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5313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学设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学设计(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学设计(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学设计(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设计儿童诗的读、赏、创 我想教学设计 福建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润生 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10 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两首诗适宜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性阅读和仿写儿童诗。教学时,可在课内完成我想的读、赏、创,童年的水墨画则放到课外,实现迁移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环节设计。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 2、点拨入题。高洪波是个著名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

2、一个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儿童诗两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读,感知内容。 1、环节设计。师: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2、点拨策略。引导学生一节一节地体会: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读,体验情趣。 1、教学环节。你能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2、点拨策略。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师: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

3、”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 四、 三读,鉴赏表达特点 1、环节设计。师: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2、点拨策略。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还有干旱的大地、混浊的河流

4、、沙尘暴,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五、 学习创编,合作交流 1、环节设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2、点拨策略。可先以老师的“下水文”指导:这是老师写的两节诗,请同学们评一评,诗以什么为凭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描述了怎样的情境?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模仿创编,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迁移课外,拓展学习 读童年的水墨画,写一首小诗。 附:“下水文” 我想 我想把小手, 化作三秋桂子, 飘香宇宙, 连嫦娥也频频回望。 我想把脚丫, 化作潺潺流水, 让母

5、亲河 永远载舟远航。 我想把眼睛 化作中秋的月亮, 榕树下的孩子我想把身体 化作肥沃的土地, 让西北部的不毛之地, 也有小麦的芳香。 我想 我想把耳朵, 高高地悬挂空中, 时时提高警惕, 让犯罪分子无处躲藏。 教学说明: 本教学设计比较充分体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是略读课文,按常规只要读一读,大体领会诗意即可。但两首儿童诗除了意境优美,适宜引导鉴赏性阅读以外,文本的多元想象的特点,又特别适合模仿习作。因此,教者课内教一篇,引导学生读、赏、创,课外自学一篇,实现迁移性学习。 在教学设计上,“环节设计-学情预设-启发策略”的教学程序安排,既做到充分预设,又为课堂生成预留了自由的空

6、间。 小马过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段话。依据

7、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学法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

8、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9、: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可以和同桌讨论。在这里安排讨论是因为问题较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在讨论结束后,我安排他们自由读课文,朗读时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几次来到河边?小马过去了吗?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节。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主要训练用用“什么地方”“住着”“谁”说一句话。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小马的话。三至五自然段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

10、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课件展示事物,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第八段主要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在细读课文时,我主要用不同朗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 4、课堂小结,突出主题。 四、说板书: 由

11、于没有图片,所以我用最简单字体来表现文中各“人物”大小的不同。这样既直接又简单,学生一看便非常明了 小马过河教案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 通过三次提问,逐

12、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 2、指导朗读。 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

13、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为难 连忙 立刻 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

14、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 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

15、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说“高度” 说“深度” 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

16、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成长课小马过河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小马的不动脑筋,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际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妈妈的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了一匹小马,你觉得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这匹小马。 二、抓中心句:小马过和,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结果怎样?它听了谁的话才决定过河的?快速读课文找出妈妈的话,用划出来。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句。 1、出示:妈妈亲切的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

17、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光”是什么意思?“别人”指谁?他们说了什么?用-画出来。 交流松鼠和老牛的话。 老牛说:“水很浅,能堂过去。” 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指导朗读。 2、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小马的不动脑筋?用画出来,并说说理由。 3、交流小马不动脑筋的的句子,并指导朗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才好。 小马为难了,心想你能读出小马为难的语气吗? 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

18、草,就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 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 小马低下了头,说 5、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指导朗读。 6、听了妈妈的话后,小马去动脑筋想一想,它会怎么想呢? 因为,所以觉得河水很浅。 因为,所以觉得河水很深。 因为小马既没有,也没有,所以觉得河水不深也不浅。 四、读最后一段,读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仔细想了想,决定去试试,明白了?自由读第七段。 2、你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 3、经过这件事后,小马会时时刻刻记住妈妈的话,齐读中心句。 4、自由练背,齐背。

19、五、拓展延伸。 几天后,小动物们准备过河去运粮食,可是小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他们 看见小马,都跑上去问小马?小马会怎么说呢? 小马对小鹿说:。 小马对小兔说:。 小马对大象说:。 -说课稿 小马过河这是一篇童话,很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里。全文共七个自然段。 新课标指出:要发挥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

