是忠于国家的品德基础,在孔子那里,孝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抚慰和祭奠。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文化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优秀传统美德。它已经在中国沿袭了几千年,并将继续发扬光大。 孝道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弘扬有一定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首先,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能够促进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孝是做

3、人的根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为人者如果做不到孝, 那其他的品质也就无从谈起,孝是做人的起码准则。孝经中有一句话说:“孝乃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儒家从理论上肯定了孝是人伦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传统孝道的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还在于能够促进和形成民族尊老爱幼、友爱待人的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养老、尊老,父慈子孝,孝为仁之本,孝以礼为先,由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仁、义、礼、智、信等。这个以事老、尊老为主要内容的孝道的延伸,其精神力量的影响必然会在客观上起到净化社会风气、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形成优良社会道德风尚的作用。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

4、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孝道既是保证家庭团结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治国方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一个社会要想稳定和发展,根本前提是家庭要稳定。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孔子追求和谐安稳的社会,为了维护家庭的和睦与稳定,在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的时候他提出了以孝道为出发点。他认为,只有在保证父母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在每个家庭都稳定的前提下,一个国家的稳定才能得到保障。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用德行来影响政治,作用于社会与百姓,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治国方略。因此,孔子及儒家主张用孝教化百姓。对人们“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 所以敬天下为人兄者也;

5、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为人君者也。” 这样社会就会稳定, 形成“ 民用和睦,上下无怨”的局面。先秦儒家孝道所具有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使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在中国社会舞台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从汉以后“以孝治天下”的格局贯穿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举孝廉的政策应该就是有力证据。 最后,弘扬孝道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

6、经济还不够发达,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还不太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社会还不能完全承担起养老的任务。在这个时候,继续弘扬孝道文化,依靠家庭成员使老人安享晚年,极大地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从而,国家能将其他精力放在发展经济和增强国力方面,反过来国家强大了,人民也就富裕了。 孝不仅仅是养活父母,更重要的是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孝敬,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孝敬。弘扬孝道对协调家庭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培养人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义务感,责任心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时期,我们仍需要发扬光大,宣扬传统的孝道文化,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并赋予其新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