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如何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如何理解.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如何理解“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如何理解 河北赵海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如何解释?历来不尽一致,现试作寻绎: 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无非是劝勉学子利用“三余”之时以刻苦勤学而已。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将“三余”改为“三味”。那么这“三味”又是什么意思呢? 周遐寿认为“书有三味”:经书味如米饭,史书如肴馔,子书如调味之料。 林辰认为这“三味”一词的取义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他们的解释可能源于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张向天则认为
2、,“三者”,非数目一二三之三,乃是一再,再而以至无数次之义,用作副词“三味”者是劝人读书多咀嚼,多寻思,多吟味,多体会。 张向天说“稻粱、肴馔、醯醢不得称三味”,因为这与“三味书屋”匾额两旁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不合。“太羹有味是诗书”中的“诗书”为经,而“经味如稻粱”;“太羹”为“煮肉汁”,亦是肴馔。而“经味如肴馔”这样岂不矛盾? 其实我们不必如此牵强理解, 取其喻义就是了。经书史书是必读的典籍,没有其他比这更重要,所以用美好的饭菜来作比喻。诸子百家的书一般是选读的,由于各家的学术观点不同,所以用各种调味的佐料作比喻。不论经书史书子书,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是必须刻苦攻读,仔细体味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