20、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本的语言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本课重在品析和中心句关系密切的词句,在教学中紧扣妈妈的话,理解别人松鼠、老牛的话,小马不动脑筋的句子。通过找句子说理由,反复朗读句子来理解中心句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

21、为什么要过河?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

22、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 2、指导朗读。 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为难 连忙 立刻 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

23、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4、。 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 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说“高度” 说“深度” 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

25、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中年级阅读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这堂课较好地按照“重点训练+常规训练”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既突出了段的训练,又注意了词句训练,朗读、默读、背诵训练和说话训练。教师善于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教学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水平。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课后题1。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联系

26、上下文,弄懂下面几个词语:为难、连蹦带跳、去路、没、趟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妈妈说的话。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略知一、二段 1、师讲故事的开头,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为什么? 生:我觉得它很懂事,因为它懂得帮妈妈做事。 生:我认为它是个听话的孩子。因为它一听说能帮妈妈做事,就很高兴。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小马第几次来到河边才过了河?它是听了妈妈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 1、,抽学生逐段读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27、: A、妈妈所说的“别人”在课文中指谁? B、“别人”都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说的话对吗? C、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一一”画出来。 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A、学生答了1、2问后,发散: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想一想它们谁说的话有道理。 生:我会自己去试一试。 B、学生答第3问,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 四、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它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看图说说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

28、了什么? 生争论:妈妈的话一定是对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生:我会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生:我会去做试验,找到解决办法。 五、总结,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六、续编故事 1、师讲故事的开头: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孩子,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小马驮起面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2、请同学们帮小马想办法,把这个故事编完整。 - 第三册的小马过河是篇童话。课文借小马过河这件事,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

29、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篇童话情节生动有趣,对话很有特点,又特别接近儿童的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课文篇幅较长,故事含义深刻,对低年级学生来讲,理解会有一定困难。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训练重点可放在:按故事的经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懂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老马讲的道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具体教学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一、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二、逐段读讲,具体理解课文内容。 1.第1段 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 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 2.第2段 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什么事

30、使小马为难了?理解“为难”的意思。 用“为难”的语气读小马心里想的话。 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语气? 小松鼠拦住小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气? 小马轻信别人的话,不动脑筋,连忙收住脚步,理解“连忙”。 3.第3段 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问话的? 理解“难为情”。 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 4.第4段 小马听了老马的话后小心地趟过了河,要注意读出小马自信、不怕困难的语气。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段识篇。 小马过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段中妈妈教育小马的一句话是这篇童

31、话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本段可采用以下方法: 1.突出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思维。 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如:小马和妈妈说话时的神态怎样?有什么动作?妈妈用什么态度对小马说话?妈妈说了些什么? 找出这些词句后,不仅要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语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理解这些词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马所以“难为情”,是因为没完成任务,“低下头”是因为“不动脑筋”,没“试试”,而感到惭愧。“不动脑筋”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实指小马没有“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说的话。 老牛和松鼠说过哪些话呢?这就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小马“不动脑筋”的句子。引导学生把思路转到前面学过的

32、段落,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老牛说水很浅,小马就“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立刻”这个词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松鼠说水很深,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连忙”这个词也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2.联系全文,明白道理。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对这一重点句子,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可提出以下问题来帮助理解。 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光听别人说为什么不对? 应该怎样做才对? 小马听了*话,懂得了什么?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 五、分析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要求 1、学习本

33、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

34、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 ”或“p ” 如: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读一声,不要读“t ”。 然:读“r n”,不要读成“y 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35、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

36、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

37、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

38、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39、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

40、,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

41、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匹:共4画,笔顺是: 事:共8画,笔顺是: 然: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突: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每个字写三遍。 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

42、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 -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一、抓住联系,训练语言 本文出现的事物较多,相互间有联系。如果学生了解事物的联系,就便于理解文章的内容。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出示一道填量词的练习: 一( )马棚一( )磨坊一( )松鼠 一( )老马一( )小河一( )大树 一( )小马半( )麦子一( )老牛 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