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命教育的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生命教育的整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日本生命教育的整理教学内容 本文尝试从人与自身关系、 人与社会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三个层次对日本生命教育进行分析, 力图理清其内部关系, 展现原生态的日本生命教育。 一、 从人与自身关系的层次看生命教育 呵护生命是一切教育的原点。生命教育在人与自身关系层次就是要解决如何对待生死, 如何守护生命、 延续生命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生死观教育、 健康教 育、 安全教育的内容。 生死观教育 生死观, 是指人们对生死现象和生死关系的看法。生命永久循环的世界观是“ 日本人的灵魂”,它根源于日本人的彼世观念和循环观念。日本人认为,人和其他生灵死的 时候灵魂并没有消失,而是去了彼世。彼世是相对于现世
2、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和现在生活的世界并没有太大不同,人无论善恶,死后都去彼世,没有差别,没有审判。人的死不是消失, 而是等待下次复活的循环。日本人的生死观教育正是建立在彼世观念和循环观念的基础之上。 死与生并非对立, 死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日本人通常认为, 生死并非完全对立, 死作为生的一部分延续。人死后去往彼世以另外一种方式生存。而“ 灵魂” 能够回到祖 国和故乡,守护“ 活着的人们”,灵魂不灭。 () 生如春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死在日本人的脑海中是“ 落花之美”,是留驻瞬间美的一个重要方法。生死正如美丽樱花的速开速落。人生下来就面临着死亡, 生死是相通的,是连为一体的。“生命诚可贵
3、,死亡亦美丽”。这种观念已经深入日本人的心里,体现在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 ) 生死循环。人的死不是消失,而是等待下次复活的循环,生也绝不是新生,生出来的生命是某个先祖的复活因此,死亡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在死后能够得到活人的追赠,以获得在灵界的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尊严和荣誉感地去死,不能让世人以为耻而死后不得安宁 2.健康教育 日本学校将“健康”作为教育的一个目标, 并依据学生各年龄段的发育特点实施健康指导。日本的学校健康教育突出“ 保健体育模式”,把保健教育融合在体育学科中,强调 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结合, 并具有专门的保健领域的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性教育、预防艾滋病教
4、育等。 ) 防止乱用药物与艾滋病的教育. 学校为此制定了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消除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偏见和歧视的指导对策,通过保健体育、特别活动和道德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 ) 学校供餐教育。日本中小学的学校供餐制度由来已久,并将其视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将学生的营养饮食安排看作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文部省希望通过学校供餐达到以下目的: 第一, 通过摄取营养平衡的食物增进健康,提高体质,强健体魄; 第二,通过供餐,形成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三,通过集体进餐,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照顾,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四,供餐制度具有劳动实践的作用,能提高学生自我饮食管理能力。 )
5、性教育。日本的性教育一般是通过三个渠道进行的。第一是文部省直属的教育系统以医疗保健为核心, 通过课程、 道德教育和一些特殊活动进行性教育。第二是民间团体如“ 日本 性教育协会”“ 人与性教育研究协会”等开展的一些卓有成效的性教育活动。第三是学术团体开展的研究活动。其中,教育系统开展的性教育活动扮演了重要角色。日本学校中的性教育包括“性的学习”和“性的指导”两部分。“性的学习”顾名思义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性知识,使他们理解生命的宝贵性,具有正确的异性观和性行为的自我决定能力等, 一般通过保健科目、生活科、社会科、“道德时间”等方式进行教学。“性的指导”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处理、解决自身存在或面临的
6、有关性的问题上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 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般通过特别活动来实施,如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和学校例行活动等。 3. 安全教育 日本的安全教育主要起源于消除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在日本,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灾害安全、生活安全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防灾教育。除开设防灾课程外, 日本的学校几乎都配有防灾心理辅导员,定期接受防灾咨询。除此之外,*还常常派防灾指导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防灾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防灾救灾知识。学校常常进行针对地震、 火灾、水灾等的防灾模拟演练,培养学生冷静的思维和应变能力。 二、 从人与社会关系的层次看生命教育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不能脱离社
