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有_、_和_。 2、名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前一个“马”指的是_,后一个“马”指的是_。 3、中国文学的意境有两大构成要素,一是_,一是_。 4、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祭祀,其中“文圣”是孔子,而“武圣”是_。 5、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_”拓疆期,后为利用“_”交流期。 6、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_的“性善论”、 _的“性恶论”及_的“性三品说”。 7、秦以后,中国国家体制的“法治”主要表现在:_以国家之法的形式确定统治秩序;_考试选官。 8、古代世界中较为
2、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_朝的_制。 9、人性论是中国_的主要理论之一。 10、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_和_等积极作用。 11、在中国,笔、墨、纸、砚被合称为_。 12、文化是人类_和_的总和。 13、宗法制形成于_代,_代开始转型。 14、古代世界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_。 15、古近代世界的政体主要有三种形式, 即_政体、_政体和_政体。 16、中国“和”文化的功能是_。 17、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_的“性善论”、 _的“性恶论”及_的“性三品说”。 1 18、整体型思维注重研究事物的_,分析型思维则注重研究事物的_。 19、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有三种表现:_、_和_。
3、20、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是_。 21、艺术作品和心灵之间存在共鸣和感应的关系,叫做_。 2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_思想。 23、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二、判断题 1、现代高科技不以古代科技为本,因此,现代科学与古代没有联系。 2、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由地理环境决定。 3、中国传统文学以“善”为特征,即只求内容,不看形式。 4、文化是人的文化,包括个人文化和群体文化两种。 5、中国文化不关注个性,只讲不偏不倚。 6、中国文化只有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 7、黄河、长江、辽河、淮河、珠江五大水系的流域同是中华文化的发祥之地。 8、中国古代社会是
4、宗法社会。 9、现代中国是“人治”国家。 10、中国老庄的思想充满了消极、不思进取的色彩。 三、解释题 1、三纲五常 2、直觉 3、以人为本 4、中和之美 5、存异 6、文化及文化传统 2 7、“月令”图式的思维方式 8、合理外推 9、仁 10、智圆行方 四、简答题 1、简述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何影响? 3、中国传统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带来什么结果? 4、在思维的属性方面,中西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5、简述中国古代的人文主义与欧洲的人文主义之异同。 6、比较“性善论”与“性恶论”。 7、为什么说文化具有超地域性? 8、中国古代系统观中包含了哪几
5、种系统关系? 9、简述中西人文主义的异同。 五、论述题 1、试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2、以周易乾坤两卦为例,试述你对其所包含智慧的理解。3、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4、试论宗法制对中西社会的不同影响。 5、比较中、西、印的矛盾观及解决矛盾的方法。 6、试述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嫡长子继承制 封邦建国制 宗庙祭祀制 2、具体 抽象 3、情 景 4、关羽 3 5、武功 文治 6、孟子 荀子 董仲舒 7、建立官僚体制 科举制 8、唐 三省六部 9、人文主义 10、民族凝聚 民族复兴 11、文房四宝 12、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13、西周 秦 14、科举制 15、民
6、主 贵族 官僚 16、生变 17、孟子 荀子 董仲舒 18、功能 实质 19、意境和气韵 追求变化 飞动之美 20、易传 21、心物对应 22、相对主义 23、家国同构 二、判断题 答: 1、现代高科技不以古代科技为本,因此,现代科学与古代没有联系。 从文化的结构来看,其分为软文化和硬文化两类。属物态性质的硬文化对现代科技的影响确实不大,但属精神和方式性质的软文化对现代科技的影响却很大,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基础。 2、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由地理环境决定。 早期人类依赖地理环境,但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地理环境便不是唯一的因素,更不是主导的因素。 4 3、中国传统文学以“善”为特征,即只
7、求内容,不看形式。 中国传统文学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美善相兼”。 4、文化是人的文化,包括个人文化和群体文化两种。 文化虽然具有超地域性,但同样具有地域性。地域性是文化个性的表现。世界文化正是在不同个性的文化的竞争、融合中不断进化的。 5、中国文化不关注个性,只讲不偏不倚。 中国文化讲中和,既有个性,又能融会贯通。 6、中国文化只有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 文化虽然具有超地域性,但同样具有地域性。地域性是文化个性的表现。世界文化正是在不同个性的文化的竞争、融合中不断进化的。 7、黄河、长江、辽河、淮河、珠江五大水系的流域同是中华文化的发祥之地。 中华文化是五江流域文化融合而
8、成。 8、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法社会。 在夏商周三代,是宗法社会,但在秦汉建立官僚制后,便不是。 9、现代中国是“人治”国家。 现代的世界大多数是“法治”社会,包括中国。没有法治,便没有现代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10、中国老庄的思想充满了消极、不思进取的色彩。 老庄两人恰恰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老庄的真正内蕴是:不要对抗“难题”,而是在顺其自然中去控制它。 三、解释题 答: 1、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
9、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 2、直觉:在一瞬间产生某种直接的、大致的想法,但这种想法较笼统,不精确,以致不知从何说起。简单地说直觉是过去知识、经验和思维形式的简单组5 织。 3、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就是要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 4、中和之美:中国传统文学的特征之一。指的是在审美范畴中,内心情感的不偏不倚,以及矛盾对立面的和谐统一、相济相成的外在表现的美的形态。 5、存异:这是中国“和”文化结构的起点和基础。即组成“和”系统的各个要素必须是具有自己不同于基他要素的个性,相互间才会有吸引力,才能组成系统。这是系统形成的第一步。 6、文化及文化
