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及例句.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5136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 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及例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9 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及例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9 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及例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9 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及例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9 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及例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 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及例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 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及例句.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9 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及例句中考常见虚词用法及例句 每天收获小进步,积累起来就是大进步;每天收获小幸福,积攒起来便成大幸福! 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它”。如: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肉食者谋之。 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公将鼓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怅恨久之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 何

2、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 1.辍耕之垄上。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泉香而酒冽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环而攻之而不胜。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环而攻之而不胜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

3、不学则殆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杂然而前陈 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复前行,欲穷其林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如: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以光先帝遗德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如: 不宜妄自菲薄,

4、引喻失义,以塞忠谏其一犬坐于前 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其如土石何?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 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以其境过清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

5、拿”、“用”等。如: 屠惧,投以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咨臣以当世之事 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 遂许先帝以驱驰 “以”还可作动词用,可译为“认为”。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 父利其然也 谓为信然。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 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志犹未已。 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 杂然相许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

6、的样子”“好像似的”。如: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 乃吾前狼假寐。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 2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山峦为晴雪所洗。 3.表判断,“是” 中轩敞者为舱。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可译为“于是、就”。如: 乃重修岳阳楼。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7、 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 “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替”“给”等。如: 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8、 我与 动词wi 1.“做” 例:并自为其名;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为我为云梯之械;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行拂乱其所为 ;好为梁父吟; 2、“作为、当作、成为” 例:弃其杖,化为邓林;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武陵人捕鱼为业;以牒为械 3、“唱” 例:好为梁父吟 4、“是” 例:知之为知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天下为公;中轩敞者为舱;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此为何若人;若为佣耕 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况且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2、让步关系:尚且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副词 1、将要、将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2、姑且、暂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名词:处所、地方 又间令

9、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助词: 3 1、放在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的名词性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为所”结构,表被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所以”:用来的方法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所谓”:所说的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介词 1、依照、根据 罔不因势象形。 2、依靠、凭借 先帝因之以成帝业。 3、趁着、趁此 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迎

10、郊谒,而陛下因擒之。 4、通过、经过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副词,于是,就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介词 1、替,给 尝与人佣耕 2、通“欤”,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孰与”“与孰”,与比,更 吾孰与徐公美? 1、副词,于是,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连词,那么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连词,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4、连词,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者无敌国外患者,国恒忘。 5、“然则”,复合虚词,“这样,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邪? 疑问代词 1、什么 孔子曰:“何陋之有?” 然则何时而乐焉? 问何以战? 问今是何世 2、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 3、哪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为什么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怎么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副词,多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