7、会而单独存在。人与社会关系层次的生命教育主要体现为道德教育。日本的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进行:第一,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第二, 渗透到各学科中的道德教育。日本教育基本法要求在所有的科目中都要做到学科知识与道德教育结合。第三,特设道德时间、特别活动中的道德教育。第四,与家庭、社区合作开展的道德教育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称呼。小学低年级的课程称为生活科,小学高年级称为社会科,初中一二年级是道德科和社会科。初中三年级开始增加公民科的教育。高中开设 伦理 课,大学开设 教养课。日本学校道德教育不仅通过专门的课程来实施,而且还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如国语科,数理学科,音乐和图画科等。为了取得道德教育的最
8、佳效果,弥补课程教育的局限,日本非常重视体验活动和实践的作用。日本已经形成一套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实践和体验活动体系:开展特别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节、郊游、各种庆典庆祝活动等,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态度和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开展社区体验活动,如“儿童之水边再发现计划 ”、“儿童长期自然体验村 ”、“儿童自由空间创造计划 ”、 “触摸自然科学计划”等,培养学生热爱乡土、国家的感情,丰富其生活体验, 提高其生存能力;设立“自然教室”,使学生对生命和自然产生热爱之心、敬畏之心,并在其中形成刻苦、忍耐、自制、自立的良好品德;开展社会志愿者活动如废旧书刊等资源的回收,社会慈善事业的捐款,为老人
9、、残疾人带路,栽花、植树、保护益鸟、道路安全与防火灾宣传等社会公益劳动等,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无私奉献观念;开展劳动体验活动如耕地、播种、插秧、 田间管理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及生存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置 “心灵教育教员”,编发 心灵教育指导 丛书,推出 “心灵小册子”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另外还特设 “道德时间” 来补充、 深化和统合道德教育。日本非常注重与家庭和社区的联合。为此,设立了社区儿童教室、“综合型社区运动俱乐部”和“运动少年团”等组织,实施混龄运动、文化活动,以此增加儿童与社区居民交流的机会。 三、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层次看生命教育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
10、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体生命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巨大增长和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如资源耗尽、 生态失衡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重建人与自然关系,这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人与自然关系层次的生命教育主要表现为环境教育。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糅合在各学科的相关章节中,通过“自然教室”手段进行。所谓“ 自然教室”就是引导儿童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学习的教育。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去感受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命的价值,形成环保意识,达到善待环境的教育目的。对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则是让他们结合所学内容对
11、周围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如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对流经市区河水中的氮、磷、氯等离子进行检测,了解水污染的状况等等。通过对身边的环境问题的调查,促使学生主动关心环境,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和技能。除了学校环境教育外,还有企业和社会环境教育。企业环境教育体现为提倡环保理念进行产品“生态设计”;开发、推广环保产品,引导公众尽量选择和使用环保产品; 编制环境报告书, 向社会及广大消费者报告自己的环境经营状况;开展企业内环境教育,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地区环境活动。社会环境教育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在社区设置环保教育中心,免费向居民开放,发环保宣传单,在宣传栏上刊登环保内容;二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广泛进
12、行环保教育宣传。 四、从生存与发展的层次看生命教育 1、生存维度的生命教育主要体现为“职业教育”。日本中央审议申答委员会将职业教育定义为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观、勤劳观,在传授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对自我个性的理解力,培养主动选择未来发展道路的能力和态度的教育。”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密不可分。日本的职业教育起源于 1883 年, 到现在已形成了一个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由 3 部分组成:学校职业教育、 企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公共职业训练。学校中的职业教育中体现为初中的技术、 家政课教育, 高中的综合学科教育, 高中的职业技术教育 ,“各种学校”
13、教育,专修学校教育,高等专门 学校教育以及短期大学教育。企业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企业对职工进行从录用到退休为止的长期的教育和职业训练。日本企业职业技术教育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先进的, 其教育训练的内容为技术教育、技能训练、经营教育、提高能力的教育及品质的教育等。公共职业训练是社会办的职业技术教育。日本在国家层面和 47 个都、道、府、县都建立了相应的公共培训管理机构, 由国家和地方*提供财政预算, 对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和没有工作经历的学校毕业生开展免费公共职业教育与培训。从1992 年日本高中(包括职高) 毕业后的流向来看 , “升入大学本科者占19. 2%, 升入短大者占 132%, 进入专修学校者