10、传统:文化是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文化传统是指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表现为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文化创造模式。 7、“月令”图式的思维方式:在互不相关的事物中建立时空结构的思维方式,即“月令”图式的思维方式。 8、合理外推:这是中国传统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将对一类事物的理解整理出来,形成模式,用来理解尚不可知的事物的一种方法。 9、仁: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表现为“爱”。但与“博爱”不同,其“爱”是“有差等”的,包括两种:上对下之“爱”,含情爱和恩爱。 10、智圆行方:圆,是中国道家“环”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学的理想规范。圆是“和”,方是秩序;圆是共性,方是个性;圆是心体
11、,方是意象。智慧来自多种信息的吸收消化,故是圆;行为应该恪守一定的规范和道德,故是方。 四、简答题 答: 1、简述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 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 6 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 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 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何影响? 一是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
12、凝聚力; 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 三是农耕经济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 3、中国传统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带来什么结果? 一是抵消了绝对的悲观主义,产生“乐感文化”; 二是培养出浓厚的历史感预测的手段之一; 三是导致“应变”的习惯产生。 4、在思维的属性方面,中西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思维方式偏向于辩证、整体性地看待问题,注重研究事物的功能,属于理性思维,这种思维水平的衡量标准是“智慧”。 西方的思维方式偏向于分析、具体地看待问题,注重研究事物的实质,属于知性思维,这种思维水平的
13、衡量标准是“智商”。 5、简述中国古代的人文主义与欧洲的人文主义之异同。 中国:产生于古代,比欧洲早两千多年,甚至在周初就已萌芽。其是儒家的国家学说的基础,提倡和谐、道德,以群体为主。中欧人文主义相同之处是都突出人的文化和本质,只是视点不同而已。 欧:产生于近代,是针对神学的产物。其提倡独立、尊严、平等、自由,以个人为主。 6、比较“性善论”与“性恶论”。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道德性,而人的道德性在人初生时就萌芽了,称为“善端”,包括“侧隐之心”、“羞恶之必”、“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在人长成后,可发展为“仁”、“义”、“礼”、“智”。 荀子的的“性恶论”则认为人性分两类,一是“天性”
14、 ,是人兽共有的自7 然之性;一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伪”性。道德性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伪”性。人要具备道德之性,就要“化性起伪”。 7、为什么说文化具有超地域性? 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各地文化虽然不同,但总一些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的东西。另一方面,有些文化开始时只在某一特定的地方发生和成熟,以后传播到其他地方,成为世界性的文化。 8、中国古代系统观中包含了哪几种系统关系? 循环关系;克谐关系;“君臣”关系;胜复关系。 9、简述中西人文主义的异同。 欧:产生于近代,是针对神学的产物。其提倡独立、尊严、平等、自由,以个人为主。 中国:产生于古代,比欧洲早两千多年,甚至在周初就已萌芽。其是儒家的国家学说的
15、基础,提倡和谐、道德,以群体为主。中欧人文主义相同之处是都突出人的文化和本质,只是视点不同而已。 五、论述题 答: 1、试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特征是伦理型文化; 二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三是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四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五是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六是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 七是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2、以周易乾坤两卦为例,试述你对其所包含智慧的理解。 周易的特点就是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人立于天地之间,因此作为现实生活的人,必须法天象地,效法天道,才能够找到现实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所。周易就是天道与人事的关
16、系的“天人之书。”在周易中有两种基本的精神,8 即乾与坤、阴与阳的精神。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卦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乾卦所代表的精神即是一种自强不息、刚健坚毅、忧患意识、与时俱进、仁爱义利、诚信忠心的精神,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儒家的入世精神。 坤卦象征的是厚德载物、柔顺忍让、谨慎含蓄、兼收并蓄、自然无为、顺势而行,这是一种道家的出世情怀,事来则应,事过则往,不着于心,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乾坤这两种精神,如阴阳的两面,是互补而同存的。古代的士人,多是二者的复合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正是儒道互补的一种体现。 3、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可从中国传统文
17、化的特点、历史、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内容略。 4、试论宗法制对中西的不同影响。 中国宗法制瓦解于先秦至秦汉。汉以后是“多子分继财产制”,诸候因此不断被削弱,汉以后鲜有诸候造反,等于强化了中央力量。 欧洲则长期保留宗法“嫡长继承制”,整个中世纪均如此。其结果:没有牢固的宗族,或说宗族已经破裂;领主制长期存在,欧洲长期分裂,由于诸候势力过大,从未被削弱,大帝国无法长期存在;领主制经济落后于地主制经济,但反而易突破,给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带来方便。 5、比较中、西、印的矛盾观及解决矛盾的方法。 西方:强调对立和区别,矛盾的双方地位平等,必然发生冲突。统一的主要途径是“妥协”。“妥协”的衡量标准是“法律”。 印度:强调隔绝。隔绝的各方可在宗教幻想中统一起来。故印度人重视宗教。 中国:强调统一。统一的主要途径是协调。建立秩序和协调关系,也有衡量标准,但不同于西方的“法律”,是“礼法”。 6、试述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中和。“中”是个性,是区别于其他事、人、物的自己的特征,是立场,是不变,是清高。“和”是圆融,是接纳,是宽容,是变化,是平凡,是与他人、事、物协调的品德。儒家讲“中”,道家讲“和”,两者看似不同,但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