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9665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对象 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大一高职学生 三、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结合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工程而开设的一门集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宣传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必修和任选相结合的课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四、教学目标 通过主体体验性大学生心理健康

2、教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实训模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目的,从1 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能力要求: 1.自我认知能力 要求:通过课堂学习、宣传活动和团体训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能够运用标准正确衡量自己,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特征、行为能力等客观地评价;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肯定自己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同时,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作为

3、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2环境适应能力 要求:了解自己进入新环境后的困惑,了解心里有困惑时可以寻求帮助的资源和途径;认识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并学习使用倾听和共情两个最基本的技巧;要能够准确表述个人想法或意愿,并能以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达到能够适应大学生活的目的。 3. 心理调适能力 要求:了解常见心理障碍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学会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掌握简单的自我心理调适技巧,能够宣泄自己的困惑,及时调节情绪;能够辨证看待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学会写心理日记。 2 4. 应对挫折能力 要求:通过理想信念教育、

4、榜样激励和挫折教育情境的训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不足,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信心,在积极心态下创造性地生活。 六、教学内容 1. 基本知识 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心理健康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2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理论知识 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学习运用标准正确衡量自己。能认识自己的心理、性格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特长。 心理测量 通过心理测量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类型;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特质与自己兴趣、职业选择之间存在的关联;帮助学生定位,为正确认识自我奠定基础。 团体训练 引导学生

5、掌握“认识自我”的自查方法,查找自身缺点与不足。通过“自画像”、“ 说说你我他” 、“优点轰炸” 3 等团体训练从别人的反馈中,使自知的“我”和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3.培养学生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任选“新生心理健康宣传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开展的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环境。 团体训练 通过 “ 让我们同行”、“ 打破瓶颈”等项目训练帮助学生增强团队意识,通过“情绪脸谱”、“ 学会倾听、体验共情”等项目训练,使学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逐步改善自身不足,增强对自

6、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及社会生活。 心理咨询 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有困惑的学生答疑解惑,协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正确面对人生。 4. 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理论知识 4 了解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学会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调控情绪,掌握简单的自我心理调适技巧,增强学生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写心理日记。 团体训练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案例教学,通过“心情故事”、“ 困惑大碰撞”、“ 心理秘笈”等心理小品及短剧演练,使学生学会通过情绪宣泄,释放

7、心中的郁闷,从而缓解各种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和健康,达到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养的目的。 5. 培养学生应对挫折能力 理论知识 分析和借鉴当代大学生常见的挫折反应类型,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与自尊,培养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和竞争意识。 团体训练 开展“我优秀, 我自信”自我肯定训练、“ 换个角度看图案”、“ 条条大路通罗马”等素质拓展情景训练和体育活动,使学生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训练及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学会在历经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控制自己紧张、恐惧自卑等情绪,正确认识挫折、增强抵抗挫折能力,培养顽强的 5 意志品质。在体会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使他

8、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从而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 七、教学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整体目标为核心,结合学院大一年级自身特点和大一学生普遍存在的诸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等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2.精选教学内容 根据能力要求与教学内容编写讲义,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真实反映社会、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使其不仅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能够让学生对社会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同时,尽可能设计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9、3.倡导体验分享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6 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4.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应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 要通过合理利用音像、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教学途径。 5.注重教学过程 丰富学生经验 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帮助学生增

10、进积极的自我认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和提高。 引导学生自助、助人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和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分享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及时鼓励学生相互间的支持和互助行7 为。 注重团体动力 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利用团体动力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利用团体气氛调动学生相互的分享和反馈;利用团体支持使活动效果得到加强。 八、考核方式及要求 1.本课程为过程考核,采用理论知识测验、课程作业

11、评定、各项活动参与情况计分相结合作为考核成绩。每能力培养模块考核成绩为20分,共分五个模块,总计100分。根据学生得分情况进行优、良、及格、不及格折算。 2.考核时间在授课的同一学年内有效。每个能力培养模块必须达到要求,任何一个模块未通过者,本课程考核均视为不合格。 3.能力模块考核点及考核分值 基本理论知识测验20分。 自我认知能力考核20分 其中:理论知识测试5分,心理测量5分,参加“认识自我”主题班会及“自画像”、“优点轰炸”等团体训练活动10分。 环境适应能力考核20分 其中:参加“新生心理健康宣传周”选项活动5分,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选项活动5分,心理咨询或沟通活动5分,

12、参加 “情绪脸谱”、“ 学会倾听、体验共情”等团体训练项目5分。 心理调适能力考核20分 其中:理论知识考试5分,心理日记作业10分,参加 “心情故事”、“ 心理秘笈”等心理小品及短剧演练5分。 应对挫折能力考核20分 其中:理论知识考试5分,成长感悟作业5分,参加团体训练“我优秀, 我自信”自我肯定训练、“ 条条大路通罗马”等素质拓展情景训练和体育活动10分。 4.学生不得以任何原因提前结束本课程的学习或免修。 5.授课教师、学生所在系部参与教学者及辅导员等共同完成学生成绩评定。 九、教学评价 本课程需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13、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比较与分等。本课程评价具有预防与鉴别功能,即:通过评价了解课程实施的情况,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了解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为课程下一步的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并为个别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本课程评价具有强化与教9 育功能,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利用评价对学生的进步进行鼓励,对于辅导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不同教学模块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直接或

14、间接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教师观察记录。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情 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 写出记录, 作为评价的材料。 2.作品分析。根据教学内容, 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评定,通过学生的作业对其心理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进而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3.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特别让学生评价自己是否感觉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后, 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习情况、情绪调控能力等方面有提高或改善。 4.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

15、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10 5.心理测量。使用心理测验了解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素质的变化情况, 通过心理测试(后测)与实施前的诊断性评价(前测)相对照, 考察在前后测之间学生心理素质变化的差异显著性, 进而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评定课程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影响的效果。 十、教学组织 1. 由学生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老师、各系学办主任及辅导员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负责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2.各系负责按照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生完成课程内容,并负责相关教学过程情况的记载、成绩的评定与填报、录入等 3. 学生处负责课程整体教学过程的指导和成绩的审核。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