14、占 164%,进入各种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者占 138%,就业者占33%。由此可见,2/3 的高中生升入高中以后各类学校,可以说日本的职业教育的重心已转到高中后阶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日本职业教育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从教育内容上充实国际理解教育内容, 如强化外语教学、设置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新课程、开展计算机辅助教程等;重视对教师国际化素质的培养,派遣教师带领学生赴国外进行修学旅行、海外进修和留学,并组织教师参加海外志愿服务活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水平;传递终身教育理念,将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前与职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终身教育的完整连续统一体 2、发展
15、维度的生命教育 环境教育。从发展的维度来看,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我的生活环境, 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的、 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努力。发展维度的生命教育主要体现为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大致分为 3个阶段, 即亲近自然教育、 学习和理解自然教育、 守护自然教育。这 3 个阶段分别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小学低年级学生、 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糅合在各学科的相关章节中, 通过 “自然教室” 手段进行。所谓 “自然教室” 就是引导儿童走进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学习的教育。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去感受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命的价值, 形成环保意识, 达到善待环境的教
16、育目的。对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则是让他们结合所学内容对周围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如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对流经市区河水中的氮、 磷、 氯等离子进行检测,了解水污染的状况等等。通过对身边的环境问题的调查, 促使学生主动关心环境, 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和技能。除了学校环境教育外,还有企业和社会环境教育。企业环境教育体现为提倡环保理念进行产品“生态设计”;开发、推广环保产品, 引导公众尽量选择和使用环保产品;编制环境报告书, 向社会及广大消费者报告自己的环境经营状况;开展企业内环境教育,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地区环境活动。社会环境教育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在社区设置环保教育中心,免费向居民开放,发环保宣传单,在宣传栏
17、上刊登环保内容;二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广泛进行环保教育宣传。 日本生命教育的特点 1、在教育内容上,把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2、在教育方式上,把课堂教育与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形式多样的实践和体验活动包括: 特别活动: 日本的“ 特别活动” 设置时间较早,始于XX年,是日本中小学教育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运动会、 郊游、 各种节日、庆典庆祝活动等全校性活动以及诸如班会、学生会和俱乐部活动等学生活动,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 提高实践能力的平台。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 互相帮助等品质。社区体验活动: 日本社区体验活动组织参与部
18、门多,形式灵活多样, 包括与社区合作开展诸如花道、 茶道等传统艺能、 技术活动, 与环境厅、 建设厅、科学技术厅合作, 开展“ 儿童之水边再发现计划” 、“ 儿童长期自然体验村” 、 “ 儿童自由空间创造计划” 、 “ 触摸自然科学计划” 等, 以此培养学生热爱自然、 敬畏生命之心, 丰富其生活体验, 提高其生存能力。 设自然教室” : “ 自然教室” 活动开始于 年, 即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过有规律的集体住宿生活, 通过野外宿营增加学生野外集体生活的体验, 使学生有机会亲近、 深入大自然, 并在其中锤炼学生刻苦、 忍耐、 自立的良好品德。开展社会志愿者活动: 包括回收各种废旧书刊, 参与各种
19、社会捐赠捐款, 打扫卫生, 帮助照顾老人等。通过志愿者活动, 培养学生互助互爱和无私奉献观念。 劳动体验活动: 中小学每年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从耕地、播种到收割、 脱粒, 最后集体煮食、 品尝, 学生参与每个环节的劳动。通过劳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的劳动态度,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生存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 心理相谈室” , 设置“ 心 灵教育教员” , 编发 心灵教育指导 丛书, 推出 “ 心灵小册子” 活动。通过增加学生心灵体验的机会, 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 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教育时机上, 把坚持预防和推进教育相结合。日本预防教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0、 一是自杀预防教育, 一是安全教育。学校自杀预防教育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预防: 增进精神卫生健康与自杀预防教育” ; “ 第二层级预防: 潜在自杀状态的早期发现、 早期对应与自杀实施前的危机干预” ; “ 第三层级预防: 自杀未遂者的再发生预防、 自杀连锁反应预防”。 日本的安全教育包括生活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和灾害安全教育等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防灾教育。 4、在教育途径上, 坚持*、 学校、 社会、 家庭相互配合。日本社会普遍认为, 要使孩子“ 活出生命力” ,使“ 心” 与“ 身” 健康发展, *、 社区、 学校、 家庭均肩负重大的使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
21、向趋向复杂化、 多元化。教育使命的承载单靠学校一方难于取得最佳的效果, 社会形势亟需家庭、 社区发挥其潜在的教育功能。 日本生命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应重视生命教育。 在国内,生命教育是一个新领域、 新课题, XX年以后 相关研究才开始启动, 目前还停留在呼吁和探讨的层面, 一般都是一些教师和学术机构的自发行为。有调查表明, 近年来, 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是我国自杀比例最高的人群。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教育理念、 教育模式、 教育内容等进行反思, 并酝酿把生命教育的内容逐渐融入到各级学校的教育内容之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单纯靠一地或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 需要*出面, 担当责任, 重视生命教
22、育, 协调各方利益, 利用法律、 行政手段等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 为生命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2、开设内容科学的生命教育课程。日本生命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 包括生死观教育、 健康安全教育、 道德教育、环境教育等,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生命相关知识的学习, 生活体验的感悟, 引发对生命问题的思考, 从而善待生命, “ 选择坚强” 。在我国, 德育教育的开展已有很长的历史, 但却很少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 存在着与学生需求相脱节的状况。因此我们应当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模式, 把生命教育引入德育教育,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设置内容丰富、 层次合理的、 符合学生年龄
23、特征的具有我国特色的生命教育课程, 组织相关学者组成专家组编写教材, 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 生” 与“ 死” , 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激发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生命品质的潜能。 3、采取多样化和多途径的生命教育方式。本的生命教育在实施的途径与方式上体现为“ 一主一辅三结合” : 以课堂教学为主, 以学科渗透为辅, 专门课程与辅助课程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实际体验相结合、 显性传授与隐性渗透相结合。在日本, 学校之外, 社会组织、 民间团体、 社区、 家庭等各种机构与组织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此,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一些有效做法, 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扩展到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科和课程
24、之中。同时, 还要争取发挥生命教育的合力: 除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外, 还要争取学校与社区、 医院等单位、 机构合作并引导家长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利用各种媒体向青少年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吸引社会资金, 设立专门的生命教育中心和基地, 推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4、注重体验活动的作用。日本生命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 认为培育“ 心” 与“ 身” , 自然体验与社会体验极为重要。“ 孩子们在自然、 社会的关系中, 感动、 惊奇、 挫折、 克服等各式各样的体验累积中, 培育出强而有力的生命力。 ”为此, 形成了庞大的体验体系, 如自然体验、 社会体验、 职业体验、 科学体验、 心灵体验等。我国
25、生命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没有专业教师、 相应的教学模式以及成熟的经验。学习和借鉴日本的做法, 增加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活动,无疑能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 案例 日本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对受灾地区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探究 日本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对受灾地区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作为学生, 自 我概念的形成不够完善, 生命价值导向不够坚定, 承受能力相对较低, 生活阅历浅薄, 因此在面对灾难所带来的困境时, 很容易降低生命意义感, 随之产生迷茫与堕落, 甚至会用极端的方式结束 自己的生命 我们可以发现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生命意义感的体现, 而生命教育的教学方式将对生命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起重要作用
26、, 从而对生命意义感产生影响 作为日本, 生命教育的最主要形式是通过体验教学课程的实施来开展的, 因此探索 日 本的生命教育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研究生命教育中体验教学课程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一 ) 生命教育体验课程提升受灾地区学生生活热诚福岛教育厅在受灾后 , 对学生生命意义感之生活热诚调查的相关资料结果分析如下 : 在进行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学习后, 学生学会用感恩的心看待别人, 感恩生活 , 认可自我存在的价值, 进而肯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生因为因为受到打击, 生命意义感降低了, 对生活出现了迷茫 但是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反思, 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甚至在灾难之中更加透彻地看
27、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善与美, 更加感恩于生命的存在, 从而更加懂得应该如何去热爱生活 !珍惜生命 !追求理想 因此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对于受灾地区学生生命意义感之生活热忱的影响是显著的 (二 )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引导受灾地区学生探索生活目 标福岛教育厅在受灾后, 对学生生命意义感之生活目 标调查的相关资料结果分析如下: 学生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 了解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责任, 并且认识到应该珍惜 自然生态,保护环境 在受灾之后, 由于学生尚未稳固的人生价值观和较为脆弱的心里承受能力, 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在对学生生命意义感之生活目标的正向影响并未彰显 , 但我们又可以看到学生对生活的自信心慢慢在建立, 学会思
28、考自己的生命价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爱护及尊重自然生态等方面逐渐产生教学效果 , 事实上, 个人生命目标的追寻是要经过不断地思考与生活的磨炼 , 才会越来越清晰 所以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对受灾地区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之生活目 标产生了延拓性影响 三 )生命教育体验课程提高受灾地区学生对生命的 自 主感福岛教育厅在受灾后, 对学生生命意义感之生命的自主感调查的相关资料结果分析如下 : 学生的确认识到了人生规划的重要性, 自己要有独立的思想 在受灾后 , 苦难的出现,生活境遇前后巨大的差异必定给学生带来疑问和价值观的短暂冲击, 认为个人的努力 /可能 0成功, 怀疑个人对生命的控制力, 甚至要屈服于命运
29、的安排 然而经过省思和生命教育体验课程持续实施的作用, 学生生命意义感之自主性又得到有效提升, 了解到无论何时人生规划都需要, 努力去做,还是一样可以达到人生的理想的 因此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对受灾地区的学生生命意义感之 自主性产生了延拓性影响, 并不断内化 (四)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引导受灾地区学生正确看待死亡福岛教育厅在受灾后, 对学生生命意义之正确待死亡的调查相关资料结果分析如下: 学生的确认识到了死亡是人生必须面对的现实, 生命有意义地活着, 远比生命的长度重要在受灾后 , 当真正面对死亡时, 仍有恐惧 , 对身边人的离去,仍不能接受, 但对死亡的接触比 普通地区的学生更深刻 他们正处于青年中
30、期的自我发展心理期, 还在寻找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 而且自我追寻与自我肯定还在统合当中与死亡接触的经验, 很容易使他们觉得生活缺乏目标, 感到仿徨,造成消极的人生态度 对具有如此死亡文化背景经历的学生,更加迫切需要实施生命教育, 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价值观,以面对未来人生的挑战生命教育的继续推进, 学生重新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坦然面对死亡, 用开朗乐观的态度看待,不断思索人存在的意义, 因此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对学生生命意义感之死亡接纳起到持续内化的效果 (五)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培养受灾地区学生积极面对苦难的生活态度福岛教育厅在受灾后, 对学生生命意义感之积极面对苦难的生活态度调查的相关资料结果分析如
31、下: 学生从中得到 生命真谛的启示, 身体的残缺并不重要, 经过苦难的洗礼而不屈服, 所展现出来的毅力, 才令人敬佩 灾难之后, 认为苦难中得到经验是重要的, 懂得继续以坚强乐观的人为榜样 作为鞭策自己不断坚持的动力 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对受灾地区学生生命意义感之苦难接纳的影响呈现出了显著的延拓性影响 (六 )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引导受灾地区学生建立乐观的未来期待福岛教育厅在受灾后, 对学生生命意义感之未来期待调查的相关资料结果分析如下: 学生感受到了帮助他人是一种收获与幸福 , 因此会将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作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生命意义时, 就已经是在美好而又正确的未来期待中探索的生命意义 受灾后或许有部分学生受到影响, 对未来期待有所改变, 但通过调查资料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下, 挥去灾难带来痛苦的阴筑 , 对将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期盼着通过 自己的努力改变困境 因此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下对学生生命意义感之生活期待的影响是积极而显著的